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杨昕宇  叶茜  朱楠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4):566-567,570
目的:探讨超声腹围测量对预测巨大儿的临床价值。方法:超声测量389例胎儿腹围,分析其与新生儿体重相关关系,并评估胎儿腹围在巨大儿预测方面的临床价值。结果:胎儿腹围与巨大胎儿体重存在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为0.801 92;当腹围>350mm时,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当腹围在360~370mm时其预测巨大儿的特异度达91.8%。结论:胎儿腹围与巨大儿的发生密切相关,腹围>360mm可作为预测巨大儿的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胎儿腹围在预测巨大儿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在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产科妊娠37~42周分娩的1107例孕妇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超声检测胎儿生长发育指标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相关性,观察胎儿腹围在预测巨大儿评估中的临床价值,并比较以胎儿腹围及Hadlock公式预测巨大儿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胎儿腹围、双顶径及股骨长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其中胎儿腹围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最大(r=0.93,P<0.001),其次为股骨长及双顶径(r=0.73,P<0.001,r=0.72,P<0.001)。胎儿腹围预测巨大儿的临床最佳临界值为35.8 cm(约登指数为0.79)。通过测量胎儿腹围或Hadlock公式的方式预测巨大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超声检测判断胎儿腹围,可实现对巨大儿风险的预测。较Hadlock公式相比,超声检测相对便利,操作简单,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3.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腹围与巨大胎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平  戴常平 《广东医学》2003,24(2):163-164
目的:探讨产前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因素及超声测量胎儿腹围预测巨大胎儿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150例足月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超声测量其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及股骨长度,测量孕妇宫高、腹围,核对孕龄,分析这些因素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及胎儿腹围与巨大胎儿的特定关系。结果: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GDM中,单一胎儿腹围是预测胎儿体重的最好参数,优于胎儿股骨长或胎儿腹围与股骨长的联合应用。胎儿腹围与胎儿体重呈直线正相关(r=0.83).胎儿腹围≥36cm时,巨大儿诊断符合率最高87.3%。结论:GDM胎儿腹围与胎儿体重呈高度直线正相关,是预测胎儿体重较好参数,胎儿腹围≤36cm有助于巨大胎儿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足月分娩前不同B超测量径线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巨大儿的预测价值,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 971名孕妇,在分娩前3天内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胸径、腹围、股骨长、肱骨长,追踪胎儿的出生体重,使用SPSS10.0软件包分析胎儿各径线长与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B超测量胎儿的双顶径、头围、胸径、腹围、股骨长、肱骨长与新生儿出生时体重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腹围和股骨长是巨大儿重要影响指标(P值均<0.001)。"新生儿出生体重(g)=13.6×腹围(mm)+41.4×股骨长(mm)-4 182"模型对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具有一定价值,但对巨大儿预测价值相对较低(假阴性率为79.8%)。ROC曲线胎儿腹围、股骨长预测巨大儿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57.5mm和71.5 mm,该界值预测巨大儿的灵敏度分别为67.4%和75.6%,特异度分别为83.0%和60.5%。结论:足月分娩前超测量胎儿胸围和股骨长是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的较好指标,腹围大于357.5mm、股骨长大于71.5mm对预测巨大儿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超声测量估计巨大胎儿体重多项公式的临床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估计巨大胎儿体重的精确性较高的公式。方法 :应用超声对 36 1例胎儿腹围、双顶径、股骨长、肱骨皮下脂肪厚度进行测量 ,并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推导出一个预测体重的公式 ;然后 ,应用此公式对 75例巨大儿进行临床验证 ,并与其它两个预测巨大胎儿精确性较高的公式进行比较。结果 :新公式巨大儿的检出率为 6 4 % ,均较单参数公式和另一个多参数公式高 (P <0 .0 5 )。结论 :应用腹围、头围、股骨长、肱骨皮下脂肪厚度预测巨大胎儿准确率较高 ,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参数机器方法超声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孕妇440例,分成巨大儿组和正常儿组,产前3天内应用超声进行双顶径、股骨径、头围、腹围的测量,并用机器法估测胎儿体重与实际胎儿出生体重进行对比分析符合率。结果胎儿预测体重与出生体重符合率较高,巨大儿组符合率明显低于正常儿组符合率。结论应用多参数超声机器法预测胎儿出生体重,适用范围广,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测值口算法预测巨大儿的可行性。方法:对1900例胎儿的头围、腹围进行超声测量,其中巨大儿230例,参照出生时体重与口算法及公式法测得的体重相比较。结果:口算法预测巨大儿体重符合194例,符合率92%,公式法预测胎儿体重符合200例,符合率96%,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口算法与公式法预测巨大儿的符合率无显著性差异,口算法方法简单,更具有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30周时胎儿超声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4项检测值在预测巨大儿发生可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6月至11月间出生的703例足月新生儿按出生时实际体重分为巨大儿和非巨大儿两组,回顾性比较两组胎儿在妊娠30周时B超检测的双顶径、头围、腹围和股骨长,分析正常胎儿与巨大儿各径线之间差异性。结果:妊娠30周时,胎儿头围、腹围和股骨长在巨大儿发生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顶径在预测巨大儿发生中意义不大(P>0.05);ROC曲线妊娠30周时胎儿头围、腹围和股骨长的临界值分别为282.50、268.50和57.50 mm,该值预测巨大儿的灵敏度分别为69.8%、52.8%和60.4%,特异度分别为60.4%、85.8%和65.1%。结论:妊娠30周时超声测量胎儿头围、腹围和股骨长是预测巨大儿的重要指标,当腹围大于268.50 mm和(或)头围大于282.50 mm和(或)股骨长大于57.50 mm对预测巨大儿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B型超声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的指标,探讨超声估计胎儿体重精确性较高的公式。方法:对287例孕妇在分娩前一周用超声测量双顶径、股骨长、头围、腹围,分别用7个公式预测得出胎儿体重,并与新生儿实际出生体重进行比较。结果:单项腹围预测胎儿体重与新生儿实际体重的符合率最高。倍论: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可以准确、方便地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多参数公式对胎儿体重的预测并不优于单项腹围预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声指标预测胎儿体重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巨大儿与正常体重儿各200例,在出生前使用超声测量BPD、HC、AC、FL,在出生后测量并记录胎儿实际体重,按公式计算EFW与胎儿体重的绝对误差。统计学分析巨大儿与正常体重儿的体重数据并分析讨论差异。结果:巨大儿的4项超声指标、胎儿实际体重、EFW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P<0.05)。巨大儿与正常体重儿的超声综合指标绝对误差相近(P>0.05)。巨大儿的超声单一指标绝对误差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P<0.05)。结论:超声指标可预测胎儿体重,并且超声综合指标的预测准确性要优于超声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11.
预测巨大儿的测量指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临床使用的胎儿生长监测指标进行评价,寻找适于预测巨大儿的敏感指标。方法对我院2007年分娩的108例巨大儿及同期108例正常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孕妇宫高、腹围测量值,超声测量胎儿径线(双顶径、股骨长、头围、腹围)。结果孕妇宫高、胎儿双顶径以及双顶径与股骨长之和用于预测巨大儿时,ROC曲线下面积>0.64,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三项指标的诊断指数最高分别为143.5%,138.7%和149.4%。其他测量指标包括孕妇腹围、腹围与宫高之和、胎儿股骨长、腹围、头围用于预测巨大儿时,ROC曲线下面积均<0.63,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孕妇的宫高以及B超下胎儿双顶径及双顶径与股骨长之和是预测巨大儿相对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1100例巨大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惠敏  周桂菊 《安徽医学》2010,31(7):739-741
目的探讨预测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及分娩方式,减少母儿并发症。方法选取经过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巨大儿1 100例作为观察组(巨大儿组),选取同期分娩的正常体质量儿1 000例作为对照组(正常体质量儿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孕妇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及胎儿腹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按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胎儿腹围≥192 cm预测巨大儿的可信度达90%以上。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经阴道分娩的母婴并发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结论产妇分娩时的宫高、腹围、超声检测胎儿的腹围、双顶径、股骨长对产前预测巨大儿有价值;巨大儿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测量胎儿各径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8例单胎足月孕妇,分娩前3天内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头围、腹围与生后测量的新生儿各径线比较,并与新生儿体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胎儿腹围与巨大儿的特定关系.[结果]B超测量胎儿各径线与生后相应测量值的符合性良好,且与新生儿体质量呈正相关,胎儿腹围≥36 cm时,预测巨大胎儿的诊断符合率最高.[结论]胎儿腹围是预测胎儿体质量的较好参数,特别对诊断巨大胎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测量胎儿生长参数及肾脏体积预测胎儿体重的临床价值。方法:用超声对38~42周的826例孕妇,在产前3天内测量胎儿生长参数和胎儿肾脏体积,预测胎儿体重,比较多种方法的符合率。结果:胎肾体积与出生体重呈线性正相关(r=0.86,t=42.15,P<0.05),预测体重2 540~4 800g,平均预测体重(3 529±543)g;实际体重2 530~4 950g,平均体重(3 435±549)g,以绝对误差≤250g、相对误差≤10%为标准,观察本公式的准确性。绝对误差≤250g者:体重<4 000g者520例,占62.95%,体重≥4 000g者58例,占69.05%(58/84),本组共有巨大儿84例,相对误差≤10%者,体重<4 000g者703例,占85.11%,体重≥4 000g者84例,占100%。结论:二维超声测量胎儿肾脏体积,预测胎儿出生体重准确可靠。对预测体重≥4 000g者83例劝告行剖宫产,有效地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B超多参数预测胎儿体重48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腹围、股骨长度综合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分析羊水量及不同B超操作者对预测体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在我院分娩的产科病例484例,分娩以前一周内行B超检查并报告有预测体重者,比较预测体重与出生体重间的直接相关关系;应用u检验比较不同羊水量及不同操作者的诊断符合率间的区别.结果预测体重与出生体重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巨大儿组0.904,正常体重组0.859,低体重组0.878,P<0.01;羊水量的多少及不同B超操作者对预测体重无影响,P>0.05.结论 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腹围、股骨长度综合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高,测量方法易掌握.  相似文献   

16.
张炳珍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5):166-167
目的 通过对69例巨大儿的临床分析,探讨巨大儿的产前诊断及分娩处理,减少母儿并发症.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8月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人民医院分娩的69例巨大儿孕妇的官高、腹围、产前超声诊断、分娩方式、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儿体重预测应根据孕妇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度等进行综合分析.结论 根据母婴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分娩方式;巨大儿的分娩方式应适当放宽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股骨、腹围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并与临床常用公式估计胎儿体重作比较。方法:选择临产前0~7d、单胎、足月产妇231例,B超测量上述径线预测胎儿体重(方法一),同时测量孕妇宫高、腹围,根据公式计算胎儿体重(方法二),与出生后实际体重比较,并比较不同操作者诊断符合率间的差别。结果:231例产妇的足月胎儿进行预测,出生体重与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914、0.336(均P〈0.01),|r|越接近1,相关程度越大,超声体重与出生体重更加符合。方法一和方法二预测正常产、巨大儿及异常产的符合率分别为88.1%、81.0%、64.7%;71.6%、47.6%、23.5%。甲、乙2位操作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3%、8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股骨、腹围用于预测胎儿体重是一种简单、准确、易于掌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静平 《安徽医学》2008,29(6):666-667
目的观察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头围及腹围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方法应用B超对临床估计胎儿体重4000g左右的100例孕妇胎儿在分娩前1周内,进行BPD、FL、AC、HC测量,并根据其指标计算出所估计体重,把预测体重和利用公式计算体重及出生体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超预测胎儿体重与胎儿实际体重误差平方和为6.46,相关系数为0.968;自估胎儿体重与胎儿实际体重误差平方和为10.60,相关系数为0.903(P〈0.05),前者与实际体重关系更密切,B超预测胎儿体重准确性高于公式计算体重组。结论应用多参数超声测量指标预测胎儿出生体重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德安 《中外医疗》2012,31(34):159+161-159,161
目的探讨超声预测胎儿体重的临床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该院进行检查的健康孕妇187例,进行超声预测胎儿体重检查,并对新生儿出生后30min内称重。结果测量后观察,新生儿出生前超声测量的BPD、FL、AC和出生后测量的BPD、FL、AC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单项指标中AC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系数最高。结论超声预测胎儿体重的临床应用效果好,其中使用腹围多项指标较单项指标能更准确地估测胎儿体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156例巨大儿(体重≥4000g)的临床分析,探讨巨大儿的产前预测及分娩方式,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月两年间在我院住院分娩156例巨大儿进行研究。选择同期分娩的156例正常体重(2500g≤体重〈4000g)作为对照。两组的孕周、宫高、腹围、超声检查、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及分娩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巨大儿组的孕周、宫高、腹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期母体并发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巨大儿组中剖宫产亚组较阴道分娩亚组新生儿窒息及产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分娩的软产道裂伤及母体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妇分娩的孕周,分娩时宫高、腹围以及超声检查是产前预测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巨大儿的母体易发生多种严重并发症,选择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可降低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