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浙江省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服务需求、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二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2007年1月1日以后出生流动儿童的监护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453人,部分流动儿童监护人希望改善摸底和预约环节的服务水平和方式,并有专业医生为其提供更多的预防接种知识。流动儿童预防接种证的持有率为97.13%,摸底、接种实施和健康教育等环节的服务利用率在82.34%~99.56%。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流动儿童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出生场所、调查地累积居住时间和预防接种门诊地理便利性是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论:浙江省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服务利用度较高,健康教育、减少家庭接生、提高服务时间和地理便利、改进服务内容和工作模式,可进一步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不同人群的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知情况,为今后更好地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0年7月-12月,对前来预防接种门诊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家长592例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分析常住与流动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和对预防接种的态度.结果 预防接种知识得分及格比例常住儿童家长高于流动儿童家长,常住儿童家长回答正确率除预防儿童感染传染病的最好方法和新生儿接种卡介苗的时间外,其它题目均高于流动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预防接种态度,对"家长应该学习了解预防接种知识"、"您对现行的预防接种工作比较满意"、"预防接种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的同意比例常住儿童家长高于流动儿童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常住与流动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作用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预防接种知识的掌握还有欠缺,尤其是流动儿童家长对有些知识点的知晓率更低,今后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3.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也是保护儿童健康的重要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要能做到每个家庭能自觉规范及时主动对子女预防  相似文献   

4.
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是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三维模式转变,计划免疫与儿童保健服务的环境和观念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颐康园社康中心对计划免疫和儿童保健实行一体化管理,将预防接种和儿童体检进行捆绑操作,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银川市儿童监护人对社区儿童预防接种规范化服务的满意度,发现预防接种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深入开展,提高预防接种门诊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1 164名在银川市社区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的儿童监护人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超过86%的银川市儿童监护人对社区预防接种门诊一般情况回答“很满意”和“比较满意”,满意度评价均为满意及以上;超过84%的银川市儿童监护人对疫苗接种前服务回答“很满意”和“比较满意”,满意度评价均为满意;超过93%的银川市儿童监护人对接种时服务回答“很满意”和“比较满意”,满意度评价均为非常满意;超过94%的银川市儿童监护人对接种后服务回答“很满意”和“比较满意”,满意度评价均为满意及以上。满意度综合评分为(88.71±8.20)分。结论 银川市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服务总体满意度良好,但仍存在需要提高的环节,提高儿童监护人主动带儿童接种疫苗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张平 《现代养生》2014,(24):222-222
预防接种在疾病的控制方面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是目前免疫预防接种工作中面临的难点。为了有效管理流动儿童免疫预防接种工作,本文分析了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现状,包括预防接种宣传不够深入及全面等,并同时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包括强化宣传管理,完善流动儿童管理及加强预防接种服务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张家港市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门诊服务的满意度,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张家港市20家预防接种门诊的629名儿童家长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服务总体满意率96.82%,满意度平均得分4.59分;满意度与职业有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户籍、性别、学历和收入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防接种门诊基本情况方面,儿童家长对接种服务流程满意率最高(95.55%),对等候时间满意率最低(81.09%);接种疫苗前儿童家长对下次预约方式满意率最高(97.46%),对二类疫苗品种告知满意率最低(80.92%);接种疫苗后儿童家长对留观30分钟满意率最低(88.24%)。结论 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服务总体满意率较高,但仍有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的空间,尤其是在等候时间和二类疫苗品种告知等方面有待改善;还应提供更多人性化服务,提高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监护人以及从事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护士对儿童预防接种服务中优质服务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认知调查问卷对100名护士及200名儿童监护人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和儿童监护人在对关爱沟通、服务态度及监护人感受的认知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技术能力及健康教育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儿童预防工作的护士及儿童监护人对儿童预防接种服务中优质服务的认知有共同的观点,也有各自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杨柳 《工企医刊》2014,27(6):1153-1154
儿童预防接种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积极做好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并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和护理的重要场所,且工作负责、任务繁重,稍有差池将导致严重后果。本文就社区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和护理工作进行相关阐述,以为具体工作的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社区预防接种服务满意度情况,对唐山市路北区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服务满意度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于2012年10—12月份随机抽取辖区内的720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采用秩和比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接种服务满意度好的是大里社区;预防接种服务满意度中等的是祥荣里、鹭港和凤凰园社区;预防接种服务满意度差的是龙东和果园社区。结论运用秩和比法分析预防接种服务满意度,能够直观地反映唐山市社区预防接种服务满意度的的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免疫规划工作是政府提供的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服务,是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策略和措施,其推广关系到千千万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通过有效的宣教方法对儿童家长进行免疫规划知识的普及至关重要[1-2]。浙江省平湖市2011年的儿童家长健康宣教资料利用情况调查显示,89.0%的家长最想从医务人员那里得到关于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但是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十分繁重,特别是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往往没有太多的时间向每  相似文献   

12.
计划免疫是我国现阶段传染病预防控制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手段。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率较常住儿童低,计划免疫针对性疾病的发生率较高而且病情较重,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已成为计划免疫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社区中流动儿童的特点发现,影响流动儿童接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视程度不够、难以掌握流动儿童的真实数量和免疫状况、流动儿童免疫通知困难、接种门诊对流动儿童的管理力度不够。提出可采取的措施:加强政府与学校、社区等各部门配合,加强宣传,改进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13.
社区儿童预防接种的心理护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防接种作为社区预防保健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儿科临床和公共卫生保健的基础[1],目前国内外对儿童预防保健工作非常重视.我们社区在工作中改变传统服务理念,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心理护理应用,在儿童预防接种中取得了儿童和家长的配合和信赖,对促进预防接种的顺利进行起到了推动了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经济欠发达和交通不便利的农村地区应用预防接种车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的可行性。方法利用配备规范的预防接种车每月定时、定点、巡回,到各村级预防接种点开展疫苗接种。结果预防接种车开展接种的模式是解决农村地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一个理想的方法,在安全性、接种质量的提高和服务的优化等方面有较强的优势,而且减少了政府对各个村级接种点建设所需的重复投入,节约了资源,同时这种"以区带镇、以镇带村"的运作模式,巩固了三级防保网[1、2]。结论使用预防接种车开展农村巡回预防接种工作,有效地提高疫苗接种率和预防接种工作质量,满足农村地区儿童预防接种的需要,促进免疫规划工作的发展,节省政府资源,这种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2012年5月—2014年5月的两年间我们对大连市甘井子区兴华街道金南路社区进行了儿童保健的宣传工作、调查工作及预防接种工作。我们采取了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宣教和调查,不仅得出了科学的调查结论,而且更加坚定了社区开展儿童保健工作的决心。进过调查总结了社区开展儿童保健工作具有如下的意义:可增加家长的保健知识、提高社区儿童保健及预防接种的质量、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同时可以使社区预防接种和儿童保健工作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也就是说社区开展儿童保健工作不仅是必要的还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温州市流动儿童区域分布及免疫服务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温州市流动儿童来源、分布特征、变动趋势和预防接种服务提供情况,为改善预防接种服务,制订有效的流动儿童免疫预防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温州市2005-2009年流动儿童调查资料、预防接种服务人员和服务形式进行分析;调查19个乡镇、159个村,了解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服务情况、流动人口管理人员参与预防接种服务情况。结果温州市流动儿童以外省户籍为主,占总数的76.5%~80.5%;分布广泛,除海岛、山区外8个县(市、区)均为流动儿童聚集县。免疫规划人员配置与结构不合理,2009年底人员配置比为1.1/万,专职人员占79.7%;专业技术人员占55.3%,高级、中级和初级职称人员分别占0.2%、5.3%和49.8%,无职称人员占44.7%。通过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逐步推行按日、按周接种,建立常规查漏补种等措施,有效改善了预防接种服务,但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不容乐观。结论温州市免疫规划服务能力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的新形势。应加强免疫规划服务体系建设,改善预防接种形式,加强部门配合,逐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对社区儿童预防接种的实施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在院接受预防接种的12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儿童的接种配合率、脉搏改变率、疼痛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比较两组家长预防知识知晓率、依从性及对护理服务满意率。结果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且对于预防接种的依从性也明显提高,同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观察组儿童接种疫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接种配合率、脉搏改变率、疼痛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中能够明显提高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儿童配合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提高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预防接种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并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疾病防控措施.预防接种是预防相应传染病最方便最经济的手段,是法律赋予每个儿童的权利,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可以保证儿童健康地成长.预防接种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是痛苦的体验,预防接种主要是婴幼儿,经常持久的疼痛刺激对婴幼儿神经系统是有害的.刺激和疼痛能导致应激反应,如何减轻幼儿预防接种疼痛行为作为一种必要的伤害刺激,如何减轻幼儿预防接种疼痛行为的反应,经实践认为,预防接种时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楼灵巧  骆淑英  胡昱  戚小华 《浙江预防医学》2012,24(10):76+82-76,82
<正>义乌市是中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流动儿童是本地儿童的2倍多,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工作已经是卫生服务中的重点问题,儿童监护人的预防接种知识、态度和行为是影响主动接种、提高儿童免疫规划覆盖率和降低疫苗针对性疾病发病率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刘方  葛申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4):450-452
目的:了解外来儿童家长免疫预防知识、态度和行为与免疫预防服务现状,以及为外来儿童免疫预防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外来儿童免疫接种率的途径和方法。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流行病学方法,问卷调查了1530名外来儿童家长关于免疫预防服务的相关问题。结果:大多数外来儿童家长知道预防接种,并希望通过电视或专业医生了解免疫预防基础知识;有少部分人对免疫预防存在错误的认识;部分免疫预防机构不能给外来儿童提供方便的、令人满意的预防接种服务。结论:要提高外来儿童免疫预防服务质量,就应该实施适合当地外来人口特点的免疫预防管理模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外来人口易于接受的宣传教育工作;提供能够满足外来人口需求的、高质量的免疫预防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