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区分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菌感染的价值,以便有效指导经验型用药时抗菌药物的选择.方法 对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感染及非细菌感染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各40例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定量检测,并对各组患者的定量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血清PCT水平为(18.5±5.8)ng/ml,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者(3.9±2.1)ng/ml,(P<0.01)及非感染性患者(0.3±0.2)ng/ml,(P<0.01);血清PCT水平区分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92(95%置信区间为:0.981,1.004);以0.91 ng/ml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阳性阈值,则灵敏度为92.5%,特异性为95.0%.结论 血清PCT水平有可能作为区分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不同种类医院获得性细菌脓毒症的早期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以医院获得性革兰阴性菌脓毒症、革兰阳性菌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及健康人群(对照组)各50例为研究对象,于入院第1天晨时采集血清观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PMN)、中性粒细胞比例(N)等指标变化,同时记录当日最高体温.结果 患者入院第1天PCT水平革兰阴性菌脓毒症组为9.56 μg/L、革兰阳性菌脓毒症组为4.64 μg/L、SIRS组为0.36 μg/L及对照组为0.08 μg/L,革兰阴性细菌脓毒症组PCT水平显著高于革兰阳性细菌脓毒症组(P<0.01),革兰阴性菌脓毒症组CRP、WBC、PMN、N水平与革兰阳性细菌脓毒症组相近,PCT受试者特征操作曲线面积(AUC)为0.926,高于CRP的0.747 mg/L、WBC的0.807×109/L、N的0.771,革兰阴性组PCT受试者特征操作AUC 0.926,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脓毒症组患者的0.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是细菌性脓毒症诊断的一个较好指标,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其他炎性指标,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脓毒症的鉴别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血流感染中对大肠埃希菌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鉴别和分类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医院2015年1月-12月期间住院患者血培养标本5646例,符合标本1658例,其中血培养阴性组1426例,血培养阳性组232例;排除污染后,血培养阳性组中革兰阴性菌96例,革兰阳性菌82例;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PCT,用全自动细菌分枝杆菌培养监测系统进行血培养,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结果 PCT鉴别性能的ROC曲线鉴别血培养阳性和阴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40%和62.00%;感染革兰阴性菌患者PCT(37.42±13.55)ng/ml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患者(11.22±3.56)ng/ml(P<0.05),且当PCT>10.0ng/ml时,革兰阴性菌的数量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P<0.05);ESBLs的大肠埃希菌PCT的均值明显高于大肠埃希菌,MRSA PCT均值明显低于金黄色葡萄球菌(P<0.05)。结论血流感染时PCT的水平有助于快速区分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当PCT>10.0ng/ml时,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可能性极高;并且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患者的PCT水平高于大肠埃希菌患者,MRSA患者的PCT水平低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IL-6)鉴别临床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作用,以期更好地辅助临床早期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医院连续两次血培养阳性的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223例,其中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组共102例,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共121例,健康对照组100名,在血培养标本采集当天收集血液标本,检测各组的血清中CRP、PCT和IL-6浓度,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3个指标在3组间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鉴别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作用。结果血流感染患者的CRP、PCT和IL-6浓度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RP、PCT和IL-6中位数对照组分别为0.50mg/dl、0.09ng/ml、2.10pg/ml;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组分别为4.70 mg/dl、1.37ng/ml、47.58pg/ml;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分别为7.56 mg/dl、3.93ng/ml、276.20pg/ml;CRP和PCT的ROC曲线下面积在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组(0.889和0.894)与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0.963和9.95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的ROC曲线下面积在革兰阴性菌感染组(0.967)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组(0.804)(P<0.05)。结论 CRP和PCT在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之间无差异,IL-6在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升高水平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的脓毒症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凝血指标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6年2月-2017年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ICU收治的103例细菌性血流感染导致的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血培养结果将其分为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组(革兰阳性菌组,n=37)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革兰阴性菌组,n=66),并于同期随机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炎症因子包括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凝血指标包括D-二聚体(D-D)、凝血四项(PT、APTT、TT、FIB)、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 结果 革兰阳性菌组、革兰阴性菌组血清PCT、CRP、D-D、PT、APTT、TT水平高于对照组,FIB、AT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且革兰阴性菌组血清PCT、CRP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革兰阳性菌组、革兰阴性菌组FIB、AT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革兰阳性菌组和革兰阴性菌组中,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PCT、CRP、D-D、PT、APTT、TT水平均高于非重症患者,FIB、ATⅢ水平低于非重症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以及凝血指标呈不同程度异常,并与细菌种类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早期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疾病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种类判定及血流感染患者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医院临床诊断为血流感染阳性患者126例,对感染患者的血液进行血培养,分为革兰阳性菌组60例和革兰阴性菌组66例,检查两组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及构成,对各病原菌进行血清PCT浓度检测,与病理学阳性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血清PCT浓度和导致血流感染病原菌之间的联系,探究血清PCT对血流感染病原菌的鉴别诊断效果。结果 126例血流感染患者检查出革兰阳性菌60株,占47.6%,以酿脓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为主,革兰阴性菌66株,占52.4%,以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组患者血清PCT中间浓度为2.13ng/ml,血清PCT浓度范围在0.31~5.87ng/ml,革兰阴性菌组患者血清PCT中间浓度为9.38ng/ml,血清PCT浓度范围在6.91~11.73ng/ml,两组患者的血清PCT中间浓度和血清PCT浓度范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PCT浓度为5.87ng/ml、肠球菌属PCT浓度为0.78ng/ml、酿脓链球菌PCT浓度为0.31ng/ml,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酿脓链球菌、肠球菌属和酿脓链球菌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PCT浓度为11.73ng/ml、鲍氏不动杆菌PCT浓度为7.39ng/ml、肺炎克雷伯菌PCT浓度为6.91ng/ml,大肠埃希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PCT浓度检测与病理学诊断阳性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诊断的阳性预测率可达78.3%,革兰阴性菌PCT浓度检测与病理学诊断阳性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诊断的阳性预测率可达90.9%。结论血清PCT对血流感染患者的判断效果显著,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种类鉴定有着辅助作用,能够为血流感染种类评估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起到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脓毒症血流感染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接诊60例脓毒症血流感染患儿为脓毒症感染组,并选择同期接诊60例其余部位感染的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血清CRP、PCT水平,PCT的测定使用免疫荧光双抗体夹心法,CRP的测定使用胶体金法。结果脓毒症血流感染患儿血清CRP(138.93±29.31)mg/L、PCT(13.21±1.87)n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7.34±9.84)mg/L、(0.31±0.0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脓毒血症患儿CRP(73.12±17.84)mg/L、PCT(2.31±0.44)ng/ml水平明显低于革兰阴性菌感染患儿(116.72±29.79)mg/L、(14.82±1.3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脓毒血症患儿、其他所有血流感染脓毒血症患儿均和CRP、PCT之间呈正相关(r=0.631,0.682,0.564;P<0.05)。结论脓毒症血流感染患儿CRP、PCT比其余部位感染的患儿表达水平更高,且革兰阴性菌感染患儿CRP、PC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儿,在脓毒症血流感染患儿中联合检测血清CRP、P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张林  余翠花  周舟  易苏武  莫丽亚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9):1409-1410,139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判断脓毒症患儿革兰阴性菌(GN)感染及革兰阳性菌(GP)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2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所有诊断为脓毒症的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比较GN感染患儿及GP感染患儿PCT水平,根据ROC曲线判断PCT的诊断性能。结果共83例脓毒症患儿纳入研究,GN感染者住院时间较GP感染者短、PCT水平较GP感染者高,PCT区分GN及GP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78.6%、81.5%、79.5%,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结论 PCT对区分脓毒症患儿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感染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辅助指导临床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鉴别血流感染病原体类型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1月1日-2016年10月31日血培养阳性的血流感染患者685例,分为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组,观察不同病原体之间降钙素原检测的差异性。结果入组118例血培养阳性的单一血流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1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8株占40.68%、革兰阴性菌64株占54.24%和真菌6株占5.08%,三组降钙素原检测均值分别为2.46ng/ml、7.08ng/ml、1.94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肠埃希菌与其他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比较,降钙素原检测值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PCT的阈值在大肠埃希菌区别其他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敏感度约为85.00%,但特异度<60.00%。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不能成为鉴别单纯血流感染病原体类型的指标,临床工作中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由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引起败血症患者中的血清浓度,明确PCT对不同菌引起败血症的诊断意义,为早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搜集医院发热患者145例,血培养阳性患者74例,阴性患者71例;血培养阳性患者中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各37例,比较不同组间PCT血清浓度。结果革兰阳性菌引起败血症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21.62%,革兰阴性菌引起败血症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18.92%;通过比较3组间PCT表达水平,发现革兰阴性菌组PCT血清浓度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组和血培养阴性组患者,而革兰阴性菌或革兰阳性菌不同菌间PCT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PCT诊断革兰阴性菌引起败血症的灵敏度为81.0%、特异性为93.0%、曲线下面积为92.0%。结论 PCT对于革兰阴性菌引起败血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对于非败血症及革兰阳性菌引起的败血症诊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别细菌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不同类别细菌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PCT区分革兰阳性(G+)菌和革兰阴性(G-) 菌感染的价值。方法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66例全身重症细菌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分为G+菌组和G-菌组,分别检测2组患儿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并对2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身重症细菌感染患儿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以PCT≥2.0 ng/mL为阳性,G-菌组阳性率(92.36%)显著高于G+菌组(76.23%)(χ2=13.45,P<0.001);当PCT≥10.0 ng/mL时,G-菌感染可能性更大。而常规感染指标CRP、WBC计数及Neu%,G+菌组阳性率与G-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作为区分G+菌和G-菌感染指标有一定价值,能为重症感染患儿早期使用相应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革兰阳性与阴性菌感染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水平对区分常见革兰阳性(G+)菌和革兰阴性(G-)菌所致感染的价值。方法通过对血、痰、尿等133份标本细菌培养及患者血清PCT水平测定,分析G+菌及G-菌感染后,患者体内PCT分布水平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当血液中能培养出细菌时,G-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38.45±60.30) ng/mL]明显高于G+菌感染组[(4.64±7.81)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血清PCT界值设定为5.61 ng/mL时,其灵敏度为73.70%,特异性为81.80%。痰液及其他标本培养出细菌时,感染者血清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培养阳性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01)。结论血清PCT水平测定有助于迅速区分G+菌及G-菌所致的血流感染,但对于肺部及其他局灶感染,其鉴别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肾功能对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院2014年5月-2017年11月双份血培养结果阳性且在血培养前后12 h内行血清PCT检查的病例,按照血培养病原菌革兰染色结果和肾功能水平进行分组,分为革兰阳性(G+)菌肾功能正常组、G+菌肾功能受损组(含重度受损组),革兰阴性(G-)菌肾功能正常组、G-菌肾功能受损组(含重度受损组)。分别比较组间PCT水平,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CT水平对肾功能损伤合并血流感染患者感染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 G+菌肾功能正常组23例、受损组27例(含重度受损组11例),G-菌肾功能正常组63例、受损组74例(含重度受损组23例)。G+菌、G-菌肾功能正常组与肾功能受损组患者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菌肾功能正常组患者PCT水平为[2.63(0.58~9.28)]ng/mL,低于G-菌肾功能重度受损组患者的[18.23(8.55~49.72)]ng/mL(P<0.001)。依据其PCT折点将G-菌肾功能正常组与重度受损组患者的Ccr分为两部分(PCT水平>4.26 ng/mL和PCT水平≤ 4.26 ng/mL)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664(P=0.009)。Ccr以71.81 mL/min为临界值时,患者PCT水平受到肾功能重度损伤影响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为86.0%,特异度为51.2%。结论 当患者肾功能重度受损合并G-菌血流感染时,其PCT水平较肾功能正常患者判断脓毒血症的阈值(>0.5 ng/mL)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李钢  张林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110-11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革兰阳性菌(G+菌)、革兰阴性菌(G-菌)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8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所有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住院患儿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细菌培养结果等资料,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分为G+组和G-组,比较两组患儿PCW、hsCRP、WBC水平的差异。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共122例,其中感染G+菌54例,G-菌68例;G-菌感染者PCT水平高于G+菌感染者(P〈0.001),而两组间hsCRP、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7.65ng/ml为截值,PCT诊断G-菌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敏感度为77.9%,特异度为87.0%,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95%可信区间0.776~0.917)。结论PCT对鉴别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G+菌、G菌感染有一定临床价值,可为早期制定抗生素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术后颅内细菌感染病原特点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改变分析。方法选择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49例,纳入感染组,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术后未感染者35例,纳入非感染组。对感染组患者细菌病原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及不同感染严重程度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HMGB1水平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HMGB1对于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感染组49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5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9株,占52.73%,革兰阳性菌26株,占47.27%;以鲍氏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感染组CRP、PCT、NSE、HMGB1水平(23.57±6.21)mg/L、(1.34±0.62)ng/ml、(19.21±3.20)ng/ml、(1 224.51±231.27)pg/ml高于非感染组(P均<0.001);重度感染组CRP、PCT、NSE、HMGB1水平(29.27±8.18)mg/L、(1.65±0.32)ng/ml、(22.35±2.18)ng/ml、(1 483.82±235.60)pg/ml高于中度感染组及轻度感染组(P均<0.001);中度感染组CRP、PCT、NSE、HMGB1水平高于轻度感染组(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MGB1水平对于脑胶质瘤术后颅内感染诊断曲线下面积(AUC)为0.798。结论脑胶质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血清HMGB1水平可反映感染严重程度,对于患者发生颅内感染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佩霞  陈罗娇 《职业与健康》2006,22(24):2274-227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icitonin,PCT)检测在临床上快速辅助诊断细菌感染性发热病人的作用。方法设2个研究组和1个对照组。研究组分别为经临床医师确诊的严重细菌感染性病人组和轻度细菌感染性病人组,对照组的病人未发生任何感染。分别测定各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水平并对病人进行白细胞计数。结果细菌感染性发热病人PCT水平升高,并随感染程度的加重PCT升高更加明显(P〈0.01),各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PCT水平测定可作为细菌感染性发热的较敏感的快速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科关节手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药敏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2月-2020年3月在浙江萧山医院行骨科关节手术患者524例,按照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30例)和未感染组(494例),分析医院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药敏性、炎性介质水平,对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24例患者感染30例(5.73%);30例医院感染患者分离培养病原菌52株,革兰阴性菌29株(55.77%),革兰阳性菌20株(38.46%),真菌3株(5.77%);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性较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较为敏感;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林、阿奇霉素耐药性较强,对西司他丁、美罗培南较为敏感;感染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水平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无指征用抗菌药物、导尿管应用、呼吸机应用是骨科关节手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科关节手术医院感染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用药前应进行药敏试验,选用合理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炎性因子水平对医院感染评估有一定价值,根据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措施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炎症因子水平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到2021年4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发生肺部感染的住院患者516例,根据患者入科24h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情况,将其分为低危组(APACHEⅡ评分<10分,194例),中危组(10≤APACHEⅡ评分≤20分,227例)和高危组(APACHEⅡ评分>20分,95例),另外选取同期收治的未发生肺部感染的住院患者患者200例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观察组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培养鉴定,采用ELISA检测两组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肺部感染患者中共检出64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共169株(26.28%),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93株(14.46%)、肺炎链球菌57株(8.86%);革兰氏阴性菌共429株(66.72%),主要是以鲍曼不动杆菌187株(29.08%)、肺炎克雷伯菌163株(25.35)为主;真菌共45株(7.00%);实验组血清PCT、TNF-α、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_(1)=27.167,t_(2)=6.419,t_(3)=34.591,P<0.05);高危组患者血清PCT、TNF-α、hs-CRP水平显著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5);中危组血清PCT、TNF-α、hs-CRP水平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CT、TNF-α、hs-CRP与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725,0.617,0.679,P<0.05)。结论住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时主要是的病原菌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部感染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可用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对临床发热患者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方法:用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对90例临床发热者定量测定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结果:43例发热伴细菌感染患者PCT、超敏CRP水平明显高于17例单纯发热患者及30例发热合并病毒感染患者(P〈0.01),发热合并病毒感染组PCT轻度增加,与单纯性发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PCT≥0.5ug/L为界,诊断细菌感染的发热患者的敏感性18.6%,以hsCRP10mg/L为界,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83.72%。结论:定量检测血清PCT、hsCRP能早期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发热患者,其水平高低可作为是否细菌感染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对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医师抗感染治疗方案及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PR,对87例105例次有明确感染诊断记录的白血病患者血清hs-CRP浓度进行动态检测,并与患者细菌培养结果作比对分析,同时观察hs-CRP浓度变化与白血病患者感染程度以及病情变化的关系.结果 在hs-CRP升高的患者中,以单纯细菌感染为主,检出率为52.4%,真菌培养检出率为9.5%,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检出率为15.2%;痰及咽拭子细菌培养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血培养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患者在发生细菌(或)真菌感染时血清hs CRP明显增高,发生败血症的患者血清hs-CRP增高尤为显著,其结果与细菌培养基本一致;抗感染治疗有效后血清hs-CRP浓度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hs-CRP浓度的变化与患者感染程度以及病情变化有一定相关;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患者hs-CRP变化是预示机体存在感染和进行抗感染治疗的早期有效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