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对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1例临床拟诊为尿路梗阻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全尿路多期增强扫描,并将原始数据传入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技术(VR)等图像后处理,分析尿路梗阻病变性质及评价其临床价值。结果 51例泌尿系梗阻患者中,输尿管结石35例、输尿管炎性狭窄5例、单纯输尿管结核1例、结肠癌后腹膜淋巴结转移压迫侵犯输尿管1例、膀胱癌5例、左侧肾下极副肾动脉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交互压迫1例、泌尿系畸形3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结论 16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覆盖范围广,扫描速度快,多方位显示病灶等优点,对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检查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检查在儿童鼻窦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鼻窦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和低场强MRI影像表现。结果32例患者中,病变累及上颌窦27例,筛窦30例,蝶窦3例,额窦2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窦壁黏膜水肿、增厚及窦腔内含不同比例水份和蛋白质的分泌物,在MRI上表现形态学和信号改变。结论MRI能从多方位观察病变部位、范围、形态,准确地发现病变;且对儿童无射线辐射,可作为儿童鼻窦炎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缺血性结肠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其对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本院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缺血性结肠炎的多层螺旋CT影像及临床、手术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11例缺血性结肠炎中10例表现为肠壁明显水肿增厚周缘肠系膜水肿,积液,1例肠壁水肿增厚且肠壁间见小气泡构成的“肠壁内气囊肿”征,并发不全性肠梗阻.8例显示局部肠系膜上动脉分支狭窄变细,远端显影不良,部分肠系膜分支血管内见充盈缺损征,3例表现为阴性.5例行手术治疗,术中见部分肠管不同程度呈暗红或暗黑色,粘膜糜烂,坏死,病理切片见粘膜水肿,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粘膜层糜烂、坏死及浅表溃疡形成伴炎性肉芽组织增生.6例临床对症支持治疗,症状好转出院.结论 MSCT对缺血性结肠炎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并结合相关临床表现,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食管鱼刺性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为食管鱼刺性异物10例患者行食管16层螺旋CT平扫,并将原始数据传人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等图像后处理,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10例患者中8例CT图像显示为弧线形、刺状、长条形稍高密度影,以长条形多见,嵌入方式为横位、斜形、纵形,以横位嵌入居多;2例未发现鱼刺性异物。所有病例均经过食管镜检查证实。结论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鱼刺性异物的形态,大小、长度、边缘锐利程度能清晰显示,且定位准确,对食管鱼刺性异物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0.35T MRI对膝关节外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江西凤凰医院176例膝关节外伤患者的0.35T MRI冠状面、矢状面SE—T1WI序列、FSE—T2WI序列及脂肪抑制STIR序列图像与患者的临床表现或手术作比较分析。结果半月板损伤47例,韧带损伤45例,骨挫伤51例,多种损伤33例,所有病例均合并关节积液。结论0.35T MRI能清楚显示膝关节的半月板、韧带、软骨和骨骼的结构,是膝关节外伤的重要检查手段,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确切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联合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A组,依据超声检查将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A-1组,107例)、稳定斑块组(A-2组,43例)和无斑块组(A-3组,36例);同期收治190例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B组,依据超声检查分为不稳定斑块组(B-1组,33例)、稳定斑块组(B-2组,55例)和无斑块组(B-3组,102例),同期体检的9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接受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取血测定血清MMP-9、TIMP-1水平。比较各组颈动脉狭窄情况、斑块检出情况,并分析MMP-9、TIMP-1诊断脑梗死患者不稳定斑块的效果。结果 MSCTA颈动脉狭窄检出A组轻度狭窄率显著低于B组(23.1%vs 48.9%,P=0.000),重度狭窄率显著高于B组(48.4%vs 16.8%,P=0.000);MSCTA检出A组、B组的斑块稳定性情况与超声检查一致率分别为81.7%和83.2%;MSCTA检出A组稳定斑块与不稳定斑块[(147±71)HUvs(11±20)HU]、B组稳定斑块与不稳定斑块[(155±81)HUvs(9±21)HU]的CT测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对照组比较,A-1组、A-2组、B-1组血清MMP-9、TIMP-1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9、TIMP-1诊断脑梗死患者不稳定斑块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1、0.814。结论 MSCTA能够准确检测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但容易误判斑块性质,血清MMP-9、TIMP-1可有效诊断老年脑梗死患者不稳定斑块,可作为MSCTA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