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丙泊酚和咪唑安定用于ICU机械通气镇静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醒的危重症患者在ICU使用机械通气时,往往不能耐受人工气道或某些特殊的通气模式,甚至产生人机对抗,为了减轻患者的不适常需要给予镇静治疗。本文分别应用丙泊酚和咪唑安定用于ICU患者机械通气的镇静,观察两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ICU常见的以难治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常需进行机械通气改善缺氧,提高氧合乃至改善全身状况,采取合理而有效的镇静措施可使患者更好地耐受人工气道及通气模式,增加呼吸机与患者的协调性,减少人机对抗,使机械通气达到最佳效果[1]。本研究旨在观察并评价咪唑安定在应用于ARDS机械通气患者持续镇静时对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1年2月~2003年5月本院ICU收治的诊断符合ARDS标准并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共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45.21±11.53)岁。其中严重肺部感染6例,多发伤5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CU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口渴感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口渴数字评分量表(NAS)对108例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口渴感水平进行调查。结果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口渴程度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P0.01);口渴评分6.14±1.26。机械通气时间、呼吸型态、吸入潮气量及漏气量、呼吸频率、是否首次使用无创机械通气、面罩舒适度是患者口渴感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ICU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口渴感发生率高,口渴的发生与机械通气时间、是否首次使用无创机械通气及呼吸频率、面罩匹配度等因素有关,需对患者积极实施干预,预防和减轻患者口渴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系统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8-12-2019-05间在ICU行镇静治疗的42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间积极开展心理支持、加强生命体征监测、配合医生有效镇静,以及每日唤醒等系统护理干预。结果 42例患者均达到镇静目标(Ramsay镇静分级3~5级),顺应呼吸机治疗,并均逐渐脱机直至计划拔管。未发生意外拔管和套管脱落等与护理相关的意外。结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过程中,开展心理支持、加强病情监测、配合用药等系统护理措施,对确保ICU机械通气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和提高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在心脏外科术后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44例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后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脱机困难,将其分为两组:序贯治疗组,23例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方式行机械通气,待患者呼吸循环状态稳定后拔除气管插管,改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支持通气方式并撤机;对照组,21例患者,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方式撤机.对照分析两组病例的通气、氧合指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总的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是(2.3±0.8)d和(7.3±0.5)d,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是(4.2±0.5)d和(7.3±0.5)d,住ICU时间分别为(6.5±0.9)d和(10.3±0.4)d,呼吸机相关肺炎分别为6例(26.1%)和12例(57.1%),两组患者中,治疗组有2例患者二次插管(8.7%),而对照组有3例患者二次插管(14.3%).结论 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如果存在脱机困难,可采用早期拔管,改用经鼻面罩呼吸机正压通气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行镇静治疗时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法。方法ICU机械通气患者50例均选用力月西、芬太尼和/或丙泊酚微量注射泵静脉泵入镇静治疗,治疗期间采取注意镇静药物的选择、镇静效果的评估、循环功能监测、呼吸道的管理及监测、肢体功能锻炼、加强基础和安全护理、用药护理和每日唤醒等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均达到镇静目标,SAS评分在3~4分,顺利渡过机械通气期,未发生其他意外事件。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加强监护,预防并发症,对确保ICU机械通气患者治疗顺利进行及其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ICU机械通气患者意外拔管脱管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我院综合ICU机械通气患者意外拔管、脱管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在我院综合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362例次患者,记录发生意外拔管、脱管的次数,当时机械通气的方式和可能的原因及危险因素。发生意外拔管、脱管后对患者的影响及处理方式。结果有6例(75%)发生意外拔管,属于自行拔出。2例(25%)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气囊放气时意外脱出。8例未因为意外拔管、脱管而导致死亡或其他严重并发症。其中6例(75%)需重新插管,2例(25%)可以提前脱机。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高度重视,对意外拔管、脱管的风险评估和防护、正确可靠的固定、充分的沟通、适度镇静和肢体约束,适时撤机是防止意外拔管脱管的有效防护措施,气囊放气以气囊的1/3满为度也是防止拔管、脱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重症病房机械通气病人的镇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静是处理机械通气危重病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充分的镇痛和去除了可逆的诱因后,适度镇静可以减轻病人的焦虑烦躁、增加人机顺应性,保证病人的安全舒适.推荐使用镇静评分表定期进行评估和每天中断镇静评价病人的神经功能、自主呼吸能力.  相似文献   

9.
异丙酚的药理学及在ICU中作为镇静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是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将异丙酚用于ICU机械通气病人的镇静,效果满意,血流动力稳定,而且停药后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1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6,自引:7,他引:29  
吴乃君  常娅洁  高岚 《护理学杂志》2000,15(11):643-645
为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高危因素,对ICU30例机械通气(MV)病人行呼吸机管路及附属部件和病人气管深部分泌细菌培养。结果:呼吸机使用前其管路及附件细菌培养均为阴性,使用中其管路及附件、病人气管深部细菌培养均有不同种类细菌生长,其中肠道菌属占44.2%;细菌阳性率随通气天数增加而增加。提示:①使用前对呼吸机管路消毒方法有效;②许多因素使肠道菌群经胃-肺途径入肺致VAP,再通过呼吸过程污染  相似文献   

11.
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治疗的安全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行镇静治疗时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法。方法ICU机械通气患者50例均选用力月西、芬太尼和/或丙泊酚微量注射泵静脉泵入镇静治疗,治疗期间采取注意镇静药物的选择、镇静效果的评估、循环功能监测、呼吸道的管理及监测、肢体功能锻炼、加强基础和安全护理、用药护理和每日唤醒等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均达到镇静目标,SAS评分在3~4分,顺利渡过机械通气期,未发生其他意外事件。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加强监护,预防并发症,对确保ICU机械通气患者治疗顺利进行及其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ICU镇静研究和应用的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病人实施适度镇静已成为ICU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镇静可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消除病人焦虑,增加对机械 通气的耐受,有利于护理等。本文主要阐述成人ICU镇静的镇静深度评分系统,药物的选择,使用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ICU镇静研究和应用的近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病人实施适度镇静已成为ICU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镇静可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消除病人焦虑,增加对机械通气的耐受,有利于护理等。本文主要阐述成人ICU镇静的镇静深度评分系统,药物的选择,使用方法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CASH理念结合早期活动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ICU机械通气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镇痛镇静及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eCASH理念的舒适化浅镇静管理结合早期活动。结果观察组谵妄发生率和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MRC肌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eCASH理念结合早期活动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可降低患者谵妄和ICU获得性衰弱,缩短机械通气和ICU入住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护理实践的现状.方法 在14所上海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中抽取ICU护士133名,采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护理实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9.55%的护士所在ICU常规开展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70.67%采用持续泵入镇静药物给药方式;52.63%有个体化镇静目标,并能动态调整;51.88%镇静评分者为医生,28.57%使用评分工具;19.55%护士所护理的患者处于不正确的镇静状态;50.37%给药速度调整者为医生;57.14%的护士没有接受过培训.结论 上海市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实践现状与指南仍有差距,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及探索建立操作性强的适合护士执行的镇静给药方案,将是镇静治疗护理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ESCAPE策略用于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管理的效果。方法将165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软件分为干预组(n=86)、对照组(n=79)。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呼吸机及循环监测、常规镇痛镇静护理、药物不良反应及脏器功能监测。干预组采用ICU常规护理的同时应用ESCAPE策略,包括早期活动、睡眠管理、每日唤醒及自主呼吸试验、精神状态评估、情感支持、镇痛镇静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镇痛镇静药物使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镇痛镇静药物使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低于/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实施ESCAPE策略可有效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缩短谵妄持续时间,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ICU危重患者术后的应用。方法对20例外科危重患者在出现呼吸危象的情况下,建立人工气道,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20例中,脱离呼吸机15例;痊愈14例,死亡5例,植物状态1例,最长通气时间152天。结论对外科危重病患者及早行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最有效和迅速的方法。小潮气量通气、把握呼吸机撤离的时机、控制感染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应用瑞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镇痛镇静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30例与ICU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分为2组,各65例。对照组予以咪唑安定,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比较2组镇痛镇静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预后。结果用药后观察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唤醒时间、ICU入住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危重患者采取瑞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镇痛镇静,可减少应激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ICU入住时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模拟人体生物钟镇静方案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及其他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10例ICU有创机械通气≥12h患者根据是否应用模拟人体生物钟镇静方案分为模拟人体生物钟组(研究组,55例)与非模拟人体生物钟组(对照组,55例),两组再根据使用镇静药物的不同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各15例)、丙泊酚组(各20例)、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联合镇静组,各20例)。应用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及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对镇痛镇静深度进行量化控制,使研究组RASS评分白天维持在0~1分、夜间维持在-1~-2分;对照组昼夜均维持在-1~-2分。记录患者谵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或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拔管时间、镇痛镇静药物用量。结果研究组谵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严重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与同种镇静药的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住ICU时间显著缩短,镇痛镇静药物剂量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模拟人体生物钟镇静有助于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及住ICU时间,减少镇静镇痛药物用量,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ICU的危重患者救治过程中常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由于休克、呼吸衰竭、管路刺激、疼痛及精神因素等原因,常造成患者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能同步协调,结果一方面机械通气难以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又可因呼吸机额外做功增加了氧的消耗,易造成合并症的发生,影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