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D-二聚体急诊检测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北京朝阳医院急诊抢救室2009-10~2010-04首次出现临床症状、临床诊断为ACS并进一步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ACS的患者116例,按照发病病程时间2 h内、4 h、4 h以上进行分组,各组患者均测定全血D-二聚体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进行各组内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对D-二聚体及cTnI判断患者是否为AC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患者D-二聚体较正常参考值范围明显升高,病程2 h内D-二聚体ROC曲线下面积(0.754)大于cTnI(0.513,P<0.05).结论 ACS急性发病过程中D-二聚体升高;病程2 h内D-二聚体较cTnI先发生异常升高改变,临床疑似ACS的患者早期进行D-二聚体检测具有临床提示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急诊分层诊断的可行性,提高急诊医生对ACS的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13年3—8月因胸痛及胸痛等同症状在我院急诊科就诊且资料完整患者288例,通过急诊分层诊断流程及标准将患者分为ACS组(192例)和非ACS组(96例),观察两组一般情况、确诊结果及临床转归情况,并分析急诊分层诊断流程及标准对ACS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两组性别、症状出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 173例,非ACS组中确诊ACS 3例,ACS组初诊诊断符合率90.1%(173/192),非ACS组初诊诊断符合率96.9%(93/96)。急诊分层诊断流程及标准对ACS诊断的敏感性为98.3%,特异性为83.0%。ACS组住院期间死亡2例,非ACS组随访30 d无死亡病例。结论对因胸痛及胸痛等同症状就诊的急诊患者行ACS分层诊断,可初步实现ACS的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降低漏诊率,避免过度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床旁快速检测与传统实验室方法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收治已确诊的346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和吸烟史等基本人口资料,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 CKMB MYO)、D二聚体、NTproBNP、心脏彩超EF等实验室指标,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应用床旁快速检测与实验室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患者,在急诊滞留时间(急诊就诊到接受介入或保守治疗之间用时)、入院到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心衰、室颤、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的不同.结果 床旁快速检测组的急诊滞留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均低于常规实验室检测组(p=0.000),且急诊滞留时间越长,早期肌红蛋白和D二聚体测定值越高,EF测定值越低,28 d死亡风险越高.结论 床旁快速检测比常规实验室检测能缩短ACS患者的急诊滞留时间,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能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探讨缺血修饰清蛋白在ACS早期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缺血修饰清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与传统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方法 选择因急性胸痛就诊的患者47例,于胸痛4,12,24 h连续监测血清IMA,CK-MB,CTnI水平,另选91例健康体检者作正常对照组,通过绘制IMA在该人群中用于诊断AC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定最适截断值(cut off值),比较IMA与传统心肌标志物在ACS不同时间的阳性率.结果 ACS组IMA水平(88.3±17.2 U/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1.3±5.4 U/ml),t=2.147,P<0.05;心肌缺血4 h以内IMA阳性率(87.2%)明显高于传统心肌标志物(CTnI:8.5%;CK-MB:44.7%),χ2=63.2,P<0.05.结论 IMA对ACS患者早期心肌缺血的诊断明显优于传统心肌标志物,而在ACS患者中、晚期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蛋白( 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以胸痛发作3h内急诊就诊的患者,通过白蛋白钴结合试验(ACB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患者的血清IMA、肌钙蛋白T(cTnT)及心电图,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评价IMA对ACS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血清IMA、cTnT、ECG诊断ACS的敏感度分别为84.2%、32.6%、45.7%.结论 IMA可明显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由急诊科收治诊断的ACS患者也日益增多,随着对其病理机制研究和理解的不断深入,对该病及时作出诊断及处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临床上主要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典型心电图变化及心肌酶谱异常升高来诊断该病,冠状动脉造影(CAG)仍是正确诊断及尽早进行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该技术的有创性、技术要求及其实施需要时间,使普遍开展受到一定限制.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其对心脏结构及运动形态的改变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早期发现心肌供血不足、心肌室壁运动异常等变化,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65岁,因"腹痛1d"急诊入院.疼痛位于上腹部,持续不缓解,严重时伴恶心、呕吐、出汗、坐立不安,无明显胸闷、胸痛,无发热、畏寒、腹泻.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控制;有吸烟史.入院后检查双上肢血压对称,为220/120mmHg.心肺查体无明显异常.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血胆红素轻度升高;心肌酶:肌酸激酶480 U/L、乳酸脱氢酶320 U/L;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心肌型同工酶7.93 ng/mL,肌钙蛋白TO.007 ng/mL;D-二聚体624 ng/m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4~V6导联T波双向、倒置.初步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但人院后复查心肌酶、心肌标志物及心电图,较前相比均无动态变化,给予扩管、降压治疗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这些均不符合ACS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生化分析仪检测46例ACS患者入院3~6h及6~12h两个时间段的血清中的H-FABP、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H-FABP表现出了很好的检测早期(3~6 h)ACS的效果,比MYO、cTnI和CK-MB效果均要好(P<0.05),单独检测的灵敏度达到了82.61%,而MYO、肌钙蛋白和CK-MB的诊断效果在6~12h段有明显提高.结论 H-FABP具有很好的早期诊断ACS价值,可以将H-FABP作为更早期诊断ACS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应用于临床检测中.  相似文献   

9.
因急性胸痛就诊的患者多被疑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为明确诊断或排除ACS而采取的各种检查手段可致医疗费用增加。无创心脏影像技术发展迅速,诊断急性胸痛及疑诊ACS更准确和全面。恰当地应用冠状动脉CTA(CCTA),必要时联合CT心肌灌注成像是对传统策略的有效补充,更有利于诊断及评估预后。本文对CCTA在疑诊ACS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临床上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就诊和猝死的主要原因。ACS早期诊断,尤其是在心肌没有发生坏死的可逆阶段提早确诊尤为重要。现对血中IMA、CK—MB mass、CTNI水平,并同时描记12导联心电图(ECG),评价IMA在ACS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临床上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就诊和猝死的主要原因。ACS早期诊断,尤其是在心肌没有发生坏死的可逆阶段提早确诊尤为重要。现对血中IMA、CK—MB mass、CTNI水平,并同时描记12导联心电图(ECG),评价IMA在ACS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主要的血管重建治疗方法,其通过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1-2].应激性高血糖是ACS的常见伴随症状,属于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效应,但过度的应激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影响患者PCI术后的心肌灌注和预后.本研究通过对有无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1年内的随访结果,旨在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ACS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和生存状况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静息性缺血性胸痛患者的心脏死亡事件和非致死性缺血性事件危险性的增加,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初步评估与早期诊断变得非常重要。通常,用于诊断和危险度分层的指标包括病史、体格检查、12导联心电图及冠脉造影的检查,近年来一些新的心肌标志物的应用.结合上述指标为ACS患者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更有价值的依据。本文旨在评价各项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利弊,为临床诊断不同类型ACS提供个性化诊断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两项指标的联合检测为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对40例胸痛开始在0~6 h、6~12 h、12 h 3个时间段的ACS患者血清中的H-FABP、cTnI的值进行检测.结果 cTn1在40例ACS患者发作0~6 h测得阳性率为55%,H-FABP在40例ACS患者发作0~6 h测得阳性率为85%,2项指标联合分析阳性率可达92.5%.而且在12 h内的几个时段所测得的结果灵敏度在联合检测上都相应提高了很多.结论 H-FABP与cTnI联合检测对ACS早期诊断具有高灵敏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患者血清褪黑素(melatonin, MT)的观察,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血清MT水平与病情稳定性的关系. 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心内科住院的CHD 192例,分为ACS组100例与非ACS组92例,进行M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肌坏死标记物的测定.结果 ACS组与非ACS组比较血清Hs-CRP及心肌坏死标记物水平显著升高(P<0.01),MT水平明显降低(P<0.01).ACS组血清MT水平与Hs-CRP、心肌坏死标记物呈负相关(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MT含量越低,病情越不稳定,对CHD患者适时进行血清MT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给予相应补充,可控制ACS发生.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类冠状动脉缺血的心血管疾病,其炎症和内皮细胞功能失调为贯穿其中的基本病理发展过程。新近发现的心肌坏死生物标志的上游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水平升高,可用于ACS患者危险性的整体评价。该文对几种具有临床辅助诊断ACS潜力的生物标志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ACS早期经常表现出非典型症状,也不出现有诊断意义的心电图.因此,能够准确诊断并分型的标志物就尤为重要.肌钙蛋白I是目前公认的心肌特有的特异性抗原,在心肌损伤4小时即释放入血,也是ACS预后的标志[1].而hs-CRP作为一种较敏感的炎性反应蛋白,能够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演变和破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2],因此将二者联合检测探讨其在ACS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钙蛋白T(cTnT)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临床分型和危险分层中的作用,评价cTnT水平与ACS的危险程度、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cTnT水平,临床诊断性能(ROC)曲线确立cTnT在AMI诊断中的决定限.结果用cTnT升高与否来判断ACS患者是否发生AMI,其诊断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5.3%,AMI患者cTnT水平与其危险性相关.结论根据cTnT水平进行ACS的临床分型,能快速、准确的诊断非ST段抬高的AMI,比采用传统分型更科学、可靠与实用,更符合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9.
罗静娣 《护士进修杂志》2014,(12):1102-110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在急诊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ACS诊治流程和绿色通道,对本院168例急诊ACS患者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结果接诊分流时间(0.5±0.3)min、会诊到达时间(2.1±0.7)min、急诊处理完成时间(21.7±5.3)min、入介入室时间(29.5±7.1)min、入院时间(32.6±5.4)min,急救成功率97%。结论对ACS患者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为患者心肌再灌注专科治疗创造了时机和条件,减少了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脏标志物的临床变化,及其指导护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 将心血管内科和CCU的ACS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结合心脏标志物的阳性结果,对患者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B型钠尿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钙蛋白I、心电图正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评价.结果 B型钠尿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钙蛋白I、心电图正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指标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有较满意的评价.结论 心脏标志物的检测不仅对ACS的诊断、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指导护理ACS患者有着重要的作用,提高了护士对危险因素的识别能力,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