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通过调查河北省巨鹿县金银花生产状况,对该地区的生产规模、品种、发展政策、采收与加工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河北省巨鹿金银花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对该地发展产业提出建议,应加大对当地金银花栽培品种的保护力度,并进行自主深加工产业的建设,加强深加工产业建设力度,完善产业链,从而提高金银花产业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
中药创新品种树型优质金银花栽培技术操作规程(SOP)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全国筛选出来的创新木本树形簇花优质高产良种金银花的种质资源、自然环境、生态条件、繁殖育苗、栽培技术方法、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质量标准与含量监测、贮藏及运输等方面阐述了金银花规范化栽培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SOP),以供金银花在产业化种植和GAP认证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金银花采收和产地加工中关键工艺进行了研究。方法以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为指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金银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不同采收期及加工方法所得含量差异显著;微波杀青烘干法所得金银花品质最佳。结论河南产区金银花最佳采收时间为5月份,适宜在二白至大白期采收;微波杀青烘干法是一种提高金银花品质的新型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4.
肖莉 《西部中医药》2010,23(7):72-74
从栽培、管理、采收、产量、销售、基源检定、浸出物测定、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等方面就金昌市种植中药材黄芪、甘草、板蓝根、金银花、赤(白)芍、麻黄、防风、柴胡、银柴胡、益母草、天麻12个品种的种植现状进行阐述,并与野生、引入地或其他产区同品种中药材进行对比,认为板蓝根、黄芪、金银花、赤(白)芍适宜在金昌市种植,其他药物需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5.
山东金银花的采收加工与贮存养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山东金银花因栽培历史悠久,栽培管理、采收加工技术独特,产品质量驰名中外。现将山东金银花的采收、加工、养护技术介绍如下。1采收适时采摘是提高金银花产量和质量的关键之一。金银花的开放时间很集中,  相似文献   

6.
中药产地加工规范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产地加工是指药材采收后进行挑选、冲洗、粗切、浸漂、蒸煮、发汗、熏烤、干燥等初步加工过程.药材采收后会发生细胞缩水、破裂、变性、酶解、后熟、干燥等变化,通过产地加工不但可以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位,还可以杀青灭活、减毒、干燥,提高药材质量,利于包装、运输、储存等.在我国常用的中药材中,需要进行初加工者约占70%.目前,由初加工环节引发中药饮片质量问题屡见不鲜[1].因此,中药材的质量高低,除了受到其品种、产地、采收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外,与产地加工方法是否适当也有很大的关系,开展中药产地加工规范化的研究是保障中药质量的源头环节.为了总结经验,促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深入推广实施,笔者对近10年来国内有关中药产地加工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鸿华  刘军民 《中药材》1999,22(11):594-596
中药材是中医临床用药和中药制剂研究开发的物质基础,中药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中药饮片、中成药质量及疗效,因此,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既是确保中药材质量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也是中药材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的先决条件。实施GAP,涉及到很多方面,如种质资源、生态环境、栽培管理、采收加工、包装运输贮藏、质量检测、人员培训及文献记录和档案保管等药材生产全过程的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8.
采收根茎类中药后,对其表面附着的大量环境中的微生物清除不彻底,在加工及保存过程中再次被其污染等是根茎类中药材污染微生物的主要原因.提高对控制微生物污染中药材重要性的认识;采收根茎类中药后,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清除其表面附着的微生物;积极开展控制污染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控制污染的各个环节,减少根茎类中药材微生物的数量,对提高其质量、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及扩大其出口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北沙参属临床常用中药,其药用需求主要依靠人工栽培来满足.由于药材品质与种质资源、生长环境、所采取的种植技术措施以及采收时间、加工方法等具有密切关系.本文总结了北沙参种植生产环节中的环境因素、种质资源、种植方式与田间管理及采收加工炮制与药材品质的关系,以期为其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加工(采收与产地加工)是中药材生产阶段为中药饮片炮制、药剂生产提供商品药材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一门独特的传统技术,又称中药材产地加工。它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作为中药材来源的药用植物、动物、矿物进行采收、产地加工处理的技术。早期文献称之为"采造"、"采治"、"采取",现代文献一般称之为"采制"、"采集"、"加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基原、产地和采收加工等方面对地骨皮进行本草考证研究。方法:查阅东汉至今的历代本草书籍、现代专著和文献等资料,对资料中记载的地骨皮药用品种、产地和采收加工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的根皮为地骨皮主流产品,药用历史悠久,另外云南枸杞L.yunnanense Kuang et A. M. Lu、新疆枸杞L.dasystemum Pojark.和黑果枸杞L.ruthenicum Murr.等品种的根皮作为民族药或地方习用品入药;现今枸杞L.chinense Mill.主要以栽培为主,主产于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现代采收加工方法多在春初采挖,洗净泥土,剥下根皮,晒干。结论:该研究为地骨皮的正本清源、资源开发、正确使用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药现代化包括中药材现代化、中药饮片现代化、中药提取现代化、中药制剂现代化四个方面。从品种、种植、栽培、采收、仓储等方面阐述中药材现代化;从中药炮制现代化、生产中的问题及建议、技术手段 等方面阐述中药饮片现代化;从现状、发展趋势势等方面阐述中药提取物现代化;从中药新剂型研究、中药制剂 的质量稳定均一性问题等方面阐述中药制剂现代化。对中药现代化模式进行综述,为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实现中药现代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收载的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numb.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g 山银花(华南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Rehd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我国金银花资源丰富,全国作金银花药用的有近30种不同植物.传统上以河南和山东金银花为金银花的地道产品.按其商品分类,主要为南银花(密银花)、东银花(济银花)、山银花(土银花).  相似文献   

14.
山东金银花生产情况调查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张永清 《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0):621-624
对山东金银花栽培历史、品种资源、地理环境、种植技术、病虫害及其防治、采收与产地加工等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 ,提出了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 ,为“金银花规范化种植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详细介绍了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关键技术,包括生产基地选址、基地环境及监测技术,野生抚育等栽培管理技术,采收、产地加工技术,包装、贮运技术,病虫害预测技术,农业及物理防治技术,应用天敌昆虫、拮抗微生物的生物防治技术及植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等综合防治技术,农药残留、重金属、真菌毒素检测技术及限量标准、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等质量控制技术.为我国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和中药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祝丽香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4):F0003-F0004
根据中药材《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栽培要求,从品种选择、药材产地、栽培技术、采收加工、栽培地的特色文化和群众基础方面与地道药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地论述,指出中药材GAP栽培必须与发展地道药材相结合,才能保证药材质量稳定,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7.
正品金银花与混淆品盘叶忍冬、短柄忍冬、皱叶忍冬性状特征较为相似,常混淆使用.本文从来源、产地、采收加工、性状、显微、成分、功效上.浅谈金银花及其混淆品的鉴别,给临床应用金银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金银花是大宗常用中药材,市场需求巨大,供需矛盾突出。掌握金银花栽培加工技术,合理整形修剪,加强肥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科学加工,保证金银花品质,提高金银花产量,对于发展中医药产业,保障金银花市场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药现代化必须从中药生产的源头抓起,笔者认为,在中药现代化过程中,中药材的质量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中药材的质量对中药的科研、临床应用、中药制剂生产和中药的国际贸易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解决中药材质量问题,应从种植采收、收购、加工炮制、供应销售等方面加强和完善管理体系,实现中药材产业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20.
广东中药材生产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中药资源种类多、蕴藏量大,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80多万亩,“十五”期间将发展到100万亩,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商品药材集散地之一;特产“广药”、“南药”驰名国内外。省内建立了阳春砂、巴戟天、广佛手、广藿香、穿心莲、高良姜、化橘红、溪黄草、山银花、五爪龙等10种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基地,开展了种植地的环境质量检测、物种鉴定和优良品种繁育、种植与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初加工、农药残留和有害重金属限量的检测等内容的研究。同时,中药材规范化、产业化建设是广东省建设“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广东)基地”的重要内容,目前已在德庆县、广州、化州等地建立了GAP产业化基地;并实施了多种中药材GAP产业化的模式。通过建设中药材GAP产业化基地,能优化当地经济结构,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科技和产业优势;促进企业的发展和产品升级;更有利于保护天然资源,使中药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