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高成脂脂肪干细胞系的分子克隆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并筛选具备高成脂能力的脂肪干细胞系表面标志、可应用于脂肪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以提高组织工程化脂肪的构建效率.方法 胶原酶消化人脂肪组织,获得脂肪干细胞,培养扩增后成脂诱导,收集诱导成熟的脂肪细胞,天花板贴壁培养得到去分化脂肪细胞.比较去分化脂肪细胞与人脂肪干细胞的增殖能力,成脂分化能力及表面抗原表达的变化.结果 去分化脂肪细胞与脂肪干细胞的形态和增殖能力相似;去分化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能力高于脂肪干细胞;两种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大致相同,但去分化脂肪细胞的CD54的阳性表达高于脂肪干细胞.结论 CD54的表达可能与去分化脂肪细胞的高成脂分化能力密切相关,可能是高成脂系干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抗原标志.  相似文献   

2.
2001年,Zuk等[1]证实从脂肪组织提取物(PLA)中存在一类间充质性质的成体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或简称为脂肪干细胞(ADSCs),通过以外科切除或吸脂手术方式获得的人或鼠脂肪组织为研究对象,消化离心后简单处理脂肪组织,获得一个显微镜下呈成纤维细胞形态的细胞群.这类细胞易于培养,在体外可向骨、软骨、肌腱和脂肪细胞等分化,其符合定义干细胞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具备自我更新能力,二是在特定条件下具备多向分化的能力[2].我们从来源于人皮下的脂肪组织中分离出该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形态特点和生物学特性,利用诱导剂将其向内皮细胞方向分化,用于植入体内后改善组织缺血状况.  相似文献   

3.
脂肪组织来源的多能干细胞培养和外源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研究脂肪组织来源的多能干细胞(ADMSCs)体外长期培养和外源基因的表达。方法:常规方法培养脂肪组织来源的多能干细胞,细胞免疫化学方法对未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用不同的物质诱导脂肪组织来源的多能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用Ad5βgal转染脂肪组织来源的多能干细胞。结果:从成年大鼠的脂肪组织中培养出多能干细胞,在体外生长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可以维持未分化状态稳定增殖,体外扩增可超过10代。细胞表达波形蛋白。在不同物质的诱导下,干细胞可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脂肪组织来源的多能干细胞体外可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结论:由脂肪组织来源的多能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并稳定增殖,能够表达外源基因,有潜力作为自体移植的一种细胞来源和基因治疗的一种载体。  相似文献   

4.
脂肪组织来源的基质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介绍近期国内外脂肪组织来源的基质细胞研究进展. 方法广泛查阅近期有关文献,归纳分析此种细胞的培养和分化的研究状况. 结果脂肪组织中存在一种多能的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这种细胞生长状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可长期增殖,细胞绝大多数为中胚层来源,混有少量的血管周细胞、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能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成肌细胞和神经细胞. 结论脂肪组织来源的基质细胞可替代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组织工程的另一种干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比较去分化脂肪细胞(dedifferentiated adipocytes,DA)与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在体内的成脂分化能力,为脂肪组织工程筛选出成脂效率高的种子细胞.方法 取健康女性脂肪抽吸术的抽吸物,使用酶消化法获取成熟脂肪细胞及脂肪来源干细胞,采用天花板贴壁法培养成熟脂肪细胞使其去分化,获取去分化脂肪细胞,各取第3代细胞进行实验.将两种细胞分别与纤维蛋白胶(fibrin glue,FG)支架体外混合培养,光镜及扫描电镜检测细胞与支架的相容性;DiI荧光染料标记细胞,将DiI标记过的细胞支架复合物(DA-FG组,去分化脂肪细胞-支架,n=8;ASCs-FG组,脂肪来源干细胞-支架,n=8)以及空白支架(空白FG组,n=8)注射于裸鼠皮下.术后8周将新生组织取出,进行大体观察和湿重测定,HE染色、H染色和油红"O"染色后进行组织学观察、纤维化比率测定以鉴定新生物的性质、来源.结果 成熟脂肪细胞经天花板贴壁法培养后变为长梭形成纤维细胞状,即去分化脂肪细胞,脂肪来源干细胞呈长梭形.细胞-支架复合物体外培养3 d后光镜及扫描电镜检测发现细胞在支架上生长良好.术后8周DA-FG、ASCs-FG组裸鼠背部皮下均有新生组织块形成,经检测后证实其为成熟脂肪块并来源于植入的种子细胞,DA-FG组新生物平均湿重大于ASCs-FG组,平均纤维化比率则低于ASCs-FG组;空白FG组无新生组织形成,支架被降解吸收.结论 去分化脂肪细胞与脂肪来源干细胞均可作为种子细胞在裸鼠皮下构建出脂肪组织,较之脂肪来源干细胞,去分化脂肪细胞构建出的组织块具有湿重大,纤维化比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徐巧瑜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7):1265-1267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与增殖能力的细胞,按其分化阶段不同分为胚胎干细胞与成体干细胞,目前对成体干细胞的研究较为广泛。人的脂肪干细胞(adipa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是来源于脂肪组织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的能力,在适宜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等。自从2001年ZUK[1]首次通过吸  相似文献   

7.
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定向分化脂肪组织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离和培养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SCs),鉴定其是否具有干细胞表面标志,研究携带GFP基因的ASCs向脂肪组织的体外定向诱导分化能力,同时判断种子细胞ASCs与Ⅰ型胶原支架混合培养后在体内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组织的可能性。方法 取GFP小鼠腹股沟部脂肪组织,使用酶消化法进行原代培养,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干细胞标志,细胞传至第3代后使用脂肪分化培养基诱导2周,观察细胞形态及功能变化。将诱导分化后的细胞与支架材料混合培养后12h,将支架材料移植到裸鼠背部皮下,观察新生组织情况,并对新生组织使用HE及油红O染色进行鉴定。结果 原代培养的ASC形态类似于成纤维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能持续稳定表达表面干细胞标志。在脂肪分化培养基的作用下,胞浆内脂滴不断聚集,逐渐演变为成熟的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阳性。体内实验中在裸鼠皮下发现了0.5ml的新生组织块,常规病理及油红O染色均证实其为成熟脂肪组织块。结论 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ASC能在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且ASC能作用种子细胞与Ⅰ型胶原支架在体内成功构建脂肪组织。  相似文献   

8.
脂肪组织为中胚层来源,其中含有成熟的脂肪细胞和未分化的脂肪干细胞,以及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少量的平滑肌细胞。具有干细胞特点的脂肪干细胞可以通过酶消化及离心等方法,从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得。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Adipose tissu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与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相似,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本文将就ADSCs的多向分化潜能,即分化的可塑性作一综述。1与可塑性相关的细胞表面标志人ADSCs与BMSCs具有相似表面标志[1],也表达CD105、CD166和STRO-1这三个标志多向分化潜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以及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向成骨细胞分化 ,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取 3周龄Lewis大鼠的腹股沟脂肪垫 ,消化法获得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分别用脂肪诱导培养基和成骨诱导培养基诱导其向脂肪细胞与成骨细胞分化 ,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分化的情况。结果 从成体大鼠脂肪组织中培养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原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能自发分化为脂肪细胞 ,传代细胞在胰岛素和呋塞米的作用下生成脂滴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PAR)γ表达增强 ,向脂肪细胞分化 ;在呋塞米、抗坏血酸、β 甘油磷酸钠的诱导下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显示诱导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vonKossa染色出现钙结节 ,骨桥蛋白 (OPN)、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 2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 ,Westernblot检测到诱导后细胞OPN、BMP2的表达。结论 从脂肪组织中可获得具有多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 ,经诱导后可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 ,有可能成为骨组织工程较理想的种子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10.
2001年,Zuk等[1]首次从吸脂术中废弃的脂肪组织中分离出一种具有成纤维样细胞形态的细胞亚群,命名为脂肪组织提取细胞(processed lipoaspirate, PLA),证实为间叶细胞来源,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次年又从PLA中分离并证实了干细胞的存在,命名为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DSCs)[2].2003年,Gimble等[3]发现,ADSCs可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肌细胞、神经元及成骨细胞.ADSCs被证实与BMSCs在生长动力学、细胞衰老、多向分化潜能和基因转导能力无显著差异[4],可将ADSCs作为替代物应用于组织工程,由此拉开了ADSCs应用研究的帷幕.笔者现就ADSCs在创面愈合和衰老皮肤中的应用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CIDEA基因在脂肪瘤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脂肪组织肿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例脂肪瘤间充质干细胞和6例正常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中CIDEA的表达水平.结果 CIDEA在脂肪瘤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脂肪来源干细胞,提示其在脂肪瘤间充质干细胞中表达的下降或缺失可能与肿瘤干细胞引发脂肪组织肿瘤相关.结论 CIDEA与脂肪细胞的分化呈现相关性,其表达的下降或缺失可能与脂肪组织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CIDEA基因在脂肪瘤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脂肪组织肿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例脂肪瘤间充质干细胞和6例正常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中CIDEA的表达水平.结果 CIDEA在脂肪瘤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脂肪来源干细胞,提示其在脂肪瘤间充质干细胞中表达的下降或缺失可能与肿瘤干细胞引发脂肪组织肿瘤相关.结论 CIDEA与脂肪细胞的分化呈现相关性,其表达的下降或缺失可能与脂肪组织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CIDEA基因在脂肪瘤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脂肪组织肿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例脂肪瘤间充质干细胞和6例正常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中CIDEA的表达水平.结果 CIDEA在脂肪瘤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脂肪来源干细胞,提示其在脂肪瘤间充质干细胞中表达的下降或缺失可能与肿瘤干细胞引发脂肪组织肿瘤相关.结论 CIDEA与脂肪细胞的分化呈现相关性,其表达的下降或缺失可能与脂肪组织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是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能分化成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细胞、神经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很多因素参与这一过程的发生发展,现就脂肪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外诱导分化的条件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脂肪组织已被认为是一个完整的内部器官,在能量调控、炎性反应和免疫应答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脂肪组织中主要存在两大细胞群,成熟脂肪细胞及血管基质部分( 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1].SVF被认为是一组混杂的细胞群,其中含有一定数量的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SCs),ASCs具有促血管化、多种分化潜能及免疫调节功能.脂肪组织因其易于获得、储量丰富的特性正逐步成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重要选择和来源.  相似文献   

16.
1976年Fridenstein等首先报道从骨髓中分离出克隆源性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基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MSCs被轰轰烈烈地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疾病25年后,Zuk等于2001年发现脂肪组织中除了含有已经定型的前脂肪细胞外,也包含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力的细胞群,其性质与MSCs十分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这些细胞已被证实不仅具有分化成为骨骼、软骨、脂肪、心肌、神经等组织的能力,而且同样具有促进伤口愈合、损伤组织细胞再生和减少瘢痕的能力及抗衰老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前.脂肪组织因其在能量调控、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方面的作用已被认为是一个内分泌器官。此外,它还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多功能细胞的来源之一,而这种多功能细胞就存在于脂肪组织的血管基质部分中。脂肪组织中的血管基质部分(SVF)是脂肪组织经胶原酶消化、过滤、离心除去成熟脂肪细胞后得到的。正因为SVF易于从脂肪组织中提取并含有丰富的、可塑性极强的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SC)。这使得揭示SVF的细胞成分(以下简称为SVFc)及阐明其相应的生物学功能显得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寻细胞体外生长理想的三维支架结构的。方法人脂肪细胞外基质的制备:通过物理、化学、酶处理联合的方法进行脂肪组织脱细胞处理,获得人脂肪细胞外基质成分,制备成基质材料;并对人脂肪细胞外基质材料进行评价。采用CCK-8法检测基质材料的细胞毒性,观察基质材料的体外黏附情况;采用Ki67染色来观察h ADSC-gfp在基质材料的增殖情况,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功能。结果⑴脂肪组织经脱细胞处理可制备不同形状的基质材料。⑵基质材料脱细胞彻底。⑶基质材料中含丰富的胶原蛋白、层黏连蛋白等有效成分。⑷基质材料无细胞毒性;细胞在基质材料上的黏附及增殖能力强;接种基质材料上的脂肪来源干细胞可诱导向表皮细胞分化。结论人脂肪细胞外基质制作方法简单,脱细胞较彻底,有效成分保留较好,无细胞毒性,易于细胞黏附、增殖及分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种类、分化潜能及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和优势。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关于BMSCs、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和去分化脂肪(dedifferentiated fat,DFAT)细胞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整理、综合与分析。结果从脂肪基质成分可以分离得到ADSCs,AD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分化为脂肪、骨、软骨、内皮、肌以及神经细胞等,并已较成功地应用于再生医学各领域。成熟脂肪细胞经过天花板培养法可以去分化为成纤维样细胞,即DFAT细胞,获得了多向分化潜能,也可以像ADSCs一样分化为脂肪、骨、软骨、内皮、肌以及神经细胞等。相比较目前常用的成体干细胞BMSCs,ADSCs、DFAT细胞来源广泛、取材更容易;而相对于ADSCs,DFAT细胞均一性高,增殖能力强。结论脂肪组织作为人体干细胞的重要来源,可能会给临床组织缺损的修复与再生带来新希望。  相似文献   

20.
研究发现颊脂垫中存在具有成骨分化能力的干细胞,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诱导新生骨形成。颊脂垫包含两种组分,成熟脂肪组织和基质血管组分,可分别获取去分化脂肪细胞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这两种颊脂垫来源的细胞都具有成骨分化能力。本文对颊脂垫来源的干细胞从成骨能力的发现、与其他干细胞的对比、影响成骨的因素、支架作用,以及临床试验的开展进行综述,总结颊脂垫干细胞的研究应用进展,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