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肠造瘘术227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1987年6月至1997年1月10年间共行各类肠造疾术227例,本文探讨小儿肠造疾特点,就造疾术式选择,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等问题,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27例,年龄0~14岁,男133例,女94例。其中乙状结肠造瘘109例,回肠末端造疾64例,横结肠造瘘31例,其它部位23例。原发疾病先天性巨结肠症61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54例,其它112例。急诊造瘘89例,择期造瘘138例。154例获随访,并发症中,瘘口皮肤糜烂51例,造瘘口狭窄11例,造瘘口肠管脱垂9例,造疫日回缩7例。118例已关瘘,造瘘时间2周至6年,平均造疾时间5.3月。2讨论2.亚小儿…  相似文献   

2.
分析 6 0例十二指肠造瘘手术病例资料 ,结果 :治愈 4 0例 ,好转 2 0例 ,无手术死亡 ;经残端十二指肠造瘘有并发症 6例 ,经空肠十二指肠造瘘无并发症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认为合理选择手术指征和方法是十二指肠造瘘术成功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人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疗效.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的30例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病例中,15例采用Ⅰ期结肠造瘘术缓解肠梗阻、Ⅱ期手术根治+造瘘肠管还纳术;15例采用Ⅰ期手术根治+结肠造瘘术、Ⅱ期造瘘肠管回纳术.结论 Ⅰ期手术根治+结肠造瘘术、Ⅱ期造瘘结肠回纳术治疗乙状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在手术根治率及3年、5年生存率方面效果更优,更适用于老年人群.  相似文献   

4.
    
张瑜  王蒙 《安徽医学》2013,34(8):1176-1177
目的为探讨腹膜外乙状结肠造瘘预防造瘘口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98例肛管或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腹膜外造瘘(A组,51例)和腹膜内造瘘(B组,47例),随访时间6~36个月,比较两种乙状结肠造瘘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190 min,平均住院11 d,出现造瘘口周接触性皮炎1例,切口感染1例,无造瘘口坏死、造瘘口回缩及狭窄,无机械性肠梗阻,无造瘘口旁疝;B组平均手术时间186 min,平均住院16 d,出现造瘘口周接触性皮炎1例,切口感染2例,造瘘口回缩2例,造瘘口狭窄1例,造瘘口旁疝2例,机械性肠梗阻1例。结论腹膜外乙状结肠造瘘较腹膜内乙状结肠造瘘明显减少并发症,在行结肠永久性造口术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乙状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122例乙状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122例病例中62例采用Ⅰ期结肠造瘘术缓解肠梗阻,Ⅱ期手术根治+造瘘肠管还纳术,其余60例采用Ⅰ期手术根治+结肠造瘘术,Ⅱ期造瘘肠管回纳术。结论:Ⅰ期手术根治+结肠造瘘术、Ⅱ期造瘘结肠回纳术治疗乙状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在手术根治率、术后局部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方面优于第1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病例中,20例采用Ⅰ期结肠造瘘术缓解肠梗阻、Ⅱ期手术根治+造瘘肠管还纳术,20例采用I期手术根治+结肠造瘘术、Ⅱ期造瘘肠管回纳术。结论Ⅰ期手术根治+结肠造瘘术、Ⅱ期造瘘结肠回纳术治疗乙状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在手术根治率、术后局部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方面优于第一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肠造瘘术在治疗新生儿各种消化道畸形及严重消化道梗阻及感染中应用广泛 .我院 1991— 1999年 ,共对 34例新生儿施行了肠造瘘术 ,现就其适应证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34例中男 2 7例 ,女 7例 ,年龄最小 1d,最大 45 d。施行肠造瘘的病因有 :先天性肛门闭锁 14例 ,先天性巨结肠 14例 ,肠闭锁 3例 ,肠穿孔 2例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1例。造瘘部位分别在乙状结肠、横结肠、回肠。多为双孔造瘘。术后肠管坏死1例 ,瘘口狭窄 2例 ,肠脱垂 3例。放弃治疗 5例。2 讨论2 .1 新生儿肠造瘘术的目的及特点 延长消化道畸形患儿根治术时的年龄 …  相似文献   

8.
姜炜 《海南医学》2009,20(9):76-77
目的探讨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在治疗食管癌晚期患者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9例患者在X线透视引导下行经皮穿刺胃造瘘术。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患者均在术后2d经饲管注入胃肠营养液及流质食物,1例术后1周出现造瘘口周围红肿感染,1例5个月造瘘管松动,无腹腔感染、腹膜炎和造瘘口内瘘等并发症。随访1—18个月,7例死亡。结论透视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可作为食管癌晚期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院为5例完全性结肠梗阻病人施行左侧结肠一期肠切除吻合,并在吻合口近端,作横结肠造瘘,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效果满意。对这类病人的处理,是作一期手术还是分期手术,结合本组病例,进行讨论。病例介绍(见表) 操作体会文献认为肠造瘘中以横结肠造瘘为佳。本组5例,4例左侧结肠肿瘤,1例乙状结肠扭转,结肠切除后均做了横结肠造瘘。一、术中肠袢充分减压、排空:进腹后先在高度膨胀的横结肠上切开减压(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儿肠造瘘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至2010年3月本院350例小儿肠造瘘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350例患儿小肠造瘘99例、结肠造瘘230例;单口造瘘191例,双口造瘘159例.随访329例,所有小儿肠造瘘均Ⅱ期顺利关闭造瘘口.关闭造瘘口时间分别是:小肠造瘘首次术后0.8~3.1个月,平均1.53个月;结肠造瘘为术后2.6~11.5个月,平均7.43个月.结论 进行小儿肠造瘘时应根据其病情选择好时机、部位和方法,对Ⅱ期关瘘时间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它关系到肠造瘘患儿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造瘘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5-氟尿嘧啶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分为丝裂霉素C组、5-氟尿嘧啶组和对照组。丝裂霉素C组在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造瘘术中局部应用0.4mg/ml丝裂霉素c;5-氟尿嘧啶组在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造瘘术中局部应用50mg/ml5-氟尿嘧啶;对照组仅行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造瘘术,术中不用抗代谢药物;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泪道通畅情况,鼻内窥镜下测量造瘘口面积,检查鼻腔结构恢复情况。结果(1)丝裂霉素c组35例39眼,治愈38眼,治愈率97%;5-氟尿嘧啶组30例33眼,治愈30眼,治愈率87%;对照组30例34眼,治愈26眼,治愈率76%,用抗代谢药物组的治愈率与对照组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丝裂霉素c组与5-氟尿嘧啶组在术后造瘘口面积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造瘘术中局部应用抗代谢药物能有效减少术后造瘘口闭锁,提高手术治愈率,可作为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应用丝裂霉素c效果优于5-氟尿嘧啶。  相似文献   

12.
雷霆  符世萍  张练  李四桥 《重庆医学》2011,40(15):1524-1525
目的总结三孔法完全腹腔镜下胃/空肠造瘘术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三孔法完全腹腔镜下胃/空肠造瘘术放置永久性胃/空肠造瘘管10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其中晚期食管癌1例,晚期贲门癌2例,晚期胃癌7例,均完全或几乎不能经口进食,单独行三孔法完全腹腔镜下胃造瘘术3例,三孔法完全腹腔镜下空肠造瘘术7例。结果本组10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5~110 min,平均60 min,术中出血量5~15 mL,平均8.5 mL,术后住院5~11 d,平均7.2 d。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造瘘管均顺利开放并维持正常肠内营养使用。结论采用三孔法完全腹腔镜下胃/空肠造瘘术放置胃/空肠造瘘管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启用造瘘管早等特点,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我院从1972~1977年作肠造瘘术28例,另有4例在外院造瘘后来本院门诊(表1)。32例中回肠造瘘22例,结肠造瘘10例。治愈24例,死亡8例。19例已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发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肠造瘘患儿的临床特征, 并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因NEC行肠造瘘患儿的临床资料(围产期情况、临床特征、临床结局等)。根据发病日龄不同分为早发型肠造瘘组(<14日龄)和晚发型肠造瘘组(≥14日龄);根据NEC患儿肠造瘘术后是否合并并发症, 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 分析各组患儿临床资料的差异, 总结早发型NEC肠造瘘患儿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EC肠造瘘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68例患儿, 其中早发型肠造瘘组43例[男26例, 女17例, 日龄(6.5±3.0)d], 晚发型肠造瘘组25例[男15例, 女10例, 日龄(21.0±3.0)d];NEC患儿肠造瘘术后并发症组有28例(男17例, 女11例), 日龄[M(Q1, Q3)]为9(5, 14)d, 无并发症组有33例(男22例, 女11例), 日龄14(6, 21)d。与晚发型肠造瘘组相比, 早发型肠造瘘组患儿生后合并脑室内出血[30.2%(13/43)比8.0%(...  相似文献   

15.
结肠造瘘口狭窄18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肠造瘘后造瘘口狭窄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8例结肠造瘘口狭窄的病因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结肠造瘘口狭窄除1例直肠破裂患者行狭窄部位切除,对端吻合,造瘘口关闭;1例因结肠癌多部位复发行结肠切除,回肠右下腹重新造瘘外,余16例患者均行狭窄切除,原位造瘘术,术后3个月均内排便通畅,无一例复发。结论:造瘘口狭窄的病因多见于造瘘口周围炎、造瘘口周围网膜或肠管疝、造瘘口周围出血或异物反应、原发造瘘口过小等因素。此外,造瘘管过短、造瘘肠管血运障碍、肿瘤复发等诸因素亦占一定比率。行造瘘口狭窄矫正后,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刘兰芝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1):2768-2770
目的总结直肠癌结肠造瘘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6例直肠癌结肠造瘘术患者进行观察,术前给予肠道准备、健康教育及心理支持,术后做好造瘘1:2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患者及家属对造瘘1:2血运、更换清洗护理造口袋的方法全面了解,术后3例吻合口出血,5例吻合口轻度狭窄,经积极处理,均恢复良好。结论对结肠造瘘口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可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达到相互沟通,对临床护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血液透析内瘘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外科处理及预防。方法对血液透析内瘘术后3例U型人工血管造瘘感染并出血、2例腕部桡动静脉造瘘肢体缺血、3例腕部桡动静脉造瘘血栓形成并肱动脉瘤患者,分别施行人工血管拆除、动脉端端吻合;动静脉瘘口切除、桡动脉结扎;桡动脉吻合口切除取栓、动静脉端端吻合术。结果随访5~23个月,平均12月,8例患者均无复发,其中动脉内瘘重建3例,血管吻合通畅。结论血液透析内瘘术后血管并发症应早期处理,预防措施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陈秀芬 《黑龙江医学》2001,25(11):854-854
急性尿潴留、尿道不能通过尿管、或膀胱切开术后 ,都有可能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膀胱瘘。本文通过护理 5 0例行膀胱造瘘的老年患者 ,对造瘘管的观察、症状及产生原因、处理方法等予以总结 ,并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5 0例 ,均为男性。年龄 71~ 83岁。其中 ,急性尿潴留 13例 (前列腺增生 7例、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 4例、尿道结石 2例 ) ,膀胱切开术后 3 7例。2 膀胱造瘘的观察与护理2 1 尿液观察及膀胱冲洗膀胱造瘘术后 ,为防止膀胱内出血积聚产生并发症 ,可采用膀胱持续冲洗 ,常用 0 9%的生理盐水 ,冲洗方法自尿管输入 ,膀胱造瘘管…  相似文献   

19.
<正> 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是泌尿外科基本手术之一,普遍应用于下尿路手术后或急慢性尿潴留病人。一些病人需永久造瘘,定期更换造瘘管。近两年我科遇到5例造瘘管不能拔出者,现报告如下。三例因前列腺增生并慢性尿潴留在外院行膀胱造瘘术,均因未按时更换造瘘管直至造瘘管堵塞转来我院就诊。检查发现造瘘管橡胶已老化变软,其中一例稍牵拉蘑菇断入膀胱腔,立即以直止血钳顺管壁深入,夹持蘑茹头后同时用力拉出造瘘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技术在高危患者膀胱造瘘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例需接受膀胱造瘘的高危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技术进行治疗,统计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观察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17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完成操作时间在15 min内,下腹部切口均无需缝合,操作过程中患者疼痛程度轻微;随访3~5 d,导尿管引流通畅,导尿管周围未见尿液外渗,切口未见感染。结论 对需要行膀胱造瘘的高危患者而言,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技术能够降低操作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