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6):2991-2992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呼吸内科未实施药学干预2718例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月呼吸内科实施药学干预患者2819例为研究组。比较实施药学干预前后临床用药情况。结果实施后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使用不合理事件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药学干预,能够提高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西药不合理联用情况,为医疗同行规范合理用药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方法根据在两个不同的时间段门诊药师是否进行药学干预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门诊药师进行药学干预,对照组未进行药学干预,每组各600份中西药联用处方,对其不合理联用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研究组不合理用药处方49张,占8.16%,对照组不合理用药处方82张,占13.66%,比较结果,研究组的不合理用药比例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药师参与药学干预可降低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的发生率,可减少因不合理联用中西药而引发的不良反应事件。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686-4687
探讨医院药学干预管理对规范门诊处方和合理用药的影响。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12月期间800张未实施药学干预管理措施的门诊处方作为对照组,另外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12月期间800张实施药学干预管理措施的门诊处方作为观察组。并根据相关标准对门诊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不合理处方用药,比较两组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类情况及发生率。结果不合理用药原因主要与书写不规范、药物与适应证不相符、药物剂型书写错误、药物规格数量书写错误、书写字迹不清楚、没有使用专用处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相关,且对照组用药不合理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学干预管理措施实施后显著提高了处方合理率,是促进药物合理使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利于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临床药学干预方式及干预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2015年60张处方为研究目标,将其分别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张,对照组不采用药学干预形式,干预组采用药学干预形式,对两组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出现无指征用药、不合理联合用药、用法用量不当总例数为14例,不合理用药率为54.5%,干预组出现不合理用药的病例有10例,不合理用药率为33.3%,干预组的不合理用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抗菌药物疗程明显低于对照组,抗菌药物费用少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干预措施能保证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安全和可靠,能降低医疗成本,因此在临床研究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学干预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不采用药学干预方式,干预组采用药学干预方式,对两组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出现无指征用药、不合理联合用药、用法用量不当的总例数为16例,不合理用药率为53.3%,干预组出现不合理用药的病例有4例,不合理用药率为13.3%,干预组的不合理用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抗菌药物疗程明显低于对照组,抗菌药物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干预措施能保证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安全和可靠,并能降低医疗成本,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临床降血脂药物合理应用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定2016年3月20日至2019年2月18日本院收诊的102例接受降血脂药物治疗的患者,按照有无应用药物干预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药学干预,对照组不进行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HDL-C、TG、LDL-C水平、Morisky、NSNS评分、不合理用药发生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TG、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orisky及NSN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 d的重复用药、给药途径不合理、用量不合理、用法不合理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 d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干预方法可有效改善降血脂药物治疗患者的血脂水平,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其不合理用药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处方点评制度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2012-2013年825张处方为调查对象,按是否介入改进的处方点评制度,将调查对象分为非干预组395张(未介入改进的处方点评制度)和干预组430张(介入改进的处方点评制度),比较2组处方基本指标情况及不合理处方比例。结果干预组处方基本指标均较非干预组显著改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比例均显著低于非干预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方点评制度能显著提高合理处方比例,降低不合理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和医疗费用负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9年6月至12月所开的410张处方作为对照组,以2020年1月至7月所开的410张处方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未实施处方分析,研究组实施处方分析,并于两组分别选择13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中药处方不合理应用情况和分析中药房药学服务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中药处方中用药与诊断不符、处方超量、给药途径不合理、重复用药、格式书写错误共发生19张(占4.63%),对照组中药处方中用药与诊断不符、处方超量、给药途径不合理、重复用药、格式书写错误共发生47张(占11.46%),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药学服务满意度为96.35%,对照组患者药学服务满意度为80.29%,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处方分析可有效降低中药处方不合理应用发生率,提高药学服务满意度,对促进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2003年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以达到促进合理用药的目的。调查分析我院门诊喹诺酮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不合理应用情况:使用溶媒不当.不符合药代动力学规律,药理拮抗,滥用。医院应加强临床医师和药师的药学知识,特别是新药知识的学习。通过药师对处方的再次审查,达到促进合理用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住院处西药房统计不合理用药处方的分析情况,来提高执业药师指导医师和病人用药能力。方法:根据2003年11—12月份查出的140张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类描述,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合理用药处方作统计处理,针对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结果:140张不合理用药处方共开出42种药物,占前3位的是抗生素类、消化系统类、心血管类药物。不合理用药处方使用了12种剂型涉及到12个临床医疗科室。各层次医师均有不同分布。药物用法不合理主要出现在适应症、用量、剂型方面,引起不良药物相互作用的处方出现在抗生素、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类药物。结论:不合理处方是由医师的专业缺陷引起。执业药师应具备药学综合性知识,方能指导医师和病人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合理使用抗生素干预中使用循证药学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70例实行抗生素干预的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5例。其中实行抗生素干预的为参照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行循证药学理念干预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状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实行循证药学理念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和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相对较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行抗生素干预的过程中应用循证药学理念,其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可以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对临床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晓红 《临床医学》2012,32(1):112-113
目的 分析郏县人民医院门诊处方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月至5月门诊处方3031张,其中抗生素类药物处方1968张(占64.9%).对处方中抗生素类药物的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系统分类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31张门诊处方中,抗生素类药物处方1968张,占64.9%.其中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处方共225张,占总病历数的7.4%,占抗生素类药物病历数的11.4%.所用抗菌药物共7类2102例次.结论 应加强对门诊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的管理,以促进抗生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中药处方分析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入收治的中药治疗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均分成试验组(n=40,中药处方分析调剂法)与对照组(n=40,常规中药调剂法),对比不合理处方的发生率、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25.0%,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满意度低于试验组,试验组满意度未97.5%,对照组为80.0%,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22.5%,对照组高于试验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学服务过程中,采用中药处方分析法,有助于降低不合理处方问题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引导中药药学服务模式在肿瘤患者诊疗中的应用效果,为肿瘤治疗临床路径的药学服务进一步推广和完善以及相关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路径引导中药药学服务模式。比较分析两组中审出不合格处方率、调配差错率、药房不合理用药率、同时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审出不合格处方率、调配差错率、药房不合理用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消化道、其他并发症发生率都是100%,但是观察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5.00%,22.5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损伤并发症总发生率(45.00%)明显低于对照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脱发并发症总发生率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87.50%,15.00%)低于对照组(95.00%,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引导中药药学服务模式对肿瘤患者进行诊疗,能够降低不合格处方、调配差错、药房不合理用药发生的概率,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对住院医嘱干预前后住院医嘱用药情况,及对促进临床不合理用药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2月~2017年5月的600份病历为非干预组,2017年7~12月的600份病历为干预组(施行临床药师对住院医嘱点评干预),分析并比较两组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非干预组住院医嘱用药不合理率43.7%,干预组为17.2%,干预组用药不合理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不合理用药医嘱类型、不合理用药医嘱药品类别比例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住院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干预有显著效果,充分发挥了药师的工作职责,对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安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门急诊不合理处方用药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门急诊处方合理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门急诊处方6542张,根据文献标准判断不合理用药处方数,并对其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297张,主要表现为重复用药、溶媒不合理、药物联用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结论:本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应提倡临床药师深入临床,为医师和患者提供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处方审核干预实例,查找不合理处方产生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依据药品说明书、《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对2016年7~12月门诊药师审核干预的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6年7月~12月门诊药师共调剂处方1668438张,其中共干预处方21069张,占总处方数的1. 26%。在所干预的处方中,不规范处方8191张,占38. 88%,用药不适宜处方11221张,占53. 26%,超常处方1657张,占7. 86%。结论药师应加强处方用药适宜性审核,不断完善处方干预标准,提高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我院门诊处方点评及不合理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门诊处方书写质量及不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0年2月门诊处方进行回顾性抽样分析,每月抽查15名门诊医师处方进行点评,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结果本院门诊处方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2.30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0.00%,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99.49%,基本药物使用率为41.20%,平均处方费用为72.30元。不合理处方占抽查处方的17.47%。结论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现象仍较严重。临床医师、药师应加强药学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不合理医嘱,并探讨药剂师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医嘱11315份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分析不合理用药原因及不合理医嘱的科室分布。于2020年1月至6月针对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实施以药剂师为主导的药学干预,比较干预前(2019年1月至12月)、干预后(2020年1月至6月)的抗肿瘤药物医嘱不合理率、医生对抗肿瘤药物知识的知晓评分。结果抗肿瘤药物医嘱中的不合理用药原因以溶媒选择不合理、溶媒剂量不合理、给药速度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给药顺序不合理为主,科室分布分别为肝胆外科、消化外科、妇科、耳鼻喉科、胸外科。经药剂师实施药学干预后,医生对抗肿瘤药物知识的知晓评分显著提高,抗肿瘤药物医嘱不合理率从0.29%降至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剂师主导的药学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抗肿瘤药物的不合理医嘱。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说明临床开展药学保健的必要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10月份4500张门诊处方逐一审核,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198张不合理用药处方,占调查处方的4.40%。不合理用药处方原因有重复使用、联合不当、用法错误及5种以上的中西药混用情况。结论需要培养专门从事药学保健服务人员,指导医师和患者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