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丙型肝炎抗体的假阳性情况及其产生原因.方法:对我站15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为弱阳性的标本,为明确诊断,再次经核酸扩增荧光基因分析法检测,并对其中检测结果为假阳性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寻找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影响因素.结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丙肝抗体的检测,有很多因素能导致结果为阳性,包括标本内物质干扰、试剂盒抗原不纯、检验过程因素、洗板因素等.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丙肝抗体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结果,为避免此情况,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规程操作,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复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丙型肝炎抗体的假阳性情况及其产生原因。方法:对我站15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为弱阳性的标本,为明确诊断,再次经核酸扩增荧光基因分析法检测,并对其中检测结果为假阳性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寻找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影响因素。结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丙肝抗体的检测,有很多因素能导致结果为阳性,包括标本内物质干扰、试剂盒抗原不纯、检验过程因素、洗板因素等。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丙肝抗体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结果,为避免此情况,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规程操作,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复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与肿瘤指标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观察HBeAg与AFP、AFu之间相关性.结果:AFP在HBeAg阳性组高于HBeAg阴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AFu在HBeAg阳性组高于阴性组,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目前报道的HBeAg阴性者肿瘤发生率更高的结论不相符.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绝大多数采用ELISA方法中的双抗原夹心一步法,而应用此种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时,若样本血清中抗体浓度过高,易造成前带现象(钩状效应)引起假阴性.倘若在临床血液检测中出现此种现象,一旦漏检后果严重.2010年2月本院免疫室检出1例TRUST和TPPA试验均阳性、ELISA 试验阴性的梅毒血清标本.在分析原因时考虑到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可能存在的前带现象,故进一步对该血清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现将有关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表达模式、乙型肝炎病毒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相关性。方法对460例乙肝患者血清用ELISA法检测前S1抗原、乙肝表达模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D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结果460例标本中乙肝病毒DNA阳性290例,前S1抗原阳性273例,乙肝病毒DNA与前S1抗原同时阳性255例,HBeAg与乙肝病毒DNA同时阳性169例中前S1抗原阳性156例,HBeAg阴性、乙肝病毒DNA阳性121例中前S1抗原阳性99例。263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0 IU/L患者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89.4%,197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0 IU/L患者中前S1抗原阳性率仅为19.3%。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eAg、乙型肝炎病毒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符合率较高,特别在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而HBeAg阴性时,前S1抗原可以较准确反映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在没有条件使用PCR方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情况下,常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应包括前S1抗原,这样对临床诊治会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表达模式、乙型肝炎病毒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相关性。方法对460例乙肝患者血清用ELISA法检测前S1抗原、乙肝表达模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D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结果460例标本中乙肝病毒DNA阳性290例,前S1抗原阳性273例,乙肝病毒DNA与前S1抗原同时阳性255例,HBeAg与乙肝病毒DNA同时阳性169例中前S1抗原阳性156例,HBeAg阴性、乙肝病毒DNA阳性121例中前S1抗原阳性99例。263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0IU/L患者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89.4%,197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0IU/L患者中前S1抗原阳性率仅为19.3%。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eAg、乙型肝炎病毒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符合率较高,特别在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而HBeAg阴性时,前S1抗原可以较准确反映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在没有条件使用PCR方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情况下,常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应包括前S1抗原,这样对临床诊治会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血清病毒核酸(HBV-DNA)载量与丙氨酸转移酶(ALT)水平、HBV血清标志物含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清远市人民医院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标本269例,非乙型肝炎健康体检标本31例为对照组。(1)以e抗原为区组因素,分别研究e抗原阳性和e抗原阴性人群中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HBV-DNA载量的关系;(2)以血清ALT水平为区组因素,研究在排除ALT影响后血清HBV-DNA载量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3)用直线相关分析HBV-DNA载量与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HBc Ab)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LT水平正常的人群中,HBsAg阳性患者的血清AL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e抗原为区组因素,同一区组内,ALT升高组血清HBV-DNA载量高于ALT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抗原阴性组HBV-DNA载量与血清ALT水平具有线性趋势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抗原阳性组HBV-DNA载量与血清ALT水平不具有等级相关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载量与HBsAg、HBeAg相关(P0.05),HBV DNA载量与HBcAb不具有等级相关关系。结论:(1)HBV感染影响血清ALT水平;(2)同一感染模式中,ALT升高者HBV-DNA载量高于ALT正常者;(3)HBV携带者血清HBV-DNA载量与其血清ALT值、HBeAg、HBsAg值相关,其关联度为HBeAgHBsAgALT,与HBc Ab关联性不大。  相似文献   

8.
乙肝病毒前S_1抗原检测的临床诊断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90份血清标本的乙型肝炎标志物和前S1抗原,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HBeAg阳性血清中前S1抗原的阳性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血清(P<0.01),HBsAg阴性血清中前S1抗原的阳性率为0,HBeAg阴性血清的2种模式前S1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33.2%和36.4%。结论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的复制相关,可以作为“乙肝两对半”检测的补充指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联合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医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检测264例CHB患者血清乙肝病毒DNA(HBV-DNA)、PreS1Ag和乙肝三系,按中医辨证分5种证型,观察各种证型血清PreS1Ag、HBeAg阳性分布状况。结果:HBeAg、PreS1Ag阳性组中湿热中阻型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各型。HBeAg、PreS1Ag阴性组中肝郁脾虚型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各型。HBeAg、PreS1Ag阳性组中偏实证组病例分布比例明显高于HBeAg、PreS1Ag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BeAg、PreS1Ag阴性组中偏虚证组病例分布比例明显高于HBeAg、PreS1Ag阳性组中偏虚证组病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PreS1Ag阳性加HBeAg阴性模式病例偏实证组病例明显少于偏虚证组。结论:CHB中医证型与血清乙肝PreS1Ag、HBeAg阳性分布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中医微观辨证论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其病毒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eAg,HBV-DNA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例乙肝患者分为三组,Ⅰ组HBsAg、HBeAg阳性及HBsAg、HBeAg、抗HBc阳性;Ⅱ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及HBsAg、抗HBc阳性;Ⅲ组抗HBs和(或)抗HBe和(或)抗HBc阳性.采用ELISA法检测HBV标志物及HBV前S1抗原,PCR法检测HBV-DNA.结果不同模式HBV感染者血清HBV-DNA及HBV前S1抗原的总检出率分别为57%和51.5%,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Ⅰ组、Ⅱ组、Ⅲ组模式感染者HBV-DNA和HBV前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92.19%和87.50%,61.64%和53.42%,15.87%和12.69%.同组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每两组之间HBV-DNA和HBV前S1抗原阳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HBsAg、HBeAg,HBV-DNA及HBV前S1抗原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HBV前S1抗原是病毒复制的又一新标志,且与乙肝的发展、治疗效果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HBeAg和抗-HBe双阳性的原因。方法:初筛试验用一步法检测。复核试验HBeAg仍用一步法和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抗-HBe用二步法和微粒子酶免分析法。结果:63份HBeAg和抗-HBe双阳性标本经复核:18份HBeAg阴性,45份抗-HBe阴性。结论:“e”系统双阳多为操作误差和一步法造成,必需进行复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在肾脏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对120例新鲜尿液标本离心沉淀物用显微镜进行其有形成分分析.进行尿干化学试纸法和尿沉渣镜检法的分析对比.结果:尿沉渣显微镜检查能区分肾小球源性血尿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尿沉渣有形成分分析对肾脏病的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的严重程度、疗效判断和预后估计等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发现尿干化学试纸法在尿潜血和尿白细胞的测定中均存在假阳性与假阴性的结果.结论: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法是尿液分析中不可替代的必要手段,在肾脏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HBV Pre-S1)抗原和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468例乙肝患者HBV血清标志物(HBV-M),HBV Pre-S1抗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HBV DNA含量。结果乙肝患者血清检测标本中,HBV Pre-S1抗原阳性检出率为54.1%,HBV DNA阳性检出率为53.0%,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HBeAg(+)的标本中,HBV Pre-S1抗原阳性检出率为88.3%,HBV DNA的阳性检出率为92.6%,两者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BV Pre-S1抗原与HBV DNA阳性具有高度相关性,在反映HBV复制方面的敏感性较高,同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使用UF-50尿沉渣分析仪与干化学分析仪、显微镜镜检联合检测的方法来提高尿液中管型检测的准确性.方法:用UF-50尿沉渣分析仪与干化学分析仪、显微镜离心镜检依次对300例尿液标本进行分析,并将三种相关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干化学法测蛋白阳性率较高,但影响因素过多;UF-50沉渣法测得管型阳性率也高,且不能正确地对管型进行分类,标本中其他成分对管型的测定影响较大.结论:对于管型的测定还是以显微镜检查为标准,UF-50沉渣法和干化学法只是起到一定的筛查作用,不能省却镜检,三者的联合应用可以排除假阳性、假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检测乙肝病毒PreS1抗原与乙肝两对半相结合检查的临床应用及在健康体检中的价值。方法:将临床送检的580份血清标本用ELASE进行HBV测定,同时进行PreS1抗原检测。结果:PreS1总阳性率为33%,HBeAg阳性率为24.2%。PreS1总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阳性率。结论:PreS1抗原作为乙肝感染和复制的血清学指标敏感性与HBeAg具有一致性和相符性,对提示乙肝患者的病情发展和转归有重要临床意义。PreS1可以作为一项新的乙肝病毒复制的传染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不离心与离心尿标本沉渣定量镜检结果进行比较评价.方法 选取门诊及住院病人红、白细胞阳性的新鲜尿标本各200例,采用Uric-SCP定量计数板分别进行不离心尿和离心尿沉淀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定量镜检,作对比分析.结果 红细胞检测结果:离心法为(154.76±234.29) /μl;不离心法为(69.10 ±107.96)/μl; 两方法比较:Y =0.444X +0.463,rs=0.981, 秩和检验u=11.31,P <0.001.白细胞检测结果:离心法为 (85.13 ±142.35) /μl;不离心法为(38.71 ±71.2) /μl;两方法比较:Y =0.460X- 0.496, rs为0.962,秩和检验u=18.89,P <0.001.结论 不离心定量镜检能较准确的反映尿液有形成分的实际浓度,但常规工作中效率低下应用较为困难.规范尿液离心镜检法对于检查病理性有形成分是泌尿系统疾病诊断的理想方法,但不适合用于沉渣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检测前S1抗原/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78例乙型肝炎病毒进行前S1抗原和抗体检测,同时检测HBV标志物和HBVDNA。前S1抗原、抗体和HBV标志物检测用ELISA法,HBVDNA检测用PCR法。结果:在HBV复制标志物中,前S1抗原与HBeAg、HBVDNA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前S1抗原阳性与HBVDNA阳性的符合率为93.6%,HBeAg阳性与HBVDNA的符合率为59.0%,前S1抗原比HBeAg更敏感。结论:前S1抗原/抗体检测对乙肝的早期诊断、病毒复制和预后估计具有重要意义。在慢性HBV感染中,前S1蛋白持续阳性提示病情进展和恶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HBsAg检测中强阳性的拖带污染,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方法:分别用英科新创和北京万泰两种酶联试剂对本站无偿献血标本27560人份进行HBsAg检测,初、复检有一边阳性的用试管标本再检,两边同时阳性的和强阳性底下疑为拖带污染的用采血管标本再检.再检均采用同种试剂双孔平行检测.结果:27560人份标本中初、复检阳性的312例.经过再检后有38例阴性274例阳性.结论:通过采血管标本再检来降低假阳性,提高血液检测的准确度,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定量水平及HBsAg/HBV DNA比值与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定量检测血清HBsAg定量。患者均进行肝组织穿刺病理学检查,分析HBsAg、HBsAg/HBV DNA比值与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137例患者中HBeAg抗原阳性102例,阴性35例。HBeAg抗原阳性组患者平均年龄低于HBeAg抗原阴性组,HBsAg定量、HBV DNA载量高于HBeAg抗原阴性组,HBsAg/HBV DNA低于HBeAg抗原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eAg抗原阳性患者血清HBsAg定量与HBV DNA载量、HBsAg/HBV DNA比值成正相关,与ALT呈负相关,HBV DNA载量、HBsAg/HBV比值与ALT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eAg抗原阳性患者中,HBsAg定量与病理炎症分级呈负相关(r=-0.412,P<0.05),与病理纤维化分级呈负相关(r=-0.315,P<0.05);HBV DNA与病理炎症分级呈负相关(r=-0.415,P<0.05),与病理纤维化分级呈负相关(r=-0.285,P<0.05)。结论 HBeAg抗原阳性慢性乙肝患者HBsAg与HBV DNA呈正相关,HBsAg与病理炎症分级及病理纤维化分级呈负相关,HBsAg、HBsAg/HBV DNA比值及ALT均可作为肝脏炎症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前S1抗原与HBV其他标志物的关系及在乙肝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916例乙肝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中HBV前S1抗原,其中540例用聚合酶链反应平行检测HBV-DNA,并分析前S1抗原与HBV-DNA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结果前S1抗原在HBsAg和HBeAg各阳性组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9.5%和82.0%;HBeAg阳性组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中的检出率(38.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HBsAg和抗-HBc阳性组中的检出率高于HBsAg和抗-HBe阳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HBsAg阴性组中的前S1抗原无一例检出阳性;前S1抗原与HBV-DNA和HBeAg的阳性符合率较高,分别为84.2%和82.1%。结论血清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的存在以及复制传染关系密切,Pre-S1可与HBV-DNA、HBeAg同时作为HBV存在复制的新指标用于临床乙肝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