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今生物医学研究生物体在生理、病理、药理及毒理状态下发生的各种动态变化,形成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现代系统“组学”。代谢组学是关于生物体内源性代谢产物的整体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检测、量化和编录生物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体及其变化规律,联系该变化规律与所发生的生物学事件或过程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代谢组学是关于生物体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体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有融整体、动态、综合、分析于一体的特质,应用该技术可促进中医证候的客观化和用于证本质的的研究。银屑病是当前皮肤科领域重点研究疾病之一,近年来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已成为该病的热点研究方向,为证候本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代谢组学是后基因时代出现的一门新兴"组学"学科,它是关于生物体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体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在模型识别与确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从代谢组学技术特点出发,结合有关病证结合药理模型的文献报道,浅述代谢组学在其中的应用,从而为构建符合中医药作用特点的药物评价技术与研究平台及中医药的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代谢组学是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兴起的一门组学分支,以生命活动链条下游的代谢物集合"代谢物组"作为研究对象。代谢组学是生物体代谢网络、代谢产物整体变化及其变化规律的重要研究手段,与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思维相似,为中药现代化的研究进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在中药注射剂的作用机制、证候研究、安全性评价及疗效一致性评价等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谭小燕  王毅  黄静 《中国现代中药》2013,15(12):1054-1058
代谢组学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着重研究生物整体、器官或组织的内源性代谢物质的代谢途径及其所受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影响及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随着发展,代谢组学在药物研发、中药研究与评价、临床诊断、毒理学研究、微生物与植物、营养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综述代谢组学的研究手段与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研究和中药药效研究中的应用状况,并展望其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起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关于生物体被扰动后(如基因改变和环境变化)其代谢物(内源性代谢物质)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代谢组学具有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特点,这与中医证候的“时相性”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可以从多指标、多层面分析中医证候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在受到外界刺激或扰动后其代谢产物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它以一类指标分析为基础,运用高通量的检测手段和数据分析方法,定性定量地研究生物体的代谢终端产物,以求获得相关的生物标记代谢物,从而揭示生物体在疾病时的整体状态。这种将生物体视为整体系统,运用代谢组学和全面性系统策略研究疾病发展过程的观念与中医学"整体观念"有着本质的相通性,因此,21世纪代谢组学很快运用于中医药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兹就近年来代谢组学在糖尿病(DM)领  相似文献   

8.
赵杰  冯素香 《中草药》2023,54(20):6569-6579
空间代谢组学是基于质谱成像和代谢组学技术发展而来的一门新兴组学技术,通过原位检测生物体系中内源性小分子和外源性药物代谢物的分子结构、空间分布及含量变化,精准地反映代谢物在组织整体或微区的代谢网络变化特征,深度揭示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通过对近年来空间代谢组学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药在生物体内代谢及分布、中药药效机制和中药毒性机制中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探索基于空间代谢组学技术的中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众多"组学"领域的一大分支。代谢组学主要描述了代谢组中各种小分子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其采用高通量的色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结合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识别并定量生物体液(如血液、尿液)、动物或人体的器官组织(如肝、肾脏)和细胞等生物样本中的数千个靶标代谢物,从而反映复杂生命体的整体功能状态[1-3]。因此,代谢组学技术,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医药领域中,包括生物标志物的识别、药物及药物靶标的发现、疾病的诊断和机制的阐释等[4]。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组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研究生物体系受外部刺激所产生的所有代谢产物变化的一门新兴技术。由于其具有与中医理论整体观类似的特点,并可根据代谢物组的图谱变化发现生物标志物,阐明中药毒性的整体效应,近几年代谢组学方法在中药毒理学研究中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代谢组学在中药单味和配伍的毒理学研究以及中药毒性成分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的一门新兴学科,旨在系统研究机体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揭示机体生命活动代谢本质,尤其在现代药理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代谢指纹图谱分析(metabolic finger printing analysis)是对所有代谢物整体进行高通量的代谢分析的方法,研究药物本身、机体本身及药物引起的机体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找出与之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因此可以更直接地反映体内状态的动态变化,阐明药物及疾病作用机制.该文综述了目前用于代谢指纹图谱的一些新的分析手段和数据处理方法,阐述其优缺点,并展望了其与中医药研究相结合,有望促进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研究新方法和新途径产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代谢物组学在中药现代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刘昌孝 《中草药》2004,35(6):601-605
代谢物组学是后基因时代出现的一门新兴“组学”学科。它能用反映整体的代谢物图直接认识生理和生化状态,因此能提供区别于其他“组学”而来的大量信息。代谢物组学已经用于评价实验动物模型和外源物产生的一系列代谢过程和作用机制、靶器官的效应、组织损伤。代谢物组学是新药研究开发的必要一部分,其应用涵盖新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新药筛选、安全性实验和作用机制研究。因此,在模型识别和确证、药物筛选、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现代中药研究中,同样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代谢组学是研究关于生物体被扰动后(如基因改变或环境变化)其内源性代谢物质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1],也是研究生物体系的代谢途径的一种技术[2]。近年来广泛运用于生物医药技术的各个领域,其研究机体的整体性效应,与中医整体观不谋而合,两者相互交融,为中医证候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道  相似文献   

14.
正证候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核心。湿证是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候,中医学认为"有诸内者形诸外[1]",那么湿证的病理表现,必然有一定的物质结构来支撑[2],用现代医学理论来揭示中医学湿证理论中蕴藏的科学内涵,找到中医湿证产生的物质基础,将会有助于临床湿证的诊断和治疗。代谢组学是用整体性分析技术来研究生命体所有代谢物种类、数量,以及其在受内源性或外源性刺激后的变化规律的学科[3]。以一组代谢物群体作为标  相似文献   

15.
常虹  孟洪宇  王宇  刘树民 《中草药》2018,49(21):5116-5124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结合病理学研究,探究肝、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共同生物标志物及其变化规律,阐释肝、肺纤维化"异病同治"的科学内涵。方法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肝、肺纤维化大鼠动态病理变化,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联用技术,分析其尿液代谢表达谱的动态变化,筛选分析影响肝、肺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共同潜在生物标志物及其变化规律,并阐释其生物学意义。结果肝、肺纤维化存在相似的病理转归及代谢轨迹变化。其尿液中共有16种相同差异代谢物,其中肾上腺素红、5-L-谷酰基-牛磺酸等9种代谢物为关键生物标志物,主要通过参与氧化损伤、炎症、促纤维化因子释放共同影响肝、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结论代谢组学分析揭示了肝、肺纤维化共同生物标志物及其相同变化规律,从代谢物层面阐释其"异病同治"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转录组学之后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组学",目前已在生命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展现出良好的前景。代谢组学通过分析外界刺激后生物体内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代谢物的全面变化,来认识生物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代谢组学为中药安全性评价,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以及中医证候的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赵基源  梁琼麟  冉小蓉  罗国安  王义明 《中成药》2006,28(12):1809-1812
1诊断代谢物组学概念和特点代谢物组学[1]是一种新兴的研究生物体系中代谢物组的技术和方法。这种全面的、高通量的分析技术用来分析生物提取物中复杂的代谢混合物。代谢物组学目前主要应用于疾病诊断、药物代谢、植物代谢、毒理代谢等方面。尤其是在诊断代谢物组学方面,近几年来发展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疾病发生伴随着病人体内病理变化,使得代谢产物也随之发生某种相应的改变。诊断代谢物组学就是通过对这些由疾病诱导产生的代谢产物的变化进行分析,运用化学计量学等方法对疾病组和正常组进行分类,帮助了解病变过程和机体内代谢途径,寻…  相似文献   

18.
代谢组学与天然药物和中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代谢物组学是后基因时代出现的一门新兴“组学”学科,它能用反映整体的代谢物图直接认识生命体的生理和生化状态,因此能提供区别于其他“组学”而来的大量信息。在天然药物和中药研究中,应用代谢组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具有广泛的前景,特别是在药物作用机制、靶器官的效应、新药筛选、安全性研究等方面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1999年英国皇家理工大学Nicholson教授及其同事首次提出代谢组学的概念[1]。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研究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解释机体生命活动代谢本质的科学。它通过高通量、高灵敏度与高精确度的现代分析技术分析细胞、  相似文献   

20.
代谢组学与中医药现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关键技术和研究方法,在方法学上具有融整体、动态、综合、分析于一体的特点,符合中医治疗疾病和中药作用的整体性原则。中医病证引起代谢物组的共性分析和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可促进“证”本质的研究和中医辨证的科学化和定量化,深层次理解中医脏象理论,预测疾病的发生,反应肠道内生态环境状况以及整体性评价中药及复方综合疗效、安全性和作用机制。中药体内代谢物组的分析,可促进中药效应物质基础的阐明,建立科学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确保临床中药产品的安全、有效。代谢组学和中医药学的有效组合,一定能进一步加快中医药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