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膜表面有绵羊红细胞受体(简称SRBC受体),它能与绵羊红细胞相结合形成E-玫瑰花结,这是T淋巴细胞特有的标志,已广泛用于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计数,以判断机体细胞免疫水平。也有人用此指标来测定正常人和血液病人骨髓T淋巴细胞的含量,并对其在胚胎的肝脏、脾脏、  相似文献   

2.
人类T淋巴细胞表面有异种红细胞受体,例如羊红细胞受体(简称SRBC受体),当它与绵羊红细胞(SRBC)接触后,能形成E玫瑰花结,E玫瑰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状态。目前临床上已广泛地用作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指标之一,但对此受体的性质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γ射线对小鼠遗传学的影响及重组人超氧化物歧化酶(rhSOD)的抗放作用。方法:实验用甲基纤维素缩集法计算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活体秋水仙素法进行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分析。结果:(1)4.0Gyγ线能明显增加小鼠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微核率和骨髓染色体畸变率。(2)rhSOD可减轻射线所致小鼠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微核率及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尤以照射前后给药为佳。结论:rhSOD对小鼠细胞遗传学辐射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转移因子活性通常用玫瑰花结形成试验来测定用人脐带血制取白细胞混悬液。但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因一时采不到脐带血而影响活力的测定,我们根据成熟T淋巴细胞表面有绵羊红细胞受体,在人工培养条件下,绵羊红细胞能与T淋巴细胞自然结合形成玫瑰花结的原理。做了脐带血和外周人淋巴细胞血测定转移因子活力的对照试验,报道如下:1 试验材料 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三份混合)混悬液,脐带血淋巴细胞混悬液,SRBC、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5.
电离辐射后小鼠骨髓组成中结合珠蛋白的表达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照射前后结合珠蛋白在小鼠骨髓中的表达和分布,及其与骨髓细胞周期进程改变及凋亡的可能关联。方法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及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骨髓细胞Hp mRNA及细胞内外Hp蛋白的存在,及其辐射后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分析了骨髓细胞中Hp阴性及阳性细胞群周期分布及凋亡率的差异。结果在骨髓细胞中检测到Hp mRNA的存在,而且8Gy照射后24h较正常小鼠有明显升高。骨髓细胞内及外液中检测到Hp蛋白的存在,同样8Gy照射后24h较正常小鼠亦呈明显升高。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小鼠骨髓细胞中部分细胞含有Hp蛋白,照射后Hp阳性细胞的比例逐渐增加,并有着较好的时效关系和剂量依赖关系。骨髓Hp阳性细胞与阴性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存在显著的差异。在照射后6h骨髓细胞凋亡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明显增加,而Hp^ 细胞凋亡率增加不明显。结论小鼠骨髓组织中可以检测到结合珠蛋白的存在,并且在辐射后有明显的增加,骨髓细胞中Hp阴、阳性细胞的周期分布和凋亡存在明显的差异。推测Hp可能参与辐射诱导骨髓损伤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吞噬体外光化学法(PUVA)处理的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的树突细胞(DC)对抗原特异性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体外诱导作用。方法分离LEW大鼠骨髓细胞,经大鼠重组IL-4和GM-CSF共同诱导培养制备骨髓来源的LEW大鼠DC。分离DA大鼠脾淋巴细胞(SP),制备经PUVA处理的DA大鼠脾淋巴细胞(PUVA-SP)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在体外将DA大鼠的PUVA-SP或SP与LEW大鼠骨髓来源的DC共同培养,得到PUVA-SPDC和SPDC,以Luminex液相芯片法检测PUVA-SPDC和SPDC培养上清中IL-10、IL-12的含量。以CFSE标记PUVA-SP,流式细胞仪检测LEW大鼠DC对DA大鼠PUVA-SP的摄取情况。将LEW大鼠CD4+25-T细胞与PUVA-SPDC或SPDC混合培养5d,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形成的CD4+ CD25+ Foxp3+ T细胞,同时分离培养体系中的CD4+ CD25+ T细胞,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PUVA-SPDC诱生的CD4+ CD25+ T细胞对LEW大鼠CD4+ CD25- T细胞(效应性T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摸索分离和鉴定高纯度的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含有间充质干细胞的人胚胎骨髓细胞悬液,获得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获得的细胞中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含量。结果:获得的细胞中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含量达85%。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的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度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电离辐射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辐射效应。采用E花环形成试验和非特异性酯酶(ANAE)染色检测了15名健康男性外周血淋巴细胞经25~800拉德钴-60γ线照射后E花环形成率和ANAE活性的动态变化;以EAc(Tr),EAM(Tu)花环法测定了10名健康男性外周血T淋巴细胞经100~1600拉德照射后,Tr、Tu细胞的辐射效应。实验结果表明:(1)电离辐射对E花环形成率和ANAE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这种作用随照射剂量和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加深,而且对ANAE活性的抑制较对E花环形成率的抑制更为显著,提示ANAE染色更能反映T细胞的辐射损伤效应。(2)E花环形成率和ANAE阳性率的剂量—应曲线均呈双相性反应,并估算了辐射敏感性和抗性细胞的D0值,表明T淋巴细胞中存在辐射敏感性不同的亚群,(3)Tr,Tu细胞对辐射的反应性不同,Tr细胞的辐射敏感性比Tu细胞高.  相似文献   

9.
黄芪甲甙对60Co辐射小鼠外周血细胞和骨髓三系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黄芪甲甙^60Co辐射小鼠外周血细胞和骨髓造血细胞的作用,了解其作用途径。方法:采用6.0Gy ^60Co辐射小鼠造成严重造血功能损伤,尾静脉采血计数外周血细胞及其分类,取一侧股骨骨髓计数骨髓有核细胞.取另侧骨髓制片,观察计数骨髓粒系分裂池,成熟池,贮存池骨髓细胞绝对值的动态变化。结果:黄芪甲甙对辐射损伤细胞与骨髓造血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使损伤脾细胞向正常逆转,加速粒细胞增殖与动员作用,促进成熟池粒细胞成熟进入贮存池.从而进入到外周血循环,对淋巴细胞有激活作用。结论:黄芪甲甙对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有促进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外周血 T 克隆细胞在 YIL-2持续刺激下具有良好的体外扩增能力和LAK 活性。在半固体琼脂培养体系中,T 克隆细胞抑制骨髓 CFU-GM 形成,抑制效应与 T 细胞数量、T 细胞和骨髓细胞的预孵育时间呈正相关。自体及异体 T 克隆细胞对 CFU-GM 的抑制作用无显著差异。经 FACS 表型分析,这种 IL-2激活的 T 克隆细胞为T_3(+)、T_4(-)、T_8(+)、DR(+)、Tac(+)。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第4因子造血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血小板第 4因子 (PF4)对环磷酰胺 (CTX)处理小鼠体内造血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鼠用PF4注射 2次 ,间隔 6h ,第二次注射后 2 0h给予CTX 2 0 0mg·kg- 1 。动态观察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以及不同时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 ,骨髓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细胞周期和小鼠脾脏、胸腺的变化。结果 :PF4能增加CTX处理小鼠骨髓CFU -GM的产率 ,加速体内CFU -GM的恢复 ;短时增加CTX处理小鼠骨髓G0 /G1 期细胞 ,减少骨髓细胞的坏死和凋亡 ;增加胸体比和脾体比。但是PF4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和T细胞亚群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PF4能保护小鼠骨髓及胸腺、脾脏等器官组织免受CTX损伤 ,增加骨髓CFU -GM的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2.
辐射引起人T淋巴细胞的间期死亡可因用植物血凝素(PNA)和刀豆素A(Con A)处理而得到保护。先把T淋巴细胞和T细胞亚群(即早T和晚T细胞)同能粘附于玻璃的单核细胞分开,继而用lsopa-que-Ficoll梯度分离法和玫瑰花形成法的联合技术进一步提纯。提纯的T淋巴细胞,先用1%的PHA-M,5μg/ml的Con A或10μg/ml的脂多糖(LPS)处理,然后以0~600伦剂量进行照射,再置于CO_2培养箱中孵育。根据核固缩变化来测定淋巴细胞的死亡,并在照射后20小时时,测定其活存部分。据观察,用PHA处理过的T淋巴细胞的培养物中,细胞活存数比对照培养物高出15~20%。在早T和晚T细胞亚群中,均可看到PHA防护淋巴细胞间期死亡的效应。在辐射引起核固缩变化上,用Con A处理的防护效应,晚T细胞比早T细胞亚群更明显。LPS没有防止早T细胞亚群间期死亡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低温冻存基质细胞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低温冻存后贴壁基质细胞培养生长的基本特性,为低温冻存基质细胞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新鲜骨髓和经Dexter长期培养法培养14d的骨髓贴壁基质细胞(称“新鲜基质细胞”),用5%二甲基亚砜-6%羟乙基淀粉为保护剂,-80℃冰箱降温,-196℃液氮冻存(前者称“冰存骨髓”,后者称“冻存基质细胞”)2周,复温后,再用Dexter法培养这些细胞,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细胞表面及基质细胞支持另一骨髓造血细胞形成的鹅卵石造血区、长期培养起始细胞等为指标,比较它们的生长特性、成分及功能。结果:生长特性:冻存骨髓比新鲜骨髓出现贴壁细胞、细胞丛和细胞融合成片迟1-2d,冻存基质细胞融合成片比新鲜基质细胞迟12-18h;冻存骨髓与新鲜骨髓,冻存基质细胞与新鲜基质细胞增殖数比明显低。细胞成分;冻存骨髓比新鲜骨髓形成的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比率下降,而巨噬细胞和脂肪细胞比率升高,冻存基质细胞上述现象更明显;内含凋亡小体的细胞冻存基质细胞多于新鲜基质细胞,冻存骨髓细胞多于新鲜骨髓;冻存骨髓和冻存基质细胞台盼蓝拒染率分别为95.2%、89.5%;冻存骨髓、冻存基质细胞CD14、人白细胞DR抗原表达百分率比新鲜骨髓、新鲜基质细胞高,CD45、CD33反之。细胞功能;新鲜骨髓、新鲜基质细胞、冻存骨髓和冻存基质细胞形成的鹅卵石造血区和长期培养起始细胞,生长良好,无显著差异。结论:不管是骨髓细胞还是经培养生成的贴壁基质细胞,经5%二甲基亚砜-6%羟乙基淀粉冷冻冻存、复温后培养,生物特性有一定损伤,但仍有较好的支持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4.
用胎儿横纹肌条件液体外单层琼脂培养法,将20例再障按3种方式进行骨髓细胞培养;(1)病人骨髓细胞培养;(2)病人与正常人骨髓混合培养;(3)正常骨髓加病人血清培养。观察再障骨髓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C)及其骨髓、血清对正常骨髓CFU-C的影响。考虑9例系造血干细胞缺陷、5例系淋巴细胞抑制、5例系血清抑制因子、1例系造血微环境缺陷所致。  相似文献   

15.
过去报告,用干扰素诱导剂给照射动物预防性处理使骨髓有核细胞数增多2.0到2.5倍,骨髓细胞畸变有丝分裂减少2到4倍。本文报告干扰素诱导剂放射防护作用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全身垂直振动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髓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方法:将36只3月龄雌性未孕SD大鼠按体重分层后随机分为假手术、去卵巢静止和去卵巢振动3个组.去卵巢手术后10周,去卵巢振动组大鼠经过1周适应振动治疗后,开始接受正式全身垂直振动治疗,每次振动15 min、频率为90 Hz,每天振动2次,每周7次.治疗7周时,用721分光光度计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和甘油三酯水平;常规HE染色观察左侧胫骨组织形态学;收集右侧股骨和胫骨骨髓细胞,一部分细胞用作碱性磷酸酶和油红O染色,另一部分细胞用作尼罗红(Nile Red)染色.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卵巢静止组骨髓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染色细胞数目显著降低,而骨髓细胞Nile Red阳性染色细胞百分比和胫骨骨髓脂肪空泡数目显著增加;与去卵巢静止组比较,去卵巢振动组骨髓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染色细胞数目显著增加,而骨髓细胞Nile Red阳性染色细胞百分比和胫骨骨髓脂肪空泡数目显著下降.结论:全身垂直振动不仅增加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髓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而且降低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髓细胞的成脂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琼脂培养法研究了新鲜和冷冻保存的骨髓粒细胞增殖活性动力学和分化特点。实验用CBA/H系小鼠股骨骨髓和健康人骨髓。先将冷凝后半固体琼脂扎些小孔,再向每皿加1毫升冷储的骨髓细胞悬液(含1×10~6个细胞),37℃、10%CO_2培养28天。刺激素为溶血自家血。48小时起用倒置显微镜计数灶、团数(10~20个细胞为小灶、10个以上为大灶,4~10个为细胞团)。然后将培养物用卡诺氏液固定,石腊和甲基纤维素包埋。组织片行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患者免疫状况与肿瘤分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免疫状况及其与肿瘤分期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和酶免法分析60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比较各项指标与结直肠癌Dukes'分期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抑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CD+8)、sIL-2R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成熟T细胞总数(CD+3)、辅助性诱导性T细胞/抑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CD+4/CD+8)及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随着结直肠癌Dukes'分期的增高,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逐渐降低,sIL-2R逐渐增高。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与肿瘤分期有关,其恶性程度越高,免疫功能越低,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9.
右归丸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右归丸对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骨髓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造血调控作用机制。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计数法和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右归丸对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骨髓有核细胞数以及骨髓细胞周期和调亡的影响。结果右归丸中、高剂量均能明显升高外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骨髓有核细胞(BMC)数,右归丸高剂量对血小板(PLT)和白细胞(WBC)有明显升高作用。右归丸低、高剂量组均能促进骨髓GO/G1期细胞向S期细胞以及S期细胞向G2/M期细胞的转化,从而导致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增殖指数(PI)也明显升高。中、低剂量组右归丸的骨髓细胞凋亡比例显著下降。结论右归丸可能通过促进骨髓细胞修复受损的DNA,加速通过GI/S和S期监测点,进行增殖和分化;抑制造血细胞的凋亡;调节造血细胞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平衡等机制,从而促进损伤骨髓造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实验以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为基础,以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中具有代表性的脾T淋巴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高压氧(HBO)对SIRS状态机体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A、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ml/kg);C、D、E组:腹腔注射酵母多糖-石蜡悬液(500 mg/kg).D组腹腔注射后4h做1次HBO,B、E组腹腔注射后4、10、18 h各做1次HBO.HBO实施方案:100%纯氧洗舱5 min后匀速加压至0.20 MPa(10 ~ 15 min),维持1h后匀速减压,出舱.所有大鼠予腹腔注射后24h取脾,检测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数量、比例以及脾细胞凋亡率.结果 HBO(B组)降低正常大鼠外周血CD4+T细胞至14.09% (P <0.01),CD8+T细胞基本无变化,脾细胞凋亡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酵母多糖腹腔注射(C组)使大鼠外周血CD4+、CD8+T细胞平均减少至13.59%及9.75%(P <0.01),脾细胞凋亡率达到25.40% (P <0.05).HBO治疗可使酵母多糖所致CD4+T细胞减少明显恢复,D组为19.68%,E组为18.48%(P<0.01,P<0.05),HBO对CD8+T细胞几乎无影响.HBO治疗组(D、E组)脾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减少,分别为12.91%、15.97% (P<0.05).结论 HBO可以根据机体处于正常或疾病状态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HBO对正常机体主要是免疫抑制作用,当机体处于炎症状态(SIRS)时,HBO则具有明显的促进免疫功能恢复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可能不依赖HBO的压力和暴露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