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邹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4,(34):4742-4743
目的:分析普外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探讨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013年我院普外手术后2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年龄均为60岁以上,其中15例伴有心脑血管疾病,14例为恶性肿瘤。近6年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只发生5例,且症状较轻。22例中,19例非手术治疗,3例手术治疗,其中1例发生肺栓塞死亡,3例继发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普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应重视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处理对策,重点在于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至2018年6月治疗的124例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24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患者临床资料;评价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结果手术时间3 h,术后持续卧床时间3 d,感染、高脂血症、高血糖、输血史、术前辅助化疗是致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结论直肠癌术后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是否感染、高脂血症、高血糖等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间收治的19例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方法。结果 9例小腿静脉血栓患者治疗5d后下肢疼痛明显缓解,肿胀消退,皮温下降;4例下肢髂股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10d后患肢肿胀开始消退;6例混合型深静脉血栓患者中2例经药物治疗12d后症状缓解,4例患者最终行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25d后19例患者复查彩超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溶解。结论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改善骨科创伤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尤其易发生在外伤及手术后卧床不起的患者,治疗不及时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近六年来我们对7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4 4例,女性34例,年龄19- 78岁,平均年龄4 2岁,属左下肢深静脉血栓5 5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2 3例,发病到治疗时间最短l天,最长4 5天,中位数为8天,78例均有患肢明显肿胀、疼痛,其中2 7例可见到明显浅表静脉怒张,Neuhof氏征阳性4 3例,Homan氏征阳性34例,所有病例均经彩超检查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治意义,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0月912例妇产科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5例病历资料,结合临床表现,通过下肢血管超声检查、下肢静脉造影和D-二聚体检测,早期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给予抗凝溶栓治疗。结果:912例妇产科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5例,其中7例小腿肌肉静脉丛有2例下肢静脉造影未检出,2例髂静脉血栓有1例患者超声未检出,行深静脉造影发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D-二聚体明显升高,25例患者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D-二聚体是早期血栓最敏感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需结合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和下肢静脉造影,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预防肺栓塞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主要形成原因是长期卧床及活动减少,多发生在发病的1,2周内.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在2006年1月至9月间共收治了19例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给予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适当的功能锻炼治疗,促进了患者康复,提高了生活质量.1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7.
刘静 《华夏医学》2003,16(5):680-681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地凝结 ,造成肢体缺血以致坏死的一种急性疾病。肿瘤患者有易发生血液凝固的倾向 [1 ]。我科于 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2年 6月共收治肿瘤患者 71 6例 ,其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1 3例 ,发病率 1 .8%。现将药物溶栓、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71 6例肿瘤患者均为本院住院患者 ,主要为胃癌、肝癌、肠癌、胰腺癌、淋巴瘤、白血病等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或脱落细胞、骨髓穿刺确诊 ,其中 1 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女 8例 ,男 5例 ,平均年龄 6 2岁 ,左下肢 7例 ,右下肢 6例 ;…  相似文献   

8.
<正>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这一新概念由Kistner于1980年提出,目前已有多种方法用来纠正瓣膜功能不全。我院自1989年至1993年运用环形缩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24例(共27条下肢),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4例,27条下肢;男19例,女5例;左下肢14条,右下肢13条,其中双侧3例。年龄17~71岁,平均45.3岁;病程2~40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 对5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对应的预防及护理.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教育、术后的功能锻炼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本组研究中无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 早期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文建峰  张阁  康昭  祁光裕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9):1192-1193,119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诊治。方法:对15例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占同期收治血栓病人的9.15%(15/164),所有患者均经溶栓抗凝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5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随访3~18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多因素相关,围手术期应积极应对、处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探讨彩超对下肢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术前1天给予彩超筛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彩超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结果 960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前经超声筛查深静脉血栓的结果显示78例存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13%,血栓类型包括小腿肌间内静脉血栓41例、腘-胫静脉血栓21例以及髂-股静脉血栓15例;50岁以上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0.18%以及多发性骨折患者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0.20%明显高于50岁以下患者及单发性骨折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极易出现深静脉血栓,术前有必要先应用超声筛查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为安全、有效地进行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骨科大手术患者7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骨科大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统计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结果:所选的72例患者中,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3例,发生机率为4.17%。经相应治疗后,均康复出院。对所有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未发生患肢功能障碍的情况。结论:在骨科大手术后,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2例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放后血栓形成的患者,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例1,患者女性,42岁,因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后3年,右下肢肿胀3d入院。3年前因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我院行腔静脉滤器(贝朗永久滤器)置放术,术后给予外周抗凝,溶栓治疗,效果满意。出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人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骨科107例老年人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完整的临床与护理资料,术后给予严密观察及悉心护理。结果:本组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4例,发生率约为13.1%,均无心、脑及肺部的严重并发症发生。14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及护理后,12例(85.7%)痊愈;另2例(14.3%)好转。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老年人下肢骨折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护理人员术后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有效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于书卿  季楠  钱珂  康帅  赵继宗 《北京医学》2010,32(10):779-781
目的探讨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预防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0例神经外科肿瘤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230例,术后第1天即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直至患者可以下地行走。对照组110例,未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两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每隔3d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中9例(3.9%)患者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深静脉血栓发生;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28例(25.5%)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中有2例肺栓塞发生。结论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可以降低神经系统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对43例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采取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干预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结果 1例患者发生轻度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重度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为4.65%。41例患者无下肢疼痛,下肢皮肤颜色及温度正常,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加强骨科术后患者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3月以来诊治的1 24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资料,其中236例经下肢顺性静脉造影证实。男667例,女579例;左下肢1 024例,右下肢112例,双下肢110例。结果64.04%(798例)患者病因明确,其中妇产科、普外科和骨科手术术后为发病的前3位原因,分别占25.86%(195)例、30.64%(231例)和33.42%(252例),为术后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35.96%)(448例)病因不明。非手术治疗1 210例,主要给与溶栓、抗凝、祛聚并辅以中成药或血化瘀治疗;股静脉切开取栓治疗36例.结论血液高凝状态、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和静脉内膜损伤综合作用造成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抗血小板聚集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于下肢 ,栓子脱落后可发生急性肺动脉栓塞 ,出现肺动脉栓塞后 ,死亡率较高 ,大多数病人可在 1小时内死亡。下腔静脉滤器的使用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溶栓治疗中提供了一个预防异位栓塞的作用 ,能有效地防止肺动脉栓塞的发生。我院对 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放置了下腔静脉滤器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 3例 ,女 2例 ,年龄为 4 3~ 6 9岁 ,平均 5 5 .6岁。均经血管造影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放置方法 :经健侧股静脉行下腔静脉造影并确定双肾静脉位置并做好标记 ,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进行妇科手术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对其进行护理的方法。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妇科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27例患者在进行妇科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归纳总结了可引起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对此病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结果 :在这27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一过性肺栓塞,经为其进行吸氧、止痛及舒张支气管等对症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经过护理,所有患者均在进行手术治疗后的40天内痊愈出院。结论 :全面了解进行妇科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发病原因后,再对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李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5,(10):1411-1412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诊治的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1例肺栓塞,9例下肢肿胀;试验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0例肺栓塞,2例下肢肿胀,试验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