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不同年龄、性别的壮族、汉族、瑶族在校儿童的自我意识和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校各民族学生4210人(壮族2306人,汉族1512人,瑶族249人,其他少数民族14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广西壮族自治区儿童自我意识和主观生活质量总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734~22.374,P&;lt;0.01);自我意识降低的检出率为36.37%,以瑶族最高(40.56%),其次为壮族(40.11%)、汉族(30.69%)和其他少数民族(28.67%)。两个量表总分由高至低为其他少数民族、汉族、瑶族、壮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2.694~26.038,P&;lt;0.01);男女孩在自我意识总分上差异无显著性(f=1.490,P&;gt;0.05),在主观生活质量上女孩得分高于男孩(t=2.131~5.400,P&;lt;0.05~0.01);10~12岁儿童的自我意识和主观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其他年龄组(P&;lt;0.01);农村儿童的自我意识和主观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城市儿童。儿童的自我意识与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有明显相关(r=0.291~0.629.P均&;lt;0.01)。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民族儿童的自我意识和主观生活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同民族、性别、年龄儿童之间的自我意识和主观生活质量有明显差异。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民族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系统性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以及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方法:将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1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研究组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3个月,对照组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在入院时及3个月后分别采用简明精神量表(BPR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及服药依从性评定。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BPRS总分分别为29.89±4.10和31.87±3.08,差异有显著性(t=3.08,P<0.01);NOSIE评分除精神病表现、退缩外,其他各项差异均有显著性(t=3.03~3.16,P<均0.01);研究组服药依从性显著提高,不依从性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7.70,5.98,P<0.05~0.01)。结论: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促进其疗效。  相似文献   

3.
中国部分民族献血者抗-HCV阳性率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了解中国不同民族献血者抗-HCV阳性率差异和分布情况。方法选择国内8个省、市、自治区41个民族的30余万名献血者,用ELISA法测定抗-HCV。结果①首次献血者血清样本抗-HCV阳性率0.98%(676/68782),≥2次献血者血清样本抗-HCV阳性率0.71%(1750/245137),全部献血者血清样本抗-HCV阳性率0.77%(2426/313919);首次献血者抗-HCV阳性率明显高于多次献血者和全体献血者(P<0.01)。②汉族与少数民族献血者抗-HCV阳性率分别为0.75%(1834/245501)和0.87%(592/68418),两组抗-HCV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5)。③汉族献血者与各个少数民族献血者抗-HCV阳性率分别比较:高于汉族的少数民族有:壮族(1.07%),朝鲜族(1.07%),维吾尔族(1.65%),仫佬族(2.26%);低于汉族的少数民族有:回族(0.51%),白族(0.10%);与汉族无明显差异的少数民族有:蒙古族(0.79%),苗族(0.73%),满族(0.89%),藏族(0.87%),瑶族(0.99%),哈萨克族(0.83%)。8省(自治区)之间献血者抗-HCV阳性率比较,有明显差异(0.10%~1.69%)。结论8省(自治区)和41个民族献血者抗-HCV阳性率差异明显;此资料可供各地采供血机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壮族医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存在性别、民族差异,是否与国内常模有明显差别,同时分析哪种心理障碍在壮族医科大学生中发生率较高。方法:①于2005-11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右江民族医学院的2004级临床医学专业7个班的本科学生378人进行调查。80%的学生来自广西,均自愿接受调查。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估纳入对象心理健康水平,该量表含90个项目,采用1~5级评分制(1~5分,分数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共9个心理症状因子。为反映壮族医科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发生的强度,以各因子分≥3分为发生心理障碍的量化值,统计心理障碍发生率。③两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发放调查表378份,收回填写完整、准确的调查表356份(应答率为94.2%),其中男生165人,女生191人;汉族152人(男78人,女74人),壮族190人(男81人,女109人),其他少数民族14人。①不同性别间比较:男性医科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中敌对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女性,分别为(1.57±0.69),(1.44±0.46)分(t=2.118,P<0.05),其余各因子分值相近(t=0.429~1.886,P>0.05)。②不同民族间比较:壮族和汉族医科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值比较,差异不明显(t=1.221~1.893,P>0.05)。③壮族医科大学生与国内常模比较:壮族大学生与国内常模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中,只有敌对因子得分相近,其余各因子评分均为壮族大学生明显高于国内常模(t=2.436~7.898,P<0.05~0.01)。④壮族医科大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壮族医科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7.89%~35.26%,分别为躯体化10.00%,强迫35.26%,人际敏感31.05%,抑郁25.26%,焦虑14.74%,敌对12.12%,恐怖7.89%、偏执8.95%,精神病性15.26%。结论:壮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无明显性别、民族差异,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心理障碍发生率居于前3位的分别为强迫、人际敏感、抑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住院癌症患者知情直系陪护亲属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选取2003-06/2004-06惠州市中心医院肿瘤科住院癌症患者的知情直系陪护亲属158例为观察组,男76例,女82例,年龄18~52岁,平均(22.4±11.2)岁,受教育年限3~15年,平均6年;从社区健康人群(其家庭成员及本人均无严重躯体疾病)随机选取146例为对照组,男72例,女74例,年龄18~49岁,平均(31.6±12.8)岁,受教育年限2~16年,平均8年。经t检验和χ2检验,两组年龄、受教育年限等基本相似(P>0.05)。①于患者住院的第2周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共90项,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5级评分制。无:0分;很轻:1分;中等:2分;偏重:3分;严重:4分。阳性项目指评分为1~4分的项目)对两组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②于患者住院的第2周末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条件4个维度16个因子64个条目,每个因子包含客观状态指标与主观满意度指标,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对两组进行综合生活质量状况调查。结果:共收集158例住院癌症患者直系陪护亲属的完整问卷及146例随机抽取的健康人完整问卷。①症状自评量表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观察组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犤(206.86±48.27),(140.16±30.62)分,t=7.56,P<0.01犦,其中以焦虑、抑郁、躯体化最明显犤(2.22±0.76),(1.40±0.46)分,t=8.04,P<0.01;(2.25±0.73),(1.53±0.51)分,t=7.66,P<0.01;(2.20±0.88),(1.40±0.50)分,t=6.02,P<0.01犦。②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睡眠与精力、运动与感觉、精神紧张、正性情感、负性情感、认知功能、业余娱乐方面差异明显(t=2.057,P<0.05;t=2.188,P<0.05;t=2.082,P<0.05;t=1.697,P<0.05;t=1.818,P<0.05;t=1.884,P<0.05;t=2.244,P<0.05);在躯体不适感、人际交往能力、工作与学习方面差异十分显著(t=2.277,P<0.01;t=2.614,P<0.01;t=2.914,P<0.01)。结论:住院癌症患者的知情直系陪护亲属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突出表现为强迫、忧郁、焦虑、全身不适等躯体化症状;同时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在躯体不适感、人际交往能力、工作与学习方面影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2003-1/2003-12在济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并且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达到恢复期的2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其中的125例进行集体健康教育(干预组),另125例为对照组(未干预)。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由3名研究人员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时对患者BPRS总分、服药依从性、疗效及攻击行为变化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后3个月时患者的BPRS总分(21.87±4.45)较干预前(26.21±4.96)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t=6.48,P<0.001);服药依从性(完全依从93例,部分依从28例)较对照组(完全依从63例,部分依从37例)好,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25,P<0.01);疗效(痊愈+显著进步86例)好于对照组(痊愈+显著进步58例),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63,P<0.01);攻击行为(45.96±9.13)较对照组(49.93±9.26)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65,P<0.01)。结论:健康教育对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提高服药依从性及疗效,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和桂林市维吾尔族和汉族高血压患者血尿酸代谢的差别。方法:共检测高血压患者208例,其中乌鲁木齐市(乌市)106例,维吾尔族(维族)60例,汉族46例,对照组30例;桂林市高血压患者102例,均为汉族,对照组30例。比较两市不同民族高血压患者及与正常人群代谢水平的差异。结果:①乌市患者血尿酸增高者(68.9%,73/106)高于对照组(23.5%,24/10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维族高血压患者平均血尿酸显著高于汉族和对照组(P<0.05)。桂林市血尿酸增高者显著高于本市的对照组(P<0.01),显著低于乌市的高血压患者(P<0.01);乌市各组患者体质量均大于桂林市患者(P<0.05)。②乌市各组患者的高三酰甘油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桂林市患者(P<0.05~0.01),后者的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出率显著高于乌市患者(P<0.05)。③两地高血压患者的体质量均与血尿酸呈正相关(r=0.322~0.445,P<0.05~0.001),血尿酸浓度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r=0.382,0.454,P<0.05~0.01);乌市高血压组血尿酸与三酰甘油呈正相关(r=0.612,P<0.001)。结论:乌鲁木齐市和桂林市维吾尔族和汉族血尿酸的差别为膳食不平衡、体质量及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护理在校生及实习生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的情况。方法 325名护理在校生及实习生参与本研究,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al Qualityof Life Inventory,GQOL-I)、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S)进行评估。结果 17.11%的被调查者有睡眠质量问题,两组被试的PSQI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读学生睡眠质量显著高于实习护士。实习护士GQOL-I总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在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物质生活评分差异无统计性意义(P>0.05)。在读学生GWBS评分均高于实习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护士睡眠质量下降与生活质量总分及总体幸福感总分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护理实习生睡眠质量较差,其生活质量、主观幸福感已受到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杨兰  梁秀云  曾江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0):2644-2645,2647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壮族、瑶族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17bw基因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广西地区100例壮族和100例瑶族健康个体进行HPA 1~17bw系统基因分型,比较壮族和瑶族的HPA基因频率。结果等位基因a是广西地区壮族、瑶族健康个体主要的HPA1~17bw基因型别。在H-W平衡检验中,瑶族健康人群HPA1~17bw基因多态性中除HPA1、2、6外,其他均符合H-W群体遗传平衡法则(P>0.05);壮族健康个体中,所有HPA各系统符合H-W群体遗传平衡法则(P>0.05)。瑶族和壮族HPA系统抗原不配合率分析中,HPA3和HPA15不配合率最高,皆超过30%。比较两个民族的基因频率,发现瑶族的HPA-3和HPA-15的基因多态性明显低于壮族(χ2=12.242,P=0.002;χ2=6.209,P=0.045)。结论广西地区壮族和瑶族HPA基因多态性分布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特别是HPA-3和HPA-15系统杂合度最高,抗原分布不配合比例相对高,在临床配合性血小板输注中必须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防御方式3个方面来探讨精神分裂症发生的个体易感素质和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调查表和防御方式问卷对45例首次发作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试,并与42名正常人做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的生活事件负性刺激量(23.58±16.37)和总刺激量(37.31±32.87)较高,社会支持总分(32.78±8.33)、客观支持分(9.94±3.16)、主观支持分(17.82±5.20)及支持利用度(5.02±1.98)得分明显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9~4.88,P<0.05~0.01);防御方式在不成熟(4.75±1.38)和神经症性(4.98±1.42)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44,2.88,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系统缺乏以及防御方式的不成熟和神经症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西百色地区壮、汉两民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①分组:冠心病组94例,其中壮族42例,汉族52例,均为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2005-08/2006-08的住院冠心病患者。全部符合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修订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对照组100例中壮族50例,汉族50例,均为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并排除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内分泌等影响脂质代谢的疾病。②方法:用酚氯仿抽提核酸法从凝血块中分离,用多聚酶链式反应,Hhal内切酶消化法进行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所有受试者完成测试并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DNA抽提均成功。①载脂蛋白E的基因型频率:对照组中壮族人群的E2/2和E2/3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汉族人群(P<0.05),而E3/4基因型频率却明显低于汉族人群(P<0.05);壮族对照组E2/2和E2/3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壮族冠心病组(P<0.05);而E3/4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壮族冠心病组(P<0.05);汉族对照组E2/3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汉族冠心病组(P<0.05);壮族冠心病组的E2/2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汉族冠心病组。②载脂蛋白E等位基因频率:壮族对照组载脂蛋白Eε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汉族对照组(0.239±0.216,0.101±0.169,P<0.05),ε3和ε4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壮族和汉族冠心病组ε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P<0.05),ε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中壮、汉两个民族载脂蛋白E之ε2,ε3和ε4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壮、汉两民族冠心病人群中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ε2等位基因缺失)为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2.
黄辉  赵云霞  郭昕  吕云  龙虎 《疾病监测》2023,38(3):277-281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腹泻病例的病原谱,为腹泻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桂林市腹泻病监测定点医院的腹泻病例进行监测,并采集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5种致泻病毒、17种致病菌的病原学检测,分析腹泻病例的病原谱特征。结果 385份监测样本中,病原的总阳性检出率为37.40%,其中,细菌检出率为12.99%,病毒检出率为27.27%,混合感染检出率为9.61%,以病毒混合感染为主。各年龄组样本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0)。检出的病原体9种,不同季节的病原体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的样本病原阳性检出率以0~2岁组最高(43.48%),其次为15~35岁组(41.46%)和36~60组(38.78%)。主要以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单胞菌感染为主。结论 桂林市区腹泻病原谱较为广泛,具有细菌性腹泻夏季高峰和病毒性腹泻春夏季高峰的特点,应在不同季节针对流行病原体采取防控措施。应考虑在临床诊疗时开展腹泻病原学检测,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控腹泻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13.
广西壮族人群HIV协同受体CCR5基因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人群中HIV协同受体CCR5△32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和多态性的特点,为评估广西壮族人群对HIV的遗传易感性和艾滋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2例壮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应用PCR和DNA直接测序等方法检测CCR5及CCR5△32突变体。结果未发现CCR5△32等位基因。结论由于未发现CCR5△32,推测广西壮族人群对HIV-1病毒感染可能具有较大的遗传易感性。  相似文献   

14.
广东壮族瑶族和汉族人群G6PD缺乏症的基因频率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咏梅  张琴 《新医学》2003,34(3):144-145
目的:了解广东壮族、瑶族和汉族人群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的基因频率。方法:先进行G6PD定性筛查,再取阳性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查。结果:(1)3524人受检者中,G6PD缺乏症362例(缺乏率10.3%),其中壮族295例,瑶族42例,汉族25例;(2)3个民族人群均具有G6PD基因突奕型G1388A(C2)、G1376T(C1)、A95G(C6)、C1024T(C5)及C592T(C7),瑶族的G1376T发生率高于G1388A,而壮族中G1388A发生率高于G1376T;(3)基因cSNPs C1311T壮族6.6%、瑶族7.9%,与汉族(16%)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广东壮族、瑶族人群中具有共同的G6PD基因突变型。壮族、瑶族中的C1311T发生率明显高于汉族。两种民族的cSNPs C1311T均不符合其它突变。  相似文献   

15.
广西南宁市壮族常见风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目的:了解广西南宁市壮族人群常见风湿病的患病情况.方法:按照统一制定的表格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7407名≥16岁壮族人群进行病史询问,由风湿病专科医师对询问阳性者进行体格检查和相应的辅助检查。并将其结果与6826名当地的汉族人群作比较.结果:广西南宁壮族,本调查所见各部位出现风湿病症状频率女性均高于男性,且均以膝、腰、肩、颈四处为好发部位,与汉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壮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率为0.27%,而当地的汉族人群患病率为0.28%(P >0.05);壮族强直性脊柱炎患病率为0.22%,与同地区汉族居民的0.21%相近(P>0.05),南宁市壮族骨关节炎、痛风的患病率分别为2.16%和0.20%,另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皮肌炎2例,硬皮病1例。结论:广西南宁壮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患病率与汉族人群无明显差异,与北京郊区的调查结果较为接近,南宁壮族人群骨关节炎患病率与南京相近,广东差异明显、痛风患病率与上海、汕头相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及其基因位点+45 T/G和-11377 C/G的多态性与广西地区壮族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ELISA法检测广西地区壮族和汉族MS患者、壮族和汉族健康人群(各100例)血清APN水平,PCR-RFLP技术检测APN基因-11377 C/G和+45 T/G位点多态性。结果与同民族健康组比较,两民族MS组血清APN水平均降低(P均0.05)。4组受试者APN+45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60,P=0.000),且与同民族健康对照组比较TT和TG基因型分布频率降低,GG基因型升高(P均0.05)。4组受试者APN-11377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1,P=0.562)。此外,不同民族MS患者APN+45 T/G基因型间血清AP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与同民族TT基因型比较,TG和GG型均降低(P均0.05)。结论 APN+45位点的多态性及血清APN水平改变可能与广西地区壮族和汉族MS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中学阶段是人格塑造及定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心理活动充满许多特殊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长期的心理困扰必将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目的:了解壮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设计:以中学生为观察对象的随机整群抽样问卷调查。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对象:于2003-11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百色市及隆林县3所中、学共34个班20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含90个项目,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一、抑郁、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共9个心理症状因子。采用1-5级评分制,参照全国成人常模标准:因子分〈1.8分为正常;1.8-2.0分为轻度异常;2.1—3.0分为中度异常;〉3.0分为重度异常。统一指导语,规范调查方法和行为,采用不记名填写,问卷后现场收回。并与全国常模比较。主要观察指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定结果。结果: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合格问卷1855份,有效率92.75%。①壮族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所得均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00)。②女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方面得分高于男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00)。③除敌对因子外,其余各项因子分均为高中生大于初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④影响百色老区壮族中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抑郁、躯体化、强迫、焦虑、人际敏感、精神病性、偏执、敌对、恐怖。男学生人际敏感排第4位,焦虑排第6位;而女学生这两个因子的位次恰好相反,其余各因子的排序男女生一致。前3位因子均为:抑郁、躯体化、强迫。结论:壮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常模,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前3位因子为:抑郁、躯体化及强迫。女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方面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学生。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较初中生严重。应针对不同群体的心理特征性进行心理教育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壮药酒按揉式涂擦配合壮药包烫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按揉式涂擦药酒5 min后再给予壮药包烫熨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采取常规涂擦药酒5 min后给予壮药包烫熨治疗,每日1次,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预防JOA评分及疗效.结果 按揉式涂擦壮药酒配合壮药包烫熨组JOA评分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涂擦药酒配合壮药包烫熨组(P<0.01).结论 按揉式涂擦壮药酒配合壮药包烫熨治疗膝骨关节炎,能更好地促进药酒充分吸收,有助于缓解膝骨关节炎疼痛及改善行走功能.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中学阶段是人格塑造及定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心理活动充满许多特殊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长期的心理困扰必将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目的:了解壮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设计:以中学生为观察对象的随机整群抽样问卷调查。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对象:于2003-11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百色市及隆林县3所中学共34个班20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含90个项目,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共9个心理症状因子。采用1~5级评分制,参照全国成人常模标准:因子分<1.8分为正常;1.8~2.0分为轻度异常;2.1~3.0分为中度异常;>3.0分为重度异常。统一指导语,规范调查方法和行为,采用不记名填写,问卷后现场收回。并与全国常模比较。主要观察指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定结果。结果: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合格问卷1855份,有效率92.75%。①壮族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所得均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00)。②女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方面得分高于男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00)。③除敌对因子外,其余各项因子分均为高中生大于初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④影响百色老区壮族中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抑郁、躯体化、强迫、焦虑、人际敏感、精神病性、偏执、敌对、恐怖。男学生人际敏感排第4位,焦虑排第6位;而女学生这两个因子的位次恰好相反,其余各因子的排序男女生一致。前3位因子均为:抑郁、躯体化、强迫。结论:壮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常模,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前3位因子为:抑郁、躯体化及强迫。女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方面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学生。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较初中生严重。应针对不同群体的心理特征性进行心理教育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预防和控制广西地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的出生。方法1058对夫妇均为β-珠蛋白基因突变者,在孕早期取胎儿绒毛组织,孕中期取脐血或羊水,孕晚期取脐血;对羊水细胞和绒毛组织进行原位培养,脐血进行血液学和血红蛋白分析,分别采用培养前后的组织或脐血进行β-珠蛋白基因检测。结果1068例胎儿中检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胎儿253例,携带者500例,正常胎儿315例。所有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胎儿均终止妊娠。结论在组织培养和血液学指标检测的基础上,基因检测能准确地对所有β-珠蛋白基因突变进行产前诊断,有效地避免了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