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中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Bcl-2表达与病理分型及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7例癌组织中P53蛋白、PCNA、Bcl-2检测.结果癌组织中P53阳性表达23例(48.94%),PCNA评分均数为2.400±0.870(-x±s),Bcl-2蛋白阳性表达23例(48.94%).筛孔型和腺管型癌组织中P53阳性表达率和PCNA评分均低于实性型(P<0.05).Bcl-2在筛孔型和腺管型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实性型(P<0.05).癌组织中P53和PCNA表达呈正相关(P<0.05),P53与Bcl-2表达呈负相关(P<0.05),PCNA和Bcl-2表达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P53、PCNA、Bcl-2表达与腺样囊性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恶性度有关,P53和PCNA共同表达其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表达与病理分型及复发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治疗及判断预后资料。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对3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P16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对患者进行10年随访观察。结果:36例腺样囊性癌中,P16蛋白阳性表达12例(33.3%);实性型中P16蛋白阳性率(0)明显低于筛孔型和腺管型P16蛋白阳性率(4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有神经侵犯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率为45.45%,无神经侵犯P16癌组织中蛋白阳性率为28%,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6);复发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率(8.33%)低于无复发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率(45.83%),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P16基因突变、缺失与腺样囊性癌病理类型有关,其表达水平反映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和恶性度,是评价侵袭性和预测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p16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病理分型及淋巴转移关系,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资料。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检测3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及PCNA表达。结果 p16蛋白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阳性率为33.33%,PCNA阳性率为72.22%;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随着病理分级增高而降低(P〈0.05);不同病理类型癌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转移癌组织中p16蛋白的阳性表达低于无淋巴转移癌组织(P〈0.05),而PCNA阳性表达则高于无淋巴转移癌组织(P〈0.05)。结论 p16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反映该肿瘤浸润性和恶性度,可作为预测淋巴结转移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PCNA及AgNORs与涎腺腺样囊性癌远处转移和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明  刘彦普  唐玉祥  王川  王晓峰 《医学争鸣》2003,24(16):1513-1516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 (salivaryadenoidcysticcarcinoma ,SACC)细胞的增殖活性与远处转移和复发的关系 .方法 :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 gen ,PCNA)单克隆抗体PC 10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Howell技术对 4 2例SACC石蜡标本进行PCNA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argyrophilicproteinsofthenuclearorganizerre gions,AgNORs)检测 ,并对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 结果 :SACC组织PCNA标记指数 (labelingindex ,LI)与相应的组织切片的AgNORs计数 (meannumbersofAgNORspernucleus)有显著相关性 (r =0 .5 2 8,P <0 .0 1) .PCNA表达和mAg NORs与SACC远端转移存在明显相关 (P <0 .0 1,P <0 .0 5 ) ,与病理分型存在相关性 ,实体型标本中PCNA表达和mAgNORs明显高于筛孔型和腺管型 (P <0 .0 5 ) .在随访 >10a病例中复发与无复发组PCNALI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生存率无相关性 (P >0 .0 5 ) .结论 :PCNALI和AgNORs计数可能是反映SACC患者远处转移的重要组织学参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涎腺腺样囊性癌、多形性腺瘤和正常涎腺组织中Id-1的表达,分析Id-1的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Envison两步法检测54例涎腺腺样囊性癌、12例多形性腺瘤和10例正常涎腺组织Id-1表达。结果Id-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多形性腺瘤和正常涎腺组织阳性率分别为72.2%、33.3%、10.00%,涎腺腺样囊性癌与多形性腺瘤以及涎腺腺样囊性癌与正常涎腺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和无转移组阳性率分别为81.6%和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和Ⅲ-Ⅳ阳性率分别为46.2%和8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涎腺腺样囊性癌中Id-1过表达;Id-1与涎腺腺样囊性癌发生和转移有一定关系;Id-1可能作为有效靶点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细胞粘附分子-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细胞粘附分子-1(ICAM-1)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1例腺样囊性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腺样囊性癌管状型、混合型、实体型中ICAM-1表达率为88.24%,66.67%,25%。31例发肿瘤最大直径≥3cm者无1例高表达,直径<3cm者有12例高表达,12例复发或淋巴结转移;ICAM-1在直径≥3cm和复发转移组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直径<3cm及无复发转移者(P<0.01)。结论 涎腺腺样囊性癌ICAM-1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肿瘤进展及复发、转移有关,ICAM-1高表达者复发转移较低。ICAM01可作为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层粘连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腺样囊性癌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超敏S 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2 1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层粘连蛋白的表达。结果 腺样囊性癌组织分型与层粘连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结论 层粘连蛋白的表达可作为腺样囊性癌组织分化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53蛋白在涎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涎腺肿瘤组织标本3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p53在涎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是否区域或远处转移有关,而与肿瘤大小、部位无关。结论p53蛋白表达在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p53可作为判断涎腺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免疫组化表达特点,探讨CD117表达对腺样囊性癌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41例涎腺腺样囊性癌、19例涎腺基底细胞腺瘤及31例涎腺多形性腺瘤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SMA)、p63基因蛋白(p63)、S-100蛋白(S-100 Protein)、细胞角蛋白(CKpan)、上皮膜抗原(EMA)、Ki-67核抗原(Ki-67)及C-kit原癌基因(CD117)的表达,总结各抗体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腺瘤及多形性腺瘤中表达的强度和阳性分布模式,分析其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意义。结果免疫组化标记SMA、p63、S-100蛋白、CKpan、EMA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腺瘤、多形性腺瘤中显示不同的分布特点。SMA、p63、S-100蛋白标记,腺样囊性癌肿瘤细胞巢周边及筛孔衬覆细胞呈阳性,腺管状结构外层细胞显示阳性;基底细胞腺瘤瘤细胞巢外围及腺管结构外层细胞呈阳性;多形性腺瘤阳性细胞弥漫分布或巣状分布。CKpan、EMA标记,腺样囊性癌肿瘤细胞胞质、胞膜强阳性;基底细胞腺瘤腺样结构内层细胞胞质阳性;多形性腺瘤上皮分化的肿瘤细胞标记阳性,肌上皮细胞分化的肿瘤细胞部分阳性。腺样囊性癌不同预后组Ki-67表达有差别,复发生存病例及死亡病例与无复发生存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NK-q检验q值分别为7.472 9和5.218 6,P<0.01)。死亡病例CD117强阳性表达与无复发生存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 4)。Ki-67指数高、CD117表达强阳性者预后较差。结论 SMA、p63、S-100蛋白、CKpan、EMA的不同表达对涎腺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腺瘤、多形性腺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Ki-67、CD117的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0例的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0例腺样囊性癌(ACC)的组织结构上分为筛孔型、管状型和实性型三种类型,免疫表型:上皮细胞CK,(AE1/AE3)阳性,S-100蛋白阳性,肌上皮细胞SMA阳性。结论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局部侵蚀性强,早期侵犯神经,复发率高,晚期易出现远处转移。诊断时应注意与基底细胞腺癌、多形性腺瘤、涎腺导管癌相鉴别。治疗手术彻底切除加术后放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细胞凋亡、细胞增殖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及其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种组织学类型肝细胞癌57例,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用免疫组化检测各标本Bcl-2、Bax,P53,Ki-67和PCNA表达。结果透明细胞型和梁索型Ki-67蛋白表达较假腺样型、实体型和低(未)分化型低(P<0.05)。假腺样型Bcl-2蛋白较低(未)分化型低(P<0.05);Bax蛋白表达梁索型较实体型、低(未)分化型和硬化型高(P<0.05);透明细胞型较低(未)分化型高(P<0.05)。Bcl-2/Bax比值梁索型较假腺样型,硬化型和低(未)分化型低(P<0.05);透明细胞型较低(未)分化型低(P<0.05)。随病理分级的升高Ki-67和PCNA蛋白表达升高(P<0.05)。3级Bax蛋白表达较2级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与Bax蛋白表达显著正相关,与Ki-67蛋白表达和Bcl-2/Bax蛋白表达比值显著负相关(P<0.05)。Ki-67蛋白表达与PCNA和P53蛋白表达显著正相关(P<0.05),与细胞凋亡和Bax蛋白表达显著负相关(P<0.05)。P53蛋白表达与PCNA和Ki-67蛋白表达显著正相关(P<0.05),与Bcl-2/Bax蛋白表达比值显著负相关(P<0.05)。Bcl-2蛋白表达与Bcl-2/Bax蛋白表达比值显著正相关(P<0.05),与PCNA蛋白表达显著负相关(P<0.05)。Bax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显著正相关(P<0.05),与Ki-67、PCNA蛋白表达和Bcl-2/Bax蛋白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旁上皮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食管癌旁上皮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2例食管正常黏膜上皮、124例增生上皮及120例不典型增生上皮中p53和PCNA的表达.结果:正常食管黏膜上皮中无p53的积聚.增生上皮及不典型增生上皮中p53积聚率分别是55%和79%,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PCNA的50%的阳性率分别是0.8%和31.7%,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p53的改变在上皮癌变前即已存在.p53积聚及PCNA可能成为判断食管上皮为癌前病变的客观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hMSH2、PCNA及P53蛋白表达的状况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4例子宫颈癌的hMSH2、PCNA及P53蛋白表达。[结果]子宫颈癌组织hMSH2、PCNA及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2.96%(34/54)、75.93%(41/54)及66.67%(36/54);在hMSH2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的子宫颈癌病例PCNA阳性表达率为85.29%(29/34)和60.00%(12/20),P53阳性表达率为76.47%(26/34)和50.00%(10/20)。hMSH2与PCNA、hMSH2与P53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hMSH2可能通过与PCNA、P53蛋白相互作用参与子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P53和PC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P53蛋白和PCNA蛋白在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57例肠癌组织进行P53和PCNA检测.结果P53和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4%、75.4%,P53阳性表达率及PCNA强阳性表达率均与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P53基因和PCNA可能与肠癌的浸润、转移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27、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人胃癌组织中P27、P53、PCNA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P27、P53、PC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7.1%、40.4%、83.9%。P27的表达与Bormann分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53表达与患性别、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有关;而PCNA仅与患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27阳性组5年生存率高于阳性组,P27与PCN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胃癌组织中P27、P53、PCNA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有无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了解皮肤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分化,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鳞癌及52例基底细胞癌中P53和PCNA的阳性表达。结果;皮肤鳞癌中p53积经为43.1%,其中高分化与中等分化,低分化鳞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7.
非小细胞肺癌中p53与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海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4):380-381,384
目的:探讨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72例NSCLC组织及10例正常支气管黏膜组织进行p53蛋白与PCNA的检测。结果:p53蛋白与PCNA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42/72),91.7%(66/72);PCNA强阳性表达率为58.3%(42/72);p53阳性表达率及PCNA强阳性表达率均与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肿瘤组织大小、淋巴转移等因素密切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53蛋白阳性表达与PCN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53蛋白及PCNA的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分化程度及有否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链霉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OX-2、P53和PCNA的表达,分析COX-2、P53和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COX-2表达阳性率为47.5%(19/40),P53表达阳性率为60.0%(24/40),PCNA表达阳性率为65.0%(26/40)。COX-2、P53和PCNA的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Ⅲ期与Ⅰ、Ⅱ期比较,原发灶中COX-2、P53和PCNA表达率有升高趋势(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比较,原发灶中COX-2、P53和PCNA表达率有升高趋势(P<0.05)。结论:COX-2、P53和PCNA的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增殖、浸润和转移有关,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中COX-2、P53和PCNA的表达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53、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法对71例胃癌组织的P53、PCNA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胃癌组织中P53、PCNA表达的阳性率为39%和69%,PCNA与肿瘤的部位、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有变化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53与肿瘤的部位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细胞分化程度及分期无相关性。结论胃癌组织中P53、PCNA表达可能与胃癌的某些生物学行为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P53、c-erbB-2和PCNA在横纹肌肉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横纹肌肉瘤癌基因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横纹肌肉瘤的类型、分化程度和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26例横纹肌肉瘤p53、c-erbB-2和PCNA的表达。结果 p53、c-erbB-2和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76.9%,19%和100%。p53阳性表达与横纹肌肉瘤的类型无关(F〉0.05),而与横纹肌肉瘤的分化程度和复发、转移有关(F〈0.05)。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