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目的 调查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ABO、RhD血型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分析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探讨ABO、Rh血型调查与建立Rh表型库在安全输血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我院8 000例住院患者ABO血型及RhD血型的检测结果,对需输血的患者5 000例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结果标本进一步行抗体特异性鉴定。随机选取3 000袋RhD阳性滤白红细胞悬液样本检测Rh表型,通过电脑建立献血者Rh表型数据库,探讨其在输血中的重要意义及价值。 结果 8 000例患者中ABO血型分布情况从多到少依次为B型血(32.02%)、O型血(28.98%)、A型血(27.01%)、AB型血(11.99%)。不同年龄组间ABO血型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组中ABO血型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 000例患者中RhD阴性48例(0.60%)。男性和女性 Rh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000例需输血患者的血样标本中不规则抗体阳性者30例(0.60%),Rh血型系统抗体阳性19例(63.33%),抗-E检出率最高。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000例RhD阳性献血者血样标本Rh血型表型共8种,其中CCDee检出率最多,其次为CcDEe,DcDEE和ccDee检出率较少。 结论 ABO血型的分布与地域及年龄有关;临床上除在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应进一步检测其抗体特异性;建立献血者Rh表型数据库有利于预防因Rh表型不符输血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对于临床安全输血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003名随机抽样患者Rh血型系统抗原与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结果,研究Rh血型系统抗原鉴定在临床安全输血的重要性。方法根据病史分无或单次(863例)和多次输血组(140例)。用微柱凝胶卡进行Rh血型系统抗原及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结果患者Rh D、Rh C、Rhc、Rh E、Rhe抗原频率分别为98.80%、90.63%、59.82%、49.35%、95.71%。双群37例,无或单次输血组17例,概率为1.97%;多次输血组20例,概率为14.29%;两组双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15例;无或单次输血组阳性2例,与Rh血型系统相关,概率为0.23%;多次输血组阳性13例,Rh血型系统抗体筛查阳性9例,概率为6.43%;两组Rh血型系统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 D、Rh C、Rhc、Rh E、Rhe抗原分布频率各异,Rh血型双群与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和多次Rh血型不同型血液输注有关,故输血前应对患者和献血者Rh血型抗原进行分型检测并同型输注。  相似文献   

3.
赵冉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399-2399
全血或血液成分发给临床输注之前必须对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液作多项血清试验,包括:ABO定型和Rh定型,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等内容,这些试验可以防止许多输血反应,保证输血安全有效。1 ABO和Rh定性输血时一般情况下要同型输注,如果含有相对应的抗原、抗体的人互相输血,血清中的抗体与相对应的红细胞就要发生反应,在补体参与下,甚至出现严重的溶血。而同型人之间的红细胞和血清则不出现反应。所以,输血之前,必须测定病人和献血者的血型,选择同型人进行输血。ABO血型鉴定的原理是根据红细胞上有无A抗原或/和B抗原,将血型分为A型、B型、…  相似文献   

4.
不规则抗体鉴定、Rh血型分型与输血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医院输血科开展不规则抗体鉴定和Rh血型分型.方法:选择我院3例住院患者,对其常规检测ABO血型、RhD血型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后交叉配血不合,通过不规则抗体鉴定和Rh血型分型,找到与患者同型或配合型的供者血液.结果:患者与同型或配合型供者血液交叉配血相合,输注后无不良输血反应,Hb升至应有水平,改善了贫血症状,输血效果理想.结论:医院输血科除检测常规项目外,需要开展不规则抗体鉴定和Rh血型分型,选择与患者同型或配合型的供者血液,达到及时输血和安全输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老年待输血患者Rh系统表型分型,分析其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老年患者临床输血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老年待输血患者587例,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进行Rh系统抗原检测及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587例患者中测得Rh血型表现型共7种,均为RhD阳性,Rh血型表现型的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CCDee占38.7%(227/587)、CcDEe占34.7%(204/587)、CcDee占12.4%(73/587)、ccDEE占8.7%(51/587)、ccDEe占4.6%(27/587)、CCDEe占0.7%(4/587)和ccDee占0.2%(1/587)。587例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6例,阳性率为1.02%,分别为4例抗-E(占66.67%)、1例抗-c(占16.67%)、1例抗-M(占16.67%);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2.65%(5/189)]高于无输血史及妊娠史者[0.25%(1/398)](χ2=5.11,P<0.05);不同民族老年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05)。结论:Rh系统抗体是老年待输血患者中最主要的不规则抗体,应对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老年患者进行Rh表型分型检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以确保老年患者的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受血者与献血者Rh表型分布的多态性调查,探讨Rh表型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 取4210例受血者和3 499例献血者血液样本,以微柱凝胶法检测每例样本的ABO血型和Rh表型,对各Rh表型进行统计分析,观察CcEe抗原间的不配合概率.结果 在受血者与献血者人群中Rh表型分布规律为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不同Rh表型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Ee抗原间随机输注的不配合概率为0.5370.结论 了解受血者与献血者Rh表型的多态性,对保障输血安全尤其是对依赖长期输血治疗的受血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温抗体型AIHA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寻求简便有效的输血对策。方法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ABO、Rh血型鉴定,吸收放散试验,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并对检出的特异性抗体进行效价测定及红细胞相应抗原鉴定。结果21例患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均为阳性。血清抗体筛查阳性15例(71.4%),经谱红细胞鉴定均存在自身抗体;血清抗体筛查阴性6例(28.6%,从6例患者红细胞放散液中均检出自身抗体,其中1例为类抗-E特异性自身抗体(Rh表型CcDee)。另对5例抗体筛查阳性且有输血史的患者进行自身抗体吸收,吸收后的血清和谱红细胞反应,检出3例同种特异性抗体,分别为抗-cE1例(效价4,Rh表型CCDee)和抗-E2例(效价8和2,Rh表型均为CCDee)。结论本组病例检出的同种抗体和类同种自身抗体均呈Rh特异性。因此,选择ABO、Rh(包括D、E、c、C、e抗原)同型血液输注,可有效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必要时扩展考虑MNS、Kidd血型系统抗原,可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该原则可替代自身抗体吸收试验,使AIHA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8.
李楠  张焱  梁国艳  谢双锋  孙武 《广州医药》2023,(12):13-18+25
目的 研究抗体筛查阳性输血患者的抗体与Rh抗原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34 796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以及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的抗体鉴定与Rh抗原分型结果,记录34 796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妊娠史、输血史等基本资料,分析各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产生的阳性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34 796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237例,抗体筛查阳性率为0.68%。共检出不规则抗体260例,其中MNS系统83例(占31.93%),Rh血型系统抗体70例(占26.93%),Lewis血型系统14例(占比5.39%)。同种非特异性抗体79例,阳性率30.38%。同种特异性抗体中抗-E的占比最高,为20.77%;其次是抗-Mia,为20.39%。对237例抗体筛查阳性患者进行Rh抗原分型,CCDee抗原表型占比最高,为52.74%,其次是CcDEe占比29.16%。抗体筛查阳性率与性别、输血史、妊娠史有关,女性、有输血史、有妊娠史者的抗体筛查阳性率较高(P>0.05)。不同科室间抗体筛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Rh阳性献血者表型数据库,用于临床安全输血。方法根据入选条件选择邢台市无偿献血者1400名,进行Rh血型C、c、D、E、e抗原检测,确定Rh阳性献血者表型,采用计算机管理录入献血者的详细资料.建立Rh阳性献血者表型档案。结果邢台市献血者ABO血型比例分别为A(0.2379)、B(O.3577)、O(0.3023)、AB(O.1021),Rh阳性献血者中CCDee表型最多见,占0.4021,其后依次为CcDEe、CcDee、ccDEE等。结论建立Rh阳性献血者表型数据库,对于保证合理、安全、及时、有效用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查受血者和献血者血清是否存在与对方红细胞不相合的不规则抗体,以保障受血者安全输血。方法:受血者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及献血者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用凝聚胺试剂做交叉配血。结果:2 067例患者中检出Rh不规则抗体5例。其中抗-E 3例、抗-c 1例、抗-cE 1例。结论:Rh血型系统抗-D以外不规则抗体导致配血不合比较多见,这些由输血和(或)妊娠免疫而产生的免疫性抗体能引起迟发性溶血反应,是否也应把E抗原列为常规检测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静  刘溢香  谢惠宇  张洪为  黄远帅  王华   《四川医学》2022,43(11):1120-1123
目的 探讨反复输血患儿红细胞Rh表型检测及同型输注的必要性。方法 对本院儿科194例反复输血患儿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ABO和Rh血型系统表型(DEeCc),并随机分为Rh同型输血组和随机输血组,Rh同型输血组持续进行ABO、RhDCcEe抗原相合性输血,随机输血组仅进行ABO、RhD抗原相合性输血。在随后的每次输血前进行Rh表型复查、抗体筛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并与第一次检测结果比较。统计分析两组输血后情况(包括不规则抗体产生率、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Hb的提升情况)。结果 本研究Rh表型及抗原分布情况与其他地区相似。微柱凝胶卡复查Rh表型同型输血组结果清晰,无混合视野,随机输血组出现混合视野,结果判定困难。随机输血组Rh系统不规则抗体产生率、DAT阳性率分别为10.31%和8.25%,远高于同型输血组的0和1.03%;输血不良反应随机输血组7例,同型输血组1例。两组不规则抗体产生率、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Hb提升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结论 反复输血患儿在首次输血时即进行Rh表型检测并持续同型输血,可避免因随机输血造成的Rh表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并可有效减少儿童输血免疫的风险以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意外抗体阳性患者Rh表型分布及Rh表型匹配输血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平顶山市某综合性三级医院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4 982例住院患者输血信息,其中106例意外抗体筛查阳性患者,对此患者血样行Rh抗原分型并进行意外抗体类别鉴定。统计106例患者意外抗体类别及Rh表型分布,评估其中39例Rh表型为CCDee且经Rh表型匹配输血患者的输血效果。结果 106例抗体筛查阳性患者,Rh表型主要为CCDee(74.53%),CcDEe、ccDEE、CcDee占比较小,ccDEe占比最小,仅1例(0.94%)。39例患者输血24 h后复查血常规,其中36例每输注2单位红细胞制品血红蛋白提高10 g·L-1及以上,有效输血率为92.31%(36/39)。3例[7.69%(3/39)]患者发生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意外抗体阳性患者中Rh血型系统的意外抗体占比最高,Rh表型中CCDee占比最高。Rh表型匹配输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临床待输血患者红细胞Rh血型系统E抗原(RhE抗原)分布,结合抗-E抗体在上述患者中的检出频率及特点,分析常规检测RhE抗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待输血患者标本10 000例,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RhE抗原,并对患者血液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结果:10000例标本中,RhE抗原阳性率51.46%(5146/10000),RhE抗原阴性率48.54%(4854/10000)。患者标本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共78例,阳性率0.78%(78/10000);全部检出抗体中,抗-E抗体最多,占23.08%(18/78),检出的18例抗-E抗体阳性患者中17例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抗-E抗体在有临床免疫史患者中检出率为0.33%(17/5120),与无免疫史患者检出率(0.02%,1/48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6,P<0.01)。结论:抗-E抗体是临床输血检测中最常出现的不规则抗体,对待输血患者进行RhE抗原常规检测,实现红细胞RhE血型同型匹配输血,可避免患者产生抗-E抗体,促进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Rh血型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异性分布特点,分析Rh血型抗体的临床意义及产生规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筛查和鉴定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鉴定红细胞Rh血型抗原、检测抗体的效价、Ig类型及37℃反应性并分析抗体产生的原因。结果:就诊者27000例,共检出Rh血型抗体24例,检出率为0.089%,24例Rh血型抗体均为IgG或IgG+IgM类。结论:输血和妊娠同种免疫是红细胞血型抗体产生的重要原因。红细胞血型抗体的主要临床意义为是否引起HTR及HDN。红细胞血型抗体的效价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Rh 血型系统是继 ABO 血型系统之后临床意义最大的另一个血型系统。它的发现解决了 Rh 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诊断,也避免了 Rh 阴性受血者经过妊娠或输血产生的免疫性抗体再次输血后引起的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由于RhD 阴性血型的存在,如输入不相合的血液,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我国汉族人群中,Rh 阴性血型约为0.34%。在 Rh 阴性血源不足的情况下,安全输血更为重要,我院把 Rh 血型鉴定列为输血前常规检测项目,为安全输血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Rh血型系统是继ABO血型系统之后临床意义最大的另一个血型系统。它的发现解决了Rh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诊断,也避免了Rh阴性受血者经过妊娠或输血产生的免疫性抗体再次输血后引起的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由于RhD阴性血型的存在,如输入不相合的血液,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我国汉族人群中,Rh阴性血型约为0.34%。在Rh阴性血源不足的情况下,安全输血更为重要,我院把Rh血型鉴定列为输血前常规检测项目,为安全输血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输血后24h内受血者发热寒战或轻微血尿的因果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细菌培养、ABO正反定型、RhD血型、直抗、游离Hb,对28例受血者(反应组)及127袋献血者(正常组)血液做追踪筛检。结果 反应组及正常组血液细菌培养为“无菌生长”,ABO正反定及RhD血型检定为100%相符,再追检反应组直抗试验100%无因输血后出现红细胞致敏现象,游离Hb测定出现4例结果≥42-48mg/L,有24例均≤40mg/L的正常参考值内,28例不正常率为14.29%。结论 排除了受血者及献血者血液有细菌污染而产生反应,受血者与献血者之间无出现抗原抗体及不规则抗体的ABO及RhD血型不合的反应,无因输血后受血者被红细胞致敏而产生不完全抗体反应,至于游离Hb占14.29%超出正常值的4例,经向临床了解,均因腹部外伤抢救过程使部分红细胞破坏后经尿排出属短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新乡地区汉族无偿献血者红细胞血型系统ABO和Rh抗原的分布情况,保证临床合理计划供血。方法用血型群体遗传学研究方法,随机选择新乡市地区无血缘关系的汉族无偿献血者12000名,进行ABO、Rh血型系统的表现型及基因频率分布调查分析。结果ABO血型表现型频率顺序B>O>A>AB,基因频率q>r>p;12000名无偿献血者检出RhD阴性40人,占0.33%,且Rh(-)以Ccdee和ccdee为多见。Rh血型表现型以CCDee和CcDEe多见,基因组合体频率CDe最高。结论新乡地区汉族人群ABO和Rh等主要血型系统抗原分布与北方汉族人群的分布基本相符,对建立稀有血型档案,保证临床合理计划用血及应急供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患儿男,2011年7月12日出生。出生1d后出现黄疸并进行性加重。患儿母,31岁,孕3产2,无输血史。母子血样送本室进行新生儿溶血病检查,经检查患儿为Rh血型系统抗-c、E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血型:患儿母A型,RhD阳性;患儿A型,RhD阳性。Rh分型:患儿母CCDee;患儿CcDEe。患儿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4+。  相似文献   

20.
苗莹莹  滕本秀  李忠俊 《重庆医学》2007,36(24):2500-2501
目的常规检测受血者Rh血型对于输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凝集法进行Rh(D)血型抗原检测。统计2000年2月-2007年6月本院首次输血的受血者共计57664例,结果57664例受血者中,104倒为Rh(D)阴性。结论输血前进行Rh(D)血型抗原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