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部分肩胛骨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术前根据X线及CT三维重建确诊为多部分肩胛骨骨折,并通过改良Judet入路以适当塑形后的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部分肩胛骨骨折共15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均达骨性愈合。术后无感染、内置物松动、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根据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其中优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6.7%。结论对于多部分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应以恢复肩胛骨完整性和稳定性为目标,通常经2处重建钢板正确塑形后固定,可获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不同入路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17例.随访7~24个月,平均15个月,用Hardegger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优10例,良3例,可2例,差2例,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8%.结论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固定牢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肩胛骨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16例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术前根据X线片与CT扫描进行分型,采用开放复位钢丝、螺丝钉、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随访5~3 0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 所有骨折平均在术后9周愈合,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对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阮金彦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3):1713-171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1996年4月至2006年12月采用钢板、螺丝钉及钢丝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12例。结果:随访时间11个月~5 a,骨折均愈合,1例盂窝骨折肩关节外展受限。结论:行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于诊断、骨折的分型及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意义。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为后期骨折治疗工作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共收治肩胛骨骨折100例患者,对10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并统计分析治疗结果。结果 100例患者治疗结果优57例,良40例,可3例,优良率97%,随访时间6个月~5年,骨折愈合时间10~15周。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型肩胛骨骨折可坚强固定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浮肩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浮肩损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5月~2005年8月收治浮肩损伤患者6例,其中2例行锁骨固定带固定,1例单纯行锁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余3例则同时行锁骨及肩胛骨骨折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6例患者经过8月~5年的随访,锁骨和肩胛骨骨折均愈合,肩关节活动范围无明显受限,但有1例患者在举重物时肩关节有轻度的疼痛,根据有关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制定标准(JOA)评分平均为91分。结论:浮肩损伤多由高能量直接暴力所致的不稳定肩胛带损伤,在治疗方案上尚存争议。但对移位明显的浮肩损伤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海波  李华强  李勇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518-1519
目的探讨移位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3月应用钛合金重建钢板和/或空心螺钉治疗37例移位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男性28例,女性9例;年龄23~68岁,平均36.5岁。均行X线检查,其中32例行三维CT重建。手术切口采用标准Judet入路21例和肩胛骨外侧缘入路16例。结果随访10~39个月,平均25.4个月。术后X线片均示复位满意。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22周。按照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20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为89.2%。结论对于移位严重的肩胛骨骨折强调手术内固定,同时应依据骨折类型选择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因重建钢板和空心螺钉固定可靠,允许早期锻炼,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和分析重建钢板切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粉碎肩胛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 1 2例不稳定型粉碎肩胛骨骨折患者用 AO重建钢板进行了切复内固定治疗。结果 :1 1例随访 6~ 2 4月 ,平均 1 1 .5月 ,按尚天裕等的肩关节功能标准判定进行临床效果评定 :优 6例 ,前屈、外展、上举及内外旋转较健侧差 1 0°~ 1 5°以内 ;良 3例 ,外展上举或内外旋转较健侧差 1 6°~ 3 0°,前屈后伸正常 ;可 1例 ,肩关节各方活动、旋转较健侧差 3 1°~ 60°;差 1例。结论 :重建钢板治疗不稳定型粉碎肩胛骨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效果,以便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随机选取以2010年6月~2013年3月60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T型锁定钛板固定,观察组予以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的优秀比率为41.67%,总有效率为83.67%,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33%;观察组的优的比率为66%,总有效率为96.33%,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67%,2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和X线在肩胛骨骨折术前及术后痊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5例肩胛骨骨折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将图像输入至工作站行三维重建,并与X线检查结果对比。结果65例骨折患者中,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重建技术诊断正确例数为65例,骨折分型与术中所见一致,准确率为100%;X线诊断正确例数为5 1例,准确率为78.46%。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重建技术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重建技术图像可清晰显示骨折凹陷、移位、累及范围及骨折块数目,对于移位不明显的非粉碎性骨折表现为骨折线;复查时可清楚观察到钢板、固定情况及骨折复情况;而X线无法清晰显示骨折移位及病变程度。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肩胛骨骨折术前评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数字化虚拟手术设计系统建立的方法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CT扫描,采用Mimics三维重建软件,在重建出骨折三维数字化模型并进行相关测量基础上,模拟复位,将三维重建的螺钉、钢板内固定模板与之拟合,明确内固定置入的方向、长度、角度等数据,建立数字化手术设计系统,初步指导临床应用,并与术后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重建出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维数字化虚拟可视模型,并可进行多种长度、角度、体积等数字化测量,与数字化内固定模板拟合良好,可初步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数字化手术模拟及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结论:初步建立了股骨粗隆间骨折数字化虚拟手术设计系统,初步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31例肩胛骨骨折的患者,经改良Judet手术入路切开复位,采用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后功能锻炼。结果所有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平均18个月。多数患者术后4~6个月恢复正常生活、工作。结论肩胛骨骨折治疗的功能效果依赖于肩胛骨骨折损伤的严重程度、术中的充分复位及内固定的可靠性,同时遵守术后康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5月~2008年5月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21例临床资料,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针对不同类型的肩胛骨骨折使用重建钢板,拉力螺钉等进行内固定。结果21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2月,平均23月。采用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优15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运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严重移位的肩胛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该科自2007年1月~2009年6月,对21例严重移位的肩胛骨体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主要采用健侧卧位经典Judet入路,并以Hardegger标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该组所有病例术后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3.5个月.按Hardegger肩关节评分,优11例,占52.3%;良8例,占38%;可1例,占4.7%;差1例,占4.7%.结论 对严重移位的肩胛骨体部骨折病例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林宗海 《中外医疗》2011,(15):182-18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肩胛骨骨折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32例肩胛骨骨折病人行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经工作站处理后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多层螺旋CT共发现骨折60处,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0%。多发生在肩胛骨体部骨折和肩胛颈骨折15处,经过治疗后,都痊愈出院。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直观地显示肩胛骨骨折情况。有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分析自1999年10月~2003年10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14例肩胛骨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前后位X线检查者14例,螺旋三维重建CT12例,根据Hardegger的分型方法,体部骨折8处,肩胛颈骨折5处,盂缘骨折3处,盂窝骨折2处,肩胛冈骨折4处,肩峰骨折2处,喙突骨折3处。通过前方、后方、后上入路,分别对不同类型的肩胛骨骨折进行了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内固定术。结果:1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根据Rowt的疗效评价标准,优9例,良2例,差3例。优良率79%。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创伤性关节炎2例,异位骨化1例。结论:①肩胛骨骨折多由于高能量损伤所致。三维CT重建有助于诊断骨折的类型和选择入路方法及内固定器材。②肩胛盂窝骨折移位3~5mm以上,某些体部爆裂骨折、肩胛颈骨折、盂缘骨折等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肩胛骨折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32例肩胛骨骨折病人行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经工作站处理后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多层螺旋CT共发现骨折60处,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0%.多发生在肩胛骨体部骨折和肩胛颈骨折15处,经过治疗后,都痊愈出院.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直观地显示肩胛骨骨折情况.有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治疗C型Pilion骨折患者双钢板置入延期的效果。方法:选择24例C型Pilion骨折患者,所有患者都采用双钢板置入延期治疗,在置入钢板前后行CT三维重建,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是否出现并发症,采用Johner-Wruhs评分系统评估疗效。结果:24例C型Pilion骨折患者恢复情况符合Johner-Wruhs评分标准。结论:采用双钢板置入的方法延期治疗C型Pilion骨折,使钢板的内固定结实,骨折部位复位正常,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良好,产生的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适应症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2004年6月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12例临床资料,通过前方入路,后方入路分别对不同类型的肩胛骨骨折使用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及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结果:12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0月,平均22月。疗效:优7例;良好3例;可2例。结论:(1)三维CT有助于诊断及选择适宜治疗方法。(2)肩胛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可获得较好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肩胛骨骨折开放复位成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肩胛骨骨折8例合并锁骨骨折的病人先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成型钢板内固定,再行肩胛骨骨折切开复位成型钢板内固定,术后4周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10例获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肩胛骨骨折、锁骨骨折全部愈合,9例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1例可.结论: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切开复位成型钢板内固定,可恢复肩关节的动力平衡及稳定性,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