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神经外科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此类患者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09年3月—2012年12月神经外科收治的62例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行外科开颅夹闭者28例,动脉瘤合计31个;其余34例患者进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合计36个.观察患者患者栓塞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血管内栓塞组动脉瘤完全栓塞组21例,占61.76%,栓塞率小于70%的患者3例,占8.82%,瘤颈处有半月形残留者11例,占32.35%;出院时GOS评分结果显示开颅夹闭术组和血管内弹簧栓塞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9,P>0.05).结论 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效果相差无几,但血管内栓塞由于创伤小,尤为适宜老年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颅内大脑中脑动脉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Hunt-Hess分级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出血破入脑室的比例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2.50%(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的手术效果优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与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8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急诊手术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32例(血管介入组)、接受开颅手术夹闭治疗46例(开颅手术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围术期血清脑损伤指标[S100B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术后并发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差异。结果血管介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颅手术组患者,住院费用高于开颅手术组患者(t/P=8. 320/0. 000、10. 711/0. 000、12. 851/0. 000)。血管介入组术后6 h、24 h血清S100B、NSE的含量低于开颅手术组(6h:t/P=6.492/0.000、8.769/0.000;24 h:t/P=10.832/0.000、11.178/0.000)。2组患者脑血管痉挛、脑梗死、慢性脑积水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GOS评分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用于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治疗,在减小手术创伤、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等方面具有优势,2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使用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的疗效进行分析,明确其复发率及安全性。方法 将诸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2022年1月接受介入和开颅手术治疗的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开颅夹闭组与血管内栓塞组。开颅夹闭组采用全麻下开颅夹闭手术方式治疗,血管内栓塞组行局麻或全麻下经皮肤穿刺血管内送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夹闭组与血管内栓塞组比较,手术操作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住院日更长(P<0.05);开颅夹闭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血管内栓塞组(P<0.05);开颅夹闭组患者手术后3个月复发率低于血管内栓塞组(P<0.05)。结论 两种术式治疗效果均良好,开颅夹闭术复发率低,住院日长,而血管内栓塞术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动脉瘤复发率高。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需依据患者实际病情、预后及身体健康状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康俊龙  陈锷  田新华  丰伟 《中外医疗》2014,(23):130-131
目的 探究颅内多发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30例(75个动脉瘤)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夹闭治疗,观察组则为血管内栓塞治疗,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75个动脉瘤中有60个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另有1例大脑中动脉瘤行开颅夹闭,剩余14例宽颈微小未破裂动脉瘤随访观察。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发现有46个动脉瘤。完全栓塞50个(83.3%)、只行支架覆盖1个(1.7%)、瘤颈残留9个(15.0%)。并发症发生率为16.7%、致残率为10.0%。结论 血管内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是一种可靠且相对安全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治疗开颅难以夹闭的、患者基础条件差的、Hunt-Hess分级高的动脉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与开颅手术治疗对后循环动脉瘤的疗效及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38例后循环动脉 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开颅夹闭术82例,血管内栓塞术治疗56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血管内栓塞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颅手术组(P <0.01);出院时,血管内栓塞组患者的GOS评分要优于开颅手术组(P <0.05);血管内栓 塞组脑水肿、脑出血、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0%、1.79%、5.36%,均显著低于开颅手术组(P <0.05);两组术后3个月随访,复发率及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 血管内栓塞术相对于开颅夹闭术治疗后循环动脉瘤安全性更高,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但两组随访病死率与复发率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15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成2组各78例,对照组按照保守疗法治疗,实验组采用支架+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方法,评价成功率、术后生存质量及预后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一次栓塞成功率、GO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确切,采取支架+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方法能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及死亡,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颅内破裂瘤患者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后效果。方法:将我院89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4例给予显微手术夹闭,观察组45例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比治疗疗效、复发率。结果:观察组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GOS评分及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能够有效改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6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水平、临床疗效、生命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32/3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30/3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3/34),低于对照组的29.41%(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开颅夹闭术均可有效治疗颅内动脉瘤,其中血管内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给予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颅夹闭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Hunt-Hess分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且观察组Hunt-Hess分级、GOS评分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栓塞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更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