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胆碱能抗炎通路(CAP)是近年发现的在神经免疫网络中发挥炎症调节作用的重要抗炎通路。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 nAChR)是目前较明确的在CAP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受体,在免疫细胞上表达的α7 nAChR参与细胞增殖活化及炎症反应的调节,α7 nAChR已成为炎症相关性疾病的药物治疗靶标。本文综述CAP中α7 nAChR的作用机制及对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并阐述中医药通过CAP发挥抗炎作用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胆碱能抗炎通路(CAP)是一种神经免疫调节通路,具有胆碱能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吻合的结构基础,激活后可调节全身炎症和免疫反应。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机制与核转录因子(NF-κB)、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炎症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在CAP中,乙酰胆碱与α-7nAchR结合可以调节这两条通路的信号转导,从而发挥抗炎效应。总结近年来有关CAP与NF-κB、JAK2/STAT3、RA关系的研究及CAP在中医药抗炎、免疫调节机制中的作用,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参考文献35篇。  相似文献   

3.
胆碱能抗炎通路是一条神经免疫通路,主要依靠乙酰胆碱与巨噬细胞及其他细胞表面上的α7nAchR相结合抑制促炎因子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防止组织损伤。α7nAchR是胆碱能递质的主要受体,在胆碱能抗炎通路中起关键作用。针刺治疗有明确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α7nAchR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近年来虽然国内外学者对针刺抗炎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针刺抗炎的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明确。该文从胆碱能抗炎通路概述、α7nAchR结构及功能、α7nAchR的分布、α7nAchR在胆碱能抗炎通路的作用、针刺调控α7nAchR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的机制等方面对针刺调控α7nAchR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进行分析总结,为今后探究针刺抗炎作用机制提供借鉴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回顾针灸对呼吸系统和全身免疫炎性反应调控的影响,探讨神经免疫调控对控制炎性反应的可能作用途径以及通过胆碱能抗炎通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作用途径。针灸可能通过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等途径对新冠肺炎发挥局部和全身抗炎效应。与体液抗炎通路相比,神经抗炎通路启动早、作用迅速、更局限化,在炎性反应的初始关键阶段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这可能是新冠肺炎早期进行针灸干预的重要依据。除了胆碱能抗炎通路,针灸还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神经抗炎通路发挥抗炎效应。针灸在炎性反应的不同时期如何通过躯体刺激激活迷走和交感神经等通路来发挥作用,是否依赖于穴位的选择、刺激的方式等,这将是针灸基础向临床转化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是前列腺炎中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对CAP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CAP的临床症状是一种由于潜在感染、性激素失调、情绪障碍等诱发的自身免疫性慢性炎症。其中促炎症细胞因子增加与抗炎细胞因子减少导致的免疫不平衡可能与CAP的疼痛症状有联系。因此本研究从前列腺液(EPS)细胞因子角度,尤其是通过促炎症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联合观察的方法,验证复元活血汤治疗  相似文献   

6.
崔迪  岳冬辉 《吉林中医药》2021,41(7):973-975
MyD88/NF-κB信号通路是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关键通路,通过调节MyD88/NF-κB信号通路进而影响蛋白和基因表达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该信号通路的构成和流感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探讨了该信号通路与流感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通过调节MyD88/NF-κB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因子来调控相关基因表达,继而影响细胞炎性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达到抗炎的目的 .这为中药抗流感病毒感染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枢神经系统是免疫反应的调节枢纽,可以在不同水平控制炎症反应。研究发现:在中枢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一条具有拮抗炎症反应作用的通路,该通路由迷走神经、乙酰胆碱及受体所构成,称为胆碱能抗炎通路。胆碱能抗炎通路是神经-免疫调节通路,它的激活可以有效减少多种促炎因子的释放,对全身和局部炎症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调节因子功能和炎症反应提供了可能的有利途径。针灸疗法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并能有效地抗击炎症反应,因此在临床上可以辅助治疗多种免疫性疾病。针灸的抗炎作用与胆碱能抗炎通路存在联系,这可能为阐明针灸穴位的免疫调节作用提供基础,同时,有助于阐明针灸穴位抗击炎症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机制较为复杂,其中抗炎相关机制是首要作用途径。基于国内外文献,我们对目前现有的研究进行归纳发现,针灸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抗炎机制主要集中在趋化因子、激酶相关通路、辅助性T细胞、表观遗传修饰、自噬、迷走神经介导的胆碱能抗炎途径等方面。通过对这些抗炎机制的归纳及展望,本文将为针灸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深入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分子对接及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抗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文献报道中的抗炎活性靶点,构建EGB的化合物分子数据集。EGB成分的口服利用度及类药性性质通过Canvas 2.3软件进行预测,运用Glide 6.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实验,虚拟筛选出EGB抗炎活性成分。以EGB的193种活性成分和34种抗炎靶点蛋白为网络节点构建网络,并基于Clue GO插件对34种抗炎靶点的分子生物学功能和代谢通路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显示筛选的EGB活性分子具有较好的口服吸收利用度和类药性特征。34种抗炎靶蛋白参与了56种代谢信号通路,其中与炎症最为密切为五类分子生物学功能和5条代谢通路。结论:综合网络分析结果显示EGB抗炎活性呈现多分子、多靶点和多通路特点,可为阐述EGB的抗炎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心肌缺血(MI)损伤后诱发的炎性反应主要分为炎性反应期、纤维增殖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适度的炎性反应可有效清除坏死心肌细胞碎片,是MI损伤病理进程中的必要阶段,但过度的炎性反应则会加剧MI后的损伤,及时控制损伤后的炎性反应已成为抗MI损伤研究的热点。针刺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应,也具有良好的抗炎效应,能从调控炎性因子、炎性反应通路及胆碱能抗炎通路等方面介导炎性反应调控。因此,从抗炎角度开展针刺促心肌保护研究具有可行性,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