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肾综合征出血热多脏器损害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伴发肾脏、肺、肝及心脏病变的螺旋CT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经临床确诊的HFRS合并肾脏、肺、肝及心脏病变的螺旋CT表现,其中轻型9例、中型48例、重型22例、危重型7例和非典型型11例.结果:56例表现为双肾肿胀、肾破裂出血9例、肾周炎性改变51例、肺部感染45例、肺泡内出血7例和肺水肿3例,胸腔积液63例,心包积液10例,脂肪肝9例.结论:HFRS伴多脏器损害的CT表现较具特征性,CT检查为有效的影像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性传染病[1],慢性感染汉坦病毒的特定啮齿类动物并不表现明显的疾病,而人经吸入气体中啮齿类动物排泄物(包括尿液,唾液,粪便)的浮粒而感染,主要表现为2种临床综合征:一种为HFRS,另一种为汉坦病毒肺综合征[2].HFRS可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主要损害肾脏,其次是心、肝、肺、脑、消化道和内分泌器官,常伴有病毒血症和毛细血管损伤[3],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脏损害等为特征.本文通过对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的HFRS患者的肾脏、胰腺、胆囊、阑尾改变和腹膜后间隙、腹腔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进行了描述,使医务工作者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能够综合分析,减少误诊,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3.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并发肝脏损害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患者病程中往往并发肝脏损害,肝生化检查异常,极个别患者甚至可能出现肝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4.
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期间的肝代谢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抗结核药物引起肺结核患的肝损害。方法 用RP-HPLC检测68例正常人,6例尚未使用、52例已使用抗结核药物肺结核患的唾液咖啡因清除率(SCL)。结果 68例正常人和6例未用抗结核药物肺结核患的SCL在正常值范围,52例已使用抗结核药物肺结核患的SCL在异常范围。结论 用药时间延长,肝代谢功能越低,肝损害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损害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梅霞 《西南军医》2008,10(3):112-11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内分泌系统的多发病、常见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以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多见,但亦可累及肝脏,引起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甚至发生黄疸、肝硬化等,统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损害(hyperthyroidism liver injury,HLI)。我院近4年来收治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损害患者38例。现将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非常见肝炎病毒及其他原因致肝损害10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文林  楼敏  许桂林  冯宇 《人民军医》2008,51(3):170-170
临床上因HAV、HBV、HCV、HEV等感染引起病毒性肝炎较常见,而非常见肝炎病毒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肝损害也在逐渐增多,但因缺乏特异性临床特征,通过常规检查明确诊断较为困难。1999年1月-2007年8月,我们对非常见肝炎病毒及其他原因致肝损害102例的病理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通过对利福平导致药物性肝损害机理的研究,寻找治疗结核病而不致造成药物性肝损-害的合理给药方案。方法:采用药动学和免疫学对利福平导致药物性肝损害机理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药物性肝损害可能是由于利福平代谢物引起,减少用量,提高血药浓度,减少代谢物形成是预防药物肝损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方法:对35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31例在2个月内肝功能恢复正常,其余4例3个月内恢复正常。结论: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关键是详细了解服药史,及时处理;提高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避免或减少病人自行超量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9.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肝损害97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  王震 《人民军医》2006,49(11):656-657
1995年10月-2005年10月,我们共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肝脏损害975例(占HFRS的63.9%)。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975例中,男621例,女354例;年龄7~79岁,平均39.2岁。轻型247例,中型458例,重型216例,危重型54例。均符合国家卫生部《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方案》诊断与分型标准,并经特异性IgM抗体阳性证实。全部病例均无明确肝脏疾病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36例药物性肝损害(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中药9例(25%),居首位,其次为抗生素7例(19.4%)和抗结核药物6例(16.7%)。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55.6%)、乏力(47.2%)、纳差(44.4%);其中肝细胞损伤型22.2%,胆汁淤积型66.7%,混合型11.1%.结论药物性肝损害是临床常见病,应重视中药的肝毒性,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识别,尤其应重视胆汁淤积型肝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83例临床诊断的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病例的药物相关性进行分析,以验证国际共识标准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按照国际共识意见及Danan量化评分标准对83例临床诊断的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病例进行评分,分析发生肝损害的药物相关性。结果 急性药物性肝损害占同期急性肝损害住院病例的14.07%(83/590),其中肝细胞损害型53例(63.86%),胆汁淤积型22例(26.50%),混合型8例(9.64%)。83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中药物相关者占40.96%,不确定药物相关者占44.57%,药物不相关者占14.47%。结论 药物性肝损害国际共识标准的确规范了临床诊断,有助于肝损害的鉴别诊断,但其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2.
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或急性胆囊炎引起的肝损害,临床上较常见,而单纯性胆囊结石合并肝脏损害较少见.笔者收集了2003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单纯性胆囊结石575例,其中合并肝损害者171例.  相似文献   

13.
糖原代谢病I型引起骨损害一例宋志巍,叶立娴糖原代谢病是糖原转化中酶缺乏而引起的遗传性疾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损害,但有关此病的骨关节改变至今国内尚无报道。患者男,31岁。出生后4个月时发现尿蛋白、血糖低、肝大。诊断为“糖原累积病”。随诊20年,经...  相似文献   

14.
急性胰腺炎伴肝损害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利国  赵凤翎  黎君 《武警医学》2004,15(2):127-128
急性胰腺炎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常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近年来研究表明,急性胰腺炎所引起的肝损害不但可加重急性胰腺炎的病情,甚至可发展成肝功能衰竭,导致病人很快死亡。本文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急性胰腺炎伴肝损害56例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肝损害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71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合并肝损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病情调整免疫抑制、抗病毒和保肝治疗。结果:2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移植肾脏摘除后肝功能改善,余68例肝功能均恢复正常。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76.1%,而肝炎病毒感染则与重度肝损害密切相关(P〈0.05),发生率为21.1%。结论: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肝损害可危及移植肾脏的功能发挥和患者的长期存活,加强预防、及时诊断和合理用药可有效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16.
警惕药源性肺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惕药源性肺病万慎曜药物的毒副作用能引起肝、肾功能损害,早已被人们所认识,而药物能引起肺部损害却鲜为人知。为此,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那么,药物可引起肺部那些疾病呢?过敏性肺炎这是由于机体对药物产生变态反应所引起的,与药物的剂量和病程无关,多在用药后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表现特点,总结诊断与治疗的体会。方法:对131例60岁以上的老年HFR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120例青年HFRS进行比较。结果:老年HFES重型和危重型病例多,死亡率6.11%;肾功能损害严重且持续时间长;并发症多,其中肝功异常占92.6%,肺部感染占39.68%,肺水肿28.57%,肾性高血压71.43%,黑便20.63%,营养失衡(12.69%)。结论:老年HFRS病人早期临床表现常不典型,病程持续时间长,合并疾病和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应提高早期诊断率,注意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药源性肝损害是临床常见问题,在我国发生率为0.46%~1.08%,其中由中药引起的占30%左右。作者检索了公开发表的有关文献,梳理了中药相关性肝损害的基本情况,以期为中药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易引发肝损害的单味中药主要有黄药子、雷公藤、铅丹等,复方中药主要有青黛丸、克银丸、消核片等,以及中药汤剂小柴胡汤等;造成肝损害的中药有毒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类、萜类、内酯类及毒性植物蛋白类等;肝损害的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肝区不适、肝大、黄疸、转氨酶升高,损害程度与剂量及疗程密切相关。中药引起的肝损害多为可逆性,但严重者亦可致死。因此,中医临床医生应与时俱进,及时了解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慎用、少用肝毒性中药,必要时定期监测患者肝功能的变化,以提高中药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邓丽宁  侯宏波  李纯平 《武警医学》2013,24(11):982-983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中国HFRS的发病例数占全球总数的90%,病死率为3%一10%。据监测资料显示,中国大陆所有省份均曾有HFRS病例报道,是目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病程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高血压,一般认为高血压症状多发生在少尿期伴有高血容量综合征时,多尿期较少发生。我院于2009—01至2013—02收治HFRS720例,其中在病程多尿期出现高血压242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住院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113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6.37%,无效率33.63%;其中致肝损害药物前三位为中草药类,抗微生物药,抗结核药,分别占38.05%,20.35%,10.62%;TBil、ALP、ALB、PTA及并发症是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论中草药和抗微生物药是目前药物性肝损害的主要药物;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与TBil、ALP、ALB、PTA及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