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降低检验标本分析前缺陷率,提高标本分析前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检验标本分析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临床检验标本缺陷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0.566%降低至实施后的0.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临床检验标本缺陷率,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口服给药缺陷频次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ICU)管理中融入品管圈的手法和技巧,对口服给药缺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口服给药缺陷率由33.3%降至1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口服给药缺陷率,减少了护理纠纷,而且使圈员的质量管理意识、沟通协调能力及科室凝聚力得到了提高。品管圈活动是提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ICU)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人流吸引管清洗质量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名护士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影响人流吸引管清洗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将前后状况进行比较,测定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对人流吸引管清洗质量缺陷率的影响。结果人流吸引管清洗质量缺陷率由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的39%降低到实施后的7.5%,实施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达成率114%,进步率8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显著降低人流吸引管清洗质量缺陷率,提升圈员综合能力,提高工作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联合电子护理文书系统在降低护士出入量统计缺陷率中的应用方法。方法:成立科室品管圈小组,通过品管圈的管理方法,查找造成出入量统计缺陷的真因,结合电子护理文书系统优化出入量统计流程,通过PDCA循环持续质量改进,调查活动前后出入量统计的缺陷率和医生对出入量统计的满意度。结果:出入量统计缺陷率由活动前的36.31%降至活动后的15.24%(P0.01),医生对护士出入量统计工作的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品管圈结合电子护理文书系统有效降低了护士出入量统计的缺陷发生率,提高了护士形象和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品管圈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护士执行电子医嘱缺陷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以提高护理安全和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利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6年1月1日—5月31日338份出院病人的临时医嘱执行情况,共11 386条,为对照组;2016年7月1日—10月31日297份出院病人的临时医嘱执行情况,共11 386条,为观察组,对医嘱的缺陷率进行比较。观察组采用品管圈的品管手法管理ICU护士执行电子医嘱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后,ICU护士执行电子医嘱缺陷发生率由43.28%降至13.60%。[结论]通过品管圈可明显降低ICU护士执行电子医嘱缺陷率的发生,可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杜绝和避免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同时还能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协作等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心内科重症监护室(CCU)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缺陷率的效果观察。[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CCU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缺陷率为活动主题。对CCU病区所有病人的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存在的问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录入缺陷原因,圈员们利用头脑风暴法制定降低录入缺陷率的对策,比较实施前后电子记录单录入缺陷率。[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CCU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缺陷率由实施前的35.65%降至14.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能力得到了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缺陷率,提高了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科术后患者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的应用效果。方法综合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分析影响我院4个外科病区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比较活动前后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引流管护理缺陷率由实施前的27.40%降至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实现腹部引流管安全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患者重点环节交接缺陷率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分析影响护理安全的重点患者交接缺陷,采取整改措施,比较活动前后交接环节中缺陷发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重点环节交接缺陷率由活动前50%降至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患者重点环节交接缺陷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形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单个医嘱处理缺陷发生率,促进用药安全。[方法]按品管圈理论的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分析导致单个医嘱处理缺陷发生的真因,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单个医嘱处理缺陷率由活动前的0.025%降低至活动后的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升护士综合素质,降低单个医嘱处理缺陷率,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提高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率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品管圈对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进行质量分析、改进,并对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89.2%降低至实施后的34.4%。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提高患儿腕带佩戴的依从性及佩戴率,同时能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该方法值得儿童病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长期医嘱备药差错件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制定计划,对病区长期医嘱备药的现状进行查检和解析,设定目标,针对要因拟定对策并实施,按PDCA循环进行检讨和改进。结果:长期医嘱备药差错件数由活动前的每周17.75件下降至活动后的每周3.80件,目标达成率为108.81%,进步率为78.59%;圈员自评8个项目素质能力均正向成长。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长期医嘱备药差错件数,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病人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品管圈管理在降低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为活动主题,通过计划拟定、现状把握(门诊护士200次的静脉用药操作核查缺陷率为31.3%)、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将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从31.3%降低到18.2%),拟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等活动步骤实施品管圈活动.结果 有形成果: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由活动前的31.3%降至10.1%,用药差错由8起降至1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7.4,P<0.01).目标达成率为148.1%,进步率为62.2%.病历未核对、输液卡未核对、护士与患者自报姓名的未双向核对次数均明显低于品管圈前(30比82例次,23比56例次,18比50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3.53,17.18,18.14;P <0.01).无形成果:圈员在品管圈方法运用、团队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责任与荣誉、沟通协调、活动信心6个方面的能力均得到提高.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的缺陷率,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胡燕 《当代护士》2017,(11):180-18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儿科患儿腕带佩戴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在儿科住院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腕带佩戴情况进行现状调查,了解住院患儿腕带佩戴依从性,分析腕带佩戴缺陷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从而降低患儿腕带佩戴缺陷率,确保护理安全。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对比,品管圈活动前腕带缺陷率为35.63%,品管圈活动后腕带缺陷率为7.59%,腕带佩戴率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儿科住院部开展品管圈活动,运用管理工具,能有效降低住院患儿腕带佩戴缺陷率,规范腕带佩戴,提高护理人员腕带核对意识,从而最大程度保证患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降低检验标本分析前缺陷率,以及提高标本分析前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10人组成品管圈,遵循品管圈活动步骤,分析该院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前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2.30%,品管圈活动后不合格的率为0.81%,说明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中效果显著。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临床检验标本缺陷率,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品管圈在手术室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由9人组成品管圈,分析手术室病理标本安全管理缺陷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 品管圈活动前2012年1~6月912个手术病理标本总缺陷率为2.96%,品管圈活动后2012年7~12月926个手术病理标本总缺陷率为1.19%,品管圈活动前后手术病理标本缺陷率比较,差异显著;品管圈活动前后,盛装标本容器选择不合格、无专人管理或标本管理责任心不强致标本遗失、病理申请单填写不全或无医生核对签名、标本存放混乱等4个设定目标缺陷例数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运用品管圈对手术室病理标本进行管理,可提高手术病理标本管理质量,提高全科人员团队协作精神,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手术动力器械缺陷率的效果。方法成立由7人组成的品管圈小组,针对手术动力器械缺陷率高的情况,通过品管圈活动,对手术动力器械使用和处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和优化,将实施品管圈前后手术动力器械缺陷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手术动力器械的缺陷率由活动前的7.71%下降到活动后的3.64%,改善幅度为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手术动力器械的缺陷率,加强科室协作,提升个人职业修养和团队精神,规范手术动力器械的处理流程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医嘱审核过程中的成效.方法 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中的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个步骤,对CCU病区医嘱审核过程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关键原因,改进审核流程,制定各类常见组套,加大监控力度,从而提高医嘱审核中的成效.结果 CCU病区医嘱审核过程的问题发生率从10%降低到1%.结论 运用六西格玛方法在医嘱审核过程中的易出问题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改善工作流程,从而提高医嘱审核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降低手术室内镜仪器设备使用缺陷率的效果。[方法]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十大基本步骤进行活动,由手术室科室其中8人组成品管圈小组,根据计划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抽取其中手术室内镜仪器设备使用次数110次,缺陷率从改善前的13.9%降低到5.3%,目标总达标率达到105.9%。[总结]在手术室内镜系统仪器设备的管理中运用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手术室内镜仪器设备的使用缺陷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降低神经外科护士床边交接班缺陷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降低责任护士床边交接班缺陷率"为活动主题,全体圈员根据品管圈活动步骤,对科室护士床边交接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检并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建立责任护士床边交接班指引,加强护士交接班规范及考核。对活动前后责任护士床边交接班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效果确认。结果:责任护士床边交接班缺陷率由44%降低到10%。结论:应用品管圈提高了交接班质量,使责任护士在交班过程中更加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保证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急诊科急救物品缺陷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急诊科急救物品缺陷率"的活动主题,运用PDCA循环原则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效果检查等。结果:急诊科急救物品缺陷率由实施前的48.53%降低至实施后的24.49%。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利于降低急诊科急救物品缺陷率,发挥团队成员的创新意识,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共同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