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疾患 ,亦称有异常动脉的肺囊肿症 ,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在临床上极易误诊为肺癌。我院自 1990年 1月至 2 0 0 1年 3月共收治 4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例 ,3例男性 ,1例女性 ,年龄 3 2岁~ 4 6岁 ,平均 3 7 5岁。病变位于右下肺 1例 ,左下肺 3例。术后均证实为叶内型肺隔离症。病程 6个月~ 3 0a。除 1例术前考虑为肺隔离症 ,其余 3例均诊断为周围型肺癌 ,而行手术 ,术中确诊为肺隔离症 ,均手术治愈。1 2 症状与体征 :本组病例均在儿童时出现症状 ,体弱多病 ,反复发生咳嗽、发热、…  相似文献   

2.
肺隔离症少见。为发育不全的无功能肺组织与正常肺组织相隔离,其血供来源于主动脉的异常分支。临床资料:例1.女,28岁,X线表现为左下肺心膈角直径6 cm处球形阳影。术前诊断为先天性肺囊肿。手术所见:病变位于左下肺  相似文献   

3.
肺隔离症是一种肺的发育异常。为一部分胚胎肺组织与正常肺组织隔离,其血液由主动脉的异常分支供应。本病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外科于1977年收治一例肺隔离症,报告如下。 病历摘要  相似文献   

4.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 ,其实质是有异常动脉供血的肺囊肿症[1] 。现介绍 1例肺隔离症合并肺部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王某 ,女 ,4 6岁。因反复咯血 2 0年 ,伴胸闷、气促一月余 ,以“支气管扩张、咯血”收入我院呼吸内科。经胸片、CT检查发现左下肺后基底段、降主动脉旁见团块阴影 ,与左肺门呈长柱条状 ,提示肺隔离症可能。给予抗感染、止血、止咳、化痰、平喘治疗后 ,略有好转。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转入胸外科。在全麻下行左肺下叶切除术 ,术中见肿瘤位于左下叶背段 ,为 4cm× 3cm× 3c…  相似文献   

5.
肺隔离症属少见的先天发育异常.临床诊断较难,继发感染不易控制.我院曾收治8例患儿.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男6例,女2例.~3岁1例,~7岁4例,~14岁3例.病史:病程3个月~11年;间断性发热7例,咳嗽、咳痰8例,咯血3例,胸痛4例,乏力6例.左下肺呼吸音低5例,右下肺呼吸者低2例,病变区闻及湿性啰音者4例.5例曾诊断为先天性肺囊肿合并感染,1例曾诊断为空洞型肺结核.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83年12月至1985年6月收治叶内型肺隔离症3例.报告如下:(一) 临床资料例1: 男.36岁.反复发作咳嗽、脓痰、伴畏寒发热及左下胸痛5年.胸片示:左下肺3.5×3.5cm薄壁囊腔,  相似文献   

7.
肺隔离症为少儿先天性发育异常 ,一部分肺组织与正常肺分离 ,单独发育并接受体循环血液供应 ,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在术中或术后能诊断 ,我们遇到 4例 ,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1.1 例 1:男性 ,16岁 ,因及复发热 ,咳嗽十年入院。体验 :T :38.4℃ ,慢性病容 ,左下肺叩诊浊音 ,可闻及湿性罗音 ,右肺未见异常 ,胸部正侧位片见左下肺叶背段有一 5× 5cm大小密度增高影 ,内见液平 ,边缘清晰。临床印象 :左下肺囊肿合并感染 ,经抗感染染治疗后转外科手术 ,术中发现降主动脉有一异常血管进入左下叶背段 ,切除异常血管和左下叶背段 ,病理证实为…  相似文献   

8.
肺隔离症误诊15年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误诊的原因。方法分析该院1例经手术证实的肺隔离症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此例肺隔离症在确诊前15年时间,因反复发热、咳嗽、咳痰,先后就诊于数家医院。先后误诊为阻塞性肺炎、左下肺占住性病变(性质待查)、炎性团块、肺囊肿。结论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肺部先天性发育畸形,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时常易被误诊为肺囊肿、肺脓肿、肺肿瘤等多种疾病。确诊需增强CT和MRI。  相似文献   

9.
肺隔离症是一种肺部先天性发育异常,不常见,我们曾遇到5例,报告如下。例1 女性,16岁,住院号15,255。因反复出现左下肺炎而就诊。患者自10岁以来,常因发热、咳嗽及左背部疼痛等多次诊断为左下肺炎而住院治疗。体查除左下背部呼吸音减弱外,无其他异常体征。化验检查无特殊。X线所见:1973年7月,左下肺野心膈角区有片状模糊阴影,诊断为左下肺炎性浸润。同年9月复查炎症有所吸收,同年10月胸片见左下肺叶,后基底段有3.5×3.5cm椭圆形阴影,边缘清楚,密度均匀。印象为肺实质性病变,结合年龄及反复感染病史,提出为肺隔离症的可能。手术见一直径约12mm的异常动脉,来自降主动脉,进入左肺下叶。左下肺可触及直径约6.5cm的囊性肿物。结扎并切断该动脉,行左下叶切除。自切除的左下叶标本的肺外段异常动脉注入水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MSCT)和多平面重建(MPR)显示肺隔离症异常血管的价值,并通过复习文献提高对肺隔离症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10例患者做了胸部正侧位片、平扫与增强CT、MPR检查。结果10例肺隔离症中有7例为肺叶内型,3例为肺叶外型;7例位于左肺下叶,3例位于右肺下叶;9例胸片表现隔离的肺组织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较均匀的团块影,1例呈薄壁含气肺肿;9例CT扫描示胸椎旁软组织密度肿块,1例示左下肺肺气囊。增强CT均显示供血动脉。MPR能显示其异常供血动脉的起源、行程和分支,其中有9例为降主动脉供血,1例为腹主动脉供血。结论MSCT及MPR能很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异常供血动脉,两法结合可取代普通X线、断层摄影、支气管造影及主动脉造影,作为肺隔离症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肺隔离症[1](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是以肺实质及肺血流供应异常为基础的胚胎发育缺陷。Huber1777年首次报道1例由主动脉供血的肺囊肿,Rokitansky1861年称此为“附属肺叶”[2];Peyce最终将本病命名为肺隔离症[3]。解剖学以有无完整脏层胸膜分隔为标准[4],分型为叶内型肺隔离症(intralobar pulmonary sequestration,ILS)和叶外型肺隔离症(extralobar pulmonary sequestration,ELS)。  相似文献   

12.
<正> 我院胸外科自1977年1月~1986年4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肺隔离症三例,占同时期先天性肺囊肿的16.6%。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其实质是有异常动脉供血的肺囊肿症。本病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左侧多于右侧,多见于肺下叶。如果被隔离开的肺在肺叶之内,为同一脏层胸膜所包被,称为叶内型肺隔离症;如果隔开的肺在肺叶之外,不包括在同一脏层胸膜内,称为叶外型肺隔离症。本文收集近年来在本院诊治的12例肺隔离症患者资料,均经临床及X线诊断,并经过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8例予选择性动脉造影及CT检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CT平扫、增强及病灶区重建图像资料。结果:15例为叶内型,2例为叶外型,14例位于左下肺,3例位于右下肺;单排螺旋CT扫描10例,9例重建出异常供血动脉,16排螺旋CT扫描7例,全部重建出异常供血动脉。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及其重建技术能很好地显示肺隔离症异常血管,特别是16排螺旋CT可作为诊断肺隔离症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的发育异常,主要特点是病变的肺组织由体循环动脉供血并与正常肺组织隔离,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因其少见,临床表现不一,不易与肺癌、肺脓肿、支气管肺囊肿及支气管扩张相鉴别,易误诊误治。现报告1999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诊断的15例肺隔离症,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肺隔离症1例     
1资料患者,男性,25岁,无明显症状,体检时X线发现左下肺野后基底段椭圆形阴影,大小为3·5cm×4·6cm,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最后经主动脉造影确诊为肺隔离症。肺隔离症又称为支气管肺离症,本病为胚胎时期一部分肺组织和正常肺分离而单独发育,与正常支气管树不相通,而且其血供来自体循环的异常分支,引流静脉可经肺静脉、下腔静脉或奇静脉回流。这种畸形可分为肺叶内型和肺叶外型,肺叶内型是肺隔离症病变区与邻近正常肺组织为同一脏层胸膜所包裹,隔离的肺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肺叶外型肺隔离症为副肺叶或副肺段被独立的脏层胸膜所包裹。临床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成人肺隔离症影像特点,提高对本病影像学诊断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方法:回顾分析7例被血管造影或手术证实的成人肺隔离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7例均行胸部平片及MSCT检查,2例行胸主动脉插管造影,5例行肺叶切除术。7例均为肺叶内型,6例位于左下肺后基底段,1例位于右下肺内基底段。病灶以不规则软组织块影为主4例,3例为多发囊性病变伴斑片状影,相邻肺野见斑点状影6例,肺野透亮度增高3例,肺纹理走向异常2例,5例CT见粗大扭曲的供血血管与降主动脉相连。结论:MSCT可以判断病灶的位置及范围,了解是否合并感染,MSCT增强显示其异常供血动脉可以明确诊断,是肺隔离症临床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SIEMENS64层螺旋CT机对22例肺隔离症患者进行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全部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22例病例,13例为肺叶内型,9例为肺叶外型:18例位于左下肺,4例位于右下肺。22例共显示24条异常体动脉供血血管,14例来自腹主动脉,8例来自胸主动脉。结论:64层CT对肺隔离症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肺隔离症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肺先天性畸形,通常发生在肺下叶,隔离的肺组织由主动脉或主动脉分枝发出的异常动脉供血,并与正常的肺组织有功能上的分离。本文报导了我院从1964年~1977年291例肺切除病例中收集的7例叶内型肺隔离症,现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临床资料7例中男5例,女2例。最大年龄24岁,最小年龄只有3岁。症状出现时间最短者仅两个月,最长者14年。7例病人均有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史,胸闷、胸痛也是常见的症状。查体:患侧胸部叩诊短调,听诊呼吸音减弱,偶尔有干湿性罗音。X 线检查:5例发生在左肺下叶后基底段(图1—2),1例发生在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另外1例发生在右肺上叶前段。因为没有进行血管造影术检查,术前均未发现异常血管。7例病人中5例术前诊断为肺囊肿继发感染,1例诊断为肺动静脉瘘,另1例诊断为右肺下叶肺大疱。上述病例在肺叶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支气管肺隔离症(亦称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9例,本组病例均有X线和CT检查资料。结果:X线表现大片状阴影6例,团块状阴影3例;其中4例病灶内有透光区;CT表现为片状和团块状阴影,2例密度较均匀实性肿块,7例密度不均匀片状阴影有含气囊腔或液气平囊肿;2例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显示异常供血动脉。结论:根据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对本病易于做出正确诊断,CT检查在肺隔离症诊断中有明显优势,对术前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