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肝动脉灌注LAK细胞/白介素Ⅱ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动脉灌注LAK细胞/白介素Ⅱ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原发性肝癌48例,随机分为两组,肝动脉灌濂LAK细胞/白介素Ⅱ,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白介素Ⅱ肌注治疗24例为观察组,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白介素Ⅱ肌注治疗24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的疗效和生存期分别作X2检验,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7.5%(21/24)高于对照组62.5%(15/24),差异有显著性(X2=4.00,P<0.05),1年,2年的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66.7%(16/24),25.0%(6/24),对照组分别为37.5%(9/24),4.2%(1/24),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值为4.09,5.53,P值均<0.05),结论:肝动脉灌注LAK细胞/白介素Ⅱ,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白介素II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很有价值的。肝动脉灌注LAK细胞/白介素II是原发性肝癌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并发症及患者生存率情况。方法总结1998年1月-2002年12月手术切除的11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类型包括:右三叶切除术、左三叶切除术、右半肝切除术、左半肝切除术、左外叶切除术、右后叶切除术、肝方叶切除术、肝部分切除术等。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行肝动脉造影,未发现肝癌复发者给予预防性化疗,发现复发者给予化疗栓塞后分别给予再次手术、射频或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结果全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3.1%(15/112)。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腹腔积液、肝功能衰竭、胆汁漏、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5%(5/112)、3.6%(4/112)、2.7%(3/112)、1.8%(2/112)、0.9%(1/112)。全组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89.6%、56.8%、41.0%、32.7%。结论肝癌行手术切除后的密切检查、随访,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61例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和拒绝手术的早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组(TACE组),共34例;B组: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共27例。结果TACE组的完全坏死率、肿瘤缩小率及1年死亡率分别为26.5%,61.8%和35.3%;而联合治疗组分别为92.6%,92.6%和3.7%。两组间完全坏死率、肿瘤缩小率及1年死亡率的差异皆有显著性意义(其相应P值分别为0.000,0.1305,0.004)。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化疗栓塞。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肝癌切除术后,肝动脉灌注LAK细胞/白介素Ⅱ配合化学医药费物栓塞治疗的价值。方法 肝癌切除者50例,随枘发为两组。25例为观察组,肝癌切除术后,肝动脉灌注LAK细胞/白介Ⅱ配合化学药物栓塞治疗;单纯肝癌切除2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1年、2年的肝内复发率和生存率差别分别作X^2检验。结果 观察组1年、2年的肝内复发率4%(1/25)、16%(4/25)较对照组32%(8/25)、44%(11/25)降低(X^2值分别为4.88、4.67,P值均小于0.05);观察组1年、2年的生存率为96%(24/25)、80%(20/25)较对照组68%(17/25)、52%(13/25)提高(X^2值分别为4.88、4.37,P值均小于0.05)。结论 肝癌切除术后,肝动脉灌注的LAK细胞/白介素Ⅱ与某些化学药物协同刹灭残留癌细胞,并且改善宿主的抗肿瘤免疫状态,肝动脉栓塞又进一步使残癌组织缺血坏死。肝癌切除术后,肝动脉灌注LAK细胞/白介素Ⅱ配合化学药物栓塞治疗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切除术后,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化疗栓塞(PVCE)预防肿瘤复发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89例肝癌手术切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术后进行预防性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化疗栓塞(治疗组)41例,未行预防性门静脉化疗栓塞(对照组)48例.随访术后肿瘤复发情况,应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两组累积无瘤生存率.组间比较用对数秩检验.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独立预后因素.结果 术后随访6~42个月.治疗组患者术后1年及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6.5%、48.0%,对照组分别为53.8%、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无瘤生存期分别为19.91个月(95%CI,16.09~23.73)和13.80个月(95% CI,10.95~16.65),治疗组累积无瘤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1).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预防性门静脉化疗栓塞、肿瘤大小、术前门静脉癌栓、术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影响患者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 肝癌切除术后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化疗栓塞能有效预防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癌伴门静脉瘤栓患者术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化疗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111例肝癌伴门静脉瘤栓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行单纯手术(A组)、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B组)和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化疗(C组),分析各组患者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差别。结果 ①B组的0.5和1年的复发率低于A组,其0.5年的生存率高于A组(均P〈0.05);②C组的0.5、1、2和3年复发率均低于A组,生存率均高于A组(均P〈0.05);③C组在第2年的复发率低于B组,在1和2年的生存率高于B组(均P〈0.05);④3个组术后5年的复发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治疗方式、肿瘤大小和瘤栓位置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x2^=20.43,P〈0.01),结论 肝癌伴门静脉瘤栓患者,术后辅以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化疗有助于提高近期疗效,但远期效果尚不肯定。  相似文献   

7.
作者自1986年以来用碘油阿霉素乳剂(A/L)导向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84例,并与采用肝动脉或合并门静脉灌注阿霉素的对照组24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治疗组症状改善率达86.1%,AFP下降率达75%,肿瘤缩小率达79.2%。治疗后平均生存期为10.3月,明显优于对照组(5.6月)(P<0.001)。半年及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9.3%、43.4%、13.5%和3.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半年51.2%、1年11.5%,无2年以上生存者)(P<0.01)。其中3例难以切除之肝癌经本法治疗后获得二期切除,术后生存期明显延长。A/L灌注后合并明胶海绵中央栓塞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单纯A/L灌注化疗的疗效。肝癌切除后再插管栓塞化疗不仅可以巩固治疗效果,而且便于观察随访。  相似文献   

8.
肝动脉栓塞化疗对大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率及生存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对于预防原发性大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1997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68例行大肝癌根治术的患者按术后是否行介入治疗分为TACE组(24例)和对照组(4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2、3年的累积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对68例原发性大肝癌行根治性切除后的患者,术后随访最长49个月。TACE组术后l、2、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6.7%、34.3%、49.5%: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3.3%、70.2%、53.7%。对照组1、2、3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36.4%、58.0%、68.5%: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3.6%、48.3%、25.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性大肝癌根治术后辅以介入治疗是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手段,能显著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TACE加32P-GMS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加^32磷-玻璃微球(^32P-GMS)内照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4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其中23例(A组)采用TACE加^32P-GMS内放射进行治疗;另25例(B组)为同期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患者,做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均数、肿瘤直径以及肿瘤转移率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可比性(P>0.05)。最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累计生存率。结果:治疗后3月观察A组病灶缩小>50%5例,缩小<50%8例,有效率为56.52%(13/23),B组28例中有效9例(36%),经Ridit分析,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12个月、24个月A组生存率分别为86.96%、47.83%、21.74%,而对照组分别为52%、16%、0.00%(P<0.05)。结论:TACE加^32P-GMS内放射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序贯性应用较单纯应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优势和实用价值。方法:5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行单纯TACE治疗,25例行RFA联合TACE治疗。观察指标:(1)治疗后第4周肝功能变化;(2)治疗后4周增强CT/MRI检查肿瘤坏死率的情况;(3)局部肿瘤的复发率;(4)治疗后的生存率的比较。结果:治疗后两周行肝功化验检查,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在1个疗程结束后的2个月行强化CT和DSA检查,两组治疗后肿瘤坏死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63.3%(12/30)、92%(23/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半年复查随访,有13例复发,复发率46.7%(14/30);综合组半年复发率为12%(3/25)。复发率行统计学处理(X^2=7.34,P〈0.0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生存率随访结果显示,两组半年生存率几乎相同,均在90%以上,无统计学意义。而1年及两年的生存率比较,综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显示有较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于难以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经皮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栓塞化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肿瘤复发率及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综合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后行TACE治疗22例(手术+TACE组)、仅行手术切除而不行TACE治疗患者20例(单纯手术组),对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及患者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手术+TACE组与单纯手术组比较,前者肿瘤1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后者(P〈0.05),但两组2年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TACE组1年及2年生存率(76.1%,48.2%)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52.8%,23.6%)(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手术后结合TACE治疗,可明显降低肿瘤近期复发率且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预防性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e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在防治高危患者术后复发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有癌栓、子灶或合并多发结节、术后高AFP高危肝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由同组手术医师手术,达到根治性切除手术要求.42例患者术后1~2月复查肝功能达到Child A级、肝炎病毒复制被控制在1000 copies/ml以下的高危患者行TACE术做为目标组.12例同样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高危患者因其他原因未接受TACE治疗做为对照组.通过2年的随访,比较2组的复发率,以了解术后TACE与高危患者复发的关系.结果 接受预防性TACE者术后1年肝内复发率(19.O%)明显低于未接受者(50%);术后2年复发率同样明显低于未接受者(52.3%vs 83.3%).对不同时间段复发率进行分析,随着时间延长TACE组复发率逐渐增高接近对照组.结论 对于肝癌高危复发患者术后进行预防性TACE有助于减少术后近期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预防性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e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在防治高危患者术后复发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有癌栓、子灶或合并多发结节、术后高AFP高危肝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由同组手术医师手术,达到根治性切除手术要求.42例患者术后1~2月复查肝功能达到Child A级、肝炎病毒复制被控制在1000 copies/ml以下的高危患者行TACE术做为目标组.12例同样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高危患者因其他原因未接受TACE治疗做为对照组.通过2年的随访,比较2组的复发率,以了解术后TACE与高危患者复发的关系.结果 接受预防性TACE者术后1年肝内复发率(19.O%)明显低于未接受者(50%);术后2年复发率同样明显低于未接受者(52.3%vs 83.3%).对不同时间段复发率进行分析,随着时间延长TACE组复发率逐渐增高接近对照组.结论 对于肝癌高危复发患者术后进行预防性TACE有助于减少术后近期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预防性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e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在防治高危患者术后复发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有癌栓、子灶或合并多发结节、术后高AFP高危肝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由同组手术医师手术,达到根治性切除手术要求.42例患者术后1~2月复查肝功能达到Child A级、肝炎病毒复制被控制在1000 copies/ml以下的高危患者行TACE术做为目标组.12例同样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高危患者因其他原因未接受TACE治疗做为对照组.通过2年的随访,比较2组的复发率,以了解术后TACE与高危患者复发的关系.结果 接受预防性TACE者术后1年肝内复发率(19.O%)明显低于未接受者(50%);术后2年复发率同样明显低于未接受者(52.3%vs 83.3%).对不同时间段复发率进行分析,随着时间延长TACE组复发率逐渐增高接近对照组.结论 对于肝癌高危复发患者术后进行预防性TACE有助于减少术后近期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患者生存及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对原发性肝癌行肝部分切除、临床病例资料完整的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术后行TACE组(实验组,103例)及未行TACE组(对照组,118例),分别计算2组患者1年、2年及3年的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HBV感染、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有无血管癌栓及肿瘤TNM分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年、2年及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1%、65.0%、40.8%,对照组为71.2%、40.7%,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肿瘤1年复发率为22.3%,对照组为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2年、3年的复发率为57.3%、73.8%,对照组为61.9%、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术后行TACE可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降低肿瘤的近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巨大肝癌的外科治疗:附14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巨大肝癌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11年间收治的 14 6例原发性巨大肝癌的外科治疗情况。 14 6例均经手术治疗 ,其中行不规则肝切除 99例 ,半肝切除 2 8例 ,右三叶切除 4例 ,包括术前行TACE后获得二期切除 19例 ;6例同时行门静脉切开取栓术。另 15例仅行活检 DDS ,术中行DDS治疗者 10 5例。结果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10 .3 % ,术后 1个月内病死率1.4% ,术后 1,3 ,5年和 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5 6.6% ,3 0 .2 % ,14 .4%和 2 .1%。结论 巨大肝癌仍以手术切除为主 ,疗效满意。结合TACE、门静脉取栓和DDS能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Wu LQ  Qiu FB  Zhang S  Zhang B  Guo WD  Cao JY  Wang ZS  Hu WY  Han B  Yang JY  Cui ZJ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9):784-788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切除术后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肝切除术的502例HCC患者术后1~2个月的评估结果与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的关系.其中男性419例,女性83例,年龄14~82岁,平均54岁.结果 综合术中所见、病理学检查、随访和术后2个月评估的结果,显示术中肉眼可见血管癌栓、姑息切除、切缘病理阳性、区域淋巴结转移、术后血清甲胎蛋白(AFP)持续阳性、术后1个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肿瘤血管染色并在1个月后肝脏CT扫描相应区域有碘油沉积(TACE阳性)和术后1个月肺转移是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其中位无瘤生存时间<6个月.高危组(n=106)的1、2、5年总体生存率为52%、25%、8%,无瘤生存率为22%、9%、3%;非高危组(n=396)的1、2、5、10年总体生存率为97%、85%、56%、35%,无瘤生存率为84%、67%、42%、31%.高危组患者大多数为大肝癌、分化程度较差、肿瘤侵及肝包膜和伴有卫星灶者,TNM分期大多数处于Ⅲ、Ⅳ期.结论 术中肉眼可见血管癌栓、姑息切除、切缘病理阳性、区域淋巴结癌转移、术后血清AFP值持续阳性、术后TACE阳性和术后1个月肺转移是HCC肝切除患者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具有这些危险因素之一时意味着肿瘤残留,应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达到消灭肿瘤、延长总体生存期的目的.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high risk factors for tumor recurrence in short term after hepatectomy for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ethods Five hundreds and two patients with primary HCC underwent hepatectomy were included from January 1997 to December 2008.Among these patients,males were 419 cases and females were 83 cases. The age was 14 to 82 years (average age 54 years). The results of evaluation on 2 months after resection and tumor recurrence and survival were analyzed.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ve and pathologic findings and the evaluation on 2 months after hepatectomy, the patients with vascular invasion, palliation resection,cutting edge pathologic residual tumor,lymph notes metastasis,serum AFP level continuing higher after resection or (and) positive TACE (tumor dyeing on TACE within 1 month and a deposit of lipiodol on CT scan) were high risk factors (high-risk group, 106 cases,21.1%) ,the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was 22% ,9% and 3% (1,2 and 5 year) and overall survival was 52% , 25% and 8%. On the non-high risk group patients, the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was 84% ,67%, 42% and 31% (1,2, and 5 year) and overall survival was 97% ,85%, 56% and 35%. The bigger tumor,poor differentiation,tumor invading to liver capsule, satellite focus and TNM Ⅲ-Ⅳ stage in high-risk groups were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in non-high-risk groups. Conclusion The vascular invasion, palliation resection,cutting edge pathologic residual tumor, lymph notes metastasis, serum AFP level continuing higher or (and) positive TACE within 2 months after resection are high risk factors for HCC patients in short term after hepatectomy,which mean tumor remnan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后栓塞化疗(TACE)和射频消融(RFA)的序贯应用对大肝癌术后复发的防治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大肝癌手术切除113例,其中术后53例行TACE(TACE组),34例行TACE和RFA(TACE+RFA组),26例行单纯手术切除治疗(单纯切除组)。以术后总体生存期,术后1、3、5年生存率,术后1、2、3年复发率等指标评价3组患者的中远期疗效。 结果(1)TACE组、TACE+RFA组和单纯切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9.0、49.0、29.0个月,TACE+RFA组中位生存时间最长,单纯切除组最短(χ2=12.5,P=0.002)。(2)TACE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8%、62.2%、34.0%,TACE+RFA组为82.3%、55.8%、41.1%,单纯手术组为76.9%、34.6%、19.2%,3组患者术后3、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期生存率以TACE+RFA组为最高(P<0.05)。(3)TACE组术后1、2、3年复发率分别为15.1%、33.9%、62.2%,TACE+RFA组为29.4%、55.9%、70.5%,单纯手术组为23.1%、42.3%、80.7%。单纯切除组3年复发率明显高于术后TACE组及TACE+RFA组,所有年复发率以术后TACE组为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后TACE可预防大肝癌术后中、远期复发,而TACE联合RFA的序贯性应用能明显改善大肝癌术后复发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肝动脉化疗栓塞及无水酒精注射联用治疗中晚期肝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中晚期肝癌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及加用经皮局部无水酒精注射(PEI)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92年1月至1997年3月不能一期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病人193例,其中行TACE115例,TACE并B超引导下PEI78例。结果 两组近期有效率(WHO标准)分别为12.2%和25.6%;治疗后获得手术切除者两者分别有4.3%和14.1%;半年、1年和2年生存率TACE组盒为6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10966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中心手术治疗的1096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率和肿瘤复发率的计算,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的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选取2009—2019年随访数据更详尽的2884例肝细胞癌病例纳入长期生存分析,其中接受肝切除患者2549例,男性2107例,女性442例,年龄(56.6±11.1)岁(范围:20~86岁);接受肝移植患者335例,男性292例,女性43例,年龄(51.0±9.7)岁(范围:21~73岁)。比较肝切除与肝移植的效果、解剖性肝切除与非解剖性肝切除的效果等。结果1096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10331例行肝切除,635例行肝移植。根据收治时间,将10331例行肝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3组:1986—1995年组(712例)、1996—2008年组(3988例)、2009—2019年组(5631例)。1986—1995年组肝细胞癌肝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2.9%。2009—2019年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后5年总体生存率为51.7%,其中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和混合性肝癌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7.4%、26.6%和50.6%。进一步分析行首次肝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2549例),其1、3、5、10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8.1%、71.9%、60.0%、41.0%,围手术期病死率为1.0%;行一期肝移植的肝细胞癌患者247例,1、3、5、10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4.0%、64.8%、61.9%、57.6%,行补救性肝移植88例,1、3、5、10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8%、65.2%、52.5%、52.5%,两组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49例接受首次肝切除和247例接受一期肝移植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复发率相比,符合米兰标准的肝切除和肝移植患者的1、3、5、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6.3%、87.1%、76.9%、54.7%和95.4%、79.4%、77.4%、71.7%(P=0.754),1、3、5年复发率分别为16.3%、35.9%、47.6%和8.1%、11.7%、13.9%(P<0.01);超米兰标准无大血管侵犯的肝切除和肝移植患者的1、3、5、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7.2%、65.9%、53.0%、33.0%和87.6%、71.8%、71.8%、69.3%(P=0.003),1、3、5年复发率分别为39.2%、57.8%、69.7%和29.7%、36.7%、36.7%(P<0.01);超米兰标准有大血管侵犯的肝切除和肝移植患者的1、3、5、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2.1%、36.1%、22.2%、15.0%和62.9%、31.8%、19.9%、0(P=0.387),1、3、5年复发率分别为61.5%、74.7%、80.8%和59.7%、82.9%、87.2%(P=0.909)。影响肝细胞癌肝切除患者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有性别、术前辅助治疗、症状、AST、术中或术后输血、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肝硬化、大血管侵犯、微血管侵犯和病理分化(P值均<0.05)。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匹配解剖性肝切除和非解剖性肝切除患者资料,得到443对病例,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率与解剖性肝切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5),但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后患者的复发率高于解剖性肝切除(P=0.035)。结论近十年,肝癌手术治疗的生存率较之前明显升高。对于肝功能储备较好的肝细胞癌患者可以先行切除手术,复发后再行补救性肝移植,补救性肝移植的效果与一期肝移植相当。在确保阴性切缘的前提下可以选择保留更多肝脏组织的非解剖性肝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