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8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特发性  相似文献   

2.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的骨质疏松症定义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NIH的骨质疏松定义强调了骨强度的重要性,在一般情况下,骨强度由骨矿密度和骨质量两个主要参数反映。但是,  相似文献   

3.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的骨质疏松症定义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NIH的骨质疏松定义强调了骨强度的重要性,在一般情况下,骨强度由骨矿密度和骨质量两个主要参数反映。但是,  相似文献   

4.
7.8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  相似文献   

5.
李朦  袁耿彪 《现代医药卫生》2013,(15):2308-2310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及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2001年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OP的定义为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骨骼的2个方面,即骨质量及骨矿密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OP有3种类型,包括原发性OP、继发性OP和特发性OP。  相似文献   

6.
池玥  夏维波 《药品评价》2012,9(19):33-40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异常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病[1]。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骨折的发生。临床上采用延缓和减少骨量丢失,争取重获骨量,增加骨骼强度而达到此目的。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措施分为基  相似文献   

7.
<正>骨质疏松症本质上是骨量的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的破坏,从而导致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增高的一组全身性的骨骼系统疾病。骨质疏松要经历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理过程[1-4],其中骨量减少是最基本的病理改变,因此,选择一种恰当的检测手段早期检出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来预测骨折的发生成为当前医学界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对绝经后伴骨质疏松的妇女及健康组的第3腰椎椎体进行双源CT(DSCT)成像来显示骨小梁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进行型骨骼疾病,其特征为骨密度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改变、骨脆性增加从而导致骨折的骨代谢性疾病,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和中老年人群。骨的强度由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动态平衡决定,无论骨吸收增加或骨形成减少都将打破这个平衡导致骨质疏松。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股骨颈、脊柱、腕骨骨折,这对病人的生活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已成为较大的家庭和社会负担,据报道骨质疏松症已排在世界常见病第7位。因此,对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的定义是以骨强度受损,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强度主要反映了骨密度和骨质量两个方面的综合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施岚  贺宇红  赵洁 《家庭医药》2016,(9):151-152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机构破坏、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大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1])。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I型和II型,I型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I型即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常由内分泌代谢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引起~([2])。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男性发病率为35.8%,女性为73%。骨质疏松性骨折是由于老年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后,骨密度下降、骨强度降低,受到轻微暴力甚至在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症所导致的骨折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而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严峻的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对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护理干预也取得了确实的疗效。本文对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用于骨质疏松的治疗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联合用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表现为腰酸背疼、腿抽筋、驼背、变矮,严重的容易骨折且不易愈合。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人口老年化的发展,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严重的后果是骨折。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量减少,骨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日常生活或轻微创伤就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临床上,最常见的骨质疏松骨折部位为脊柱、髋部及桡骨远端。其他部位亦可发生骨折,如肱骨近端、胫骨近、远端骨折。脊柱骨折多发生在椎体,无明显外伤史或轻微外伤,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低下、骨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它是最常见的代谢性骨骼疾病,目前世界上有超过2亿人患病。骨质疏松性骨折又称脆性骨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巨大,骨质疏松髋部骨折1年内的死亡率高达30%。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受损、骨脆性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骨骼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后者主要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骨质疏松。而前者主要是由于年龄的增加,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及骨本身生理退行性改变引起的。我国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起步较晚,骨质疏松防治药物的研究起步更晚。为了更好地进行骨质疏松的防治工作。本文对国内外骨质疏松防治药物综述如下:(为了叙述方便,将骨质疏松防治药物分为两大类,即抑制骨吸收药物及促进骨形成药物)。l抑制骨吸收的药物这类药…  相似文献   

16.
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症的定义为:由骨量低下、骨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美国围立卫生研究院则强调,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疾病(老年人随年龄增大,骨量一般会逐渐减少),同时也是一种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17.
《医药保健杂志》2009,(10):48-48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探讨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成为国际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二十年,上述各个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淫羊藿对骨质疏松家兔颌骨骨缺损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累及全身骨骼,而颌骨作为全身骨骼的一部分,其与全身骨质疏松的关系以及颌骨骨质疏松对骨缺损愈合的影响也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补钙要趁早     
小惠 《家庭药师》2014,(11):69-69
骨骼质量好,使用寿命长 顾名思义,骨质疏松就是骨骼的质量下降,骨质密度变小。用医学术语来说就是,骨质疏松以全身性骨量减少为特征,骨质有机成分生成不足,钙盐沉着减少,骨组织的显微结构改变,从而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  相似文献   

20.
多种原因会导致骨质疏松症(OP)的发生,该类患者会出现易骨折、骨骼痛等临床症状,骨质疏松会导致患者骨量减少、骨质变薄等诸多代谢性骨病变[1, 2].老年群体由于机体能力的衰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引起老年骨折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晚年生活.目前,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其中阿仑膦酸钠是常用药物,该药属于双膦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