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谢萍 《中外健康文摘》2012,(34):376-377
目的运用五常法对急救车内环境、设备、物品、药品进行规范管理,提高院前急救效率.方法建立急救车五常法管理标准,进行全员培训,按五常法管理标准,根据急救车上物品的种类、用途、使用频率等采用分层、分类管理.结果一年来,急救物品完好率,应急合格率及急救物品的“四定”管理达标率均明显提高;护士抢救准备物品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将五常法巧妙运用于急救车管理管理中,使工作更科学、便捷及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
张利平 《西部医学》2012,24(7):1434+1436-1434,1436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院前急救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培训,制定、完善制度、流程和考核标准,按照“五常法”实施管理。结果应用“五常法”管理提高了急救物品的合格率和护理质量。结论院前急救物品应用“五常法”的管理,优化了急救车单元的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士素质,是保证院前急救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引入“五常法”管理,改善重症监护室环境,提高护理质量,创造安全、高效、合理的抢救及监护环境。方法找出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用“五常法”理论加强规范管理。结果改善了工作及抢救环境,提高了工作人员及病人的满意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防范了医疗差错及纠纷。结论“五常法”是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实施易、见效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抢救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找出抢救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照"五常法"标准,进行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结果]提高了全体护士参与抢救车管理的意识,抢救车内的急救物品完好率由原来的91.2%上升为100%,最大限度地保障抢救车的利用,为院内抢救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结论]把五常法的管理技术应用于抢救车管理,简单、实用、见效快,提高了急救物品管理质量,方便抢救、节省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我院急诊科是集急救室、院前急救急诊病房、临时输液室、救助病房为一体的综合科室。急诊物资处于最佳的备用状态以及急救人员充分熟悉使用急诊物资,是抢救危重患者成功的关键。本人自2011年1月接管急诊物资以来,时刻惯彻护理部提倡的“五常法”,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把“五常法”落实到实际物资管理中,取得较明显的成绩。现将急救室物资管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虞巧君 《中外医疗》2008,34(34):151-152
目的 规范急救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患者抢救的质量和效率.方法 应用五常法原理,对监护室的急救仪器设备定点定位放置,规范管理;设计操作保养维修流程图,规范护士的行为;加强培训考核力度,使护士熟练掌握急救技能.结果 在应用五常法以后,急救仪器设备地完好率、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结论 五常法管理的应用,规范了急救设备的管理,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时杜绝了护理隐患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五常法"在手术室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五常法”管理手术室的质量和效率。方法应用“五常法”原理对人、物、环境进行规范改进,设计了流程图,规范了手术室护士言行、技术,手术室物品准备和放置标准等。将“五常法”活动按标准从形式化一行事化一习惯化推进。结果手术科室和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率均明显提高。结论“五常法”有效地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提升手术室形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五常法在儿科重症抢救中的实施管理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2010年5月1日-2014年5月1日在我院儿科重症抢救中实施"五常法"管理模式,主要对我院病区环境、抢救物品、抢救效率、服务质量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管理。结果:实施后,仪器完好率、抢救成功率、医护人员满意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我院儿科重症抢救过程中实施"五常法"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服务质量水平,效果较明显,值得在医院儿科重症抢救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应用五常法管理急诊抢救室物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室物品管理新方法。方法成立五常法推行小组,将五常法运用于急诊抢救室的物品管理。结果开展五常法活动后,急救仪器完好率达100%,急救物品齐全,无缺漏现象,存取物品迅速有效,创造了整齐、清洁的环境,提高了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增强了团队精神。结论五常法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急诊抢救室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胥清蓉  陈晓梅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0):2550-2550
手术室中随时都可能出现紧急抢救情况,器械、仪器准备是否充分、适用,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功、手术的顺利及患者的安全,关系到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2005年开始,我院将“五常法”用于手术器械仪器的保养,取得较满意效果。“五常法”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  相似文献   

11.
手术室中随时都可能出现紧急抢救情况,器械、仪器准备是否充分、适用,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功、手术的顺利及患者的安全,关系到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2005年开始,我院将“五常法”用于手术器械仪器的保养,取得较满意效果。“五常法”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流动献血车采用“五常法”进行物品管理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应用“五常法”对流动献血车上的物品进行管理,包括仪器、设备、物料、血液储存及运输等。结果:通过应用“五常法”对流动献血车上的物品进行管理,减少了取用物品时间,保证了物品在有效期内应用,减少了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应用“五常法”加强对流动献血车物品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并确保了血液和献血者、用血者安全,促进了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五常法”在产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和作用。方法:将“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细化运作,包括组织制定各项5S规范和审核标准、5S基本知识培训、定期监督检查病区环境及护理各个环节,并经纵向分析。结果:发现2003年至2005年护理缺陷逐年减少,下降率80%,病人对环境等各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从91.4%上升到98.6%。省管理年项目检查评价优良。结论:“五常法”是提升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及病人住院环境、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一种良好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院前急救158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院前急救158例。要求院前急救快速到达现场实施抢救措施,包括脱离有毒环境,催吐,温清水洗胃及早期阿托品化和复能剂的使用,提高抢救率。院前时间的延长,致残率、死亡率明显增加(P<0.01),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用“五常法”的管理,寻找高护理质量的适应模式,降低成本,利用有效的资源,提供最佳的服务.有效提高医疗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确保病人安全.方法找出新生儿室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存在的问题,应用“五常法”的理论加强规范管理.结果改善住院环境,提高了家属对服务及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提高了科室形象及工作效率,加强管理意识,防范了医疗差错及纠纷.结论“五常法”是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实施简单,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急诊医学的发展,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和急诊抢救质量,我科将“五常法”(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和常自律)应用于安全和全方位的护理。急诊抢救室、急诊外科处置室、治疗室、注射室、输液室的工作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五常法”活动开展的前奏1.1“五常法”QC活动的总动员:护士长通过参加“全区持续质量改进与护理管理”学习班,扩展了新的工作思路。针对我院急诊科布局陈旧、延线长、物品多、管理内容繁杂等现状,护士长组织召开了开展“五常法”QC活动的动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五常法”管理手术室的质量和效率。方法应用“五常法”原理对手术室护士言行、技术,手术室物品准备和放置标准进行规范改进,并定期组织考核小组进行检查、考核。结果手术科室和患者对手术护理质量的满意率明显提高。结论“五常法”管理能有效地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  相似文献   

18.
“五常法”是从日本引入的一种企业管理模式,是维持环境品质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其日文及英文相应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故又称“5-S”。“五常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各种机构中用来提高安全,改善品质环境,增加效率,减少故障,提升企业形象及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技术。国外许多机构运用了“五常法”的原理进行管理而获得了成功。常组织是活动的第一步,是指判断必需与非必需的物品,  相似文献   

19.
我院于1999年12月3日在靖远县开通“120”电话,6年来,共出诊5688次,抢救率88%,现将我院院前急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五常法”规范化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五常法”规范化管理的理念运用到消毒供应中心的日常管理中,观察其效果.结果:“五常法”规范化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日常管理中取得明显的效果.结论:“五常法”规范管理适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日常管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