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1998~1999年,甘肃省有3家采浆站在应用血浆分离机对供浆者进行单采血浆中,曾出现3例异常反应.经检查系热原及溶血反应,紧急处理后恢复.笔者旨在加强血源管理,严格把好器材质量关和提高采浆工作人员责任心方面予以警示.  相似文献   

2.
机采血浆控制献浆者间交叉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贯彻实施国务院<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中全血与单采血浆采集完全分开的要求,我站于1997年7月建立了采浆站并全面实现了机采血浆,现将1998年~2001年5月,机采献浆者抗-HCV、HBsAg、抗-HIV、梅毒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单采血浆为血液制品提供原料血浆,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3月-2008年1月国家卫生部先后发布了<关于单采血浆站转制的工作方案>、<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规范>和<单平血浆站管理办法>,这一件件在我国在单采血浆行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表明我国单采血浆管理日趋完善,其不仅促进单采血浆站不断提高工作质量,进一步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疾病,确保供浆者身体健康和血浆的安全,而且为血液制品的更加安全、有效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正> 为了实现单采血浆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提高单采血浆的质量,我们从1992年开始,研究开发了计算机网络单采血浆管理系统(以下简称NCX)。NCX将献浆者的全部信息和采浆过程的各种生产记录均储存于网络中,与传统的单采血浆管理方式相比,具有信息传递快,记录完整、准确、操作简便,并可有效地保证献浆者安全等特点。自采用NCX以来,我们单采血浆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高,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康复者特殊献浆健康检查标准。方法 对志愿献浆的SARS康复者进行诊断确认、健康鉴定、常规献血前检查、血浆SARS冠状病毒荧光PCR检测及抗体ELISA检测。结果  4 5名志愿者中有 19名因健康状况或近期献血、或SARS抗体筛查阴性或其他原因未单采血浆 ,其余 2 6名分别每人单采血浆 2 0 0ml(1例为月经结束第 2天 ,1例ALT异常 ,2例Hb偏低 ,1例胸片轻度异常 ,4例肺功能轻度异常和 1例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 ,30名志愿者血样SARS冠状病毒抗体检测 (稀释 8倍以上 )仍呈阳性反应 ;SARS病毒荧光PCR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对特殊志愿献浆的SARS康复者 ,部分健康检查标准可酌情放宽 ,是否存在SARS冠状病毒抗体是采浆与否的重要参考指标 ,该抗体可能因具有中和病毒的作用而用于SARS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卢春柳  孙泽峰  李健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2):1309-1310
目的 探讨本地区血站献血人群和单采血浆站献浆人群经血传播疾病感染指标检测结果情况.方法 调查分析2009、2010年广西地区血站无偿献血人群和单采血浆站血浆采集人群的固定率及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等5项检测结果.结果 2009年血站5项感染指标不合格率4.78%高于单采血浆站的0.50% (P <0.05),2010年血站5项感染指标不合格率4.89%,同样高于单采血浆站的0.37%(P<0.05),2人群5项感染指标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结论 本地区单采血浆供浆者固定率高于血站无偿献血者固定率,其经血传播疾病检出率较低;发展固定献血者是保证血液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 自1979年在我国开展单采血浆以来,扭转了长期血源不足和血浆成本过高的困难局面.国内所用单采血浆器具有两种,一种是玻璃瓶,一种是塑料多联袋.本文报道我所1980~1987年底用塑料多联袋单采血浆的情况.材料和方法(一)献血者的选择单采血浆献浆者的选择标准同全血献血者,符合卫生部批准的单采血浆术规程和美国血库协会《输血技术手册》的规定.每  相似文献   

8.
单采血浆站是具有国家核发《单采血浆许可证》、专门从事单采血浆活动、提供原料血浆的单位。供血浆者到单采血浆站按规定经健康询问、体检、检验合格后方可供血浆,供血浆后得到一定数量的误工补贴。目前,供血浆者以农村人口为主,他们为输血和健康事业贡献爱心,应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关爱。但近年来,因各种原因,特别是极少数单采血浆站违规操作被曝光,给整个行业造成了负面影响,加之对单采血浆行业的正面宣传甚少,造成了供血浆者队伍不稳定、原料血浆供不应求的状况。如何稳定和发展单采血浆站血源队伍,笔者综合分析如下。1影响供血浆者队伍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单采血浆对献浆者部分血浆蛋白和电解质水平的影响,为保障献浆者健康安全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 2022年2月—5月在四川省两家单采血浆站招募223名新献浆者,经纳排后共纳入118名献血浆者。收集献浆者人口统计学信息,并持续随访观察一年,检测每次捐献血浆前部分血浆蛋白及电解质水平。分析部分血浆蛋白及电解质水平的变化趋势,利用协方差分析排除献浆前各相关指标基线水平的干扰,分析献浆次数对献浆后相关指标变化的影响,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探索相关指标的影响因素。结果 男性献浆者铁蛋白(SF,serumferritin)水平随献浆次数增加呈现一定下降趋势,其余成分水平则随献浆次数增加无明显波动。协方差分析控制混杂因素后,献浆次数对SF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基线水平之后,献浆次数对SF水平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持续一年低频次捐献单采血浆不会对献浆者血浆蛋白及电解质水平产生统计学上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进口与国产的一次性采浆耗材在采浆过程中的质量及对供血浆者相关血清学的影响。方法 器材生产厂分为A公司 (美国 )、B公司 (国产 )、C公司 (国产 ) 3个组 ;每组 1 0 0名供血浆者 (男女各 5 0名 ) ,又分为 <35岁和 35~ 5 0岁 2个年龄组 (各 5 0名 )。每组供血浆者均为首次献血浆者 ,第 1次供血浆前采集样本 ,以后每名供血浆者每采集血浆 4次后取 1次样本复检 ,每名供血浆者共检测 4次样本。检测相关血清学生化项目 ,观察统计采浆过程中的质量 ,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供血浆者供浆前与供浆 1 2次后血清学 4项目的生化指标检验中 ,肌酐和尿素氮的检验均值相差非常明显 ,呈下降的趋势。使用国产耗材的女性供血浆者自 8次供浆后 ,肌酐结果略低于临床正常标准范围。对血浆蛋白浓度的影响相差不显著 (B厂家 :T =0 ,T<1 .96 ;C厂家 :T =1 .88,T<1 .96 )。国产耗材造成的红血浆率偏高 (Hb >6 0mg/L)。结论 从 1~ 1 .5年的阶段性血清学的生化检验结果中 ,目前尚未观察到对供血浆者的严重影响 ,尚需继续追踪观察比较。采浆过程中 ,采浆耗材综合质量进口采浆器材均优于国产采浆器材  相似文献   

11.
<正> 单采血浆术(简称采浆术)系指将献血者的血液采出,用适当的抗凝剂抗凝,离心分离血浆并及时将红细胞还输给献血者本人的一种科学地获取血浆的技术。为确保献血者的健康及所采集血浆的质量,施行采浆术须遵守以下规定。 1.采浆点 (中心或站)的人员,设备要求;采  相似文献   

12.
我站于1998年建立单采血浆站,采用美国血液技术公司PCS-2单采血浆机采集原料血浆。献浆员在国家规定时间内一次采浆400ml,对献浆者来说是安全可靠的,但时有献血反应的发生,主要以晕厥反应最为常见。本站从1995年至今接待献浆者76020人次,其中257例次发生献浆反应,占单采血浆总数的 3. 38%,经对症处理及护理,反应者均在数分钟至半小时内  相似文献   

13.
<正> 目前,很多单位在单采血浆的同时采集白细胞,用于制造转移因子和干扰素等制剂。我们就单采血浆同时吸取白膜后,对献血者血液学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现将初步观察的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1.献浆者的筛选按照《献血体格检查标准》(见冻干健康人血浆制造及检定规程)  相似文献   

14.
虽然单采血浆法已应用多年,但由一名供血者在一定时期内所采血浆的频率和量仍有争议。美国限50-60升/年,而欧洲国家限10-15升/年,两者相差4-5倍。世界卫生组织将采浆强度划为3个水平:第一水平,每年采浆1-2次;第二水平,血清蛋白水平和血清蛋白合成速度恢复到正常后,方可进行下一次采浆,每次采浆500-600ml,每年限10-15升;第三水平,每人每周可采浆1,000-1,200ml,每年限50-60升。第一水平每次采浆500ml,约3天时间机体即可合成所丢失的血浆蛋白。因此,短期  相似文献   

15.
人工单采血浆过程HCV污染途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单采血浆过程HCV污染途径调查200051上海市输血研究所吴昌烈郑岚陆素萍冯恭文1985年,河北省固安县单采血浆献浆者中发生丙型肝炎流行,HCV抗体阳性率达98.8%〔1〕,之后各地许多报道单采血浆者抗-HCV阳性率显著比全血献血者高,认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正>为进一步加强单采血浆站管理,提升单采血浆站质量标准及要求,确保血浆质量和献血浆者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结合我国单采血浆站发展现状,对2000年印发的《单采血浆站基本标准》进行修订,形成了《单采血浆站基本标准(2021年版)》。主要修订以下内容:一是梳理浆站职能架构,增设信息和档案管理功能,明确放射诊疗室设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采卉近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发布卫生部第58号部令———《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将于2008年3月1日起施行。《办法》规定了设置单采血浆站必备的条件;要求单采血浆站执业,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单采血浆站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应当对  相似文献   

18.
实施单采血浆站全面质量管理保证血液制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注血液和血液制品是现代临床医学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已发展成为"输血医学"(transfusion medicine)这样1门新学科.随着对输血医学的深人研究和输血医学的快速进展,人们认识到血液制品在临床上的用途比血液更加广泛,具有不可替代性;但输注血液制品的同时,也可能带来诸如艾滋病、各型肝炎等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血液制品的原料来源于单采血浆站采集的健康人血浆,因此单采血浆站在采集血浆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就直接影响着血液制品的安全.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规范>和<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单采血浆站的质量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利用采浆机采集供浆者血浆,一方面采浆过程处于一个密闭系统,提高了血浆质量,另一方面为供浆者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供浆环境,同时也降低了采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但由于采浆机具有灵敏的报警系统,在某种程度上放松了护理人员的警惕性.因此,机采血浆时护理工作必须加强.  相似文献   

20.
频繁单采血小板影响献血员巨核细胞的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血小板单采对献血员巨核细胞生成的影响,于末次单采血小板5周后,检测42名频繁单采血小 板献血员(连续24个月内单采血小板≥1次/月,1次/治疗剂量≥2.5×1011血小板)和62名少量单采血小板献血 员(连续24个月内单采血小板<1次/月)以及40名未单采过血小板的健康无偿全血献血员(末次献血6个月后) 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和血浆血小板生成素(TPO)、IL-3、IL-6及NO水平。结果表明:频繁单采血小板献血员的血 浆TPO水平显著低于少量单采血小板献血员(P<0.01)和全血献血员(P<0.01);3组间的血小板计数、血浆IL- 3、IL-6和NO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上述结果显示,频繁单采血小板献血员的骨髓巨核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