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血必净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14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血必净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2011年中国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华医学会全文数据库内有关血必净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必净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多在用药30 min内发生,多为速发型变态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憋气、心慌、心悸、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血压降低,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血必净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杨菊 《中国药业》2015,(5):36-37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在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在线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检索2008年至2013年国内医药类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疏血通注射液临床应用的文献,并对其作出分析和评价。结果 按既定检索方式收集文献123篇,按年份呈“之”字形走势,多以论著形式发表,心脑血管疾病研究方向居多。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临床应用广泛,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监测药品不良反应,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临床使用时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0年1月—2010年6月国内期刊报道收录的红花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原始文献,下载并阅读全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符合卫生部ADR诊断标准的不良反应个案报道49篇63例,其中男性29例(46.03%),女性34例(53.97%),以变态反应和全身损害为主,占总例数的59.16%。结论:红花注射液发生过敏性休克及严重过敏反应的比例较高,出现时间快,临床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采取及时处置措施,做到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红花注射液安全性再评价和红花注射液的二次开发提供依据,同时指导医生合理用药。方法:以"红花注射液"为关键词,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等三大检索工具,检索2000年至2010年10月国内期刊发表的关于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临床文献,去除重复、报道不详细及综述文献,分析纳入研究中红花注射液的用药剂量、适应症、给药途径、方法、溶媒与不良反应/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红花注射液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事件主要为过敏性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全身过敏反应和皮疹、喉头水肿及药物热和胸闷等。经治疗均好转,未见死亡病例报道。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红花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事件,合理用药。注射时,在前30 min要加强监护,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相似文献   

5.
杨玉龙 《首都医药》2009,16(16):58-59
目的了解红花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4~2008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内收录的56例红花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红花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以变态反应为主(87.5%),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安全。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红花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坚持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疏血通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疏血通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对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疏血通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疏血通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以变态反应最为常见,与药物剂型和成分关系密切;亦有临床出血倾向、血压下降等新的不良反应。结论要加强对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监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运景  李雪芹 《中国药房》2011,(10):919-921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及防范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到2000-2010年国内文献报道的甘露聚糖肽所致不良反应病例,对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出现时间及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甘露聚糖肽所致不良反应共57例,无性别差异,多发生于用药后30min内;胸闷、憋气等呼吸系统症状是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性休克;死亡4例。结论: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一旦发现应及时抢救处理。  相似文献   

8.
丹参酮Ⅱ_A磺酸钠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华医学会全文数据库收录的40例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ADR的报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所致ADR在高年龄组发生率较高;ADR累及机体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ADR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以减少或杜绝其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699例银杏达莫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其引起不良反应的规律和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201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银杏达莫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的30篇文献中报道的699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银杏达莫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女性略高于男性,中老年人发生率较高;ADR可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不良反应多为速发型反应,严重可导致死亡,临床医师、患者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定合理用药,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灯盏细辛注射液63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检索1994-201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学期刊报道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灯盏细辛注射液不良反应63例,其ADR在老年患者发生率较高,与稀释用溶媒密切相关。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损害。结论:临床医师及药师应了解灯盏细辛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规范合理用药,加强应用监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氨曲南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4—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华医学会全文数据库内收录的30例氨曲南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氨曲南所致不良反应的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不良反应多在用药30 min内发生,有12例,占40.0%;不良反应的类型多为速发型过敏反应和迟发型过敏反应,以神经与精神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和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多见,占总例数的75.4%(92例次)。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氨曲南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姚冰  彭晓燕  潘洁  唐秀玲  赵珊珊 《中国药房》2007,18(36):2857-2860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3~2006年多种中文期刊中公开报道的有关清开灵注射液ADR的个案病例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清开灵注射液引起的ADR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和青壮年发生率较高。所致ADR以变态反应居多,其中过敏性休克22例(占33.33%),过敏反应15例(占22.73%);其次为循环系统,共10例(占15.1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引起ADR的原因较多,临床应加以重视。特别是西医在应用该药时,更应加强监测,坚持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s)发生情况和危害,促进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2010年收集上报的262例药品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结果 262例ADRs中,1个月至3岁婴幼儿发生ADRs最多,占总例数58.77%(154例);静脉给药ADRs发生率最高,占总例数97.3.%(255例);在使用的药物中,抗生素ADRs发生率最高,占总例数55.34%(145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变态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多见。结论婴幼儿ADRs发生率较高,抗生素和静脉给药更易引起ADRs,应进一步加强儿童ADRs监测,避免和减少儿童ADRs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丙泊酚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丙泊酚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丙泊酚、不良反应、过敏等为检索词,检索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价与)和万方数据库收载的1994~2010年所有中文文献。阅读、筛选所有描述丙泊酚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并按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与过敏史、累及器官或系统与临床表现、评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与丙泊酚注射液不良反应有关的有效文献32篇,收集不良反应37例。所有不良反应中,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2.4倍,15~44岁年龄段人群占70.27%;不良反应损害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损害和呼吸系统损害,构成比分别为26.88%、26.34%;16例表现为过敏性休克,1例死亡病例。23例(62.16%)不良反应发生在静脉用药后30min内,不良反应出现最快者约在用药后5秒钟。结论丙泊酚注射液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比率较高,严重可导致死亡。临床在使用丙泊酚注射液过程中应加强监护,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胡东梅  梁小丽  孙银华 《安徽医药》2017,21(6):1157-1159
目的 研究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严重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反馈的本地企业全国范围内2014年1月-2016年8月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51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男女性别比为1∶0.96,发生时间多在用药后30 min内,累及系统-器官以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居多.结论 脂溶性维生素(Ⅰ)的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有药品自身因素和临床使用不合理等人为因素.生产企业应提高药品质量;临床医师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遵照说明书用药,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发生不良反应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南京市高淳县人民医院上报的抗菌药物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2010年上报的614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14例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胃肠道损害。结论:应继续做好ADR监测工作,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热毒宁注射液引起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至2012年收集的46例热毒宁注射液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6例热毒宁注射液ADR中,男32例(69.6%),女14例(30.4%);多为一般ADR(91.3%),新的ADR4例(8.7%),无严重ADR.临床表现主要为药物性皮疹、过敏反应等皮肤及附件表现,及时处理均可恢复.结论:儿童静脉滴注热毒宁注射液时,最初30 min应严格控制滴速,加强监测,避免高浓度一次性静脉给药,尽量减少联合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疏血通注射液与血塞通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使用这2种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7—2012年我院收集的疏血通注射液与血塞通注射液50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例疏血通注射液ADR报告中,〉60岁患者11例,占36.67%;患者原患疾病为脑梗死者16例,占53.33%;ADR发生时间在1 d后的为16例,占53.33%;ADR累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20例血塞通注射液ADR报告中,〉60岁患者5例,占25.00%,男女比例为1.86∶1;原患疾病8例为外伤,占40.00%;ADR发生时间在1 d后的为13例,占65.00%;ADR累及多个系统和(或)器官,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必须加强对疏血通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ADR)发生特征和发生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医院集中监测方法,利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对2017年1月-2017年11月使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的住院患者进行监测。监测内容为患者的一般信息、诊断信息、用药信息、不良反应/事件信息等。结果: 2 476例患者中发生ADR 31例,发生率为1.25%,以全身性损害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痒、寒战、高热等;严重ADR 5例,新的ADR 16例;31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7例;患者用药1~7 d内发生ADR最多。结论: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ADR发生率属常见,以老年人为主,临床应密切监测其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