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调查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在福建省的分布状况。方法按不同方位与片区,对全省的41个县(市、区)的105个调查点进行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保虫宿主种类与分布调查。结果共检查样本25 595份,广州管圆线虫总感染率13.0%(3 319/25 595),其中中间宿主阳性率13.8%(2 742/19 823);转续宿主阳性率7.1%(36/506);终宿主阳性率10.3%(541/5 266)。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宿主共24种,感染率最高为沼水蛙(34.5%),其它依次为褐云玛瑙螺(33.5%)、高突足襞蛞蝓(28.8%)、光滑颈蛞蝓(23.1%)和福寿螺(19.4%)等;瘤拟黑螺、树蛙和泽蛙为福建省首次报告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新宿主。结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自然疫源地遍布福建全省各地,传播宿主种类众多,且中间宿主大多数都被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今后福建省重点防控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湖南省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及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的分布情况。方法分别在野外、螺类养殖场、餐饮场所、自由市场等4类场所进行福寿螺、褐云玛瑙螺、蛞蝓等中间宿主的分布调查,应用"肺检查法"结合"组织匀浆法"进行广州管圆线虫感染调查。结果福寿螺在湘中以南广大地区分布广泛,局部地区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结论湖南省局部地区是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自然疫源地,广州管圆线虫病对该省居民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海南省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感染情况,为今后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方位结合水系分布随机抽取5个调查点,采用"肺检法",结合"匀浆法",检测中间宿主以查找广州管圆线虫三期幼虫,终末宿主鼠类剖检取心、肺直接撕碎查找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5个调查点共检测中间宿主1652只,平均感染率为21.09%(347/1652)。其中福寿螺感染率最高为琼中17.7%(20/113),最低为海口市6.48%(7/108)。各调查点间感染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5.64,P﹥0.05)。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较高为琼中30.00%(36/120)。最低为三亚市13.46%(14/104)。各调查点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7,0.01﹤P﹤0.05)。琼海市蛞蝓的感染率最高为65.45%,三亚市最低为3%(3/100)。各调查点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64,P﹤0.01)。共捕获鼠类3种124只,经解剖检查,褐家鼠和黄胸鼠感染率分别为12.79%(11/86)和8.82%(3/34),小家鼠未发现阳性。[结论]海南省为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是主要的中间宿主,褐家鼠是主要的终末宿主,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对中间宿主的监测,防止局部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4.
阮卫 《健康博览》2007,(11):28-29
去年,北京等地出现一些吃福寿螺染上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病例,卫生部门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大家提高了知识,懂得如何预防,此后,没再见到发生这种疾病的报道。但是广州管圆线虫这种寄生虫不可能就此消失,除了福寿螺,它还可以寄生在其它宿主体内,蛞蝓也是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重要中间宿主。蛞蝓是一种软体动物,身体像蜗牛但没有壳,俗称软蜗牛、鼻涕虫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梧州市广州管圆线虫各种宿主分布和感染情况,为该市广州管圆线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剖检捕获之鼠193只,检测在梧州各镇野外采集的福寿螺150只,蛞蝓45条;检测集市销售的福寿螺89只、田螺50只、石螺115只、淡水蟹30只、淡水虾30只、淡水鱼50条。结果鼠平均感染率为2.07%、野外采集的福寿螺和蛞蝓感染率分别为1.33%、2.22%,其他宿主检测阴性。结论梧州市各镇野外均有福寿螺等宿主分布,福寿螺、蛞蝓和鼠类均检测到广州管圆线虫,首次证实梧州市存在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漳州市辖区漳浦等4县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感染情况。方法在漳浦等4县8个调查点采集中间宿主,用肺检法、匀浆法检查其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结果共调查12种贝类1 844份样本,有11种检出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感染率12.6%(217/1 723);感染率前3位是高突足襞蛞蝓38.9%(61/157)、褐云玛瑙螺28.3%(86/304)和福寿螺19.7%(34/173),其他种类感染率1.2%~6.8%;不同种类宿主感染率差异较大;4县感染率较接近,漳浦12.9%(58/451)、诏安14.0%(58/415)、平和11.6%(52/448)、长泰12.0%(49/409);靠近居民住宅点的感染率为20.2%(171/845),村外调查点为5.2%(46/878),村外点感染率较低。结论广州管圆线虫对中间宿主的选择性不强,中间宿主种类多,但不同孳生环境和不同宿主感染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调查及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深圳市散发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和疫源地分布,及其主要传播途径和流行特征.方法 在深圳市12个不同生态环境地点调查广州管圆线虫不同宿主分布和感染情况,采用匀浆沉淀镜检法对各调查点捕获的中间宿主进行解剖,以确定中间宿主的感染率和感染度.用鼠笼捕获鼠类,解剖鼠体,在鼠心脏和肺动脉血管寻找广州管圆线虫成虫,从野生螺体内分离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进行实验室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的循环,完成实验室生活史的循环证实现场调查的结论.结果 在12个调查点中有4个区域发现褐云玛瑙螺阳性,分布在深圳市西南部,感染率平均为31%,螺的感染度与其体重相关,螺体重≥55 g的个体平均感染度显著性高于<55 g的个体(P<0.05);阳性螺区域终末宿主褐家鼠和黄胸鼠均有感染,感染率平均为12%,雌鼠的感染率显著高于雄鼠(P<0.01).结论 深圳市存在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疫源地内广州管圆线虫在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之间广泛传播,自然疫源地是深圳市散发广州管圆线虫患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南宁市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感染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南宁市6个调查点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自然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褐云玛瑙螺、大型蛞蝓和小型蜗牛等3类陆生软体动物携带幼虫,其感染率分别为55.98%(192/343)、44.19%(19/43)和9.17%(11/120),平均每只阳性宿主含幼虫分别为813.1、615.4和4.4条。6个点均查到阳性褐云玛瑙螺,感染率最低为29.58%(20/71),最高达88.57%(62/70)。实验感染大鼠均能在其右心和肺获得成虫。成虫和各期幼虫、虫卵的形态结构与广州管圆线虫相符。说明本虫在南宁市广泛存在,中间宿主尤以褐云玛琐螺自然感染非常严重,有引起人体感染的可能,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979~1982年在广州市进行广州管圆线虫终末宿主、中间宿主及转续宿主感染情况调查的结果:褐家鼠、褐云玛瑙螺、皱疤坚螺、短梨巴蜗牛、双线嗜粘液蛞蝓、黑眶蟾蜍的感染率分别为2.8%(29/1037)、24.76%(157/634)、2.66%(5/188)、4.49%(11/245)、5.79%(18/311)、9.52%(2/21)。幼虫在褐云玛瑙螺体内分布如下:71.1%在肺脏,15.23%在肾脏,7.41%在消化道,4.6%在肌肉,1.66%在肝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株洲市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流行状况以及疫源地的分布情况,为预防控制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各县(市)、区按照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设立调查点,每个方位各随机抽取一个乡(镇、办事处)作为调查点,分别在野外现场(田、沟、渠、塘等)、螺类养殖场、餐饮场所、自由市场等4类场所进行调查,所采集的标本采用“肺检查法”结合“酶消化法”或“匀浆法”进行解剖检查。结果本次调查在全市发现有大面积福寿螺(大瓶螺)的存在,另在醴陵、炎陵还发现有蛞蝓的存在;解剖福寿螺1975只,蛞蝓534只,并在醴陵市检测到3个感染有广州管圆线虫的阳性福寿螺。结论株洲市虽没有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情报告,但在醴陵市检测到感染有广州管圆线虫的阳性福寿螺,说明株洲市在福寿螺中存在广州管圆线虫。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广州管圆线虫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福建省广州管圆线虫的特征,寻找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调查全省各地的感染情况,用大白鼠作为动物模型进行实验感染,了解致病过程,检测血清抗体,观察药物杀虫效果。结果:福建省有广州管圆线虫的分布,终末宿主为褐家鼠,中间主为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人或动物经口感染,感染后立即侵犯景的中枢神经系统,20d后发育成幼龄成虫,然后才开始转移到心,肺处,此时血清中的抗体也达到较高的水平,36d后可在粪便中查到一期幼虫,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为有效的杀虫药物。结论:人们食用螺类有受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危险,应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12.
范之良 《职业与健康》2010,26(9):1018-1019
目的为掌握上海市祟明县麻疹流行特征与规律,探讨适合该地区特点的麻疹防治对策与措施。方法收集崇明县2004—2008年麻疹疫情与监测资料,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崇明县2004—2008年共报告麻疹47例,平均发病率为1.498/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7月份为发病高峰期;病例分布各乡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发病年龄以20岁以上成人及8月龄以上未及1岁儿童为主,分别占同类病例总数的57.45%及21.28%;发病职业以散居儿童为最多,占总发病数的36.17%。结论需加强外来人口管理,继续有针对性地加强麻疹监测工作,及时进行高质量的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以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is a parasite that causes eosinophilic meningitis and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present on most Pacific islands. Rats are the principal host and several species of land snails the intermediate host. Important paratenic hosts are fresh water shrimp and fish. Modes of transmission include ingestion by man of raw fish, snails and fresh leafy vegetables contaminated by snail slime trails containing larvae. The parasitic worms are neurotropic in man, and the diagnosi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any adult or child, who presents, in endemic areas or areas with suitable intermediate hosts, with severe unrelenting headache, paresthesias, or a cranial nerve palsy. Eosinophils in the cerebral spinal fluid suggest the diagnosis. Simple analgesia is sufficient for mild cases. Treatment of those with severe symptoms remains controversial. Glucocorticoids, lumbar puncture to reduce intercranial pressure and antihelminthic agents have been us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青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存在问题,指导防治工作。[方法]对历年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青岛市1977~2007年HFRS发病率波动在0~33.34/10万之间,平均为6.85/10万;病死率在0~27.27%之间,平均为5.04%。分为早期、第1次高峰期、平稳期、第2次高峰期和缓慢下降期5个阶段。秋冬季发病是夏秋季的2.26倍。20-59岁占80.93%,男女之比为2.38:1,农民占83.83%。郊区5个市和黄岛区发病较重。野外宿主动物密度为1.10%,带病毒率为2.47%;居民区密度为1.89%,带病毒率为2.33%。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主要鼠种。2000-2007年带病毒率比1990-1999年增高。[结论]青岛市近年HFRS发病率降低,但宿主动物带病毒率上升,存在流行的潜在危险,预防措施应该加强。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燕  王俊  李芙蓉  刘红 《上海预防医学》2004,16(11):524-525,527
[目的 ] 通过病原学研究为出血热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 用病原学、血清学、RT -PCR、序列测定技术对我省出血热的宿主动物、传播途径、地理流行病学、疫区类型及新型新亚型进行分析。  [结果 ] 我省共分离出血热病毒 3 2株 ,涉及 9种宿主动物 ;气溶胶可传播实验动物型出血热 ;山林地区存在新型出血热病毒。  [结论 ] 我省是多宿主多传染源的出血热疫源地 ,以姬鼠型为主 ,流行季节以秋冬季为主 ,呈单峰型 ;山林地区存在新型出血热疫源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南阳市卧龙区健康人群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麻疹、风疹、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免疫水平,为评价免疫效果,及时制定疫苗针对传染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随机抽取卧龙区5个街道(乡镇)4个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共363人,进行乙肝、麻疹、风疹、乙脑、流脑抗体水平监测。[结果]调查363人,乙肝抗-HBs、麻疹IgG抗体、风疹IgG抗体、乙脑抗体、A群流脑和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0.91%、92.29%、84.02%、89.26%、88.15%和85.67%,不同种类各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卧龙区6岁以下年龄组乙肝、麻疹、风疹、乙脑、流脑疫苗的抗体阳性率较高,18岁以上年龄组乙肝、麻疹、风疹、乙脑、流脑疫苗的抗体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上海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上海市黄浦区2021年1月20日COVID?19本地疫情的时间、人群、地区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并分析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经验、优势和不足.[结果]本次涉及的22例病例均为主动筛查时发现,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