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钱敏  刘艳林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92-1993
目的比较口服葡萄糖液与口服葡萄糖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足跟采血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在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90例,随机分为葡萄糖组、葡萄糖加非营养性吸吮组及对照组,采用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观察各组早产儿对疼痛的反应。结果葡萄糖组、葡萄糖加非营养性吸吮组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葡萄糖加非营养性吸吮组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评分显著低于葡萄糖组。结论口服葡萄糖液或口服葡萄糖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均能减轻早产儿足跟采血的疼痛。口服葡萄糖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口服葡萄糖液的止痛效果有加强作用。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疼痛30例早期干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予抚触、非营养性吸吮等减轻疼痛的措施,必要时予止痛、镇静药物治疗;对照组不予干预措施.按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评分表进行评分,评分内容包括心率、血氧饱和度、三种面部活动、孕周和行为状态(如安静或睡眠)等.干预组PIPP评分小于对照组(P<0.01).早期干预可减少疼痛对早产儿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产儿疼痛的临床表现,观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4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组给予抚触、非营养性吸吮等减轻疼痛的护理干预措施.按早产儿疼痛量表( PIPP)进行评分,观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疼痛的临床效果.结果 干预组PIPP评分小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的早产儿疼痛面容和啼哭的持续时间、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均显著短于非干预的早产儿(P<0.05).结论 早产儿疼痛可造成一系列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早产儿的疼痛.  相似文献   

4.
高海霞  徐桂华  张华  李芳  周静 《全科护理》2016,(32):3401-3403
[目的]观察蔗糖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反复操作性疼痛的干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根据纳入标准便利选取需要经历反复操作性疼痛的早产儿67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经历反复操作性疼痛时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蔗糖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护理,采用早产儿疼痛评分量表(PIPP)评估早产儿疼痛,采用安全性评定指标评估蔗糖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的安全性。[结果]干预组早产儿PIPP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安全性评定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蔗糖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反复操作性疼痛干预效果具有持久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和口服10%葡萄糖缓解早产儿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将240例住院早产儿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NNS组和GS组,每组80例,早产儿静脉穿刺过程中,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NNS组吸吮安慰奶嘴,GS组口服10%葡萄糖水,比较3组早产儿静脉穿刺时疼痛评分及啼哭发生情况,疼痛评分采用加拿大Toronto和McGill大学研制的早产儿疼痛评分量表(PIPP)。[结果]对照组、NNS组和GS组静脉穿刺时PIPP评分分别为10.34分±1.69分、5.98分±1.63分、5.54分±1.52分,NNS组和GS组PIPP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NNS组和GS组PIP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静脉穿刺时早产儿啼哭发生率分别为73.75%、52.50%、47.50%,NNS组和GS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NNS组和GS组啼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和口服10%葡萄糖均能一定程度地缓解静脉穿刺疼痛,医护人员可根据早产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非药物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舌尖滴入微量24%蔗糖水对缓解早产儿疼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实验组各20例,共采血300次,对照1组足跟采血前无任何干预措施,对照2组足跟采血前15min~20min开始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在患儿口中放置安慰奶嘴,以增加其吸吮动作,但并无母乳或其他液体吸入)至疼痛刺激后5min,实验组足跟采血前2min舌尖滴入24%蔗糖水0.5mL~1.0mL。采用早产儿评分简表(PIPP)进行疼痛程度评分并比较。[结果]3组患儿足跟采血后PIPP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后发现实验组PIPP评分与对照2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PIPP评分与对照1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尖滴入微量24%蔗糖水和非营养性吸吮对缓解新生儿疼痛有一定的效果,而舌尖滴入微量24%蔗糖水缓解早产儿疼痛的效果优于非营养性吸吮,且操作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服25%葡萄糖在早产儿视网膜病眼底筛查时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1日~2016年10月30日在我市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303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25%葡萄糖吸吮组,103例)、NNS组(非营养吸吮组,100例)、对照组(无干预组,100例)。以早产儿疼痛评分量表(PIPP)评分结果,评估早产儿疼痛程度。结果:对照组在筛查后PIPP评分均高于观察组及N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NNS组比较,筛查后观察组PIPP评分低于N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口服25%葡萄糖或非营养性吸吮的措施,均能降低早产儿疼痛反应。而口服25%葡萄糖更能减轻疼痛反应,镇痛效果优于单纯的非营养性吸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方式缓解早产儿反复操作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接收的12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每组各40例。所有早产儿均接受桡动脉穿刺取血,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取血不给予干预措施,观察1组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观察2组采取非营养性吸吮联合襁褓包裹。对比三组早产儿疼痛刺激前后疼痛评分(PIPP)、疼痛面容出现时间、啼哭持续时间,以及不同穿刺时间的心率、SpO_2变化情况。结果穿刺时,对照组的PIPP评分高于观察1、2组(P0.05),观察1组的PIPP评分高于观察2组(P0.05);穿刺后5 min,对照组的PIPP评分高于观察1、2组(P0.05),观察1组的PIPP评分高于观察2组(P0.05)。对照组的疼痛面容出现时间早于观察1、2组,啼哭时间长于观察1、2组(P0.05);观察2组的疼痛面容出现时间晚于观察1组,啼哭持续时间短于观察1组(P0.05)。三组早产儿在穿刺前心率、SpO_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时、穿刺后5 min,观察1、2组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SpO_2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2组的心率低于观察1组,SpO_2高于观察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方式在缓解早产儿反复操作性疼痛中存在不同的效果,其中非营养性吸吮与襁褓包裹联合在改善早产儿疼痛中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非营养性吸吮在缓解早产儿静脉穿刺痛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月我院住院早产儿16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非营养性吸吮(NNS)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静脉穿刺,NNS组每次静脉穿刺时使用安慰奶嘴,比较两组早产儿进行3次静脉穿刺时的疼痛评分情况。疼痛评分采用加拿大Toronto和Mc Gill大学研制的早产儿疼痛评分量表(PIPP)。结果:NNS组静脉穿刺时的PIPP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静脉穿刺时多次使用非营养性吸吮干预方法有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方式对早产儿足跟采血的疼痛缓解程度的区别。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的早产儿156名进行完全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A、观察组B、观察组C、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进行非营养性吸吮、营养补充性吸吮、抚触干预,对照组无安慰措施,根据早产儿对足跟采血穿刺过程中以及穿刺结束5 min后的疼痛评分(依据早产儿疼痛评分简表评测)和面部表情评分法进行评价,对比各组新生儿的评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3个小组患儿在足跟采血的穿刺过程中,PIPP量表评分均低于6分,不需要镇痛治疗;在穿刺结束5 min后,其量表评分均有所降低,比对照组明显减轻;3个观察组患儿的疼痛表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且观察组B的患儿评分几乎等于0,其面部表情评分最低,疼痛指数更佳,效果更好(P<0.05)。结论:通过对早产儿足跟采血进行不同的干预方法,对于疼痛均具有缓解作用,应用营养性吸吮效果更佳,临床中可以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更合适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白噪声干扰法对缓解早产儿穿刺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8例住院早产儿,按住院号尾号奇偶数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用白噪声干扰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体位安抚法。使用早产儿疼痛评分简表(PIPP)和患儿啼哭发生率观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早产儿穿刺后心率最大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最低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IPP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穿刺操作后啼哭发生率为80.0%,实验组为6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噪声干扰法能明显缓解早产儿穿刺疼痛。  相似文献   

12.
王欣  高玉先 《护理研究》2014,(15):1857-1858
[目的]通过与非营养性吸吮对比,探讨吸吮早产儿配方奶缓解早产儿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将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和棉签吸吮早产儿配方奶水组(观察组)各40例。采用新生儿疼痛评分量表(NIPS)、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心率上升幅度、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疼痛面容持续时间、啼哭例数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发生啼哭例数较少、疼痛面容持续时间较短、心率上升、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均较低及NIPS、30s后PIPP评分分值较低(均P0.05)。[结论]与非营养性吸吮相比,棉签吸吮早产儿配方奶止痛效果更明显,且操作简便、取材容易。  相似文献   

13.
鲁琦  汪丽平  张海玲  胡艳  韩明华 《护理研究》2011,25(34):3143-3144
[目的]探讨舌尖滴入微量24%蔗糖水对缓解早产儿疼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实验组各20例,共采血300次,对照1组足跟采血前无任何干预措施,对照2组足跟采血前15min~20min开始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在患儿口中放置安慰奶嘴,以增加其吸吮动作,但并无母乳或其他液体吸入)至疼痛刺激后5min,实验组足跟采血前2min舌尖滴入24%蔗糖水0.5mL~1.0mL。采用早产儿评分简表(PIPP)进行疼痛程度评分并比较。[结果]3组患儿足跟采血后PIPP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后发现实验组PIPP评分与对照2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PIPP评分与对照1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尖滴入微量24%蔗糖水和非营养性吸吮对缓解新生儿疼痛有一定的效果,而舌尖滴入微量24%蔗糖水缓解早产儿疼痛的效果优于非营养性吸吮,且操作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珠耳穴贴压在早产儿末梢采血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8例需行末梢采血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试验组(n=54)与对照组(n=54),试验组在末梢采血前2 h选取扣带回、丘脑、耳中、神门和欧米茄2共5个穴位实施磁珠耳穴贴压,对照组在相同穴位粘贴外观相同的胶布。采用早产儿疼痛评分量表(PIPP)对早产儿采血时、采血后1 min的疼痛进行评估。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采血时PIPP评分分别为(6.74±2.46)、(7.98±2.34)分,采血后1 min PIPP评分分别为(3.36±1.24)、(4.06±1.45)分,试验组早产儿采血时及采血后1 min PIPP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磁珠耳穴贴压可缓解早产儿末梢采血所致疼痛,同时缩短疼痛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IPP量表评价早产儿足跟采血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11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使用NIPS量表和PIPP疼痛量表评估早产儿足跟采血不同时间点的疼痛情况,分析两个量表疼痛评价的信度和效度。结果 PIPP量表评分较NIPS评分高,且不同评估者使用量表评估的差异性显著(P0.05);PIPP量表和NIPS量表由不同评估者评估患儿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753~0.976和0.698~0.933,Cronbach系数为0.937和0.88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PIPP量表与NIPS量表不同时点相关系数为0.193、0.847、0.792。结论PIPP量表用于早产儿足跟采血疼痛评估均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早产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的疼痛程度,比较非营养性吸吮(NNS)、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操作中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行PICC的早产儿90例,随机分为3组,一组采用非营养性吸吮(NNS),一组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一组为对照组,每组30例。采用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对早产儿行PICC操作前15s、皮肤消毒、穿刺、送管、固定、操作后30s的疼痛进行评估。[结果]早产儿在PICC操作时存在中度、重度疼痛;NNS组及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疼痛评分低于NNS组。[结论]NNS与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早产儿行PICC置管过程中疼痛轻,且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止痛效果更好、时间更久。  相似文献   

17.
非营养性吸吮合并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NNS)合并抚触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及其护理。方法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包括洗胃、通便、静脉营养及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等。结果。干预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NS合并抚触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是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李美芳  陈素珍 《妇幼护理》2022,2(1):227-229
目的 探讨在早产儿接受足跟采血过程中以抚触护理与音乐疗法施护的价值。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 间在本医患接受足跟采血检查的早产儿 94 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48 例。对照组采用 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抚触护理联合音乐疗法。统计组间心率及氧饱和度、疼痛程度、足跟采血时间与哭闹持续时间差异性。 结果 观察组采血时心率与氧饱和度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采血时 PIPP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足跟采血时间及哭闹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联合以抚触护理与音乐疗法模式实施干预,可维持患儿心率及 氧饱和度处于稳定状态,降低采血疼痛感,缩短足跟采血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抚触配合中医角音对早产儿足跟采血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科收治的6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足跟采血,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新生儿疾病筛查常规方法足跟采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抚触并播放中医角音进行采血,结合量表比较2组患儿采血前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并分别监测记录采血前与采血后心率、Sp O2及PIPP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其在PIPP疼痛评分、心率及SPO2变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配合中医角音应用于新生儿足部采血可明显减轻新生儿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缓解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操作性疼痛方面的效果,分析PICC在缓解VLBW操作性疼痛方面的重要意义。[方法]将120例VLBW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在入院后行PICC,对照组入院后行经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PIV),采用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评价VLBW疼痛评分,置管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测定两组患儿体重,记录导管留置期间所有的并发症与相应的处理方法。[结果]穿刺后两组患儿PIPP评分较穿刺前均明显升高(P<0.05);穿刺后14d时实验组患儿PIPP评分较穿刺后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PIPP评分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PIPP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第14天、第21天、第28天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液体外渗、静脉炎以及手臂肿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可明显减少VLBW的疼痛刺激,有利于VLBW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