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JGCT)是一种罕见的性索间质肿瘤,占卵巢颗粒细胞瘤的5%[1-2],2007年1月我科收治1例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的患儿,接受手术+化学药物治疗,预后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1例疑似硬化性间质瘤的幼年型颗粒细胞瘤行病例报道、病理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19岁,下腹痛2月余,B超及MRI检查、肿瘤标志物均提示右侧卵巢良性肿瘤。大体所见,卵巢肿物1个,大小4 cm×3 cm×2 cm,切面囊实性,色黄,镜下肿瘤大部分呈实片状、结节状排列,瘤细胞多角形,胞质淡红染,核圆形、卵圆形,深染,偶见核沟,见少数核分裂像,部分区域瘤细胞黄素化较明显,肿瘤组织有滤泡形成,免疫组化病理结果显示免疫表型inhibin-α、CD99、Vimentin、S-100、SMA均呈阳性。术后随访患者12个月,月经恢复正常,无肿瘤复发。结论: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其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幼年型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幼年型颗粒细胞瘤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 2例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卵圆形或短梭形,胞质淡染,部分空泡状,成巢分布,呈多结节样生长,与周围卵巢组织有明显分界,局部区域有黏液样变性,血管丰富,部分细胞生长活跃,核分裂易见(5~7个/HPF),核沟不明显,未见Call-Exner小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ER、PR、Vimentin和α-inhibit阳性,Ki-67增殖指数25%~40%不等。结论: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是一种少见肿瘤,易与其他肿瘤混淆导致误诊,其临床病理特点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4.
正卵巢粒层细胞瘤(Ovarian granulosa cell tumor,OGCT)也称颗粒细胞瘤,是一种较少见的低中度恶性的功能性索-间质肿瘤,卵巢肿瘤的组织学分类将其分为成人型和幼年型,前者约占95%[1],现将近期收治的1例卵巢OGCT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报道,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我院1例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行Vimentin、CD99、α-inhibin、p53、S-100蛋白、EMA、CD117、AFP、HCG、PLAP、HMB45、SMA、CK及Ki-67免疫表型监测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9岁,出现阴道流血20 d,雌二醇升高.超声提示右侧附件肿瘤.大体所见,卵巢肿物1个,大小10 cm x8 cm×7 cm,切面囊实性,有出血,镜下肿瘤大部分呈实片状排列,小部分可见滤泡样结构.肿瘤细胞呈圆形,部分胞质透明,黄素化,富含脂质,核呈轻到中度异型,罕见核沟,核分裂易见.Vimentin、CD99、p53、S-100蛋白及SMA呈阳性表达、α-inhibin散在阳性,CK、EMA、CD117、CD30、AFP、HCG、PLAP及HMB45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80%.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 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是一种罕见恶性肿瘤,其临床病理特点应引起l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6.
<正>卵巢颗粒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GCT)是性索间质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生部位在卵巢,极罕见发生在盆腔内卵巢外,其发病率占卵巢肿瘤的1.5%-5.0%[1],但在性索间质肿瘤中占40%-60%,临床上属于中低度恶性[2]。卵巢颗粒细胞瘤可分为成年型颗粒细胞瘤(adult granulosa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儿童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特征及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女性卵巢颗粒细胞瘤患儿的术前CT和相关临床表现,观察卵巢肿物的性质、大小、钙化、强化程度、有无瘤内血管、子宫大小、盆腔积液及增大淋巴结等影像学特征。结果 12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儿以腹痛、性早熟或男性化等相关症状就诊;9例术前血清雌二醇水平升高,2例血清睾酮水平升高。CT平扫表现为实性肿物2例、囊实性8例、囊性肿物2例,长径中位数为82.50(46.75,111.00)mm;肿瘤内钙化1例;盆腔内大量积液2例,子宫增大9例。增强扫描肿物实性成分明显强化,9例内见纡曲血管影,囊性肿物均无明显强化;未见淋巴结明显增大。结论 结合特异性内分泌症状及相关激素水平、肿瘤标记物改变,CT发现儿童血供丰富的卵巢肿物、伴子宫体积增大高度提示卵巢颗粒细胞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p16和细胞周期蛋白D2(cyclin D2)在人卵巢颗粒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实验组选取80例经病理医师诊断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中的p16和cyclin D2表达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p16和cyclin D2在卵巢颗粒细胞瘤组的表达率分别为12.50%和81.25%,在对照组的表达率分别为27.78%和38.8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与cyclin D2在卵巢颗粒细胞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结论人卵巢颗粒细胞瘤中cyclin D2表达明显增高,而p16的表达明显降低,对研究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发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OSCCHT)的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1例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组织进行染色,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见肿瘤细胞弥漫成片或呈岛状、梁状和条索状分布,部分形成滤泡样腔隙,内含嗜酸性液体,核分裂象常见.免疫组化:vimentin、EMA、CD99、CK(AE1/AE3)、Syn和CD56均(+),Ki-67增殖指数为60%,α-inhibin、TTF-1、TdT和CD45均(-).结论 OSCCHT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包括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卵巢肺型小细胞癌、转移性小细胞癌、卵巢原发性类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无性细胞瘤等.该病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多药物联合化疗及放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超声及CT特征,旨在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其中11例同时接受CT检查。结果:超声检查中,2例表现为实性包块,21例表现为囊实混合性包块,1例表现为囊性包块;CT检查者中,1例表现为实性包块,9例表现为囊实混合性包块,1例表现为囊性包块。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超声、CT表现与病理表现基本一致。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超声和CT表现虽具有一定特点,但特异性不高,最后诊断常需依赖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1.
卵巢颗粒细胞瘤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超声及CT特征,旨在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其中11例同时接受CT检查.结果 超声检查中,2例表现为实性包块,21例表现为囊实混合性包块,1例表现为囊性包块;CT检查者中,1例表现为实性包块,9例表现为囊实混合性包块,1例表现为囊性包块.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超声、CT表现与病理表现基本一致.结论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超声和CT表现虽具有一定特点,但特异性不高,最后诊断常需依赖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检查在卵巢颗粒细胞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4例经手术及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彩超图像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与总结超声图像特点.结果 34例中术前超声诊断正确者30例,超声提示卵巢颗粒细胞瘤符合率为88.2% (30/34).结论 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并参考相关临床资料,有助于提示卵巢颗粒细胞瘤,可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30年间,我院共收治并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小儿卵巢肿瘤患者48例,其中卵巢颗粒细胞瘤3例,占6.3%,年龄分别为4岁、1岁、7月。症状:本组3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儿,均有性早熟、腹水、消瘦、食减。2例有尿频、尿急、阴道不规则出血。腹部包块、腹痛。体征:3例均有早期乳房发育,乳晕着色,腹壁静脉显露,腹部移动性浊音。大阴唇皮下脂肪丰满,小阴唇着色。2例腹部包块,下肢浮肿。典型病例:患者,女,7月,生后即见阴道有白色粘稠分泌物流出,无搔痒及特殊气味,  相似文献   

14.
姜淑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526-8526
目的对患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术后导致大网膜转移,而临床表现不典型,探讨治疗及监护在卵巢颗粒细胞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鹤壁市京立医院2006-07-2009-12收治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术后导致大网膜转移3例进行分析。结果 3例均做剖腹探查术,术中及术后病理均已确诊为大网膜颗粒细胞瘤。3例手术均成功。结论对腹部包块伴雌激素症状的妇女,应注意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可能,更要警惕不典型及异位肿瘤。  相似文献   

15.
卵巢颗粒 卵泡膜细胞瘤来源于卵巢性素间质 ,分泌性激素又称功能性卵巢肿瘤。根据其主要的细胞成分分为 :颗粒细胞瘤 ,卵泡膜细胞瘤和颗粒 卵泡膜细胞瘤。本文将 30例患者声像图及病理结果加以对照分析 ,以期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1 资料和方法收集我院 1994年 1月至 1999年 8月住院患者 30例。术前B超检查 ,术后病理证实 :颗粒细胞瘤 9例 ,卵泡膜细胞瘤 14例 ,颗粒 卵泡膜细胞瘤 7例。年龄 15~ 70岁 ,平均年龄 48 3岁。使用ATL超 4,3 0MHz机械扇扫探头 ,5 0MHz腔内探头 ,适度充盈膀胱经腹扫查 ,显示不清者经阴道超声检查 …  相似文献   

16.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来源于原始性腺中的性索及间质组织,是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卵巢肿瘤。根据其主要成分的不同分为卵泡膜细胞瘤、颗粒细胞瘤、颗粒卵泡膜细胞瘤等。本文对6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超声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临床分析8例Meigs综合征,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8例患者均进行胸腹部及盆腔子宫附件超声检查,均手术切除肿瘤,病理证实良性肿瘤。结果:8例患者超声检查均有胸腔积液,右侧胸腔积液6例,左侧胸腔积液2例,4例合并腹水。8例均手术证实为卵巢良心肿瘤,左侧卵巢2例,右侧卵巢6例,其中1例合并子宫肌瘤。病理结果为卵巢泡膜纤维瘤3例,泡膜细胞瘤2例。硬化性间质瘤2例,颗粒细胞瘤1例。结论:Meigs综合征是少见疾病,正确认识此综合征,对避免误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MRI资料。结果:1 10例单发,其中左侧7例,右侧3例;1例双侧多发。8例圆形,边界清晰,3例分叶状,边界模糊。2 CT表现:5例不均匀实性肿块,伴小囊状或片状低密度区,分界清晰,1例呈蜂窝状;3例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3例为多房囊性肿块,囊壁和分隔厚薄不均,明显强化。3 MRI表现:5例囊实性肿块,呈蜂窝状,囊壁及分隔厚薄不一,明显强化。3例实性肿块,不均匀中度强化。1例囊性肿块,分隔及囊壁明显强化。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综合分析其影像特征,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在术前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卵巢泡膜细胞瘤患者经阴道超声表现,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卵巢泡膜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1年在我院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卵巢泡膜细胞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16例卵巢泡膜细胞瘤患者均为单发,其中经阴道超声检查提示卵巢泡膜细胞瘤11例,诊断准确率为68.6%(11/16),另有3例超声检查提示为卵巢实性包块,1例超声诊断为卵巢囊肿,1例未发现卵巢异常。卵巢泡膜细胞瘤的特征性超声表现为卵巢或附件区的实性包块,直径常超过5cm,伴有明显的后回声衰减,实质内部血流稀少,CDFI表现为高阻力型频谱。结论 卵巢泡膜细胞瘤随体积增长,其内部的纤维成分也逐渐增加,经阴道超声检查常表现为特征性的后回声衰减,对不伴有后回声衰减的泡膜细胞瘤超声诊断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20.
卵巢颗粒细胞瘤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颗粒细胞瘤属于低度恶性肿瘤 ,复发晚 ,预后好。但也有个别病例在短期内死于癌灶广泛转移。因此 ,准确地判断有一定的困难。现总结 1980年 1月~ 1998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2 1例卵巢颗粒细胞瘤 ,回顾性分析预后因素。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年龄 2 1~ 74岁 ,平均 5 6 .2岁。绝经后 12例(5 7.1% ) ,月经紊乱 5例 ,绝经后阴道流血 10例 ,闭经 1例。腹胀由肿块和腹水所致共 8例 ,有腹水 3例。肿瘤包膜破裂和瘤蒂扭转引起腹痛 5例 ,肿瘤破裂 4例 ,瘤蒂扭转 1例。下腹部扪及包块 7例。 1例出现闭经、多毛、肥胖等男性化症状。1.2 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