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对通州区中小型企业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了解该区中小型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开展情况,为今后开展职业卫生健康教育服务提供依据,我们对352名劳动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区中小型企业职业劳动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知晓率不高,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了解较少,多不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接受过职业卫生培训的劳动者比未接受过的劳动者,其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1)。提示,通州区中小型企业劳动者对职业卫生知识认识普遍不高,应加强对该区中小型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管,尤其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武汉市某企业随机抽取177名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并于培训前、培训1周后和3个月后采用相同方法进行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职业卫生知识总知晓率培训前42.86%,培训1周后上升到76.19%,3个月后下降到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调查者对长期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慢性损害、职业病发生原因、职业有害因素进入人体途径、职业病特点以及职业有害因素防治方法的知晓率较低。提示普及职业卫生知识仍是今后企业努力的重点,注意干预方式,切实提高劳动者健康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宝山区外来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水平、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意愿程度和职业卫生服务需求现状,探讨促进外来劳动者积极参与和利用职业卫生服务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外来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水平、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意愿程度和职业卫生服务需求水平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与本地劳动者进行比较。结果外来劳动者具备一定的职业卫生知识,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积极性普遍较高,对职业卫生服务需求强烈。结论鼓励督促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健康教育,提高外来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水平,增强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满足外来劳动者日益增长的职业卫生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河北省中小铁矿采选业接尘工人对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为企业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河北省中小铁矿采选业3 394名接尘工人对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应答的3 176人中,只有40.5%的工人知道作业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47.9%的工人在作业时按要求佩戴个人防护用品,49.8%的工人知道岗位职业卫生和安全防护知识培训;接尘工人对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基本上随工龄增加而升高,高学历高于低学历,年龄小的高于年龄大的;仅有36.6%的接尘工人通过职业卫生培训获得职业卫生知识。结论河北省中小铁矿采选业接尘工人对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偏低,劳动者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较差,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5.
企业职工824名职业健康知识认知及需求情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企业职工对职业卫生知识的认知和需求情况.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3家企业824名职工,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职业卫生相关问题调查.结果 75.1%的职丁知晓职业病防治法,80.2%的职工知晓职业危害因素,77.1%的职工知晓个人防护措施,24.4%的职工知晓替代等防护措施;92.0%的职工对职业病症状及其防治知识有需求.结论 职工对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知识知晓率较低,对职业病及其防治措施知识需求较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现阶段企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需求情况,调查340家企业发现,国有、外(合)资、私营、乡镇企业在法律宣传、贯彻及国际商贸知识的知晓上存在差异。在法律知识知晓上,国有、外资、合资企业及私营、乡镇企业分别为83.3%、40.6%、35.3%及27.6%;在国际商贸知识知晓上,国有、外资、合资企业及私营、乡镇企业分别为40.0%、92.7%、84.3%及78.1%。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需求体现在卫生监督,企业内部管理,维持良好劳动关系,满足"劳工标准"4个方面。卫生监督产生的需求是各经济形式企业开展职业卫生服务的最大需求,"劳工标准"壁垒产生的需求以外(合)资、私营、乡镇企业居多。提示,加强依法管理和企业认真贯彻法律、法规是现阶段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和突破"劳工标准"壁垒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深圳宝安区农民工职业病危害防护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深圳宝安区农民工对职业病危害防护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容量比例抽样方法 选择40家工厂企业的l8岁及以上的农民工,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农民工一般情况、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职业卫生态度、获取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卫生知识途径.结果 共调查8 014名农民工,其对职业病诊断部门、职业性体检医疗机构等10项基本职业卫生知识平均知晓率为33.1%,其中37.8%、39.0%农民工分别知道职业病诊断部门、职业性体检医疗机构;仅有7.5%的农民工了解<职业病防治法>;89.2%、88.6%的农民工分别认为企业有必要组织员工学习职业病防护相关知识、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对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督检查;62.0%的农民工表示从事现职业时,被用人单位告知职业病危害因素;63.2% 的农民工表示单位组织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农民工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体检;48.0%的农民工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使用单位为其提供的防护用品;35.2%的员工参加过企业组织的职业病防护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获取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卫生知识途径依次是电视、广播 、宣传栏、报纸、卫生部门的宣传、企业培训、网络.结论 深圳地区农民工对职业病危害防护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较差,而农民工、工厂企业都有积极了解职业病防护相关知识的态度,应加强职业卫生法规的宣传及职业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防护状况,为制定相应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6家企业及1 925名工人,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职业卫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该区大中型企业的职业卫生防护设置率为95.5%,小型企业为40.9%;大中型企业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为81.8%,小型企业为47.8%。大中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设置率高于小型企业,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卫生检测矽尘合格率仅为27.8%。工人对职业病防治法的知晓率仅为17.5%。结论小型企业的职业卫生防护设置率较低,存在较严重的职业病危害隐患。应建立长效的防治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煤矿企业员工对职业卫生的认知和需求。方法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1444名煤矿企业员工就职业卫生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结果40·95%人知晓职业病防治法,仅4·22%人认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者要做上岗前体检,84·98%人认为定期体检是必要的,27·06%人知晓健康促进的内涵,444人提出了774个关于职业健康的问题和建议,问题主要集中在工作环境的治理。结论煤矿企业员工职业卫生知识普及、宣传、培训不够。煤矿企业应增加对员工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岗前人员职业卫生知识、态度和需求情况,提高岗前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为今后更好地实施职业健康促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来自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在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岗前职业健康体检者作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收集调查资料。结果发放调查问卷436例,收回调查问卷415例(95.18%),有效问卷403例(97.11%)。调查对象对职业防护措施、职业有害因素的类型与危害和劳动者应享有的职业健康权利等方面的知晓率均较低,分别为29.53%、32.26%和34.24%。不同人群特征调查对象职业卫生知识得分情况表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职业病防治知识获知率下降,民族中以维吾尔族职业病防治知识得分偏低,随着受教育的程度越高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得分越高。在职业病防治态度方面表现为不同年龄、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程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教育需求模式上,更多的人愿意通过QQ群、微信的方式提供咨询服务,其次是专业老师授课方式。结论岗前职业健康体检人员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对职业卫生健康教育的需求较高,需要加大、加强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试点企业员工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态度现状和需求等情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为有针对性地在试点企业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活动打下基础,并将试点企业的干预模式应用推广为行业应用。方法通过基线调查,了解企业员工的健康知识与健康需求现状,并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4年后在相同的车间采用相同的问卷进行调查并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干预后有99.2%的员工参加了工伤保险,干预后有85.9%的员工对劳动条件满意,干预后员工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告知了解增加,对职业卫生知识的需求比例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人数的比例有所降低,为26.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点企业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4年间取得较大的成绩,采取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方式与方法部分是有效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中期的评估调查,发现干预措施的优劣,以便进一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员工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陈献文  冯鸿义 《职业与健康》2012,28(16):2042-2044
目的了解江阴市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开展情况,为其行政部门制定卫生政策和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该市2011年度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年度报表,统计分析辖区内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经济类型等的企业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状况。结果辖区内年度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用人单位有101家,对接触有毒有害作业的17 909人进行健康检查,占职工总数的40.59%;在接触的5大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化学毒物类占51.72%,检出疑似职业病7人,检出率为0.04%;其大多分布于中外合资经营的中等规模金属制品行业,属物理因素(噪声)类所致疾病。发现职业禁忌证82人,检出率0.46%;其大多分布于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股份有限公司中的一般制造业、规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属化学毒物类及物理因素类所致疾病。结论提高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意识工作刻不容缓,广泛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能早期发现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采取健康促进等干预措施后,民营企业外来务工者的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的变化,为制定企业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慈溪市2家民营企业,按车间分层,每个车间各随机抽取200名外来务工者为调查对象。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开展为期1年的企业健康政策、支持性环境、健康教育、健康服务等健康促进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后分别对调查者进行职业卫生知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职业病知识、职业有害因素、职业卫生防护、职业体检、相关法律法规等。[结果]外来务工者正确理解职业病概念的比例由干预前的70.25%上升至干预后的90.71%(P〈0.05);职业卫生总体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1.47%上升至干预后的86.38%(P〈0.05);初中文化程度的外来务工者的职业卫生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49.41%上升至干预后的85.93%(P〈0.05)。[结论]企业制订职业健康政策是开展外来务工者防治职业危害的关键,加强教育和培训是重要手段,安全例会前的10分钟健康教育和人际传播是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淮南市3家火力发电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职工的职业卫生知识、态度、行为,为降低和避免职业病的发生、发展,开展干预活动,促进职工健康,提供基础数据和防治意见。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被调查者独立、完整的填写问卷,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0.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效问卷938份,对职业卫生知识应答正确率64.7%,对职业卫生态度应答正确率57.2%,对职业卫生相关行为应答正确率60.9%。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修正后实施1年以来,该市3家火力发电企业职工的职业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不容乐观,有待加强职业健康教育,以促进其健康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15.
苏文进  殷霄  甘露  唐飞  彭清琴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576-2578
目的为中小企业职业卫生工作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服务指导提供线索。方法以日常职业卫生监督的形式,对深圳市宝安区2个工业区内所有企业2009年度的基本情况、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职业卫生基本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个工业区58家企业主要涉及电子、五金模具、表业、塑胶模具、纸品包装、机械等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三氯乙烯、苯系物、正己烷、粉尘等化学有害因素及噪声、高温等物理有害因素;58家企业共有职工6120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共计2106人,占职工总人数的34.4%;58家企业在组织机械和规章制度建设、原辅材料和设备管理、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职业卫生培训、履行告知义务方面不符合要求比例均超过50%;其他各项调查中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均低于25%。结论中小企业的职业卫生基本状况的形势严峻,职业卫生的安全隐患极大,在卫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推行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如中小企业外聘职业卫生专家指导作业模式,可能降低企业职业病事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夏淳  宋春华 《职业与健康》2012,28(19):2414-2416
目的了解天津开发区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员的一般情况和卫生行为,以及食品安全知识的期望获得途径,为以后更好的对食品安全管理员进行培训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开发区随机抽取134家餐饮业,对其食品安全管理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食品安全管理员以男性为主(67.4%);平均年龄为33.7±8.67岁;食品行业工作年限两年及以上的占80.3%;学历以高中(中专)为主(40.2%),高中(中专)及以上占总人数的69.7%;按学历分组,各组的卫生行为平均得分总体存在差异(F=3.866,P0.01);大、中、小型餐饮服务业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的构成不一致(χ2=8.124,P0.05),大型餐饮业中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构成比为61.5%;主要期望的知识获得途径为培训讲座60人次、网络41人次、科普宣传材料38人次,全年培训时间40 h及以上的仅为14.4%。结论应进一步明确和细化食品安全管理员准入标准,提高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管理岗位的认识,以多次、多种形式进行培训,从而使食品安全管理员获得更多知识,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丛泽  刘永泉  吴琦  党卫民  马文军 《职业与健康》2009,25(15):1569-1572
目的调查在职业卫生分级管理中企业的自我认知情况,分析企业自我认知水平与企业职业卫生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上海市职业卫生量化分级评分表》,对北京市海淀区71家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由其按照统一标准对所在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进行自评(企业自评分),收集企业职业卫生相关资料并结合现场监督检查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普查资料,由研究人员采用相同的评分表按相同标准对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进行评分(调查评分),分析企业自评分与调查评分之间的差异,并以企业自评分与调查评分之间的差值反映企业自我认知水平,分析其与企业职业卫生状况的关系。结果根据统一的分级标准,企业自评的分级结果与调查的分级结果不同(x^2=82.02,P〈0.01)。企业自评平均分为69.23,中位数为80.00;调查评分的平均分为42.58,中位数为36.82。企业自评分与调查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企业自评分与调查评分差值较小的企业(即自我认知水平较高的企业),A级与B级企业所占比例较高(x^2=64.77,P〈0.01)。结论纳入研究的企业整体职业卫生水平与职业卫生自我认知水平较低。企业的职业卫生自我认知水平越高,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也就越好,应加强对企业的职业卫生培训与教育。  相似文献   

18.
连云港市企业员工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企业员工相关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为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原则,在市级企业单位中抽取3个被调查单位,通过以自填方式发放问卷开展调查。结果企业员工对一般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77.06%,其中什么叫健康、高血压、结核病、职业病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吸烟对人体是否有害等知晓率分别为83.47%、73.91%、80.0%、70.43%、73.91%和96.52%;男女健康知识知晓率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文化程度健康知识知晓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目前,员工获得健康知识途径以报刊、杂志和书籍最高,其次是网络、电视;员工最希望获得健康知识途径以报刊、杂志和书籍为高,其次是网络、电视、亲友和知识讲座、宣传册等。结论连云港市企业员工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但是,离上级规定的指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企业健康教育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白立新  高志军  梁政  郭洁 《职业与健康》2012,28(19):2337-2340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4类企业员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下称《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调查表的方式对4类行业23家企业中的436名员工的职业卫生相关知识和《职业病防治法》相关内容知晓情况、享受职业卫生服务情况、职业病防治知识获取渠道、希望进一步了解的职业病相关知识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各行业员工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参差不齐,除"粉尘是职业病有害因素"和"危害因素可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相关知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和"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时间"、"知道《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内容"以及"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为低知晓率。4类行业享受职业卫生服务除"参加上岗前培训"、"参加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定期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外,其余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被调查者获得职业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不同,各类途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单位培训获得职业病防治知识的比例最高,占71.79%。被调查者希望进一步了解的职业病相关知识内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想了解"常见职业病、职业多发病的表现及防治知识"的最多,占调查者的82.80%。结论 4类行业员工对《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不同,应针对不同行业进行有侧重的培训,监管部门应在日常监管时把用人单位对职工的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和落实职业卫生服务内容作为监管的重点内容,保护工人的健康权益,减少职业损害和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入员吸烟和被动吸烟现状以及对控烟和禁烟的态度。方法制定统一调查表,随机抽取2009年到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采取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450人,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现在吸烟率为28.00%(男性24.21%,女性3.79%),戒烟率为10.20%。在过去的7个工作日,26.00%的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曾被动吸烟,其中5.10%的从业人员则是天天被动吸烟;对单位的禁烟支持率达到97.66%;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对控烟和戒烟知识的了解情况女性高于男性。结论昌平区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吸烟及被动吸烟率偏高,需进一步加强对该人群"吸烟有害健康"的宣教工作,以降低昌平区公共场所的吸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