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经活血方熏蒸加足浴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9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予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予前列地尔静脉滴注及甲钴胺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经活血方外用熏洗及泡足,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疼痛症状的缓解程度,MOS SF-36生存质量量表积分评定生活质量。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量表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经活血方熏蒸联合足浴治疗可明显缓解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症状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沐足方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和沐足方+加巴喷丁组,每组30例。总治疗时间为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法评估疼痛程度,SF-36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评估生活质量,以及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血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G)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及血清8-OHd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沐足方+加巴喷丁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加巴喷丁组(P0.05)。治疗4周后,沐足方+加巴喷丁组的VAS评分、SF-36生活质量和8-OHdG血清学指标均优于加巴喷丁组(P0.05)。结论:与加巴喷丁单用相比,沐足方联合加巴喷丁对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影响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龙虎交战针法与普瑞巴林胶囊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降糖、营养神经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于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血海行龙虎交战针法,每日1次;对照组予普瑞巴林胶囊75mg口服,每日2次。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和神经传导速度,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VAS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7%(26/30),优于对照组的60.0%(18/30,P<0.05)。结论:龙虎交战针法能缓解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其生存质量,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疗效优于口服普瑞巴林胶囊。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消痹方穴位敷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对神经电生理影响。方法:将6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32例)予依帕司他口服,治疗组患者(33例)予消痹方穴位敷贴联合依帕司他口服。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及神经电生理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H反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痹方穴位敷贴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单用西药,能有效改善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和H反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身痛逐瘀汤对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基础治疗上加用甲钴胺肌肉注射,治疗组在糖尿病基础治疗上加服身痛逐瘀汤,3周为1个疗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表简表(WHO Quality of Life,WHOQOL-BREF)进行生存质量评分,将2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WHOQOL-BREF量表分析结果显示,两治疗方案对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的提高和患者通过治疗后自我满意度评分的提高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2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为优。结论:两治疗方案均可显著改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生存质量,身痛逐瘀汤对患者的生存质量的改善为优。  相似文献   

6.
周鑫  鄢国义  张诗音  杨孛  朱丹平 《河南中医》2019,39(10):1519-1522
目的:观察通络浴足方熏洗联合α-硫辛酸、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DP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α-硫辛酸和依帕司他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通络浴足方。比较两组患者TCSS评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及波幅(amplitude,AMP)。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SCC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症状评分改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正中、腓总神经MCV及AMP均高于治疗前,对照组腓总神经MCV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AM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CV及AMP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SCV及AMP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浴足方熏洗联合α-硫辛酸、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病变神经传导速度,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卞银燕  童晓群  徐燕芳  张鹰 《新中医》2021,53(14):18-21
目的:观察半夏厚朴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用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半夏厚朴汤治疗,共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为主的反流性疾病问卷(RDQ)、食管内镜检查分级积分,同时采用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RDQ积分、内镜检查分级积分及PSQI量表各项评分均降低(P0.05),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RDQ积分、内镜检查分级积分及PSQI量表各项评分均较低(P0.05),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半夏厚朴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有效促进食管黏膜炎症的恢复,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在南京市中医院治疗的10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52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给予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疼痛和症状缓解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和T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6 %)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6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依帕司他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和病情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内服外用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采用糖尿病的常规治疗调控血糖,同时服用依帕司他。治疗组加用中药汤剂内服外用,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1片与甲钴胺片。2组均治疗14d后,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均有改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外用联合依帕司他可以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瑞巴林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针及中药熏洗,总疗程4周。并通过视觉模拟尺进行疼痛视觉模拟、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等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的VAS、WHOQOL-BREF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中药熏洗与普瑞巴林单药治疗对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相似,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用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注射液静脉输注,疗程均为3周.结果: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对照组,能够明显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6,(9):1890-1891
目的: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应用木丹颗粒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于我院门诊就诊的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良好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纠正血脂异常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应用依帕司他口服,同时服用木丹颗粒,对照组仅服用依帕司他,两组均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比较。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症状综合积分(TSS)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临床症状及TS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提高,且观察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木丹颗粒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陆而立 《西部中医药》2014,(11):117-119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P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PDN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中医外治治疗组29例予中药泡足及针刺穴位联合甲钴胺、依帕司他治疗,西药对照组27例给予单纯甲钴胺、依帕司他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中医外治治疗组为89.6%,高于西药对照组的74.1%;2组治疗后NR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且中医外治治疗组较西药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治疗组ABI及震动感觉阈值较对照组显著改善。结论:中医外治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并具有改善下肢循环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解郁汤治疗糖尿病急性痛性神经病变合并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式随机对照法将11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解郁汤(治疗组55例)和黛力新(对照组55例)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拟中医症候等级评分量表等评定药物疗效。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HAMD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在改善中医症候方面,两组缓解患者精神症状如情绪抑郁、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胸胁苦满等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解郁汤治疗糖尿病急性痛性神经病变合并抑郁的临床疗效确切,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朱高辉  陈正汉 《新中医》2022,54(13):65-68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汤联合依帕司他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与中西医组各48例。2组予饮食调整、适当运动锻炼和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西医组加服依帕司他片,中西医组在西医组基础上加服补肾活血通络汤,2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神经病变(TCSS)评分及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MDNS)评分。结果:中西医组临床总有效率95.83%,明显优于西医组83.33%(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下肢麻木、烧灼感、刺痛和感觉异常等中医证候积分及TCSS、MDNS评分均降低(P<0.05);与西医组治疗后比较,中西医组下肢麻木、烧灼感、刺痛和感觉异常等中医证候积分及TCSS、MDNS评分均较低(P<0.05)。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汤联合依帕司他用于DPN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依帕司他治疗,更能改善临床症状,加快患者受损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许美飞  陈和禾  余静 《新中医》2020,52(2):120-124
目的:观察毫火针结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风寒湿型KO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疗法,观察组采用毫火针结合温针灸疗法,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情况,采用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评分(WOMAC)评定骨关节炎症改善状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标准(JOA)评定患者患肢功能的改善情况,应用步态分析仪评定患者步态指标的变化,2组均随访1年,采用生活质量评价表(SF-36)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VAS、WOMAC及JOA评分、步态各指标、SF-36量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4周,2组VA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1、2、3、4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2组WOMAC、JOA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WOMAC、JO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步速、跨步长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F-36量表评分治疗后均上升,观察组治疗3、6、12个月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KOA疗效肯定,可降低患者WOMAC、VAS及JOA评分,提升患者SF-36评分,促进患者步态恢复。  相似文献   

17.
《陕西中医》2017,(1):70-71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自我管理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基础治疗及自我管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敷贴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和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采用WOMAC量表、SF-36问卷量表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治疗6周后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WOMAC评分、SF-36问卷评分比较:治疗6周后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两组患者WOMAC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WOMA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及治疗结束6月后,两组患者SF-36问卷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SF-36问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自我管理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通活血乳膏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温通活血乳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神经的传导速度、神经症状、体征及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2.0%,对照组有效率为64.9%,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症状、体征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活血乳膏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可明显改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降糖通痹汤联用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依帕司他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降糖通痹汤;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TC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神经传导速度率及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血糖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采取依帕司他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NCV和SNCV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