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脑瘫患儿除肢体运动障碍外,25%~35%的脑瘫存在流涎症,流涎给脑瘫患儿带来诸多不良后果如衣服潮湿异味,颊部皮肤刺激,体液减少外,还影响患儿语言发育。另外,心理障碍、社会歧视等方面也不容忽视,给患儿生活带来很大困难。我院康复中心多年来就脑瘫患儿流涎症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脑瘫患儿除肢体运动障碍外,25%~35%的脑瘫存在流涎症,流涎给脑瘫患儿带来诸多不良后果如衣服潮湿异味,颊部皮肤刺激,体液减少外,还影响患儿语言发育。另外,心理障碍、社会歧视等方面也不容忽视,给患儿生活带来很大困难。我院康复中心多年来就脑瘫患儿流涎症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3.
脑性瘫痪由于中枢运动神经系统的损伤,导致吞咽功能障碍和口唇闭合不良。25%~30%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流涎。流涎影响了语言功能的发育,同时也影响自身的社会形象,严重流涎极大地限制他们的职业选择和社会交往活动。在发达国家主要通过外科手术、物理治疗和行为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脑瘫患儿流涎症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其与口运动评分、吞咽障碍评分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流涎严重程度评估量表对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康复中心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00例脑瘫患儿及在本院健康查体的50例正常儿童进行流涎评估,同时对脑瘫患儿进行口运动评估、吞咽障碍评分(DDS)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评估,分析不同类型脑瘫患儿流涎严重程度与其口运动评分、吞咽障碍评分及GMFCS分级水平的关系。 结果 本研究入选脑瘫患儿流涎症(流涎Ⅱ级~Ⅴ级)发生率为3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流涎症发生率(P<0.01),脑瘫流涎严重程度分级情况如下:Ⅰ级68例,Ⅱ级8例,Ⅲ级16例,Ⅳ级8例,Ⅴ级0例。不同类型脑瘫患儿其流涎严重程度间存在显著差异,痉挛型四肢瘫、不随意运动型和混合型脑瘫患儿流涎程度较严重,其次是痉挛型双瘫和共济失调型患儿,偏瘫患儿无流涎发生。脑瘫患儿流涎严重程度分级与口运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64,P<0.01),而与DDS评分(r=0.772,P<0.01)及GMFCS分级(r=0.788,P<0.01)呈正相关。 结论 约1/3脑瘫患儿并发流涎症,其流涎严重程度与脑瘫类型、口运动障碍、吞咽障碍及粗大运动障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阿托品治疗脑性瘫痪流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许世跃  郑路 《现代康复》1999,3(2):180-180
脑性瘫痪由于中枢运动神经系统的损伤,导致吞咽功能障碍和口唇闭合不良。25%~30%患伴有不同程度的流涎。流涎影响了语言功能的发育,同时也影响自身的社会形象.严重流涎极大地限制他们的职业选择和社会交往活动。在发达国家主要通过外科手术、物理治疗和行为冶疗法控制流涎。近年也有人试用长效抗胆碱药处理脑性瘫痪的流涎问题。在我国目前尚缺乏有关专门的人员和技术情况下,采用药物治疗法简单、经济、适合国情。本试用阿托品治疗11例脑性瘫痪流涎患,对其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6.
吞咽协调训练在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采用吞咽协调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并发吞咽协调障碍及流涎的效果。方法:对住院的30例脑瘫合并吞咽协调障碍和流涎的患儿进行吞咽协调训练、语言训练、针灸等治疗,评定治疗前后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吞咽协调障碍恢复情况,显效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27/30);有9例流涎儿无效,21例Ⅱ-Ⅴ级流涎经训练后转为Ⅰ~Ⅲ级,流涎控制的总有效率为7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吞咽协调训练对脑瘫惠儿吞咽协调障碍及流涎的功能恢复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口肌吞咽协调训练对脑性瘫痪流涎症患儿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我科98例脑性瘫痪流涎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针灸疗法和重复性外周磁刺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口肌吞咽协调训练。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唇舌动作、咀嚼动作和吞咽动作,Gesell发育量表中的适应性、语言行为及个人社交方面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吞咽功能及社交发育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吞咽疗效、唇舌运动、咀嚼动作、吞咽动作、社交发育能力均明显改善;观察组社交发育能力,唇舌动作、咀嚼动作、吞咽动作及吞咽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肌吞咽协调训练可明显改善患儿的唇舌动能、吞咽功能,提高社交能力,促进患儿流涎状况的改善,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何晓霞  李红玲 《中国康复》2018,33(5):397-398
目的:探讨口腔游戏结合针刺、推拿、功能训练等常规康复方法对脑瘫流涎患儿的疗效。方法:脑瘫流涎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方法(包括穴位针刺、推拿、口腔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依据患儿自身情况设计不同的口腔游戏,训练时间及每日次数也依据不同患儿因人而异,由治疗师在治疗室进行;其他时间由患儿家长组织患儿在家中完成。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时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DS)对患儿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TDS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63.3%,P0.05)。结论:游戏结合针刺、推拿、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疗效肯定,利于患儿的身心发育。  相似文献   

9.
4岁以后,清醒状态下出现流涎为异常症状。脑瘫患儿唾液控制障碍导致流涎,影响患儿营养、社交和心理健康等。脑瘫流涎的评估分主观和客观两大类,前者有视觉模拟评分、教师流涎分级法、流涎频率和严重性评分、流涎商、流涎影响评分等,后者则包括Saxon测试、棉拭子法等。流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口运动训练、流涎刺激因素的矫正、生物反馈疗法、药物、手术治疗,也有理疗和中医治疗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脑瘫儿童的语言特征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各类型脑瘫儿童语言发育与构音的特点。方法 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定的S—S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和构音障碍检查法,对76例不同类型脑瘫儿童进行语言发育和构音能力的全面评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语言障碍见于73.1%的患儿。痉挛型双瘫患儿语言听理解与口语表达一致,语言发育迟缓和运动性构音障碍发生率分别为45.95%和48.65%,且二者常并存。痉挛型四肢瘫和徐动型脑瘫患儿听理解与口语表达发育分离,理解明显好于表达,语言发育迟缓发生率分别为90%和64.7%。徐动型、共济失调型和痉孪型四肢瘫构音障碍突出,见于所有息儿。偏瘫患儿较少发生语言问题。结论 语言障碍是脑瘫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不同脑瘫类型的语言表现各有特征性,康复时应对患儿进行认真的语言—言语评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我室166例生殖系统发育异常患儿进行了外周血染色体分析,试图分析生殖系统发育异常患儿染色体畸变特点。患儿均来自我院外科及儿科门诊,年龄在12天~16岁,临床表现以外生殖器发育异常而就诊,患儿均经过常规查体,染色体核型分析,内分泌检测等检查。染色体检查结果。正常核型144例,其中46,XY112例,占67.46%,46,XX32例,占19.27%,异常核型者22例,占13.25%。提示:对生殖系统发育异常患儿,应利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检测手段,及早诊断,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瘫患儿流涎的影响。方法43例脑瘫流涎患儿分为NMES组(n=22)及对照组(n=21),两组常规治疗相同,NMES组同时给予NME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DS)评定患儿流涎情况。结果NMES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MES可以改善脑瘫患儿流涎,促进其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不同剂量A型肉毒毒素(BoNT-A)治疗儿童流涎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纳入40例流涎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BoNT-A注射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引导下进行,在超声引导下将BoNT-A注射至每个患儿的双侧腮腺及下颌下腺,每侧腮腺各取2个点,共4个点,每个点均注射10 U;每侧下颌下腺取1个点,A组每点注射10 U,B组每点注射20 U。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8周、12周,采用教师分级法(TDS)、流涎商数和Saxon测试分别对2组患儿的流涎情况进行评估,并观察注射后患儿的不良反应。 结果 2组患儿治疗前TDS分级评分、1 min流涎量、流涎商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各时间点的TDS分级评分、1 min流涎量、流涎商数评分均降低(P<0.05)。2组患儿治疗后同时间点TDS分级评分、1 min流涎量、流涎商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0 U、20 U BoNT-A注射均可改善儿童流涎症的临床症状,超声引导下注射精确、安全,未观察到注射后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康复指导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术后康复的作用。方法 在术前和术后,根据手术特点,对48例(63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进行髋关节康复指导。结果 经1-2.5年随访,48例患儿(63髋)的康复优良率达95%。结论 康复指导可促进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术后髋关节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腮腺内注射肉毒毒素A治疗脑瘫患儿流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腮腺内注射肉毒毒素A(BTX A)治疗脑瘫患儿流涎的疗效。 2 1名脑瘫患儿双侧腮腺内注射BTX A 15个单位 ,主观评价流涎的严重程度 ,客观评定每天需用的围兜个数和腮腺的每天分泌量 ,调查问卷评定总疗效以及护理者的满意度。结果提示腮腺内注射BTX A是治疗脑瘫患儿流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早期行为干预对重度窒息患儿智力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柯尊宇  明萌  肖玉  梁松 《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113-1115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改善重度窒息患儿智力发育的作用。方法:将70例重度窒息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干预组自新生儿期开始早期干预治疗至2岁,对照组常规育儿,未予以早期干预措施。所有病例均于1岁、2岁时进行智能发育检测。结果:干预组1岁、2岁时智力发育指数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干预组康复率为91%,对照组康复率为71%;两组患儿预后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82,P&;lt;0.05)。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重度窒息患儿智力发育,预防及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口部运动游戏对脑性瘫痪流涎患儿发音清晰度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泉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脑性瘫痪流涎患儿的一般资料,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将患儿划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康复锻炼的基础上增加口部运动游戏。对比2组患儿的发音清晰度、流涎治疗效果和口部运动功能。结果干预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2组的发音清晰度均优于干预前(P均<0.05);观察组的发音清晰度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的流涎治疗效果优于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2组的舌、唇和下颌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均<0.05);观察组的上述口部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常规康复锻炼的基础上对脑性瘫痪流涎患儿实施口部运动游戏训练,能够提高其发音清晰度,改善流涎治疗效果和口部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病理性流涎是儿童康复科常见疾病,主要病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由于患儿年龄较小、不能配合等特点,针对病理性流涎的评估、治疗一直是临床难点,同时家长甚至医务人员更关注患儿基础疾病治疗,容易忽视病理性流涎给患儿带来的痛苦。鉴于以上情况,本文就儿童病理性流涎的成因、评估(包括主观评估及客观评估)及治疗(如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康复治疗、中医治疗、手术治疗、口服药物治疗及放射治疗等)进展情况进行简要综述,希望能提高医务人员对病理性流涎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9.
脑性瘫痪患儿语言障碍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报道,脑性瘫痪患儿中70%~80%伴有语言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交流、交往和社会心理发育。因此,语言训练在脑瘫患儿综合治疗中显得非常重要。国内采用传统医学加手法矫治、功能训练,疗效显著。我们采用头针、头部按摩等方法综合治疗脑瘫患儿语言障碍,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小儿脑性瘫痪(CP)是在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不但运动功能的发展受阻,也伴有其它的行为异常和语言障碍,多并存有不同程度的吸吮、吞咽及咀嚼障碍,而出现张口、伸舌、流涎的症状,语言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对脑瘫患儿进行口腔按摩,发现患儿张口、伸舌、流涎的症状减轻或消失,语言障碍的程度也有所改善,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自1998年以来,共收治脑性瘫痪患儿300余例,参照全国小儿脑瘫痪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及分型,存在不同语言障碍50例,其中语言发育迟缓伴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