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张峻梅  郭华  唐方  李玲 《现代免疫学》2004,24(4):296-296,314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之一是在致病原的作用下,Th1/Tb2失衡,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激活B淋巴细胞,合成和分泌大量的IgE。而CD23为IgE低亲合力受体,是B淋巴细胞激活的表面标志。故研究哮喘患者CD23的表达具有意义。本研究以CD19作为总B淋巴细胞标志分别对正常人和哮喘患者发作期及缓解期外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在急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进行分类 ,计数 ,并与同年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卒中患者急性发作时 ,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增高明显 ,尤其以急性脑出血升高最为显著。结论白细胞在急性脑卒中的发生 ,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在2型糖尿病患者(NIDDM)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了85例NIDDM患者(无微血管病变35例,有微血管病变50)及30例健康珍血小板活化标志物GFMPCD62p及GMPCD63的表达。结果:患者血小板GMPCD62p及CD63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有微血管病变组与无微血管病变组的CD62p  相似文献   
4.
IGF-1 促原代人胚骨骼肌成肌细胞体外增殖与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更好地将成肌细胞应用于组织工程构建,探讨IGF-1对原代人胚骨骼肌成肌细胞体外增殖与分化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通过核素。H-TdR掺入法测定不同浓度IGF-1(1、2、4、8、16和32ng/mL)作用下成肌细胞的每分钟射线脉冲数(count per minute,CPM)值,根据浓度-CPM值量效曲线确定IGF-1促增殖的适宜浓度。在生长培养基中加入该浓度的IGF-1用于实验组细胞,对照组细胞仅接受生长培养基。分别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生长曲线,比较两组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运用流式细胞技术及核素掺入法测定适宜浓度IGF-1作用下,成肌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另选取不同浓度IGF-1(0、5、10、15、20、25、30ng/mL)作用于成肌细胞,观察4d后成肌细胞融合率,通过融合率.IGF-1浓度.量效曲线确定IGF-1促进成肌细胞融合的最佳浓度,并将其用于实验组,而未接受该浓度IGF-1的成肌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细胞融合率与磷酸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5ng/mL的IGF-1为促成肌细胞增殖最佳浓度。对照组成肌细胞倍增时间为96h;实验组成肌细胞生长曲线左移,倍增时间缩短为60h。对照组DNA G1、S期与G2M期各亚周期所占时间分别是70.03、25.01与0.96h,实验组为22、66、16.47与20.87h。实验组与对照组成肌细胞CPM峰值出现的时间分别是48h与96h,与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结果一致。IGF-1促进分化研究显示20ng/mL IGF-1为促成肌细胞分化最佳浓度。实验组成肌细胞融合率较对照组提高30%,CK合成量提高2000mU/mL。结论IGF-1对成肌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均具有促进作用,是通过减少G1期成肌细胞数量,增加S期与G2M期细胞实现的。20ng/mLIGF-1能明显增加成肌细胞融合率CK合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粘附分子表达的变化,以及与中性粒细胞激活密切相关的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变化,以期为脑卒中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白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及细胞内[Ca2+]的变化.结果脑卒中急性发作时,患者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数增高明显,外周血白细胞CD11b、CD18的表达在发病24h内升高,同时,脑卒中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CD62L的表达在急性期明显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性粒细胞内[Ca2+]增加,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与细胞内[Ca2+]具有正相关性,CD62L的表达与[Ca2+]虽无明显的线性相关性,但随着[Ca2+]的增加,CD62L的表达具有下降的趋势.结论急性脑卒中发生时,白细胞被激活,粘附分子CD11b、CD18表达上调,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增强,可能会加重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病理生理过程.同时,随着中性粒细胞的激活,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62L的表达显著下调,细胞内[Ca2+]增加,在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2年度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指导合理用药,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德灵Microscan96全自动生化鉴定系统对临床分离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依据CLSI2012年标准,采用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株5854株,前10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肺炎链球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屎肠球菌。未检测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5.8%;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为47.7%和33.8%;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30.0%和37.5%。结论病原菌耐药形势严峻,应定期进行细菌耐药监测,及时掌握细菌耐药性变化,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白血病是由于不成熟淋巴系或髓系祖细胞失控呈克隆性扩张,被阻滞于一定的分化期而产生的。80年代提出了白血病的MIC分型方法(Morphologic immunologic and cy-togenetic),其免疫分型正是基于白血病细胞病变时分泌阻滞学说而发展起来的。流式细胞术(FCM)的应用,可快速检测大量完整保留有所表达的分化抗原的细胞,并可通过双标或多标记对一个细胞进行多参数多抗原的分析,因此为白血病免疫分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文对29例白血病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大量研究表明,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促成肌细胞增殖作用明显,低浓度水平就有活性,但是对于其作用机制目前还不太清楚.应用流式细胞仪碘化丙啶染色法(PI法)检测成肌细胞生长周期,拟探讨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对原代及传代人胚骨骼肌成肌细胞体外增殖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6/1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以及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流式细胞室完成.在产妇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选取孕8~12周水囊引产胎儿,性别不限,切取部分小腿腓肠肌与股四头肌组织后,采用文献的方法进行成肌细胞分离、纯化与传代培养,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原代、第2、4、6代成肌细胞以1×105 /孔密度接种于24孔板,每3孔为1组计7组.1~7组细胞以无血清F12培养基同步化后分别予以含0,1,2,4,8,16,32 μg/L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的培养基,运用核素掺入法确定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促增殖的适宜浓度用于实验.同步化后其中一板的生长培养基不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作为对照组;另一个加入适宜浓度的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作为实验组.每组每天取3孔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曲线,推算成肌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作为细胞增殖周期TC.运用流式细胞技术PI法分别测定细胞生长周期和各亚周期时相时间.结果:4~8 μg/L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具有良好促进成肌细胞增殖的能力.各代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成肌细胞在24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各实验组细胞生长曲线明显左移.6代以内成肌细胞的增殖周期、各亚周期细胞百分比、各亚周期所占时相以及各代细胞对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的反应一致,生长模式与能力一致,细胞倍增时间平均从4.8 d缩短到3.3 d.结论: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能促进成肌细胞体外增殖,成肌细胞的增殖指数明显提高.其促增殖作用是通过缩短DNA合成前期和合成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脑梗塞患者活化血小板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脑梗塞患者体内活化血小板的含量。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活化血小板标志物CD6 2 p、CD6 3的含量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脑梗塞患者血小板CD6 2 p、CD6 3的表达量为 47 2 6± 19 6 8、5 2 14± 16 89,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D6 2 p,CD6 3的表达量 4 5 1± 3 16 ,6 73± 2 6 7(P <0 0 1)。结论 :脑梗塞患者血栓的形成与血小板的活化密切相关 ,且活化血小板的检测可以作为脑梗塞早期诊断一项较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窒息新生猪淋巴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是否由于淋巴细胞凋亡的加速所致以及缺血缺氧(HI)对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琼脂电泳及流式细胞仪(FCM)对HI新生猪淋巴细胞凋亡动态定量分析。结果HI新生猪淋巴细胞经体外培养 24~72小时后,其最大凋亡率(MAR)较对照组明显增加(n=15,12,x±s=31.09±17.03,5.52±6.17%;F=10.03, P<0.01),其日均凋亡率(DAR)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加(X±8=24.08±10.44,4.05±3.57,F=12.50,P <0.01);电泳观察到的“DNA梯带”与FCM结果一致。结论HI新生动物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加速,提示窒息新生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能是由于淋巴细胞凋亡的加速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