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研究肺癌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CTVB)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30例肺癌患者行螺旋CT薄层扫描,将重建后的扫描数据传输至同机工作站,利用机内图像分析软件形成CTVB图像。结果:CTVB共显示气管支气管病变59处,主要病理改变为管腔闭塞(15处),管腔狭窄(9处),管壁不规则,僵硬(5处),外压性改变(6处),管腔内肿物(6处),管腔内水肿及炎性分泌物(14处),肺癌术后支气管残端(4处)。结论:CTVB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可显示气管支气管多种病理改变,合理选取CT阈值可提高CTVB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早期周围型小肺癌30例,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分别采用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成像(SSD)和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图像重组。比较各重组图像与横断薄层图像对周围型小肺癌结节及其周围特征的显示情况。结果:MPR对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空气支气管征及阻塞征的显示率,显著高于横断薄层图像(P〈0.05);SSD对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的显示率,显著高于横断薄层图像(P〈0.05);MIP对血管集束征的显示率显著高于横断薄层图像(P〈0.05)。SSD、MIP对小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及阻塞征的显示率,分别显著低于横断薄层图像和MPR(P〈0.05)。结论:h/LSCT后处理图像较横断薄层图像能够更直观、清晰、全面地显示周围型小肺癌结节及其周围组织的基本形态特征,在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应用阶值。方法:对35例临床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薄层扫描结合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曲面重建(CPR)、容积显示重建(VR))作影像后处理。结果:中央型PE20例.周围型PE8例,混合型PE7例。结合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轴位图像和三维重建图像都得到了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薄层扫描结合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对肺栓塞可以做出可靠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肺癌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肺癌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为X线胸片、CT、MRI等,其中高电压胸片、高分辨CT是早期发现及鉴别诊断的最重要的方法。螺旋CT的影像重建技术和MRI对于肿瘤的分期有重要价值。中央型肺癌的早期X线表现为支气管的阻塞性改变,HRCT显示支气管狭窄、管壁增厚及管腔结节。周围型肺癌的早期X线表现为肺内结节或小斑片阴影,HRCT显示结节有分叶、空泡或细支气管气像、边缘毛糙及胸膜凹陷征。CT或MRI增强扫描显示肿瘤明显强化。经皮肺穿刺活检是诊断肺癌的重要方法。螺旋CT对于病变的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及仿真支气管内镜可从多个角度显示病变的形态,对病变的鉴别诊断起辅助作用。对于肺癌转移的诊断方面,CT及MRI可较准确地判断淋巴结转移,三维CT血管重建(CAT)及MR血管成像(MRA)可准确地诊断肿瘤对血管的侵犯。MRI是确定胸壁转移的可靠方法。中心型肺癌需与肺结核及慢性肺炎鉴别,周围型肺癌应与结核球、慢性炎性结节等肺内孤立结节病变鉴别。在充分发挥X线胸片及HRCT检查的基础上,有目的地选择其他影像方法进行综合影像诊断,可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经过胸部正侧 位片诊断怀疑为中心型肺癌的病例,经多层螺旋CT扫描,随机抽出经螺旋CT扫描后诊断为中心型肺癌的100例进行分析,与手术病理比较,总结出诊断特点及经验。方法:对经放射科正侧位胸部平片诊为中心型肺癌的病例。先由肿瘤外,呼吸内科主任查体,再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htspeed 8层螺旋CT机,对胸部采用CT平扫描加增强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60-200mA,层厚的0.5厘米,每层扫描时间为0.8秒,重建层面厚度为1.25厘米,进行冠状面,矢状面重建,再对病变进行分析归纳,诊断。结论:我们对100例经Lightspeed 8层螺旋CT扫描诊断的肺部中心型肺癌与手术病理比较,诊断符合率高达98%,对早期中心型肺癌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螺旋CT三维重建对周围型肺癌及血管集束征的显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周围型肺癌形态特征与支气管血管束的显示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的螺旋CT表现,利用三维成像软件以表面遮盖法(SSD)进行三维重建,调整阈值上、下限,分别观察肿块及结节表面形态及与支气管血管束的关系,并和横断面图像及手术切除标本进行比较。结果:3D CT能完整显示周围型肺癌与周围支气管血管束的关系及类型。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不仅能够充分、直观地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形态特征,而且能够显示其与支气管血管束的立体解剖关系,是CT横断面图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7.
早期肺癌或周围型小肺癌临床上常无症状,常规胸片检查易漏诊,国内外研究初步证实低剂量螺旋CT扫描是筛查早期肺癌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具有低辐射、高分辨力、无创、快速等特点,且CT可采用多种影像后处理技术来发现肺内数毫米的非钙化结节。就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的研究成果及前景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早期肺癌或周围型小肺癌临床上常无症状,常规胸片检查易漏诊,国内外研究初步证实低剂量螺旋CT扫描是筛查早期肺癌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具有低辐射、高分辨力、无创、快速等特点,且CT可采用多种影像后处理技术来发现肺内数毫米的非钙化结节.就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的研究成果及前景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螺旋CT仿真支气管镜(CTVB)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中央型肺癌患者行螺旋CT容积扫描,将数据重建获得CT仿真支气管镜图像,并对CTVB图像进行分析。结果:CTVB显示100%的段以上支气管和45%的亚段支气管,并可显示支气管腔内壁、腔内病变,肿瘤呈结节状隆起,表面光滑,还能显示支气管梗阻远端的情况。结论:CTVB是一种无创性观察气管、支气管的方法,酷似纤维支气管镜,是中央型肺癌诸多检查方法的一种极好补充。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仿真支气管内镜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支气管内镜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GE lightspeed QX/i CT扫描机,采用层厚2.5mm-3.75mm,HQ模式,speed 7.5mm/rot,对45例肺癌患者进行扫描,以获得容积扫描数据,将原始数据重叠重建后输入计算机工作站,利用三维导航软件功能(Navigator smooth)重建成仿真气管内镜图像。全部病例经纤支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多层螺旋CT仿真支气管内镜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支气管管腔狭窄与闭塞,并可在三维空间以任意角度观察肿块的分叶征、肺血管纠集往、胸膜凹陷征,与手术所见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仿真气管内镜能从支气管内外直接观察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是仿真支气管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延伸,可作为轴面CT检查信息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肺癌胸片、CT结合纤支镜诊断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分析X线胸片、CT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准确率,并评价该三种方法结合应用的意义。方法 164例支气管肺癌患包括术前活检和术后病理证实的162例和术前脑、肾CT扫描证实的2例,于1个月内均依次接受了X线胸片、CT以及纤支镜检查。结果 164例患中被发现有170个癌性病灶,126例为中心型癌灶,44例为周围型癌灶。X线胸片、CT和纤支镜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1.82%、52.27%和63.64%,对中心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2.54%、60.32%和95.24%。三项检查结合对周围型肺癌的确诊率为81.82%,而纤支镜与CT并用对中心型肺癌的确诊率为98.41%。结论 在支气管肺癌诊断中,纤支镜明显优于X线胸片与CT,而三项技术并用则可显提高其确诊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和仿真支气管镜(virtual brochoscopy,VBS)在评估中心型肺癌气管支气管树肿瘤侵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46例中心型肺癌患者行前瞻性的CT检查,采用直接增强扫描,在工作站得到气管支气管树VRT和VBS图像。盲法阅片,对比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利用SPSS 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RT/VBS对评价中心型肺癌气管支气管树肿瘤侵犯的敏感性分别为86.9%和66.7%,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x^2=9.651,P=0.002)。特异性分别为93.1%和86.2%,无明显统计学差异(x^2=0.744,P=0.670)。准确性分别为88.5%和71.7%,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x^2=10.017,P=0.002)。结论 VRT无论在观察范围还是诊断的准确性方面均优于VBS,在中心型肺癌气管支气管树肿瘤侵犯的评估中VRT可以取代VBS。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筛查早期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013.5~2015.5体检的高危人群100人行低剂量胸部CT扫描,分析低剂量扫描在图像质量与诊断上与常规剂量之间的差异,并经过临床手术及术后病理进行分期。结果100例受检者中,筛查出结节性病变者47例(47%),其中早期肺癌者13例,并经病理证实,余者进行观察随访。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进行早期肺癌筛查及复查随访中既满足了图像诊断要求又能降低X线的辐射量,有助于肺癌患者早期治疗,且可广泛应用于早期肺癌筛查。  相似文献   

14.
中央型肺癌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型肺癌是指发生在肺段以上支气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对病人的预后尤为重要。螺旋CT的局部薄层扫描,三维重建及高分辨率CT(HRCT0在早期发现病灶,鉴别诊断和肿瘤分期上有重要价值。就支气管的CT显示,中央型肺癌的CT表现和中央型肺癌CT鉴别诊断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对中央型肺癌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SCT)对中央型肺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肺癌共88例,将SCT检查结果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螺旋CT分期和术后病理符合率为:I期83.3%,Ⅱ期87.0%,ⅢA期94.1%,ⅢB期95.0%,Ⅳ期100%,总体符合率92.0%。螺旋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82.9%,特异性83.3%,准确率83.0%。结论:螺旋CT对中央型肺癌术前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对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多层螺旋CT平扫,薄层增强动态扫描的应用,对辨析肺内占位性病变的性质,提高对周围型肿瘤的诊断率,尤其是早期≤3cm的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方法:对80例肺内占位性病灶,多层螺旋CT对病灶薄层平扫,感兴趣区以肺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肺动脉期15S,支气管动脉期36S,平稳期病灶90S。结果:(1)肺癌CT肺三期增强强化主要形式为无明显强化,显著强化和中等强化;(2)肺炎性病灶肺三期强化变化主要形式为轻度或中等强化,显著强化和显著强化的特点;(3)肺结核球及转移瘤肺三期强化变化较小;(4)肺癌大多数强化于支气管动脉期见不规则条状,斑点状强化血管影;(5)肺癌空洞的好发部位,分叶,大小,内部结构及壁结节的强化变化具有明显特征;(7)肺结核并发肺癌特征。讨论: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动态扫描对肺内占位病灶的肺三期强化的变化,与支气管动脉期病灶强化血供血管与血管床的面积因素相关,肺结核并发肺癌的诱发因素可能相关,有助提高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率,尤其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肺癌的CT诊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T扫描利用三维空间关系及良好的密度分辩力特点,比常规X线检查更易显示肺癌的肿块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能揭示在常规X线检查中显示困难的病变和纵隔的淋巴结转移(1,2),本文通过研究54例经病理和手术证实的肺癌患者的CT表现,结合常规X线检查及支气管窥镜,探讨肺癌的CT征象,阐明CT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螺旋CT模拟内窥镜技术探讨其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20例正常肺为对照组,16例肺癌患者为病变组、全部病例均经纤维内窥镜及手术病理证实。工作站处理螺旋CT容积扫描数据后,通过软件功能调整CT值阈值,显示含气管腔的内表面,获得仿真内窥镜效果。结果:肺癌在螺旋CT模拟内窥镜下分三型:腔内肿物型,管腔狭、窄型,管腔中断型。结论:该技术是肺癌诊断的一种无创性方法,是纤维内窥镜的补充手段,应用前景尚需进一步研究提高。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的技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螺旋CT血管成像 (helical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 ,CTA)自应用于临床以来 ,因检查时间短、创伤性小、图像后处理技术多样 ,已在全身各个部位大、中血管中得到普遍应用[1 3 ] 。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spiralCT ,MSCT)的问世 ,不仅使螺旋CT的时间分辨率得以提高 ,其空间分辨率及图像后处理技术也得到很大改进 ,从而使CTA的图像质量和评价的准确度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高[4,5] 。肺血管疾病 ,尤其是肺栓塞及中央型肺癌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处理与预后。本文从CTA的技术入手 ,探讨CTA在肺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技术方面1.扫描…  相似文献   

20.
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且有不断上升之趋势.周围型小肺癌是指起源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直径小于3cm的恶性结节[1],其临床症状出现较晚,确诊时多属中晚期,已失去根治机会,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CT特别是螺旋CT扫描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收集我院近3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周围型小肺癌病例,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螺旋CT对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