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龙虎交战针法治疗痛证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龙虎交战针法治疗痛证220例临沂地区中医院(276002)赵洛匀关键词龙虎交战针法;痛证;疗效观察笔者于1991年1月~1994年4月对220例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肌纤维组织炎等病引起的疼痛患者,采用龙虎交战针法治疗,收到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及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龙虎交战针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治疗组采用龙虎交战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RS评分及Fricton颞下颌关节指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NRS评分和Fricton颞下颌关节指数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均...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病程中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笔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多累及周围神经系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笔者采用针刺腧穴配合耳穴贴压的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已取得初步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舒唐络复方结合依帕司他片对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控制血糖等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依帕司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唐络复方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患者疼痛症状的变化及应用MOS SF-36生存质量量表积分评定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显著降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显著提高MOS SF-36生存质量量表评分(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能明显改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龙虎交战针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o F  Cao DB  Yuan YQ  Luo J  Wen YY  Wang Y  Yu J 《中国针灸》2012,32(6):507-510
目的:比较龙虎交战针法与平补平泻针法、中频理疗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随机分为龙虎交战针法组、平补平泻针法组和中频理疗组,各30例。龙虎交战针法组施以龙虎交战针法,平补平泻针法组采用平补平泻针法,均穴取①肾俞、大肠俞、委中、阿是穴,②气海俞、关元俞、昆仑、腰阳关,两组穴位交替使用。中频理疗组于腰部疼痛部位采用中频理疗。各组均每日治疗1次,6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各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及临床疗效。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龙虎交战针法组治疗后以上指标较其他两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龙虎交战针法组、平补平泻针法组和中频理疗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30.0%(9/30)、23.3%(7/30)、16.7%(5/30),各组综合临床疗效比较,龙虎交战针法组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龙虎交战针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较平补平泻针法、中频理疗效果更好,是较好的镇痛针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乳没泡脚方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DM健康教育、西药降糖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热水泡脚,观察组给予乳没泡脚方泡脚。2组均以治疗12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5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神经症状积分及运动传导速度(NCV)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症状疗效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40.0%;综合疗效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4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浅反射障碍证、麻木、疼痛、痿、神经反射异常等神经症状体征发生率治疗后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浅反射障碍证、麻木、疼痛、神经反射异常等神经症状体征发生率治疗后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痿发生率无降低。上述神经症状体征发生率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没泡脚方可改善DPN患者的末梢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症状出现较早的特点。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临床上,西医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尚不明确。中医发现,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瘀血。瘀血存在于整个病程始末,因而中医强调活血化瘀是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键,可以有效改善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带来的疼痛、麻木等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且存在多靶点、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临床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因此本研究从活血化瘀的角度进一步研究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发挥中医药优势,在临床上选择更加有效的药物辨证分型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与生活质量。文章结合案例,介绍活血化瘀法在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DPN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6例,均西医基础降糖治疗,对照组使用甲钴胺口服,治疗组同时加用中药熏洗及针刺治疗,疗程均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神经病变证候评分,检测神经传导速度。结果:2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神经病变证候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针刺是治疗DPN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血塞通定向透药导入疗法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康复科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及口服甲钴胺片,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塞通定向透药导入...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在常规糖尿病的基础治疗上,治疗组选用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肌肉注射弥可保,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8%,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并且治疗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明显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减轻临床症状,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糠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思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亦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关学者长期以来致力于各种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的探讨,疗效及其副作用褒贬不一。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研究情况进行简单回顾和评价,并就中医药治疗的思路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累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是糖尿病患者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三大慢性并发症之一。现代医学对于DP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是与血管神经障碍、代谢障碍和血液成分改变等因素相关,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周围神经的节段性脱髓鞘和轴突变性或两者兼有。至此,长久以来西医除控制血糖和对症治疗外,尚无切实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表明,中医药治疗DPN疗效确切,具有多靶点、多层面、多途径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邓柳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2):4058-4059,4063
目的探讨针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继续控制血糖治疗,应用相同扩张血管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治疗,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进行治疗前后对照观察,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MCV、SCV及SSR均有显著变化,且2组比较神经传导速度提高的幅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SSR潜伏期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缩短,波幅均明显增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提高更显著。结论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是糖尿病难治的并发症之一,缓解患者疼痛是治疗的难点,该病中医病名为“消渴病痛痹”,针对其阴阳气血亏虚,痰瘀痹阻脉络的本虚标实之病机特点,以“温润通”立法,即“温经散寒,濡润导阳,通络止痛”,按照病变进程分期辨治,早期治以温经养血,化痰通络为主,中期治以散寒止痛,温经通络为主,后期治以濡润益气,导阳通络为主,其中通法贯穿治疗始终。对于顽固性疼痛,可酌情选用川乌头、草乌头等辛温之品以温通经络,散寒止痛;久病入络者可加虫类药物,以化瘀通络,涤痰剔络。临证应辨病辨证相结合,以达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芪降糖颗粒、甲钴胺片口服配合艾灸联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嗣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参芪降糖颗粒,每次3g,每日3次;甲钴胺片每次500μg,每日3次口服;配合外用穴位艾灸(选取双侧足三里、太溪穴、三阴交,艾灸每个穴位5~7min,至皮肤微微泛红,每周3次);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参芪降糖颗粒和甲钴胺片,与治疗组相同剂量。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变化。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TCS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差值高于对照组,2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正中神经、腓浅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均升高,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差值高于对照组,2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芪降糖颗粒与甲钴胺片口服配合艾灸联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嗣神经病变疗效优于单纯口服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黄连素(Ber)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空腹血糖(FBG)、痛阈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果糖饲料喂养1个月再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方法建立2型DPN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DPN对照组予磷酸盐缓冲液(PBS)1 mL/kg,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Ber 100 mg/kg、187.5 mg/kg灌胃,整个治疗持续8周。用血糖仪测FBG,用热板法测定大鼠痛阈,用BL-420生物功能信号采集记录系统测定NCV。结果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FBG均较DPN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而DPN对照组大鼠FBG则维持在高血糖水平。DPN对照组大鼠痛阈值明显降低(P<0.05),而高剂量组的痛阈值较DPN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两剂量组均可加快NCV,高剂量组对NCV有更加显著的改善(P<0.001)。在用Ber治疗的后期能使明显消瘦的大鼠体质量回升。结论Ber可明显降低2型DPN大鼠的FBG,且大剂量Ber对2型DPN大鼠的周围神经病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对148例2型糖神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在使用胰岛素等西药常规控制血糖及常规控制血压药物控制血压的同时,治疗组82例木丹颗粒,7g/次,3次/d,饭后0.5~1h口服。对照组66例甲钴胺0.5mg/次,3次/d,饭后0.5~1h口服。两组均连续56d为1疗程。观察四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变化。治疗1疗程(56d)判定疗效。[结果]四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两组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木丹颗粒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盆骶调筋针法联合手法整复与单纯手法整复对产后骨盆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产后骨盆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手法整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盆骶调筋针法针刺治疗,穴取命门、大肠俞、腰阳关、次髎、中髎、环跳、阳陵泉。两组均隔日1次,每周3次,3次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盆底功能障碍评分法(PFDI-20)、盆底功能影响问卷(PFIQ-7)评分及性生活指标(性生活次数、性高潮频次)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优于对照组的77.5%(31/40,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ODI、PFDI-20和PFIQ-7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JOA评分、性生活指标较治疗前增加(P<0.01),且以上指标的变化幅度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盆骶调筋针法联合手法整复可有效减轻产后骨盆痛患者疼痛症状,提高盆底肌纤维的肌力,疗效优于单纯手法整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