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融融 《重庆医学》2012,41(33):3552-3554
膀胱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估计,2008年全世界新发病386 300例,死亡150200例[1]。膀胱癌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其中NMIBC占膀胱肿瘤的70%[2-3]。  相似文献   

2.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其中75%~85%为非肌性层浸润性膀胱癌[1]。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理论上TUR-BT术可以完全切除非肌层浸润的膀胱癌,但在临床中仍有很高的复发率,TUR-BT术后有10%~67%的患者会在12个月内复发,术后5年内有24%~84%的患者复发[2,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采用羟基喜树碱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以羟基喜树碱(40 mg/40mL)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方法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57例.结果 57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一次性切除,术后随访3个月至24个月,5例复发,再次行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以羟基喜树碱(40 mg/40 mL)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方法治疗,术后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羟基喜树碱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可重复使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膀胱癌按浸润深度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多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辅以膀胱内灌注治疗,预防肿瘤的复发;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由于浸润深度深,易发生转移,故多采用膀胱全切[1]。膀胱全切后肠代膀胱被认为是膀胱全切后下尿路重建的金标准[2],但是由于肠代膀胱后尿液经由肠管排泄,肠管不能完全替代膀胱,可产生电解质紊乱、尿路感染、积水等诸多并发症[3],其中已经证实肠代膀胱后可能再发生肿瘤,其发生概率虽低但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本文介绍1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Studer肠代膀胱内新发肠源性腺癌的病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吉西他滨、表柔比星序贯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扶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患者经接受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对照组术后接受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观察组术后接受吉西他滨、表柔比星序贯膀胱灌注治疗。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率、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复发率[8.70%(4/46)]低于对照组[26.09%(1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给予吉西他滨、表柔比星序贯膀胱灌注治疗可明显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一种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在泌尿系肿瘤中发病率高并且容易复发和进展,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方案基本相同,主要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单纯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复发率和进展率较高,因此术后采用膀胱灌注治疗,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疾病的复发和进展。治疗方案的选择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对于具体治疗方式仍存在争议。本文对近年来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诊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张卫 《开卷有益》2006,(7):11-11
表浅膀胱癌如何治疗? 根据肿瘤分期可将膀胱肿瘤分为表浅性和浸润性肿瘤,表浅膀胱肿瘤是指肿瘤尚未侵犯膀胱肌层,其中包括原位癌,占膀胱肿瘤的2/3。  相似文献   

8.
    
江敦勤  黄玉良  陆兆祥 《安徽医学》2012,33(12):1607-1609
目的评估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和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对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20例非肌层浸润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中均未出现经尿道电切综合征。5~7 d后拔尿管均排尿通畅(I-PSS评分<5分)。术后随访,3例出现膀胱癌异位复发,复发率15%,复发位置均未见于膀胱颈、前列腺及尿道。结论同期行TURBt+TURP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安全可靠,不增加膀胱颈、前列腺窝和尿道的肿瘤种植性转移几率。  相似文献   

9.
膀胱癌发病率在男性所有肿瘤中居第4位,女性肿瘤中居第9位,男女发病率比为3:1.2010年,美国估计有70 530新发病例,14 680例患者死于肿瘤相关因素.在新发病例中,70%~80%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20%~30%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尽管进行了腔内镜和膀胱灌注治疗,50%~70%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在5a内复发,  相似文献   

10.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 muscle-invasive bladdercancer,NMIBL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局限于黏膜(Ta Tis)和黏膜下(T1)的NMIBL(又称为表浅性膀胱癌)占75%~85%。根据复发风险及预后的不同,可分为低、中、高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3组。  相似文献   

11.
南勇 《海南医学》2014,(23):3539-3540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与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83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URBT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CPT组(42例)采用羟基喜树碱行膀胱灌注治疗,THP组(41例)采用吡柔比星行膀胱灌注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4 h内灌注,之后每周1次,持续8周,随后每个月1次,连续8个月规律膀胱灌注化疗;观察两组患者膀胱癌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随访观察2年,A组和B组2年复发率分别为26.19%和21.9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和B组分别为40.48%和63.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基喜树碱与吡柔比星均为术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进行膀胱灌注治疗的有效药物,不良反应小,可作为临床一线用药,但是羟基喜树碱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医疗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膀胱癌的认识日益深入。膀胱癌包括非肌层浸润性和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本文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治疗以及新型治疗药物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膀胱癌的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两者的治疗、预后有明显的不同。如何在早期区分两者对膀胱癌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目前,膀胱癌的诊断以及复发的检测主要是靠膀胱镜和尿细胞学检查,以及CT、MRI等,但膀胱镜为有创性检查且费用昂贵,而尿细胞学检查敏感度很低,所以寻找一种无创可靠的标记物能快速准确地区分浸润性与非浸润性膀胱对临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谭宏波 《中外医疗》2011,30(15):68-68,70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联合序贯灌注羟基喜树碱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85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即刻联合序贯灌注羟基喜树碱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5例膀胱肿瘤均一次性切除,手术时间20~90min,平均40min。术中未出现膀胱穿孔、严重大出血及电切综合征(TURS)。2年复发率为15.29%。结论 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具有安全、可重复、组织损伤小、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保留良好的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术后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4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常规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3~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膀胱刺激征、血尿、发热、拔管后膀胱过度活动症、较严重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术后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在我国,男性膀胱癌发病率高于女性.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手段,TUR-BT术应将肿瘤完全切除直至露出正常的膀胱壁肌层,切除肿瘤后,应进行基底部组织活检,便于病理分级及下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可降低术后复发几率,TUR-BT术后的患者有10%-67%在12个月内复发,可能与新发肿瘤、肿痛细胞种植或原发肿痛切除不完全有关.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是临床上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常规方法,术后膀胱灌注治疗可以大大降低由于肿瘤细胞播散而引起的复发.我院自2001年1月-2011年10月共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32例,术后均行膀胱灌注丝裂霉素化疗预防膀胱癌复发.对于术后早期(3小时内)和常规灌注化疗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膀胱表浅性膀胱癌(即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我国泌尿外科最常见的肿瘤,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但是术后易复发,其中部分患者会转移或发展为肌浸润性膀胱癌,故术后均进行辅助性膀胱灌注治疗以降低肿瘤的复发率,为此,本文就相关化学药物在术后膀胱灌注治疗方面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林英立  李艳丽  戚景光  梁杰  赵炎 《重庆医学》2017,(35):4949-4951
目的 探索血清钙黏蛋白13(CDH13)甲基化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后进展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该院行TURBT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98例,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患者血清CDH13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进展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52例(53.1%)患者血清中检测到CDH13甲基化,并且血清CDH13甲基化与肿瘤大小、分级及数目密切相关(P<0.05).在随访过程中有20例(20.4%)患者出现肿瘤进展,Kaplan-Meier分析和log-rank检验发现存在血清CDH13甲基化的患者无进展生存率低于血清CDH13未甲基化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DH13甲基化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TURBT治疗后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CDH13甲基化可作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TURBT治疗后进展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发生膀胱痉挛的影响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28例行TURBT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发生膀胱痉挛分为痉挛组和未痉挛组,分析2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尿路感染、肿瘤数量、手术时间、手术次数、肿瘤位置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尿路感染、肿瘤数量、手术时间、手术次数与TURBT后发生膀胱痉挛有关(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存在尿路感染、肿瘤数量多、手术时间长为TURBT后发生膀胱痉挛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行TURBT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术前存在尿路感染、肿瘤数量多、手术时间长是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危险因素,术前可结合患者的情况,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0.
易超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8):1406-1408
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P53、ki-67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商城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行传统经尿道电切术,观察组行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P53与ki-67蛋白阳性表达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53与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降低P53、ki-67蛋白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