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与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共88例,回顾性分析其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88例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后,患儿的康复率达到96.6%。结论有效的科学的护理方法对于提高小儿病毒性脑炎的康复率有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婴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治疗的54例患病毒性脑炎的婴儿患者,对他们的症状进行分析与相应的治疗。结果脑炎婴儿患者常伴有发热等症状,容易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经正规治疗后治疗后多数患者好转。结论对脑炎的婴儿患者要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不要随便用药,脑炎患者较容易治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模式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择7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全部患儿均采用循证护理方法。结果全部患儿高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惊厥症状缓解平均时间(2.1±1.1)d,患儿整个护理疗效较好,护理期间未发生严重护理不良事件,护理质量良好;护理满意度94.9%。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加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护理,可较快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对于促进患儿早期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张兰  史冬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5):2057-2058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2004年9~11月我院收治小儿病毒性脑炎50例,现就临床症状的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3~13岁,平均7.39岁,脑脊液检查30例,阳性24例,有前驱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34例,发热42例,伴有头痛38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重要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5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26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6例患儿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经过4个月的护理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身体发热、呕吐、头晕、意识障碍以及惊厥的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个月的护理,观察组康复疗效总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可以及时缓解小儿临床症状,提高对患儿的康复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曹丛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234-235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给予促进脑功能恢复药物治疗外,还在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对其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经过相应的药物和早期康复护理治疗后,38例预后良好,1例遗留下肢运动障碍,1例遗留癫痫,没有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病毒性脑炎患儿,早期给予康复护理,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护理心得。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以来所收治的79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按照抽签法将患儿分为组1(39例)和组2(40例)。组1行常规护理;组2采用细致化全面护理。比较:(1)护理有效率;(2)肢体功能、惊厥、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1)组2患儿护理有效率显著比组1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2肢体功能、惊厥、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显著比组1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患儿康复,缩短康复时间,对患儿预后有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窦炎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的原因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门诊按“病毒性脑炎”收治的231例病例,总结临床症状,脑电图,脑脊液,鼻窦片的特点,分析治疗效果,查找诊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1例病例中,临床确诊的单纯病毒性脑炎患者137例,病毒性脑炎合并鼻窦炎患者48例;单纯鼻窦炎误诊为病毒性脑炎患者31例,其他15例。结论病毒性脑炎和鼻窦炎早期症状相似,如不认真检查易出现误诊、漏诊,许多病毒性脑炎患者往往合并鼻窦炎,有的以病毒性脑炎就诊的患者最后确诊为鼻窦炎。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鼻窦炎与病毒性脑炎的发生关系密切,及时治疗鼻窦炎症,可能会降低病毒性脑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小儿病毒性脑炎指由病毒感所致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脑组织充血、水肿、软化及坏死为主要表现.对小儿神经系统及智能发育有极大影响,康复者亦常终生残疾.我科于2010年9月引进婴儿高压氧舱,对所收治病毒性脑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急性期病毒性脑炎治愈率显著提高,病死率大幅度降低,而对恢复期与后遗症患儿亦收到满意效果.笔者总结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对患儿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笔者对我院急诊观察病房2011年收治的18例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1年,我院急诊观察病房共收治手足口病住院患儿126例,合并病毒性脑炎18  相似文献   

11.
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了48例符合CCMD-3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急性病毒性脑炎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时易被误诊为功能性精神障碍,护理人员应当提高对此病的认识,仔细观察病情,正确地判断其精神症状的性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于早期诊断和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内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儿童病毒性脑炎治疗的进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有关文献。结果与结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中药、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高压氧及光量子等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改善症状、提高治愈率等有显著效果。对病情较重的急性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应尽早、大剂量、短疗程使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儿童病毒性脑炎治疗的进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有关文献.结果与结论 儿童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中药、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高压氧及光量子等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改善症状、提高治愈率等有显著效果.对病情较重的急性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应尽早、大剂量、短疗程使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4.
2003年9月-11月我院儿科收治小儿病毒性脑炎50例临床症状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病毒性脑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92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SAS、SDS、ADL评分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SAS、SDS、ADL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分析护理干预对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共4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入院序列数为基础,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45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患儿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管理,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85例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护理,主要包括高热的护理、呼吸道的护理管理、惊厥的护理、病情监测、心理护理等。结果 85例患儿中,80例临床治愈,4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1例遗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绝大多数的病毒性脑炎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良好的护理是提高其治愈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脑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原较多。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早期快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将我科2006年5月至2007年7月确诊的128例病毒性脑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康复护理在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临床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运动功能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FMFM评分高于对照组,伤残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采用临床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其运动功能,改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笔者对临床确诊病毒性脑炎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