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何玉荣  李佳音 《新疆医学》2005,35(1):111-112
在1291受检者中,HbsAg阳性合计299例,阳性率为23%,其中HBsAg( ),HBeAg( )HBcAb( )132例(44%),HBsAg( )BHeAb( )rmcAb( )122例(40%),HBsAg( )HBcAb( )45例(16%)。在299例HBsAg阳性患者中,男性177例,占59.2%,女性122例,占40.8%。按不同的年龄段16~50岁HHsAg( )192人,占64.2%,16岁以下HBsAg( )71人,占23.7%,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和痛风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改变,糖尿病和痛风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为了探讨糖尿病和痛风之间的关系,本文测定了28例患者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血尿酸(UA),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科技简讯     
《昆明医学院学报》1994,15(2):51-51
银杏苦内酯ginkgolide(G)是存在于银杏叶中的一系列二萜内酯成分,主要包括ginkgolide A(GA,代号BN 52020),B(GB,BN52021),C(GC,BN52022)及M(GM,BN52024)  相似文献   

4.
杨永青 《苏州医学》2004,27(2):101-102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已经建立了较为系统的标记免疫分析(LIA),现已能测定的物质为一碘酪氨酸(T1),二碘酪氨酸(T2),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甲状旁腺激素(PTH),  相似文献   

5.
竹叶柴胡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开发利用竹叶柴胡(Bupleurum marginatum Wall.ex DC.)天然资源,阐明其有效成分,对竹叶柴胡根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运用层析手段和波谱方法分离并鉴定化合物。结果:分离并鉴定13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被鉴定为( )-anomalin(Ⅰ),白花前胡丙素(( )-praeruptorin A)(Ⅱ),(4),( )3’-angeloyloxy-4’-keto-3’,4’-dihydroseselin(Ⅲ),木糖醇(xyhtol)(Ⅳ),柴胡色原酮A(saikoehromone A)(Ⅴ),6”-O-乙酰基柴胡皂苷d(6”-O-acetylsaikosaponin d)(Ⅵ),柴胡皂苷b4(saikosaponin b4)(Ⅶ),柴胡皂苷a(saikosaponina)(Ⅷ),柴胡皂苷d(saikosaponin d)(Ⅸ),柴胡皂苷b2(saikosaponin b2)(Ⅹ),柴胡皂苷c(saikosaponin c)(Ⅺ),此外还有β-谷甾醇,β-胡萝卜甙。结论:化合物Ⅰ,Ⅱ,Ⅲ,Ⅳ,Ⅴ,Ⅵ,Ⅷ,Ⅹ均为首次从竹叶柴胡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Ⅱ和Ⅲ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陈立祥  林芬 《海南医学》2001,12(3):44-44
我院内镜室自1997年元月至2000年6月共行胃镜检查2915例,其中发现并经病理及手术证实 的胃癌162例,现对其临床及胃镜诊断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62例患者中,男138例,占85.2%,女24例,占14.8%,男女之 比为5.8:1,年龄20岁-80岁,平均年龄56±7.9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30天。   1.2 临床表现 呕吐、腹胀120例(74.1%),上腹部疼痛103例(63.6%),上消化道出血63 例(38%),乏力、消瘦15例(9.2%),低热4例(2.4%),其他症状20例(12.3%)。   1.3 癌变部位 胃角及胃小弯侧73例(45.1%),胃窦部39例(24.1%),胃底20例(12.3%) ,体后壁18例(11.1%),大弯侧5例(3.1%),残胃5例(3.1%),胃内多部位1例(0.6%),十 二指肠1例(0.6%)。   1.4 胃癌的内镜分期和分型 早癌11例(6.8%)。晚癌根据胃镜下表现结合手术后病理标本 检查,按Borrmann分类法I型81例(50%),Ⅱ型29例(17.9%),Ⅲ型34例(21%),Ⅳ型7例(4 .3%)。   1.5 病理类型 腺癌128例(79%),未分化癌15例(9.3%),粘液细胞癌13例(8%),特殊类 型癌6例(5.7%)。  相似文献   

7.
登革热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登革热的临床特征,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 对105例登革热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5例患均有发热(100%),伴有头痛(83.3%),全身肌肉(75.2%)、骨、关节痛(61.9%),结膜充血(74.2%),皮疹(66.6%),淋巴结肿大(80%),白细胞减少(93.3%),血小板减少(82.8%),登革热抗体阳性率(63.2%)。结论 本组病例临床表现典型,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生化指标变化,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明确诊断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每周进行12次生化指标动态测定观察。结果 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γ—谷氨酰氨基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KP),β—羟丁酸脱氢酶(HBDH),尿素氮(BUN),肌酐(Cre),葡萄糖(Glu)、钾(K^ )、钠(Na^ )、氯离子(Cl^-)以及二氧化碳(CO2)等在整个病程中无明显改变。而磷酸肌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在发病的早期开始升高,随病情的好转迅速下降至正常,白蛋白(Alb)在发病的初期开始下降,至中期和恢复期逐渐达到正常水平。球蛋白(Glob)在发病初期开始上升,至恢复期大部分患者Glob水平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并随疾病的转归而恢复正常,心肌在整个病程中未受到损害,而血清Glob水平在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机体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 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患55例.分为综合组28例(30个肩关节),男17例(18个肩关节),女11例(12个肩关节),年龄48~70(平均54)岁,病程2~36(平均6)mo.对照组27例(30个肩关节),男15例(17个肩关节),女12例(13个肩关节),年龄47~70(平均52)岁,病程1.5~36(平均7)mo,两组病情基本一致.综合组采用:①局部药物封闭:20g/L利多卡因注射液5mL,654.2注射液10mg,  相似文献   

10.
从大叶买麻藤Gnetum montanum藤茎中分得10个已知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为异丹叶大黄素(isorhapontigenin, Ⅰ),白藜芦醇(resveratrol, Ⅱ),胡萝卜苷(daucosterol, Ⅲ),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Ⅳ),硬脂酸(stearic acid, Ⅴ), 买麻藤戊素(gnetifolin E, Ⅵ), 买麻藤醇(gnetol, Ⅶ), 异丹叶大黄素-3-O-β-D-葡萄糖苷(isorhapontigenin-3-O-β-D-glucopyranoside, Ⅷ),(一)ε-viniferin(Ⅸ),买麻藤丙素(gnetifolin C, Ⅹ)。化合物Ⅴ首次从买麻藤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果大戟Euphorbia wallichi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果大戟根部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二萜化合物,其中jolkinol B(Ⅰ)是千金二萜烷型;caudicifolin(Ⅱ),helioscopinolides A(Ⅲ),C(Ⅳ)和E(Ⅴ)是松香烷型;ent-atisane-3β,16α,17-triol(Ⅵ),ent-16α,17-dihydroxyatisan-3-one(Ⅶ),ent-3β,(13S)-dihydroxyatis-16-en-14-one(Ⅶ)和ent-2-hydroxyatis-1,16(17)-dien-3,14-dione(IX)属于对映-阿替斯烷型。结论这些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标记42例SIST的CD117、CD34、SMA、S-100、Des、Actin、bcl-2、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42例GIST中Des( )4例(9.5%),SMA( )14例(33%),Actin( )12例(28.6%),CD34( )36例(85.7%),CD117( )40例(95.2%),S-100( )12例(28.6%),Ki-67( )22例(52.4%),bcl-2( )28例(66.7%)。结论:GIST的诊断CD117阳性率高于CD34,但在诊断中应两者结合以提高诊断率;GIST的预后较好可能与其Ki-67表达相对低而bcl-2表达相对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结节性红斑8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结节性红斑的病因。方法 统计本院1989-2003年收治的84例结节性红斑患者,分析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 结核杆菌感染26例(31.0%),其中肺结核12例(14.3%),淋巴结结核3例(3.6%),乳腺结核1例(1.2%),未找到明显结核灶而PPD试验阳性且抗结核治疗有效者10例(11.9%);其他细菌感染36例(42.9%),其中急性咽炎(链球菌感染)19例(22.6%),病灶不明但白细胞总数增高且抗感染治疗有效者17例(20.3%);结缔组织病9例(10.7%),其中白塞病(BD)5例(5.9%),干燥综合征(ss)1例(1.2%),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例(2.4%),类风湿关节炎(RA)1例(1.2%);霍奇金淋巴瘤1例(1.2%);12例(14.2%)病因不明。结论 结核杆菌及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可能是结节性红斑的主要病因,其他病因包括结缔组织病和肿瘤。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1965年普遍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以后,麻疹的发病率、病死率已大大减少,几乎接近消灭状态,然而近年来,小儿麻疹又明显增多,同时麻疹流行规律及临床特征与过去有所不同。现将我院1997年1月~1999年5月收治住院的200例小儿麻疹进行分析,探讨近年来麻疹的临床新特征。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例小儿麻疹中男119例,女81例,男女之比为1.5∶1。年龄3月~14岁,其中<1岁56%(112/200),~3岁10.5%(21/200),~6岁17.5%(35/200),~14岁16%(32/200)。1997年全年87例(43.5%),1998年全年26例(13%),1999年1~5月份87例(43.5%)。 1.2 季节分布 病情常年分布,但多集中在春季(3~5月)56%(112/200),其次是冬季(12~2月)29.5%(59/200),夏季(6~8月)12.5%(25/200),秋季(9~11月)2%(4/200)。  相似文献   

16.
近年小儿麻疹的临床特点一附200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朱泓  刘作义 《重庆医学》2001,30(1):86-87
我国自1965年普遍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以后,麻疹的发病率、病死率已大大减少,几乎接近消灭状态,然而近年来,小儿麻疹又明显增多,同时麻疹流行规律及临床特征与过去有所不同。现将我院1997年1月~1999年5月收治住院的200例小儿麻疹进行分析,探讨近年来麻疹的临床新特征。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例小儿麻疹中男119例,女81例,男女之比为1.5∶1。年龄3月~14岁,其中<1岁56%(112/200),~3岁10.5%(21/200),~6岁17.5%(35/200),~14岁16%(32/200)。1997年全年87例(43.5%),1998年全年26例(13%),1999年1~5月份87例(43.5%)。 1.2 季节分布 病情常年分布,但多集中在春季(3~5月)56%(112/200),其次是冬季(12~2月)29.5%(59/200),夏季(6~8月)12.5%(25/200),秋季(9~11月)2%(4/200)。  相似文献   

17.
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mii Harms)的干燥根。本品为常用中药,以栝楼根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天花粉之名始见于《图经本草》。其根作粉,洁白如雪,故名天花粉。其异名栝楼根(《本草》),萎根(《雷公炮炙论》),白药(《本草图经》),瑞雪(《纲目》),天瓜粉(《重庆堂随笔》),花粉(《增订伪药条辩》),屎瓜根(《四川中药志》),栝萎粉、萎粉(《药材学》)。  相似文献   

18.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妊娠223例结局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妊娠的结局。方法:对行IVF—ET术后临床妊娠的23例孕妇及围生儿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VF—ET术后早期单胎妊娠率67.3%(150/223),双胎率22.0%(49/223),三胎率9.4%(21/223),四胎率1.4%(3/223),其中发生自然流产22.9%(51/223),异位妊娠3.6%(8/223);晚期单胎妊娠106例,其中早产发生率为3.8%(4/106),妊高征发生率9.4%(10/106),胎膜早破3.8%(4/106),产后出血3.8%(4/106),低出生体重儿4.7%(5/106),围生儿死亡18.9‰(2/106),新生儿窒息0.9%(1/106),而多胎妊娠61例,各项发生率分别为47.5%(29/61),21.3%(13/61),13.1%(8/61),9.8%(6/61),38.5%(50/130),53.9‰(7/130),6.2%(8/61),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IVF—ET后妊娠妇女中自然流产、异位妊娠、多胎妊娠的发生率较自然妊娠者高,多胎妊娠的产科并发症、围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率较单胎妊娠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的相互关系。方法:801例血清标本采用ELISA方法对其免疫学标志物进行检测,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血清HBV DNA。结果:HBV DNA的总检出率为67.0%,在模式HBsAg( ),HBeAg( ),HBcAb( )中,HBV DNA的含量明显高于HBsAg( ),HBeAb( ),HBcAb( )及HBsAg( ),HBcAb( )模式。在HBsAg(-)模式中HBV DNA亦有检出。结论:HBVM能提供乙肝感染的间接证据,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准确灵敏,能真实反映HBV感染、复制及病程变化,在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6-氯-5,12-萘并萘醌(1)与酚醛树脂经亲棱取代,一步合成制备具有光致变色性的酚醛树脂(3)。在苯溶液中,光致变色聚合物(3)与光致变色化合物6-{4-[2-(4-羟基苯基)异丙基]苯氧基}-5,12-萘并萘醌(2)有相似的光致变色行为。但是,在聚合物(3)中,由于苯基处于聚合物骨架中不易迁移,使聚合物(3)的变色速度较化合物(2)明显减慢,化合物(2)的光异构化速度常数是聚合物(3)的3倍。同时发现溶剂对聚合物(3)的光诱导trans-ana异构化反应速度有明显影响,在氯仿中的反应速度常数约为在苯中的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