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文  王燕  宋玲  张春艳  吴鸿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4):1541-1543
目的:研究三维重建方法在正畸矫正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患者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7~12岁,平均10.5岁。对每个病例进行螺旋cT扫描,将扫描所得DICOM格式数据采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根据重建结果设计矫正计划,进行正畸治疗。结果:根据三维重建获得信息,有2例患者进行恒牙拔除,4例患者扩大间隙后等待中切牙自行萌出,12例患者进行开窗手术后固定正畸牵引导萌。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结论:三维重建技术对临床治疗能提供准确、直观的信息,对于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诊断、设计、治疗过程中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肿瘤致肠梗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在肿瘤所致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对26例经手术证实肿瘤所致肠梗阻CT表现及三维重建成像(MPR、CPR、MIP、SSD)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螺旋CT对肿瘤所致肠梗阻的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96.20%。结论多层螺旋CT及MPR、CPR、MIP、SSD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对肿瘤所致肠梗阻的定性、定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二维和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骨关节疾病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二维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重建(VRT),分析病变的情况。结果MPR对骨关节疾病细节显示满意,可以多平面观察骨的密度、形态、大小变化及发现邻近软组织改变;而Ⅵ汀三维重建对病变的定位和空间关系理解更直观、立体、准确,简化了思维。结论多层螺旋CT对骨关节疾病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作为轴位图像的重要补充,2D-MPR和3D-VRT重建能更直观和立体地显示病变,两者结合使用,对临床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案的制订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对输尿管梗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输尿管梗阻病变30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图像减薄,层厚2.5mm,层间距2.5mm。所有数据传入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并对重建后输尿管图像与CT轴位平扫图像及X线平片对比分析。结果:三维重建泌尿系图像清晰显示输尿管空间结构。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获得的图像能以最优形式清晰、立体地显示输尿管解剖结构及空间位置关系,对诊断输尿管梗阻原因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胃肠道穿孔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完整16层螺旋CT扫描影像资料的胃肠道穿孔病例20例,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回顾分析胃肠道穿孔的定位CT征象.结果 20例患者中,提示与穿孔部位有关的CT征象有:邻近肠壁的游离气泡影,局限性肠壁的增厚,邻近肠壁脂肪间隙密度条片状增高,特定部位的腹腔积液,胃肠道壁连续性中断.结论 16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对胃肠道穿孔的定位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其中的胃肠道壁连续性中断具有特异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脊柱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的方法。方法对68例脊柱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患者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后进行容积重建(VR)及多平面重建(MPR),据此进行辅助诊断、术前计划及个体化测量以指导手术,并在术后评估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置入椎弓根钉366枚,包括颈椎168枚,胸椎52枚,腰椎146枚。术后复查CT,20枚(5.46%)钉发生超过"安全区域"范围的椎弓根穿破,其中颈椎11枚(11/168)发生1~2mm的穿破,1枚(1/168)穿破外侧壁2.2mm,但未出现临床症状,胸椎1枚(1/52)、腰椎7枚(7/146)存在2~4mm的穿破。所有病例术后未发生与置钉相关的脊髓、神经、血管并发症。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辅助脊柱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可以量化、个体化确定手术参考指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肝血管三维重建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滑环技术应用于CT的基础上出现了螺旋CT(spiral CT or helical CT),螺旋CT是指x线源旋转及数据收集过程中患者连续平移,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获取容积数据。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采用多排探测系统,x线球管旋转1周最多可重建64层图像,因而具有更快的扫描速度和更高的图像质量,重建图像可达到各向同性。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是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的综合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应用特殊的计算机软件,将螺旋CT、电子束CT、MRI等扫描所获得的原始容积数据经计算机程序处理,重建出直观的三维立体图像。该技术仅静脉内注射造影剂,无需动脉插管就能得到血管造影的三维结构图像,在临床上较易开展,主要用于显示体内脏器的血管结构。对肝脏病变的定位、指定部分肝切除或经血管治疗计划等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对上前牙区埋伏多生牙进行定位分析,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门诊常规X线检查难以准确定位的58例上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患者行CBCT扫描,三维重建,对埋伏多生牙行定位分析,确定手术进路,指导临床手术。结果:CBCT精确定位58例患者73颗上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清晰直观得显示了多生牙的数目、位置、形态、与周围解剖结构毗邻关系,根据CBCT信息制订手术方案,患者均顺利拔除多生牙。结论:锥形束CT可以准确定位埋伏多生牙,利于术中发现多生牙,减少手术对邻近软硬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食管鱼刺性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为食管鱼刺性异物10例患者行食管16层螺旋CT平扫,并将原始数据传人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等图像后处理,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10例患者中8例CT图像显示为弧线形、刺状、长条形稍高密度影,以长条形多见,嵌入方式为横位、斜形、纵形,以横位嵌入居多;2例未发现鱼刺性异物。所有病例均经过食管镜检查证实。结论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鱼刺性异物的形态,大小、长度、边缘锐利程度能清晰显示,且定位准确,对食管鱼刺性异物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CBCT)在口腔正畸埋伏阻生牙诊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方法于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选择需正畸治疗伴埋伏阻生牙患者56例,均行普通X线片及CBCT,比较普通X线片、CBCT及术中肉眼所见情况,评价CBCT指导正畸治疗效果.结果 56例患者中,上颌埋伏牙50例,共计71颗牙.普通X线片可发现颌骨内埋伏阻生牙,但不能清晰显示埋伏牙具体定位情况;锥形束CT三维重建和矢状位、冠状位、轴位显像后,所有患者均清晰、直观地显示埋伏阻生牙的信息.所有患者均在CBCT引导下完成矫治,其中39例进行正畸牵引治疗,17例采用了拔除方法.普通X线片与CBCT术中符合率分别为80%、100%.结论锥形束CT可直观反映埋伏阻生牙的三维图像,为埋伏阻生牙的诊断和矫治方案设计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依据,对提高矫治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可用于指导埋伏阻生牙的临床诊断、制定矫治计划和评价矫治效果,在口腔正畸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在颌骨埋伏牙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常规口腔全景片和咬合片不能清楚定位的埋伏牙20例患者进行锥形束CT扫描获得高分辨率影像,并使用专用软件"i-Vi ew"进行任意断面的观察。结果:本组共23颗埋伏牙被精确定位,并根据"i-Vi ew"软件分析最佳手术入路后均顺利拔除埋伏牙。结论:锥形束CT是检查埋伏牙准确有效的方法,在埋伏牙拔除的方案制定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鹿角形肾结石87例104侧.采用16排螺旋CT平扫,容积成像技术进行结石三维重建,根据重建结果设定穿刺目标肾盏,初步判断建立多通道的必要性,并计算结石体积.患者均接受B超引导下24 F PCNL,记录穿刺通道位置、数目以及其他手术技术参数,收集结石并测量结石体积,KUB判断有无结石残留. 结果术中实际穿刺肾盏与术前根据CT三维重建结果设计的目标肾盏选择完全一致,建立多通道数目与术前预测符合率为91.5%(43/47);一期手术结石取净率87.5%,二期或多期手术后取净率91.7%;清除结石体积平均(16.34±13.79)cm3,术前CT三维重建估算结石体积平均为(19.35±19.24)cm3,两者之间相关性分析r=0.993,P=0.000. 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形象直观地显示鹿角形肾结石的立体结构,指导术前穿刺通道的选择,并可以准确计量结石体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股骨颈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共收治19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男90例,女102例;年龄18 ~ 89岁,平均71.2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检查、螺旋CT扫描,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 X线片骨折检出率为95.8%(184/192),螺旋CT检出率为100% (192/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55,P=0.012)。4例骨折在X线片上表现为不全骨折,但在CT图像上均可发现完整的骨折线。75例在CT三维重建图像上显示股骨头有旋转移位,并能显示旋转的方向;X线片仅10例显示股骨头旋转,且不能显示旋转方向。螺旋CT检查显示47.9%(92/192)的患者骨折端有明显的碎骨片,X线检查显示12. 5% (24/192)的患者骨折端有碎骨片,二者对碎骨片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116,P=0.000)。X线片分型的正确率为73.4% (58/79),螺旋CT分型的正确率为100% (7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219,P=0.000)。根据螺旋CT检查结果,对31例(16.1%)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了更改。 结论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可以真实、立体、多角度地显示股骨颈骨折,在骨折检出、判断分型、显示股骨头旋转和骨折碎骨片方面均优于X线检查,对股骨颈骨折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64排螺旋CT胸部三合一扫描在急性胸痛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胸部“三合一”扫描在急性胸痛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利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进行胸部“三合一”增强扫描,57例获得原始横断面图像后,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处理图像,29例与DS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例CT三合一扫描一次检查均获成功,显示冠状动脉狭窄25例,闭塞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3例;主动脉夹层6例;房间隔缺损2例。结论64排螺旋CT胸部一次扫描获得冠状动脉、主动脉及肺动脉重建图像,对于诊断冠心病、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导致急性胸痛的常见疾病是一种方便可靠的无创检查方法,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数字化技术——3D打印导板在微创牙槽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期间,选取6例颌骨内完全埋伏牙或囊肿患者,对患者颌骨行CT扫描,利用Mimics17.0软件对Dicom格式的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软件模拟手术,确定手术方案,制作辅助手术导板。运用3D打印导板辅助超声骨刀去骨,拔出埋伏牙或摘除囊肿。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切口均位于完全埋伏牙或囊肿表面,有效减少了额外骨组织的损伤,无邻牙牙根及邻近神经血管的损伤,术后患者感觉良好。结论 数字化技术——3D打印导板能将术前设计的手术开窗位置、方向等准确无误地转移到患者口内,提供精确定位,并能辅助超声骨刀微创拔除完全埋伏牙或摘除囊肿,最大限度减少周围骨组织的损伤,符合现在牙槽外科精准、微创的理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陆奔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22):142-145
评估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患者正畸矫治后埋伏牙发生及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3月-2021年3月于溧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21例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 顾性调查,查阅锥形束CT及X线图像。其中113例发现埋伏牙,按照是否出现牙根吸收分为牙根吸收组 (51例)和牙根未吸收组(62例)。调取资料,包括性别、初诊年龄、平均体质量指数、埋伏牙位置、 近远中分区、是否拔牙、正畸治疗时间、埋伏牙发生个数等。统计上述指标情况,分析正畸矫治后埋伏 牙牙根吸收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结果 1021例患者中埋伏牙113例(11.07%);牙根吸收组平均年龄、2~4 区占比均低于牙根未吸收组(P <0.05);牙根吸收组拔牙率、正畸治疗时间>2年占比均高于牙根未吸 收组(P <0.05);两组性别、平均体质量指数、埋伏牙位置、病变位置、埋伏牙发生个数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结果显示,高龄、近远中分区(0~1区)、拔牙、正畸治疗时间>2年均为 正畸矫治后埋伏牙牙根吸收的高危因素(P <0.05)。结论 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正畸矫治后埋伏牙牙 根吸收与年龄、近远中分区、拔牙、正畸治疗时间有关,对于高危因素患者,临床应给予重视,采用早期 干预措施,减少损伤。  相似文献   

17.
A case of massive irreducible procidentia with a hard palpable mass in the anterior vaginal wall mimicking an impacted faecal mass in a 57-year-old multiparous, post-menopausal woman is reported. Inability to walk, constipation and urinary incontinence were her primary complaints. Routine CT of the abdomen and pelvis excluded intestinal pathology, but failed to reveal multiple vesical calculi as the procidentia was lying outside the imaging zone of the pelvic CT. However, targeted plain X-ray and ultrasound of the prolapsed mass disclosed the existence of multiple vesical calculi. The patient was managed with single-stage laparotomy and vaginal hysterectomy. Hysterectomy permitted the reduction of the prolapse and facilitated extraperitoneal vesicolithotomy. Laparotomy excluded bowel pathology. No reconstructive surgical steps for repair and reconstruction were combined. Currently, the patient is relieved of all symptoms and her asymptomatic stage II vault prolapse is managed conservatively.  相似文献   

18.
齿状突骨折的 CT三维重建分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的CT三维重建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2000年9月~2004年6月,对32例寰枢椎损伤患者均行X线检查、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检查,评价CT三维重建分型及临床意义。结果X线片检查对齿状突骨折的漏诊率为28.13%(9/32),CT平扫漏诊率为6.25%(2/32),CT三维重建无1例漏诊。结论X线片对齿状突骨折易造成漏诊或诊断不确切。CT三维重建能直观、精确地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及各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提供分型依据,对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的诊断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X线检查,螺旋CT扫描以及三维影像重建在诊断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的不同临床意义。方法:24例行颈椎张口位片检查,其中16例和5例对照组采用螺旋CT扫描。结果:平均50%以上2次摄片,部份齿状突与侧块间距显示不清。16例螺旋CT扫描均证实齿状突与寰椎侧块间距不等,三维影像重建立体地再现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的移位程度和齿状突发育情况。5例对照组正常。结论:常规X线多能确诊,螺旋CT扫描及三维影像重建,可弥补6诊断上的困难,同时也有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