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建立了自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DB-624毛细管色谱柱和氢火焰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大于100.25%,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47%。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适合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氯乙烯单体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采用5 L气体采样袋配制1,2-二氯乙烷标准气体系列,经气相色谱法测定建立定量评估标准曲线。分别配制低、中、高浓度空气加标样品,评价气体检测管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设计干扰实验验证气体检测管特异性。结果显示,气体检测管平均回收率98.0%~104.1%,相对标准偏差4.3%~5.3%。1,1-二氯乙烷等不干扰气体检测管显色。静态配气-气相色谱法适用于1,2-二氯乙烷快速检测的定量评估,经验证气体检测管定量结果准确稳定、特异性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饮用水中12种挥发性卤代有机物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ECD)测定饮用水中1,1-二氯乙烯、二氯甲烷、反-1,2-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三氯甲烷、1,1,1-三氯乙烷、1,2-二氯乙烷、四氯化碳、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四氯乙烯及三溴甲烷等12种挥发性卤代有机物.结果:在所建立的实验条件下12种挥发性卤代有机物的平均回收率在94.1%~105.6%之间,相对标准差(RSD)为1.18%~4.86%,检测限为0.023 ~8.3μg/L.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同时测定多种挥发性卤代有机物.  相似文献   

4.
1,2-二氯乙烷的毒理学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 1,2-二氯乙烷(1,2-DCE)是一种工业上广泛使用的有机溶剂。大量用作制造氯乙烯单体,乙二胺和苯乙烯。一般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这些工业企业的车间空气中。二氯乙烷有两种异构体:1,2-DCE和1,1-DCE。据Hofmann等报道,1,2-DCE慢性毒性为1,1-DCE的5倍;Weisburger用大鼠和小鼠研究1,2-DCE和1,1-DCE的致癌作用时证实,1,2-DCE(100 mg/kg灌胃)可诱发大、小鼠肿瘤发生,而1,1-DCE(900 mg/kg灌胃)对大鼠无致肿瘤作用。可见它们之间毒性差别很大。由于塑料工业及化纤工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对1,2-DCE毒理学研究的进展,并有实验证实它具有致突变、致胚胎毒及致癌性。因此,必须慎重对待1,2-DCE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能够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18种挥发性卤代烃的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自动顶空进样技术,通过对顶空条件(顶空瓶加热温度、平衡时间)和气相色谱条件进行优化。样品经70℃静态顶空15 min后,用TR-5(30 m×0. 32 mm,0. 25μm)毛细管柱进行分离,ECD检测器分析,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测定生活饮用水中1,1-二氯乙烯、二氯甲烷、反1,2-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三氯甲烷、1,1,1-三氯乙烷、1,2-二氯乙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四氯乙烯、对二氯苯、邻二氯苯、1,2,4-三氯苯、六氯丁二烯、1,2,3-三氯苯、六氯苯。结果 18种挥发性卤代烃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0. 996,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5. 3%~102. 2%,相对标准偏差为1. 40%~8. 01%,方法检出限为0. 003μg/L~5. 2μg/L。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操作简单,适合同时测定水中18种挥发性卤代烃。  相似文献   

6.
自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丙烯腈单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了自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丙烯腈单体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INNOWAX毛细管柱和氢火焰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大于97.53%,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77%.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适合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丙烯腈单体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水中1,2-二氯乙烷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法用液上空间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的1,2-二氯乙烷.该法操作简单,避免了萃取、净化等步骤所造成的测定误差[1].在本法最佳实验条件下,1,2-二氯乙烷的最小检出量为3.9μg,回收率为83.2%~105.5%,变异系数为2.44%~7.02%.  相似文献   

8.
苏成华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70-2772
目的建立用活性炭管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1,2-二氯乙烷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用活性炭管吸附空气中1,2-二氯乙烷,样品经二硫化炭解吸,气相色谱检测。结果当1,2-二氯乙烷浓度范围在0~116.5μg/ml时,相关系数r0.999,检出限为:0.12μg/ml,以采集4.5L空气样品计,最低检出浓度为0.027mg/m3。平均解吸率96.0%,活性炭管吸附23.30μg1,2-二氯乙烷,样品放置7天后,回收率仍达94.9%。在该实验条件下与三氯甲烷等化合物有较好的分离。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1,2-二氯乙烷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了自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服装中残留丙烯腈和氯乙烯单体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准确称取样品于顶空瓶中,加入DMA,加盖密封,放入自动顶空进样器,供气相色谱分析,外标法定量。对不同极性色谱柱进行选择性实验,最终采用DB-624毛细管柱和氢火焰检测器测定,同时对平衡温度和平衡时间等顶空条件以及色谱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丙烯腈和氯乙烯单体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87和0.99990,n=5)。对丙烯腈和氯乙烯分别做3组(n=5)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实验,平均回收率在90%~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4.25%,丙烯腈和氯乙烯检出限(LOD)分别为0.50μg/g和0.25μg/g。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适合出口服装中残留丙烯腈和氯乙烯单体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1,2-二氯乙烷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按照《车间空气监测检验方法研究规范》的要求进行实验室实验及现场实验。结果方法在0~0.36μg/ml范围内呈现线性关系;样品在炭管中至少可保存8d,方法的重现性好,不同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2.0%;活性炭管对1,2-二氯乙烷的吸附效果良好,100 mg活性炭对1,2-二氯乙烷的穿透容量大于13.2 mg,当1,2-二氯乙烷的浓度为22.7~112.4 mg/m3时,采样效率均达99.69%~100%;平均解吸效率为85.6%~89.4%;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66 mg/m3;空气中与1,2-二氯乙烷共存二氯甲烷、甲苯、正己烷、三氯甲烷、三氯乙烯等在该方法条件下不干扰测定。结论该方法各项指标均达到《车间空气监测检验方法研究规范》的要求,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1,2-二氯乙烷的现场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2-二氯乙烷在尿中的代谢产物作为生物标志物,为预防1,2-二氯乙烷职业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将SD大鼠分为染毒组和对照组,每组2只。用1,2-二氯乙烷对大鼠作灌胃染毒,然后收集尿样,经酸化、蒸发及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在染毒大鼠的尿样中检出6种化合物:硫撑双乙酸二甲酯、2-甲硫基乙酸甲酯、磷酸三甲酯、2-甲氧基.2-戊烯二酸二甲酯、柠檬酸三甲酯和3,4-二甲氧基苯丙酸甲酯。其中硫撑双乙酸二甲酯和柠檬酸三甲酯的色谱信号较高,硫撵双乙酸已有文献报道是1,2.二氯乙烷代谢产物。[结论]硫撑双乙酸二甲酯作为接触1,2-二氯乙烷的生物标志物,值得进一步研究。柠檬酸三甲酯异常增高,可能与阻断三羧酸循环有关,有可能可作为1,2-二氯乙烷中毒的初步排查标志。  相似文献   

12.
近年的病例报道显示,1,2-二氯乙烷对工人神经系统的危害严重,但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资料。本文对1,2-二氯乙烷神经毒性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亚急性1,2-二氯乙烷(1,2-DCE)中毒致肝脏氧化损伤情况,为阐明1,2-DCE中毒性肝损伤的机制提供参考依据。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不同剂量1,2-DCE染毒组(0.35、0.7、1.2 mg/L),采用静式吸入方式染毒1周;然后,取血和肝组织,分别检测血中总胆红素(TB)和谷胱甘肽(GSH)含量,肝组织中丙二醛(MDA)、GSH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中、高剂量染毒组小鼠的血浆中T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而中、高剂量染毒组小鼠的肝组织中GSH-Px活性和GSH含量及高剂量组的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剂量染毒组小鼠的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亚急性1,2-DCE中毒可引起肝组织的氧化性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饮用水中二氯甲烷、1,1 ̄二氯乙烯、反式及顺式1,2 ̄二氯乙烯、1,2 ̄二氯乙烷的顶空大口径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法。方法水中的微量卤代烃经顶空提取后,用DB-624大口径毛细管色谱柱,采用程序升温方式进行气相色谱分析,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二氯甲烷、1,1 ̄二氯乙烯、反式1,2 ̄二氯乙烯、顺式1,2 ̄二氯乙烯、1,2 ̄二氯乙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85~168、0.07~12.1、0.40~77.8、0.53~119、1.2~265μg/L,均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83、0.07、0.40、0.53、1.10μg/L,均r≥0.999 5。该方法的回收率为102.5%~113.8%,RSD为5.5%~11.8%。结论该方法适用于同时测定饮用水中5种卤代烃的含量,操作简便、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5.
李勇勤  谢秀红  曾文锋  翟然 《职业与健康》2009,25(20):2148-2149
目的调查引起一起疑似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事故的原因。方法调查1名疑似职业性1,2-二氯乙烷中毒病人所在公司的各项职业卫生管理体制、生产作业场所中有害物质浓度和同车间接触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情况。结果用人单位未建立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插鞋操作位空气中1,2-二氯乙烷浓度CTMA为32.9mg/m^3、CSTEL为36.3mg/m^3,分别超限3.7和1.6倍;被检的29名底部车间工人中,有19名工人尿中β2-微球蛋白≥1.2ug/ml,异常率为65.5%;自诉症状头晕、头痛、烦燥、恶心、呕吐等15人,异常率为51.7%。结论该次事件中插鞋岗位使用的散装港宝水、309黄胶中含高浓度1,2-二氯乙烷,插鞋岗位空气中1,2-二氯乙烷浓度超过国家卫生限值规定,结合临床表现,可以确认该起事件为疑似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生素E (vitamin E,Vit E)对1,2-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1,2-DCE)中毒性脑水肿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雌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Vit E对照组、1,2-DCE单纯染毒组及Vit E低、中和高剂量干预组。连续给予药物灌胃4 d后,采取静式吸入方式染毒3. 5 h/d,持续3 d。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纯染毒组小鼠脑组织呈现明显脑水肿病理改变,脑含水量、脑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细胞色素P450 2E1 (cytochrome P450 2E1,CYP2E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脑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assay kit,CAT)活性、Occludin蛋白和mRNA及Claudin 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单纯染毒组相比,各干预组小鼠的脑含水量、脑组织MDA含量、CYP2E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GSH含量、Occludin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升高;中和高剂量干预组的小鼠脑组织中SOD和CAT活性及Claudin 5蛋白表达水平亦显著升高(P0. 05)。结论单纯1,2-DCE染毒可引起小鼠脑水肿,诱导脑组织中CYP2E1的表达,诱发脑组织氧化损伤,破坏紧密连接蛋白,并抑制Occludin和Claudin 5的表达;而Vit E干预可显著抑制CYP2E1的表达,缓解CYP2E1介导的氧化损伤,有效预防1,2-DCE引起的中毒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1,2-二氯乙烷(1,2-DCE)对小鼠睾丸细胞DNA损伤作用,探讨1,2-DCE的生殖毒性。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检测1,2-DCE不同染毒剂量(50,100,200,400 mg/kg)及染毒后不同时间(24,48,72 h)对小鼠睾丸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在受试剂量、时间范围内,小鼠睾丸细胞彗星率随1,2-DCE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1),彗尾的长度(除50 mg/kg染毒组)随剂量增加而延长(P<0.01),各剂量与彗星率和彗尾长度之间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R彗星率=0.974 5,R彗尾长=0.970 6,P<0.01);染毒后24,48,72 h,各组小鼠睾丸细胞彗星率和彗尾的长度随染毒后时间的增加而增加(P<0.01)。结论1,2-DCE对小鼠睾丸细胞DNA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亚急性1,2-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1,2-DCE)染毒对小鼠行为及脑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为揭示1,2-DCE神经毒性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1,2-DCE染毒组(225、450、900 mg/m3),每组8只小鼠,静式吸入染毒10 d,每天染毒3.5 h.最后一次染毒结束后立即进行旷场试验,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快速取大脑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脑组织中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及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 各染毒组小鼠脑组织中Asp和Glu含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且各染毒组小鼠的Glu含量[低、中、高剂量染毒组分别为(67.69±9.89)、(67.99±6.23)、(71.16±5.96)μmol/g Pro]与对照组[(50.78±5.15)μmol/g Pr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染毒组小鼠脑组织中GABA含量[(8.08±2.37)μmol/g Pro]较对照组[(12.83±3.36)μmol/g Pro]明显降低,但高剂量组[(19.87±5.30)μmol/g Pro]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低剂量1,2-DCE染毒对小鼠的行为有兴奋作用;而高剂量1,2-DCE染毒对小鼠的探索性及运动性行为有抑制作用.结论 亚急性1,2-DCE染毒可引起小鼠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及比值的变化,进而导致出现行为的改变,这可能是1,2-DCE神经毒性作用的机制之一.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1,2-dichloroethane (1,2-DCE) on the behavior and the brain neurotransmitter levels in mice.Methods Thirty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which were control group and groups of low,meddle and high exposure (225,450 and 900 mg/m3) to 1,2-DCE for 10 days (3.5 h a day) by inhalation.After the last exposure,the open field test was performed immediately.After exposure all mice were killed and the brain tissues were taken up rapidly.The levels of aspartate (Asp),glutamate (Glu) and 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 in the brain were detect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Results Levels of Asp and Glu in all exposure groups increased with doses.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levels of Glu in all exposure group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Levels of GABA in the low exposur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but those in the high exposur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The results of the open field test showed that effect of low exposure to 1,2-DCE on the behavior was stimulant,but the high exposure to 1,2-DCE inhibited behavior of exploration,excitement and sport.Conclusions Subacute exposure to 1,2-DCE could result in the change of amino acid neurotransmitter content and ratio in the brain,thereby change the behavior of mice appeared,which might be the mechanism of neurotoxicity caused by 1,2-DCE in pa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