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孕妇继续妊娠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妊娠早期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CSP并强烈要求继续妊娠的55例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55例孕妇中, 15例(27%, 15/55)于妊娠早期终止妊娠, 1例因子宫颈管扩张于孕23周行剖宫取胎术, 39例(71%, 39/55)继续妊娠至妊娠晚期行剖宫产术获得活产儿。39例剖宫产术分娩孕妇的中位分娩孕周为35+6周(范围:28+5~39+2周), 其中, 孕28+5~33+6周分娩7例, 孕34~36+6周分娩20例, 孕37~39+2周分娩12例;病理检查结果为胎盘正常3例(8%, 3/39), 粘连型胎盘植入4例(10%, 4/39), 植入型胎盘植入9例(23%, 9/39), 穿透型胎盘植入23例(59%, 23/39)。36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胎盘植入性疾病(PAS)的孕妇中, 产前最后一次超声检查提示为前置胎盘者27例(75%, 27/36), 9例未提示合并前置胎盘。39例剖宫产术分娩孕妇的中位术中出血量1 000 ml(范围:300~3 500 m...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胎儿肾积水的产前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及其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2004年12月至2005年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妊娠20周以上的9526例单胎孕妇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肾盂前后径≥8 mm者诊断为肾积水而纳入本研究.并按Grignon分级法进行分级,定期检查和记录妊娠结局,直至分娩.结果 (1)胎儿肾积水的发生率及Grignon分级:9526例中共有162例胎儿发生肾积水,发生率为1.7%.于肾积水高峰期行Grignon分级,1级71例,2级59例,3级7例.4级3例,5级22例.(2)发生肾积水的孕周分布:初次发现胎儿肾积水的孕周平均为(33±5)周.肾积水程度达到最高峰的孕周平均为(36±3)周.110例(68%)胎儿肾积水在妊娠期即自行消失,消失孕周平均为(37±4)周.(3)不良妊娠结局:162例肾积水胎儿中有不良妊娠结局40例(25%),其中11例初次发现于孕20~24周中有3例(27%),20例初次发现于孕25~28周中有6例(24%),53例初次发现于孕29~32周中有14例(26%),48例初次发现于孕33~36周中有11例(23%),30例初次发现于孕37~40周中有6例(20%).胎儿肾积水Grignon分级越高,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也越高,3级及以上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达100%.(4)随访结果 :分娩健康新生儿122例(75%,122/162),为110例出生前肾积水自行消失者和12例出生后1周内肾积水自行消失者,随访2年以上其生长发育正常,无泌尿系统后遗症;分娩肾积水新生儿20例(12%,20/162),为出生后1周内超声复查仍存在肾积水者,其中Grignon分级在3级及以下者11例,肾积水消失时间在出生后3个月至12个月不等,患儿生长发育均与同龄儿无明显差异,无泌尿系统症状.结论 胎儿肾积水初次发现的孕周越早,程度越严重,胎儿预后越差.应用Grignon分级法对胎儿肾积水程度进行分级可用于评估肾积水胎儿的预后,以指导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双胎之一胎死宫内(sIUFD)后存活儿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分娩的sIUFD病例58例,包括sIUFD发生孕周、胎死原因、不同孕周及不同绒毛膜性存活儿的新生儿结局及脑损伤情况,并随访其神经发育情况。结果:58例孕中晚期发生sIUFD的病例中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CDA)27例,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DCDA)31例。死亡原因中脐带、胎盘异常占25.9%(15/58),胎儿发育异常占5.2%(3/58);存活儿的早产率为70.7%(41/58),其中最小孕周28+1周。与DCDA双胎组比较,MCDA双胎组分娩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均较低。与孕中期比较,孕晚期发生sIUFD的早产率、MCDA双胎数及急诊剖宫产率更高,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更低。新生儿出生后头颅超声脑异常9例,其中新生儿脑损伤3例(5.2%,3/58),分别为2例脑软化,1例脑室内出血Ⅲ级。存活儿目前的存活率为91.4%(53/58),随访时间平均28个月,3例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监测可疑。结论:绒毛膜性、死胎发生孕周、终止妊娠的孕周是影响妊娠结局的主要因素,需加强产前、产后神经影像学检查及远期标准化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双胎一胎胎死宫内(SIUFD)后存活儿的预后,探讨不同孕周及绒毛膜性双胎发生SIUFD后不同妊娠结局,并完善SIUFD的监测管理。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SIUFD病例37例(剔除双胎输血综合征病例11例),对SIUFD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SIUFD的发生孕周、存活儿的期待治疗时间、发生死亡的原因及不同孕周和不同绒毛膜性存活儿的预后,并电话随访新生儿生长情况。结果:37例SIUFD的发生时间以孕早期多见,占64.86%(24/37);SIUFD发生后期待治疗的时间最短1天,最长231天,平均116天;死亡原因中脐带及胎盘异常造成的占32.43%(12/37),胎儿畸形占8.11%(3/37);存活胎儿早产(分娩孕周小于37周)的有9例,其中最小孕周32周,足月分娩28例;早产、新生儿窒息、急诊剖宫产、孕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单绒毛膜双胎均明显高于双绒毛膜双胎;同时SIUFD发生孕周>13周时其存活胎儿的早产、新生儿窒息、急诊剖宫产的发生率也大于≤13周的SIUFD。对中、晚孕期发生SIUFD的13例病例存活儿近1年的随访,未发现存活胎儿存在神经系统及其他器官的有关损伤表现。结论:SIUFD发生后存活胎儿的预后与SIUFD发生孕周及绒毛膜性有关,虽然本研究中暂未发现发生SIUFD后存活儿在单绒毛膜双羊膜中双胎出现比双绒毛膜双羊膜双胎更高的神经系统不良后遗症,但仍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病史指征的宫颈环扎术人群中超声监测宫颈长度(cervical length, CL)的变化及环扎术后<24周短宫颈(CL≤2.5 cm)对<34周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病史指征McDonald宫颈环扎术且资料完整的单胎孕妇共145例的临床资料, 记录在围手术期及环扎术后孕≥20~24、≥24~28、≥28~32周经阴道超声测量的闭合段CL, 按分娩孕周分为≥34周分娩组(n=118)和<34周分娩组(n=27), 分析2组环扎术后CL与<34周早产的关系及环扎术后孕≥20~24周短宫颈孕妇早产的风险。采用χ2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组的CL与<34周早产的关系, 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环扎术后CL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1)在145例病例中, 足月分娩106例(73.1%), <34周早产27例(18.6%), 其中7例(4.8%)<28周分娩(晚期流产)(其中2例为有生机儿并存活), 总体活产率96.6%(140/1...  相似文献   

6.
妊娠合并梅毒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的妊娠结局以及治疗时间与先天梅毒儿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我院53例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未治疗组21例,孕期从未接受过抗梅毒治疗。再将治疗组接受治疗的时间分为孕25周前及孕25周后,比较两组先天梅毒儿发生情况。结果:①治疗组、未治疗组发生先天梅毒儿分别为8例(25.0%)、11例(73.3%);发生难免流产、死胎、早产、死产分别为0例、9例(42.9%),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②治疗组25孕周前、后治疗例数及先天梅毒儿发生分别是:18例、3例(3/18,16.7%);14例、5例(5/14,35.7%)。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有不良妊娠结局,但在孕早期行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减少流产、早产、死胎及先天梅毒儿的发生,降低围生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紧急子宫颈环扎术(CC)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并分娩的双胎妊娠孕16~27+6周宫口开大1~4 cm行紧急CC的3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依据CC的孕周分为<24周组(19例)和≥24周组(11例)。比较两组的CC疗效,以是否获得活产儿分为成功组(23例)和失败组(7例),分析影响CC分娩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1)30例双胎妊娠紧急CC后的分娩孕周29.5±5.2周,围产儿死亡率25.0%,延长孕周6.8±4.4周。(2)孕周≥24周组孕妇的CC孕周(24.7±0.8周vs.21.7±1.6周)、分娩孕周(31.6±2.8周vs.28.3±6.0周)及活产率(100.0%vs.63.2%)明显高于<24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示,术前超声检查宫腔内絮状回声、术后白细胞计数(WBC)≥10×109/L是双胎妊娠紧急CC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CC孕周≥24周是保护性因素(OR<1,P<0.05)。结论:双胎妊娠孕周≥24周后行紧急CC仍有临床价值,必要时双胎妊娠行紧急CC可以在孕24~27+周进行。CC孕周<24周、术前超声检查提示宫腔内絮状回声、术后WBC≥10×109/L者双胎妊娠紧急CC失败的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一胎宫内死亡的原因、临床处理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双胎妊娠一胎宫内死亡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双胎妊娠一胎宫内死亡占我院双胎妊娠的5.2%,34例中单羊膜囊双胎3例,单绒毛膜双胎23例,双绒毛膜双胎8例;及时终止妊娠23例(单羊膜囊双胎均及时终止妊娠),期待治疗11例,平均期待时间单绒毛膜双胎为4.7±5.6周,双绒毛膜双胎为8.6±1.2周;单绒毛膜双胎发现死胎时的孕周、分娩孕周及存活儿的出生体重均小于双绒毛膜双胎。除引产外的30例存活儿发生围生儿死亡6例,随访24例存活新生儿中,2例失访,22例随访中发生脑瘫(四肢瘫,语言障碍)3例,存在其他脑损害(语言或运动发育延迟)4例,余健康存活。结论:单绒毛膜双胎更易发生双胎妊娠一胎宫内死亡,绒毛膜性质和孕周是影响围生儿结局和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存活儿无胎儿窘迫,孕妇无严重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情况下,期待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原因及处理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中一个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 2 0 0 0年我院收治的 19例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及妊娠结局。结果 :5例 <2 8周者 4例放弃胎儿作引产术 ,1例孕 2 6周及 7例 2 8~ 34周从确诊一个胎儿死亡后继续保胎到存活儿分娩 ,平均延长 6周 ,5例 >34周者确诊后随即行剖宫产 ,此 13例新生儿均存活。另 2例足月但未及时处理 ,活胎死亡。死亡主要原因 :脐带因素 2例、帆状胎盘 3例 ,胎儿畸形 2例 ,原因不明 12例。妊娠并发症比例较高占 6 3.16 %。结论 :孕周 <2 8周者一般作终止妊娠处理 ;妊娠 2 8~ 34周存活的胎儿继续妊娠到孕 34周预后良好 ;对孕 34周以后发现的应及时终止妊娠抢救存活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时机与新生儿窒息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国内10家医院2013年分娩的2819例双胎妊娠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双胎各孕周分娩比例;比较各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2819例双胎妊娠晚期流产率为7.31%(206/2819),主要集中在妊娠26~27+6周;早产率为64.31%(1813/2819);28周后活产新生儿平均体重:大胎儿为(2438.4±527.5)g,小胎儿为(2155.9±517.1)g,妊娠39周后活产儿出生体重增长趋势下降;活产新生儿窒息率:大胎儿为5.38%(138/2565),小胎儿为6.28%(152/2427),妊娠29~29~(+6)周与30~30~(+6)组周、34~34~(+6)周与35~35~(+6)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胎流产发生孕周主要集中在26~27~(+6)周。随妊娠周数增加,新生儿窒息率逐渐下降;妊娠30周前新生儿窒息比例高,妊娠35周后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下降。对无明显并发症的双胎妊娠应尽可能延长孕周至36~38~(+6)周,但不宜超过39周。  相似文献   

11.
1993年3~8月,Vermont大学医学院生殖内分泌科对55名4~8孕周妇女作阴道超声和血清内分泌检查,以了解宫内存活情况。规定胎儿存活18孕周为妊娠成功。45例(82%)自然妊娠,10例(18%)克罗米芬促排卵后妊娠;8例(14.5%)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羊膜(MA)双胎的临床特征及围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流产及分娩的17例MA双胎的临床资料。结果:①17例MA双胎中孕早、中期流产或引产4例(23.5%):1例一胎儿无脑儿、一胎儿胚胎停育流产,1例发生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引产,2例发生无心畸胎(TRAP)引产。另2例TRAP于孕23周行胎儿镜脐带结扎减胎术后继续妊娠。②MA双胎进入围生期13例(76.5%),分娩中位孕周33周,其中规律产前检查9例,无规律产前检查4例。13例中无合并症入院待产择期剖宫产3例(存活新生儿5例);因胎膜早破、先兆早产和胎儿窘迫入院6例,其中行急诊剖宫产4例,自然分娩2例,存活新生儿10例;并发重度子痫前期2例,其中急诊剖宫产1例,择期剖宫产1例,存活新生儿4例;合并TRAP 1例孕39周自然分娩,存活新生儿1例;孕30周双胎胎死宫内引产1例。③胎儿畸形9例(26.5%,9/34),其中TRAP 4例,无脑儿2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肛门闭锁1例,先天性面横裂1例。结论:MA双胎胎儿畸形发生率高,早产风险大,孕期规律产前检查,积极进行TRAP、TTTS、重度子痫前期等处理,必要时入院待产,及时行剖宫产术可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笔者对30~40孕周正常妊娠25例、重度妊高征合并宫内生长迟缓(IUGR)者5例吸氧后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正常妊娠伴随妊娠的进展静止期在24小时所占的比例及其持续时间增加。静止期在24小时占的比例:孕30~32周平均2~3%,34~35周为4%,36周为9%,37周以后约占10%;静止期的最长持续时间:孕30~32周平均约5分钟,34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1~13+6周胎儿颈项透明层(NT)增厚伴心脏异常胎儿超声系列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2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长沙市妇幼保健院11~13+6周NT厚度≥3.5 mm且行两次及以上超声心动图的胎儿进行回顾性研究。于妊娠11~13+6周、16~18周、22~24周、28~32周、孕足月行连续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引产儿行尸体解剖、所有活产儿出生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共143例胎儿纳入研究,7例双胎,136例单胎。11~13+6周检出胎儿心脏异常20例,16~18周复查,进一步明确阳性诊断16例,阳性纠正为阴性诊断4例;11~13+6周心脏未检出异常者123例,16~18周复查新发现心脏异常8例,115例维持阴性诊断。16~18周复查明确阳性诊断的24例中,因CHD、心外异常引产15例,1例双胎之一因心脏异常行选择性减胎术;明确阴性诊断的119例因心外异常引产44例。共83例于22~24周复查,新发现心脏异常4例,1例严重CHD...  相似文献   

15.
多胎妊娠妇女孕中期选择性减胎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XT  Li HY  Feng H  Zuo CT  Chen YQ  Li L  Wu ML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3):152-156
目的 通过对多胎妊娠妇女于孕中期行选择性减胎术,研究其手术指症、时机、安全性、目标胎儿的选择标准和减灭胎儿数,探讨选择性减胎术在改善多胎妊娠结局中的作用.方法 对37例孕12周+1~25周多胎妊娠孕妇(6例双胎、21例三胎、8例四胎、2例五胎,共117个胎儿)在超声引导下经腹行选择性减胎术,按产科医疗指征,在拟被减的46个胎儿心脏内注射10%氯化钾2~5 ml,见胎心逐渐减慢至停跳视为减胎术成功.术后定期产前检查和监测凝血功能,记录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结果 (1)成功率:共减去胎儿46个,减胎成功率为100%(46/46个胎儿),已有27例孕妇分娩,获24个健康新生儿,妊娠成功率为88.9%(24/27).(2)分娩孕周:>36周分娩者15例;32~36周7例;28~32周3例;<28周流产者2例;正在妊娠中10例.平均分娩孕周(34.9±4.1)周,孕28周后分娩率为92.6%(25/27).(3)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单胎妊娠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014±640)g,双胎妊娠为(2557±573)g,三胎妊娠中除1例两个胎儿存活(出生体重分别为1400及1500 g)外,其余均死亡.(4)安全性:除2例单羊膜囊双胎在减灭1个胎儿后,另1个胎儿随即死亡外,其余多胎妊娠妇女的保留胎儿均未发生胎死宫内.(5)并发症:37例多胎妊娠妇女中仅3例发生子痫前期,减胎术后均无凝血功能障碍发生.(6)阴道流血:有13例孕妇减胎术前发生阴道流血,其中1例在妊娠13周强烈要求减胎,减胎术后于孕22周流产;另12例均在阴道流血停止1周以上后施行减胎.结论 (1)孕中期选择性多胎妊娠减胎术,可以有效减少多胎妊娠胎儿数目、避免异常胎儿出生,降低孕产妇并发症,提高新生儿出生体重.(2)胎儿保留数目以达双胎为好.(3)减胎术前有阴道流血者,避免在流血期间减胎,应选择在流血停止1周以上进行.(4)孕中期多胎妊娠减胎术不会造成孕妇的凝血功能障碍,也不会造成保留胎儿的宫内死亡,安全性好;减胎术后子痫前期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作者1979年6月至1987年4月对2,441例危险妊娠测定孕母血清与孕16~19周羊水穿刺的甲胎蛋白(AFP)。所有受检孕妇的适应证为母龄≥35岁或因遗传咨询有染色体异常重复危险,而要求进行产前染色体分析者。作者在羊水穿刺前3小时取外周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母血清 AFP,其变异系数约为6~11%。测定非畸形儿孕母血清各孕周AFP 中值浓度。母血滑 AFP 测定结果表明为正常中值的倍数(Multiples of Median,MoM)。结果:2,441例危险妊娠中,112例染色体异常,25例21三体,10例18三体,2例13三体和1例双三体。21三体儿的孕母血清 AFP 中值为0.68MoM,无神经管缺陷的18三体儿孕母血清 AFP 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绒毛膜多胎妊娠不同孕周选择性减胎术后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98例双绒毛膜多胎妊娠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进行选择性减胎术的临床资料,根据实施减胎术孕周分为3组:G1组(孕14~19+6周,19例)、G2组(孕20~27+6周,30例),G3组(≥孕28周,49例),比较不同孕周行选择性减胎术后的临床结局。结果:①98例中行选择性减胎术原因包括染色体异常(25例)、胎儿结构畸形(68例)及其他母胎合并症(5例)等。②G1组母体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减胎术后2周G2组母体发生胎膜早破2例,宫内感染2例;G3组发生胎膜早破4例,宫内感染2例。③减胎术后流产发生率为8.2%、早产发生率为50.0%,活产儿存活率94.6%。3组分娩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1组流产率显著低于G2组(10.5%vs 20.0%,P<0.05);G1组的活产儿出生体质量及存活儿出生体质量也优于G2组(P<0.05);G1组的早产率、足月产率、活产儿出生体质量及存活儿出生体质量均优于G3组(P<0.05)。结论:在孕20周前对双绒毛膜多胎妊娠行选择性减胎术,其妊娠结局较好,合理使用选择性减胎技术,可以有效减灭异常胎儿和多胎妊娠的胎儿数量,减少多胎妊娠的并发症及合并症,改善多胎妊娠母胎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006年国际妇产科超声协会公布的"胎儿心脏筛查指南"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9月-2007年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母胎医学中心接受胎儿超声筛查的单胎孕妇5000例.平均年龄28岁(18~48岁),平均孕周27周(妊娠18~40周).以"胎儿心脏筛查指南"为标准对胎儿四腔心和左、右心事流出道及三血管切面进行扫查,对疑有心脏异常者进一步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枪查,对确诊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建议羊水或脐血穿刺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终止妊娠者行胎儿尸体心脏解剖;继续妊娠者,于胎儿出生后2~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 (1)超声筛查各切面获取率:5000例单胎孕妇中,四腔心切面获取率为97.64%(4882/5000),其中左、右心室流出道及三血管切面的获取率分别为87.69%(4281/4882)、82.51%(4028/4882)和96.29%(4701/4882).5000例孕妇中,孕中期筛查2750例,孕晚期筛查2250例,孕晚期各标准切面的获取率明显低于孕中期(P<0.05).(2)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4882例胎儿中最终诊断先大性心脏病73例,发病率为1.50%(73/4882),其中产前超声确诊50例(孕中期24例、孕晚期26例).超声漏诊23例,误诊1例,合并其他器官畸形18例.(3)随访结局:产前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中接受尸体心脏解剖19例,均与产前超声诊断结果一致;继续妊娠者胎儿出生后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12例,其中与产前诊断符合11例,另1例产前诊断三尖瓣关闭不全,产后超声检查正常.接受染色体检查23例,染色体核型异常7例.(4)产前超声筛查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四腔心切面确诊先天性心脏病胎儿28例,同时加入左、右心室流出道及三血管切面共诊断先天性心脏病50例,诊断的敏感性为69%(50/73)、特异性为99.98%(4808/4809),假阴性率为0.48%(23/4831),假阳性率为2%(1/51).结论 国际妇产科超声协会2006年公布的"胎儿心脏筛查指南"临床实用、易于遵循、便于操作.就最佳超声切面获得来说,孕中期(18~27周)是最佳筛查时间.胎儿四腔心和左、右心窒流出道及三血管切面同时筛查,可产前诊断69%的先天性心脏病胎儿.  相似文献   

19.
阿托西班在晚期流产和早产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缩宫素受体拮抗剂--阿托西班在晚期流产和早产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应用B2受体激动剂--利托君、硫酸镁后子宫收缩仍不能被抑制、产程仍然进展、或出现不良反应的35例晚期流产和早产患者,应用阿托西班短期用药方案进行治疗,观察阿托西班抑制宫缩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和妊娠结局.结果 应用阿托西班48 h时抑制宫缩的有效率为77%(27/35),7 d时抑制宫缩的有效率为60%(21/35).1例(3%)出现轻微恶心和呕吐反应.35例患者中分娩34例,1例双胎妊娠在随访中.34例已分娩患者中,孕周<28周分娩11例,28~34周分娩17例,>34周分娩3例,足月分娩3例.应用阿托西班后妊娠时间最短延长4 h,最长延长14周+2.新生儿存活34例,死亡9例(孕周均<28周),34个存活新生儿中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4例.结论 对早产或晚期流产患者应用利托君、硫酸镁治疗无效或出现不良反应时,阿托西班仍有明显延长妊娠时间的作用,且患者的妊娠结局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供精人工授精(AID)助孕后的妊娠结局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10年4月在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AID助孕成功妊娠的1102例113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自然流产发生率为14.11%(160/1134),其中生化妊娠流产占20.00%(32/160),临床妊娠流产占80.00%(128/160)。随着年龄的增加,自然流产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P=0.001)。异位妊娠发生率为1.32%(15/1134),妊娠中晚期引产发生率为0.88%(10/1134)。多胎发生率为2.73%(31/1134),其中三胎占12.90%(4/31),双胎占87.10%(27/31)。726例分娩,其中单胎占97.66%(709/726),双胎占2.34%(17/726),分娩方式中顺产自然分娩占42.15%(306/726),剖宫产占57.85%(420/726)。出生新生儿743个,男婴占50.87%(378/743),女婴占49.13%(365/743),男女性别比为104∶100。新生儿出生体重(3180±480)g,出生孕周(39.15±1.43)周。低出生体重儿占6.73%(50/743),巨大胎儿2.69%(20/743),早产儿4.17%(31/743)。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74%(13/748)。结论女性年龄是AID妊娠重要影响因素。AID助孕在自然流产、异位妊娠、妊娠分娩、子代出生缺陷和健康状况等方面和自然受孕相似,是一项安全可靠的辅助生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