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观察MNNG诱发大鼠胃癌过程中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变化及大蒜对其的影响,发现病前病变、粘膜内癌及浸润癌各组之间及各组与正常组之间淋巴细胞转化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在MNNG诱癌过程中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降低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系。而大蒜预防组、治疗组与MNNG组之间淋巴细胞转化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诱癌率明显下降,认为大蒜可抑制MNNG诱发实验性胃癌的发生,其机理与大蒜提高诱癌过程中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二甲肼诱发大鼠大肠癌的组织学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DMH诱发大鼠大肠癌过程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显示40只大鼠在DMH作用下,大肠粘膜显示不同程度的病变。实验第8周,大肠粘膜呈现早期增生性改变;第10~15周主要表现为粘膜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第18~32周除粘膜不典型增生外,大肠腺瘤和癌逐渐形成,其中检出腺瘤14个,原位癌10个,浸润性癌35个。20只对照大鼠大肠粘膜无明显病变。提示大肠癌的组织发生系经过粘膜增生→不典型增生或腺瘤→原位癌→浸润性癌的发展过程,证实不典型增生是大肠癌重要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用MNNG溶液(250ug/ml),拌喂普通食物复制家狗胃癌模型的实验结果。在10只狗中,三只诱发了微小胃癌。共发现16个癌灶。分布在胃体和胃底、大小弯,为多发性;组织类型为高分化管状腺癌(9/16),及印戒细胞癌(7/16),位于粘膜内或粘膜下浸润;肉眼类型属Ⅱ_(b-c)型。系统地观察了各种癌前期病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及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研究表明: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非典型腺体增生是重要的癌前期病变,并提出了狗微小胃癌组织发生模式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4.
本项研究采取膀胱灌注 MNNG 诱发小鼠膀胱肿瘤,对 MNNG 引起膀胱上皮早期病变进行了动态观察。肿瘤的发生,发展经历了从单纯增生,乳头状,结节状增生,良性乳头状瘤,非浸润癌浸润癌这样一个典型的病理过程。诱发的膀胱肿瘤均为移行细胞肿瘤。  相似文献   

5.
我院肿瘤研究室董来炜教授等先后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发狗胃癌模型,试图通过复制狗胃癌,进一步探讨早期胃癌的病理形态变化及癌前病变与胃癌发生的关系,3年来在10只杂种家狗中,通过定期胃镜活检和死后系统解剖。共检出3只狗在给药200~337天后出现微小癌灶16个。湖南省科委于1985年4月24日在上海召开了“MNNG诱发狗微小胃癌和癌前期疾病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癌与胃粘膜异型增生分型的关系。方法 对胃粘膜异型增生、粘膜内早期癌及进展期胃癌进行病理学对比观察、分析。结果 发现胃粘膜异型增生的Ⅰ、Ⅱ两种类型的细胞形态、演变过程及与胃癌生长方式等各有所不同。结论Ⅰ型异型增生发展较缓慢,形态特点突出,与膨胀型生长胃癌有关,而Ⅱ型异型增生发展较快,与浸润型胃癌相关。  相似文献   

7.
肝癌癌变的实验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短期饲喂大鼠黄曲霉毒素B_1诱发肝癌,并应用病理组织学、组织化学、形态定量及电子显微镜术观察肝癌前病变的发展及其与肝癌的关系。发现诱癌早期肝小叶周边首先出现嗜硷性小肝细胞增生,进一步形成增生灶,嗜硷性增生灶和嗜酸性增生灶都可癌变。本文还探讨了与癌变有关的酶组织化学改变。  相似文献   

8.
多因素诱导构建大鼠胃癌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一种构建动物胃癌模型成功率较高的方法,为胃癌发生转移的实验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在饮水中添加致癌剂MNNG、增溶剂吐温20及维生素D3喂饲大鼠,并应用高张盐水间歇辅以刺激。结果24周见黏膜层溃疡及增生,28周见黏膜内及黏膜下癌,32周见癌组织侵入肌层甚至浆膜层。结论在常规应用致癌剂MNNG的基础上,多因素刺激大鼠的胃黏膜可成功诱发大鼠胃癌,且诱癌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1987,4(1):078-78
<正> 21例早期胃癌2例术前胃镜检查发现,余为胃切除标本中发现。21例均为单发灶,溃疡型居多,12例局限于粘膜层内,粘膜下深层浸润者2例发生淋巴结转移。21例中仅1例死于术后癌复发。21例中肠化者和不典型增生者均为90.47%,伴萎缩性胃炎71.4%,表明三者与早期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22例早期胃癌和癌旁病变,共有癌灶28个(3例多灶性癌)的粘液组化和超微结构观察。本组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85.93%)、肠化(81.22%)和中度及重度不典型增生(78.59%)。这些高发病变与早期胃癌发生有密切关系。从AB-PAS和HID染色结果,肠型癌灶20个(71.42%)、胃型癌灶5个(17.85%)和混合型癌灶3个(10.71%),结果表明人肠化在胃癌发生有重要意义。电镜观察肠型癌含有与癌旁肠化杯状细胞的粘液颗粒及微绒毛,显示肠化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重度不典型增生上皮有类似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提示不典型增生细胞是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乳头状鳞状/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类型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6例宫颈乳头状鳞状/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K7、CK20、K i67及HPV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病人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60.9岁)。主要表现为阴道异常出血。其中3人FIGOⅠ期,7人Ⅱ期,5人Ⅲ期。随访13例(12-102月)均健在,其中2例分别在初诊13月及28月后局部复发。病理检查:肉眼肿物从宫颈糜烂、溃疡至菜花样形态不等。镜下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状结构、活跃的核分裂像和凋亡碎片。乳头状鳞癌10例,鳞状移行细胞癌5例,移行细胞癌1例。11例可见HPV感染形态学征象。16例中13例均具有下方间质浸润,其余3例过于浅表无法评估其间质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CK7均阳性,CK20均阴性,HPV16/18阳性率62.5%(10/16),K i67 index38.2±19.6%。结论:宫颈非腺性乳头状癌可能是显示一个形态学谱不同阶段的一组肿瘤。需与宫颈其它乳头状病变鉴别。目的:探讨宫颈乳头状鳞状/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类型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6例宫颈乳头状鳞状/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K7、CK20、Ki67及HPV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病人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60.9岁)。主要表现为阴道异常出血。其中3人FIGOⅠ期,7人Ⅱ期,5人Ⅲ期。随访13例(12-102月)均健在,其中2例分别在初诊13月及28月后局部复发。病理检查:肉眼肿物从宫颈糜烂、溃疡至菜花样形态不等。镜下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状结构、活跃的核分裂像和凋亡碎片。乳头状鳞癌10例,鳞状移行细胞癌5例,移行细胞癌1例。11例可见HPV感染形态学征象。16例中13例均具有下方间质浸润,其余3例过于浅表无法评估其间质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CK7均阳性,CK20均阴性,HPV16/18阳性率62.5%(10/16),Ki67 index38.2±19.6%。结论:宫颈非腺性乳头状癌可能是显示一个形态学谱不同阶段的一组肿瘤。需与宫颈其它乳头状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2.
对28例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癌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发现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癌的生物学特性与原发癌有密切关系,前者细胞分化更差,生长方式更趋向于弥漫性生长。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转移癌的治疗,这样才有望提高疗效及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浆膜病理变化在贲门癌生物学行为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贲门癌6例,卷席筒法取材,分段全部包埋,间断连续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6例巨检,腱状型3型,扁平结节型2例,多彩弥,漫型1例,累及浆膜的4例浸润范围均超过主癌相对应的部位,结论:浆膜下癌细胞的浸润较相对应的范围大,在手术治疗和判断预后时应注意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直肠癌根治术45例,其中青壮年患者所占比例高达67%,84%的患者病灶位于腹膜返折以下,很易被直肠指检所触及。因此,早期发现的可能性较大,但本组中仍有51%的患者得不到及时确诊。建议各级医师应随时想到早癌的可能性,对20岁以上患者有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时,必须常规作直肠指检和乙状结肠镜检,以早期发现直肠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卵巢上皮性癌生存预后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卵巢癌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对113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进行了随访,应用乘积限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对不同预后因素的生存率进行检验;结果和结论:临床分期越晚,术后残存癌灶越大,生存时间越短。而残存癌灶小于2cm,术后辅以足疗程的化疗,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分泌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要点.方法对6例分泌型乳腺癌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及光镜和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结果肿瘤边界较清,质地较硬;镜下瘤细胞呈实性片状或导管样排列,细胞质内有一大囊泡,囊内分泌物将核推向一侧,瘤细胞内外腔隙中均有丰富的嗜酸性分泌物。结论分泌型乳腺癌依靠病理确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肠同时多原发癌误诊误治原因方法对2例误诊误治病例做全面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误治与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术前检查不全面及术中探查不仔细有关。结论充分认识结肠同时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术前全面行包括纤维结肠镜全结肠和下消化道钡灌肠检查,术中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是避免误诊误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手术治疗的12例孤立性细支气管肺泡癌进行临床分析。在诊断方面,X线检查无明显特征性,CT检查可了解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情况,经皮肺穿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率。病理分型,分泌型1例;非分泌型9例;低分化型2例;经随访,后者预后欠佳。治疗上均应手术切除,对于低分化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则应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肺组织。  相似文献   

19.
肝癌是世界上流行最广的恶性肿瘤之一,但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了,且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靶点。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已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的重点从基因组学转向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蛋白质组学将成为研究肿瘤及相关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本文着重就蛋白质组学在肝癌研究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纤维胃镜诊断的胃癌311例进行了分析,并就胃癌的纤维胃镜分型,本地区胃癌的好发部位,活检阳性率进行了讨论,还就纤维胃镜与手术所见对胃癌的部位形态及大小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