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三维适形放疗(3DCRT)能够提高治疗比,使非小细胞肺癌(NSCLC)局部控制率的提高成为可能.在三维适形放疗中靶区的确定是重要的一步.目前临床医师在CT图像上逐层勾画肿瘤体积(GTV),根据对肿瘤生物学的了解及临床经验在GTV外周加一定边界以包括亚临床浸润病灶构成临床靶体积(CTV),并根据肿瘤部位及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呼吸动度、摆位误差等不确定因素在CTV外加0.5 cm~2 cm的边界构成计划靶体积(PTV).CTV、PTV的范围尚无统一标准.现综述靶区确定方面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与胸部CT相比,超声胃镜可以更准确的确定食管癌病灶的上、下界,对超声胃镜确定的上、下界用钛夹标记有助于食管癌放疗靶区勾画。比较食管钡餐造影、胸部CT和超声胃镜下钛夹标记法在确定食管癌放疗GTV长度中的作用,为合理确定食管癌放疗GTV提供依据。采用成组t检验差异。方法 选择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明确、拟行放疗的胸段食管癌初治患者30例进入研究。每例患者均在治疗前行食管钡餐造影、胸部CT和超声胃镜下钛夹置入后CT模拟定位。比较食管钡餐造影、胸部CT和超声胃镜下钛夹法确定食管癌放疗GTV的长度。结果 食管钡餐造影、胸部CT、超声胃镜下钛夹标记法确定食管癌GTV长度分别为(6.1±1.4)、(6.8±1.9)、(6.3±1.9) cm。与胸部CT确定的GTV长度相比,超声胃镜下钛夹标记法确定食管癌GTV长度与之相仿(P=0.11)。食管钡餐造影确定食管癌GTV长度小于胸部CT确定的GTV长度(P=0.03)。全组患者中超声胃镜下钛夹标记法确定的GTV长度大于胸部CT确定GTV长度的比例为22.2%;超声胃镜下钛夹标记法确定GTV长度与胸部CT确定GTV长度相同的比例为11.1%;超声胃镜下钛夹标记法确定GTV的长度小于胸部CT确定GTV长度的比例为66.7%。结论 超声胃镜下钛夹标记法确定食管癌GTV长度较食管钡餐造影和胸部CT均有一定差异,可成为确定食管癌放疗GTV长度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三维适形放疗(3DCRT)能够提高治疗比,使非小细胞肺癌(NSCLC)局部控制率的提高成为可能。在三维适形放疗中靶区的确定是重要的一步。目前临床医师在CT图像上逐层勾画肿瘤体积(GTV),根据对肿瘤生物学的了解及临床经验在GTV外周加一定边界以包括亚,临床浸润病灶构成临床靶体积(CTV),并根据肿瘤部位及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呼吸动度、摆位误差等不确定因素在CTV外加0.5cm~2cm的边界构成计划靶体积(PTV)。CTV、PTV的范围尚无统一标准。现综述靶区确定方面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4.
CT与MRI图像融合在头颈部肿瘤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射肿瘤学己逐步从常规外照射向立体定向放疗、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等精确放疗发展,而肿瘤靶区边界和正常组织轮廓定义的精确与否己成为肿瘤放疗计划优劣的基础和评估的依据。放疗计划系统解剖结构主要取自于CT,但是CT对软组织分辨率较低,如果仍简单地采用CT图像来定义靶区轮廓,就可能遗漏部分靶体积,增加了肿瘤复发概率。因此对常用CT和MRI利用图像融合配准技术得到融合图像,探讨两种图像在头颈部肿瘤放疗当中对GTV确定的优缺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Yan J  Lu J  Li BS  Li WH  Hou DL  Liu J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12):935-937
目的采用CT与MRI图像融合技术,为颅脑肿瘤三维适形放疗提供更精确地靶区定义。方法对25例脑瘤患者分别使用CT和MRI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定位,比较2种图像采集方式确定靶区的不同。以MRI确定的靶区作为大体靶区(GTV),以CT图像提供的CT值进行剂量计算,制定放疗计划。结果25例患者均接受了CT和MRI定位,解剖结构及体表标记均基本重合。其中23例患者CT和MRI扫描后显示病灶数目相同,2例患者显示病灶数目不同。CT比MRI扫描GTV体积增大者10例,缩小者15例。放疗结束后复查颅脑MRI评价疗效,有效率为64.0%。结论CT与MRI融合技术进行三维立体适形放疗定位,提高了GTV确定的精确性,提高了适形放疗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23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观测放疗过程中大体肿瘤体积(GTV)的变化,并分析GTV变化对正常肺组织Vdose(所评估肺受到≥某剂量照射的肺体积占该肺总体积的百分数)参数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中靶区体积变化及相应修改放疗计划对肺脏受照射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NSCLC患者,初次定位和复位CT根据椎骨进行匹配.在初次CT上复制并勾画复位CT靶区体积,外扩相同边界后,根据定位与复位靶区分别按原放疗计划相同的照射野和剂量分配重新运算.分析定位与复位靶区体积差异及相关肺脏剂量容积参数变化.结果:40例患者计划修改前照射次数为(21.0±6.2)次,修改计划后GTV缩小了(26.3±37.9)%,且GTV变化与计划修改前照射次数呈正相关,r=0.434,P=0.005.初次计划与复位计划拟合后患侧肺和双侧肺平均肺受量(MLD)分别下降了(4.1±11.0)%和(3.9±9.6)%,P值分别为0.01和0.02.与定位时比较,照射次数≤20次复位者,GTV缩小了(19.0±33.0)%,患侧肺和双肺MLD分别下降了(17.5±46.4)%和(19.4±48.0)%;照射20次后复位者,GTV缩小了(40.9±36.6)%,患侧肺和双肺MLD分别下降了(58.0±46.4)%和(55.8±42.5)%,照射20次前后复位GTV及MLD变化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SCLC在放疗中原发肿瘤体积发生了显著褪缩,通过放疗中修改放疗计划能够显著降低肺受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MRI、PET/CT检查对N0期鼻咽癌肿瘤靶区(GTV) 的影响.探讨18F-FDG PET/CT 检查对于确定鼻咽癌GTV的意义.方法:已确诊的N0期鼻咽癌患者40例,所有患者治疗前一周内在同一固定体位完成MRI、 PET/CT扫描并分别阅片判定鼻咽癌GTV.结果:MRI、PET/CT对鼻咽腔、口咽、咽旁间隙、颈动脉鞘区、颞下窝、翼腭窝、颅底骨质的检查无明显差异;对海绵窦、鼻窦、咽后淋巴结侵犯MRI优于 PET/CT.结论:对于N0期鼻咽癌放疗GTV的确定,PET/CT较MRI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个体化确定肺癌放疗ITV的必要性和应用千伏锥形束CT(kVCBCT)个体化确定肺癌放疗ITV 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4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进入研究。每位患者行1次常规定位CT扫描和3次kVCBCT扫描。根 据常规定位CT勾画的可见肿瘤病灶为GTV,以GTV为基础,根据肿瘤所在肺叶的位置,外扩固定边界形成 IGTV,称之为IGTV-p;根据kVCBCT勾画的可见肿瘤形成IGTV-c。GTV、IGTV-p和IGTV-c分别外扩5 mm,形 成CTV、ITV-p和ITV-c。比较ITV-p和ITV-c的体积;ITV-p叠ITV-c体积;比较CTV和ITV-c的体积;以 COM/SUM比值为参数,评价kVCBCT确定ITV的重复性。结果患者ITV-p和ITV-c的体积分别为(150.1±87.3 ) cc与(88.0±54.3) cc,二者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1)。ITV-p叠ITV-c体积为 (67.1±32.4) cc。CTV与ITV-c比较,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COM/SUM比值为(63.0± 8.2)%。结论根据常规定位CT,“群体化”确定肺癌放疗ITV存在不足,锥形束CT可以用于个体化确定肺 癌放疗的ITV。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靶区的退缩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例宫颈癌调强放疗患者,采集放疗前CT与放疗后CT图像,勾画出CTV及GTV肿瘤轮廓,分析其放疗后的退缩情况。结果20例患者的CTV及GTV肿瘤退缩明显,数据显示CTV平均退缩了17.3%,GTV肿瘤平均退缩了48.2%,并给临近危及器官吸收剂量带来影响。结论放疗期间CTV及GTV肿瘤退缩十分明显,应密切观察其退缩情况。对于个别GTV肿瘤较大的患者,其退缩对临近危机器官的影响不容忽略,必要时应重新制作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三维适形放疗过程中靶区各方向的位移差异很大,有关食管胃结合部癌适形放射治疗过程中靶区位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三维CT(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3D-CT)探讨食管胃结合部癌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疗程中靶区位移和体积变化.方法 选取2014-01-01-2015-12-31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行3D-CRT的20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基于放疗前3D-CT定位图像勾画原发肿瘤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并定义为GTV1,基于GTV1构建相对应的临床靶区体积(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和计划靶区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并分别定义为CTV1和PTV1;放疗至15~20次时重复定位,基于复位3D-CT扫描图像勾画GTV并定义为GTV2,构建CTV2和PTV2.比较初次和重复定位GTV体积变化和中心位移,计算初次和重复定位靶区间包含度(degree of inclusion,DI)和匹配指数(matching index,MI).结果 GTV靶区中心位移中位数分别为X轴1.7 mm,y轴2.5 mm,Z轴3.0mm,但是3个方向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2;GTV1和GTV2间MI1、PTV1和PTV2间MI2分别为51.75%和69.39%;GTV2对GTV1的DI1、PTV2对PTV1的DI2分别为81.49%和84.33%;GTV2较GTV1体积缩小平均15.98 cm3,体积回缩率为25.26%.PTV、GTV的MI和DI与GTV几何中心在X、y、Z轴的位移成负相关,相关性最强的是GTV DI、MI与GTV几何中心在X、Z轴上的位移.GTV靶区中心在X、y、Z轴上的位移,在临床分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TV靶区中心在X轴的位移在3种病理类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 在放疗过程中,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体积变化和靶区中心位移是明显的,因此有必要重复定位以重新勾画靶区,保证放疗计划的合理性,减少脱靶体积及不必要正常组织照射.  相似文献   

12.
非小细胞肺癌影像学与病理学靶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Li WL  Yu JM  Liu GH  Zhong WX  Li WW  Zhang BJ 《中华肿瘤杂志》2003,25(6):566-568
目的 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影像学肉眼肿瘤区(gross tumor volume,GTV)与病理学GTV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明确NSCLC上患者影像学GTV与病理学GTV之间的关系,明确NSCLC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电镜下侵袭关系,以精确确定CTV边缘。方法 2001年2月-2002年2月间4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术前行CT检查,确定肿瘤在冠状轴(X轴)、矢状轴(Y轴)、人体长轴(Z轴)三维径线上的大小;术后病理检查,确定肿瘤在X、Y、Z轴径线上的大小及各径线上的侵袭距离。结果 在不考虑电镜下侵袭的情况下,影像学的GTV与病理学的GTV在三维方向上是基本吻合的;腺癌平均侵袭范围为2.18mm,鳞癌为1.33mm(P=0.001)。腺癌的侵袭范围95%在7mm之内,鳞癌为5mm。结论 影像学的GTV与病理学的GTV是基本吻合的,在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靶区定位时,可以用影像学的GTV代替病理学的GTV。从GTV到临床靶区的扩充区,腺癌需要7mm包括95%的侵袭范围,而鳞癌仅需5mm。  相似文献   

13.
图像引导放疗在58例肺癌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图像引导放疗(IGRT)在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近1年内采用IGRT的58例肺癌病例,其中左肺癌22例,右肺癌30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5例,椎体转移1例.比较摆位前后IGRT数据,比较大体肿瘤体积(GTV)在IGRT图像与模拟定位CT图像的变化.结果 摆位误差在x、y、z轴上分别为(0.02±0.26)、(-0.14±0.49)、(-0.13±0.27)cm和旋转轴上的分别为-0.15°±1.59°、-0.01°±1.50°、0.12°±1.08°.15例IGRT图像显示GTV有移位,其中左上肺最多见有5例.向腹方向移位9例,4例为左上肺病变.23例疗中GTV缩小,其中右上肺10例,左上肺5例.16个病变有在右方向上缩小,其中右上肺7个.22个病变均呈非对称性缩小,GTV平均缩小4.9 cm3.GTV缩小时放疗剂量为4~46 Gy,其中9例为20~30 Gy.结论 IGRT的应用明显减少了肺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IGRT观察到25.9%GTV有移动,44.2%疗中GTV缩小,何时进行靶区修改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魏晓广  郑佳 《癌症进展》2018,16(1):40-42,98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癌病变上扩张食管在放疗期间靶区范围和周围危及器官剂量、体积的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125例未进行手术和放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25例患者放疗复位时观察其计划靶体积(PTV)和大体肿瘤体积(GTV)的变化情况,复制放疗前制定的放射治疗计划到复位CT图像上,比较周围危及器官和靶区范围在杂交计划和复位计划中的剂量变化.结果 患者放疗复位时GTV平均体积、食管狭窄率、食管病灶上方扩张最小横径、食管病灶上方扩张最大横径、复位GTV体积/初始GTV体积均小于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V体积在复位计划(CT2/Plan2)中大于杂交计划(CT2/Plan1),而双肺平均剂量、脊髓平均最大剂量、双肺受照体积在复位计划中小于杂交计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实施食管癌放疗过程中,食管形态的变化可以导致肺和脊髓等危及器官的受照体积、剂量与放疗前明显不同,进而影响放疗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三维立体适形放疗和束流调强放射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三维立体适形放疗(3DCRT)和束流调强放射治疗(I MRT)是近年开展的新技术,使靶区受到精确剂量照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目前食管癌3DCRT和I MRT国内外尚无成熟经验,文献报道也较少,其剂量学方面如最佳剂量分割模式、最大耐受剂量的研究也未达成共识,而且目前的影像学检查对于准确地勾画食管癌CTV还不能提供满意的答案,仍在探索之中。现将食管癌的三维立体适形放疗和束流调强放射治疗有关物理和临床治疗现状、进展及其存在问题综述如下。1食管癌靶区的确定和勾画1.1GTV的勾画放射治疗计划中最重要的是靶区的确定和勾画,ICRU50号和62号报告中对肿瘤区(GTV)、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的概念均有明确的规定。食管癌GTV包括食管原发肿瘤和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认为CT模拟后靶区勾画需要结合多种影像学资料如食管造影、内窥镜检、PET或超声内镜(EUS)等共同决定。正常食管壁在CT层面上厚度≤3mm,当食管壁厚度>5mm时则被认为是异常[1,2],因此通常认为食管壁厚度超过5mm时应将其包括在GTV范围内。但此条件下能否真正反映食管肿瘤病变长度目前报道较少。Konski等[3]采用不同诊断方法比较食管...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恶性胶质瘤传统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如何提高局部放疗剂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是提高疗效的潜在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同期推量(SIB)调强放疗(IMRT)在高级别胶质瘤术后应用中的初步临床结果及剂量学分析。方法:2005年12月至2008年2月,26例高级别胶质瘤术后患者接受了同期推量调强放射治疗。所有患者行面罩固定CT扫描定位,确定靶体积(GTV,CTV)和紧要器官(OAR)。GTV确定为部分切除或次全切除的局部残留病灶。CTV定义为包括术前肿瘤病灶外加20mm边缘。采用同期推量技术,设置处方剂量GTV 60Gy,2.4Gy/f;CTV 50Gy,2.0Gy/f,使用MIMiC系统实施调强放疗。评价各靶区和OAR的剂量分布,观察急性不良反应,随访统计患者生存率。结果:全部患者均在5周之内顺利完成全程调强放疗。共计25次分割,每周5次。各靶区平均剂量GTV 60.8Gy,CTV 51.0Gy,PTV 45.5Gy。各紧要器官的平均剂量,在脑干、视交叉、视神经(病灶同侧)分别是20.5Gy、18.3Gy、10.2Gy。无患者因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或延长放疗时间。1年、2年总生存率是61.5%、15.4%;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是15.3%、8.1%。结论:同期推量IMRT技术应用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可提高局部放疗剂量并获得较理想的靶区剂量分布,OAR可得到良好的保护,其不良反应可以耐受。需进一步随机对照研究确认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非小细胞肺癌靶区勾画的共识与争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区勾画过程中的专家共识与争议.方法 ①发放调杏表调查国内外12家放疗单位对NSCLC靶区勾画相关6个问题的意见.调查内容涉及摆位误差、局部晚期NSCLC 同步放化疗时原发灶和纵隔淋巴结靶区勾画、放疗中需改野的患者比例和时机、早期肺癌放疗的单次剂最、早期肺癌大剂量放疗时靶区勾画;②把1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PET.CT资料寄给在京7个单位放疗科,各放疗科自行组织讨论并委1托位医师在北京地区2007放疗年会上主讲埘该例靶区勾画的理论认识和实际勾画情况,京、津、冀、辽、蒙参会专家共同讨论.结果 参与调查的12个单位全部寄回调查表.摆位误差:12个单位是5~7 mm;对于局部晚期NSCLC同步合并近标准化疗剂量的放疗:11个单位认为肺内原发灶靶区勾画PTV=GTV+6~8 mm(CTV)+摆位误差和呼吸动度,1个单位认为PTV=GTV+摆位误差和呼吸动度;对于局部晚期NSCLC同步合并近标准剂量化疗的放疗纵隔淋巴结靶区勾画,9个单位认为PTV=GTV+6~8 mm(CTV)+摆位误差和呼吸动度,3个单位认为PTV=kGTV+摆位误差和呼吸动度;对于局部晚期NSCLC同步合并近标准剂量化疗的放疗过程中约有30%的患者需要改野;11个单位开展早期肺癌大剂量放疗工作.单次剂量为5~20 Gy不等;6个单位认为早期NSCLC原发灶靶区勾画PTV=GTV+6~8 mm(CTV)+摆位误差和呼吸动度,5个单位认为PTV=GTV+呼吸动度+摆位误差.靶区勾画病例讨论中得了出的结果是:肺痛靶区勾画前应采用四维CT或模拟机测定呼吸动度;勾画肺癌靶区时CT肺窗窗宽窗位分别为1600、-600 HU,纵隔窗窗宽窗位分别为400、20 HU;争议主要是纵隔转移淋巴结CTV为GTV+6~8 mm患者还是包括所在区乃至气管食管沟?结论 NSCLC靶区/厶J画的基本共识是:①勾画前廊明确肿块的呼吸动度;②肺癌原发灶的PTV为GTV+6~8 mm+呼吸动度+摆位误差,纵隔淋巴结的PTV为GTV+6 mm+呼吸动度+摆位误差,医生可根据靶区周围正常结构情况适当修改;③肺癌摆位误差在3~9 mm,各单位应建立自己的摆位误差数据席,确定由ITV到PTV的外放距离;④无转移淋巴结区无需预放照射.主要争议是:①同步放化疗时纵隔淋巴结靶区,甚至原发灶靶区PTV是否可以为GTV+呼吸动度+摆位误差?②纵隔转移淋巴结CTV足GTV+6 mm还是需要包括所在区?③早期肺癌大剂量放疗的最佳单次剂量是多少?早期肺癌大剂最放疗PIV靶区为GTV+6~8mm+呼吸动度+摆位误差还是GTV+呼吸动度+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18.
头颈部癌调强放疗过程中腮腺及靶区体积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头颈部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腮腺体积及GTV变化。方法 5例头颈部鳞癌(4例口咽鳞癌和1例喉鳞癌)患者均接受全程调强放疗。从第一次放疗开始至结束,1次/周三维锥形束CT(CBCT)检查。每次的CBCT图像与疗前CT图像进行融合,在每层图像上勾画出腮腺外轮廓,同时将GTV内放疗中出现的气腔勾画出来。经统计后分析放疗中腮腺体积、GTV内气腔大小的变化。结果 放疗结束时腮腺体积为疗初的90.1%,52.3%,即腮腺体积缩小了9.9%~47.7%;GTV内气腔由疗前的0体积逐渐增加,疗终时气腔体积占GTV的3.7%。16.8%。结论 放疗过程中腮腺体积及GTV内气腔体积存在着明显变化,利用CBCr可分析这种变化,为二次调强计划的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放疗过程中,肿瘤退缩会造成其空间位置改变.进而可能影响肿瘤内放疗剌最分布。本研究探讨NSCLC放疗过程中肿瘤退缩对计划靶体积(TPV)和肿瘤周围关键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NSCLC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行定位CT扫描,制定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在放疗开始约4周后,大体肿瘤体积(GTV)剂量达到40—50Gy时,行第2次定位CT扫描,两次定位CT扫描,患者采用相同固定装置、保持相同体位。回顺性分析这些患者的定位CT:根据首次定位CT制定三维适形放疗计划Plan1,处方剂量为64Gy/32次;根据第2次定位CT制定的三维适形放疗计划Plan2,处方剂量为24Gy/12次;将Plan1的处方剂量更改为40Gy/20次.之后与Plan2叠加,形成计划Plan3,Plan3用于模拟开始放疗时采用Plan1.当GTV剂量达40Gy后,采用根据退缩后肿瘤制定的放疗计划Plan2完成冶疗、比较两次定位CT上GTV的体积;以D95(95%PTV体积接受的剂量)、D99和V100%(接受处方剂量的PTV体积所占的百分比)为参数,比较采用Plan1时,PTV1(根据首次定位CT确定的计划靶体积)和PTV2(根据第2次定位CT确定的计划靶体积)的剂量分布差异;以双肺(减去PTV的体积)接受大于20Gy照射的体积(V20)、甲均剂量(MLD),脊髓的最大剂量(Dmax)、1cm^3脊髓受到的剂量(D1cm^3),心脏的平均剂量(MHD),食管接受大于55Gy照射的体积(V55)、平均剂量(MED)为参数,比较采用Plan1与采用Plan3时肿瘤周围关键器官的剂量分布差异。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GTV剂量达到39.6~52.5Gy后,GTV体积绝对缩小量的中位值为:9.5cm^3(1.7~64.4cm^3),GTV体积相对缩小量的中位值为:22.35%(10.05%~54.81%),与放疗前相比,GTV的体积差异具有最菩性(P=0.015),、采用Plan1,PTV1与PTV2的剂量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lan1与Plan3相比,正常肺组织、脊髓和食管的剂量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心脏接受的剂量在采用Plan3时减小(P=0.023).结论:NSCLC放疗过程中肿瘤退缩对PTV剂量分布未产生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的影响.但是,根据退缩后的肿瘤重新制定放疗计划可以减少肿瘤周围关键器官接受的剂量,尤其是可以减少心脏接受的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重复四维CT (4DCT)模拟定位增强扫描探讨放疗中胸段食管癌原发肿瘤分次放疗内靶区位移变化。方法 29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10、20、30次时行4DCT模拟定位增强扫描,获得各时相原发肿瘤大体肿瘤体积(GTV)及内大体肿瘤体积(IGTV)。比较同次4DCT扫描所得胸上、中、下段食管癌GTV三维方向位移差异,各时段4DCT扫描所得同段食管癌GTV间同一方向位移差异及疗程中IGTV空间位置和体积变化。结果 胸中段患者初次及放疗20次时GTV位移在左右、前后、上下方向均不同(P=0.000~0.016),放疗10次时GTV位移上下与左右、前后方向均不同(P=0.000~0.006);胸下段患者初次及放疗10、20次时GTV位移上下与前后方向也不同(P=0.004~0.013);放疗疗程中不同治疗时段间GTV同一方向位移均相似(P=0.102~0.823)。疗程中IGTV空间位置变化不明显(P=0.689~0.999),而其体积在放疗20次时缩小最明显(P=0.012~0.029)。结论 放疗疗程中不同时段同一部位食管癌同一方向位移变化并不明显,尽管放疗20次时IGTV明显缩小但疗程中其空间位置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