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张宗利 《齐鲁药事》2005,24(7):403-404
案例:某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胶囊”,其外包装的醒目位置印有“此产品有防伪号,无防伪号视为假药”的文字。批号为“050101”的药品外包装上防伪号标示处却为空白且已流通上市。患者王某购买该药后,以所买药品为假药为由,于2005年3月21日向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对药品包装上印有“无防伪号视为假药”提示而无防伪号的药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该如何论处,有两种观点:其一,该药品应以假药论处。理由:在该药品的外包装上,印有相关提示:此产品有防伪号,无防伪号视为假药。既然批号为“050101”的药品外包装防伪号标示处为空白,药品监…  相似文献   

2.
药品标识 (Labeling)是指药品内外包装的所有标识图案或文字 (药品说明书、内外包装上的标签等 )的总称。药品标识是合理安全用药的依据 ,尤其是OTC药品的说明书 ,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危。1 药品标识法规条款1 1 《药品管理法》中五十二条、五十三条、五十四条均有具体规定。标签或说明书必须注明药品的通用名、成分、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内容。1 2 《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其中药品包装、标签及说明…  相似文献   

3.
罗则华  李新生  孟德胜 《中国药房》2011,(41):3924-3926
目的:在临床药物配置中心工作模式下,探讨药品外包装对药品拆剥速度的影响,以提高工作效率。方法:通过同一操作人员对我院常用7种注射用抗菌药物包装进行拆剥,考察相同拆剥方法(挑法、划法)拆剥不同包装方式、不同拆剥方法拆剥相同包装方式对拆剥速度的影响,同时比较单瓶单纸盒药品占包装的体积和重量以分析外包装合理性。结果与结论:单瓶单纸盒药品包装方式不同,所需拆剥的时间差异较大;不同的拆剥方法对药品的拆剥速度影响较大,划法明显优于挑法,并能显著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应尽量减小单瓶单纸盒药品占有外包装的体积和重量,简化包装,降低包装及药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的成本,进而间接减少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研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附带溶媒药品的有效期在内外包装上的标注情况,为临床用药风险防范与医院药事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从我院现用外购药品中,筛查出附带溶媒药品,通过查看内外包装标签信息与查阅说明书,将药品与溶媒名称、剂型、内外包装上标注的生产日期、批号、有效期等录入Excel,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19种附带溶媒药品的外包装上同时标注主药与溶媒有效期的仅有注射用腺苷钴胺,内包装上未标注有效期的仅有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溶媒。外包装上有效期标注主药与溶媒两者距失效日期较短者有8种(占42.11%);两者"有效期至"一致者有5种(占26.32%);另有4个品种的3批样品则存在以上两种情况。结论:医院对附带溶媒药品有效期的管理尚需进一步细化,生产企业对附带溶媒药品外包装上有效期标注有待改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关于药品标签管理规定尚待完善。  相似文献   

5.
目前,各药品生产企业大多遵照国家局制订的《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规定》(暂行)的有关要求,在药品外包装和说明书上都印有了生产日期、批号、有效期等内容。但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很多企业生产的药品外包装上印制的有效期至X年X月表述很不规范。不规范的表现形式为:如A企业在其生产的药品外包装上标注的内容为,生产日期:2003.01.10,  相似文献   

6.
药品外包装中的说明内容 ,主要包括药品的名称、规格、批准文号、注册商标及药品的作用与用途、用法用量、生产批号等。医药工作人员及患者 ,往往依照药品的外包装说明加以应用 ,但笔者近年来发现 ,某些药品的包装说明存在问题甚多 ,给医药人员及患者造成很多误解和麻烦 ,现归纳总结如下。1 存在的问题1 1 用药剂量不一致 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药品 ,其用药剂量可相差 1倍。如河南某药厂生产的竹林胺片 ,包装说明上显示每次 5mg,每日 1~2次 ;而河南另一药厂生产的此药 ,包装说明却显示每次 1 0mg,每日 1~ 2次 ,这样给医生和患者造成…  相似文献   

7.
李小峰  张先芬  朱健永 《中国药事》2013,(10):1029-1032
目的 探索“三步法”在提高药品快检打假效率中的运用.方法 通过掌握假药信息确定重点检测品种,从药品外包装上识别可疑品种,进而开展药品近红外图谱对比分析,综合判断初筛结论.结果与结论 这种方法能有效提高快检初筛的靶向性,同时适当地排除近红外检测中出现的假阳性,降低误判率.  相似文献   

8.
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独家生产的“快克”(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注册商标为“亚峰”牌,该药对流行性感冒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为防止产品被假冒,该厂在“快克”胶囊内外包装上使用了多个高科技防伪手段,但是各地药品市场仍发现假冒的“快克”胶囊,这些假药外观包装及性状与正品极为相似,难以区别。我们通过紫外光谱法、薄层色谱法及外观包装检验方法,对真假“快克”胶囊进行了比较鉴别。 1 仪器与材料 UV-240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紫外分析仪(上海分析仪器厂)。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降低药师因药品外包装相似而引起的处方调剂差错率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我院门诊药房2010年度外包装相似的药品,通过药剂科一线调剂药师了解因外包装相似而引起的药品调剂差错所导致的用药安全隐患,并对其原因和防范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现38组外包装相似药品,相似内容包括图案、颜色等。结论:必须重视外包装相似药品,采取相关措施来尽量杜绝因药品外包装相似而引起的用药差错隐患,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李菊 《中国药事》2000,14(6):361-362
药品价格公开 ,增加药品价格的透明度 ,这是广大消费者的强烈呼吁和要求。在药品价格上究竟多少是合理的 ,又有多少“水份” ?消费者需要一个答复 ;在药品价格上存在的许多不正之风 ,老百姓祈盼能尽快得到纠正。为此 ,笔者建议应在药品的包装上实行“明码标价”。建议由国家计委 .国家价格管理部门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部等有关单位统一在全国范围内作出规定 ,要求 :药品生产企业所生产的各种药品 ,其价格 (包括成本价、出厂价、批发价、零售价 )应经省级以上价格管理部门审核确定 ,实行优质优价。同时 ,在各种药品的内、外包装上必…  相似文献   

11.
目前市场上外包装相似药品逐渐增多,不仅可能导致药师发错药品,也可能导致患者及家属买错甚至用错药品。医院门诊药房采取措施防范因药品外包装相似而致处方调配差错尤为重要[1]。为此,笔者对我院门诊药房2013年度的药品进行了调查,按照药理作用对药品进行分类整理,标记外包装相似药品并拍照备案,统计分析因药品外包装相似而导致的差错及其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笔者曾在检查某药店时发现两种外包装十分相似的蜜炼川贝枇杷膏,这就是人所共愤的“山寨药品”。从2009年11月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在全国开展了集中整治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行动,  相似文献   

13.
徐学云 《中国药事》2006,20(8):460-461
所谓“药食混化”现象,就是指以食品的名义来制售药品,或者以药品的功效来制造食品卖点等现象。概言之,“药食混化”现象有两种典型的表现:一是“药品变食品”,即产品使用“食字号”,但名称、外包装和产品功效都类似药品,并与药品一道在药品批发市场或药品零售企业销售;二是“食品掺药品”。最典型的例子有:“王守义十三香”、“王老吉凉茶”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警示药师对外包装和名称相似的药品加以重视,避免用药差错,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门诊2011年度所有外包装相似和名称相似的药品进行统计,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得出38组外包装和名称相近的药品,其中外包装相似的药品18组,名称相似的药品20组.结论药师在工作中对外包装相似和名称相似的药品应仔细核对,采取措施尽量杜绝差错隐患,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沈烽  张健  黄源  吴颖坤  金樑  张青 《中国药房》2013,(9):775-777
目的:为使药品包装更符合目前医院信息化、自动化管理需求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在用药品从整箱体积与质量、同一生产企业的药品内外包装形状、有无中包装、有无药品安全监管条形码(唯一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对医院调剂需求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与结论:整箱药品的质量与材质将直接影响药品出厂后B型(出厂后产生的)药品破损问题的发生;外包装向轻便、小巧方向发展;对于同一生产企业的外包装形状相似的药品,可以采用不同外观形状或增加明显标识来区分;无中包装药品将降低医院药师药品配发效率;整箱、中包装、小包装药品无安全监管码将直接影响药师对药品的验收、出库物流效率及窗口药品配发的安全。建议将新引进药品的包装情况纳入药事会作为引进新药的重要依据;大型医院门/急诊药房可引进智能化整盒自动调配设施,同时结合电子化药品物流进行调配。  相似文献   

16.
李民  沈爱宗  柯林芳 《安徽医药》2013,17(2):332-334
目的研究药品包装对自动化调剂效率的影响。方法用灰色关联法对快速发药中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智能存取设备中存储的异形包装药品是影响自动化药房运作效率的重要因素。结论药品生产企业及自动化调剂设备牛产企业均应充分考虑药品外包装与设备之间的互容性,才能促进自动化药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减少门诊药房、中心药房发药差错隐患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我院门诊药房2009年外包装相似的药品,通过药房工作人员了解实际处方调配工作中因药品外包装相似造成的差错隐患.结果 共发现12对外包装相似的药品,相似内容包括图案、颜色、盒子大小等,因其包装相似造成的调配差错隐患共25次.结论 必须重视外包装相似的药品,并采取防范措施以消除因药品外包装相似而造成的处方调配差错隐患.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率和差错隐患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某医院门诊药房2007年度外包装相似的药品,通过药房工作人员了解实际处方调配工作中因药品外包装相似造成的差错隐患。结果:共发现7对外包装相似的药品,相似内容包括图案、颜色、盒子大小等,因其包装相似造成的调配差错隐患共39次。结论:必须重视外包装相似的药品,并采取防范措施以消除因药品外包装相似而造成的处方调配差错隐患。  相似文献   

19.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在药品生产过程及销售和使用过程中都必须确保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世界各国对药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都特别重视,对从业人员提出了严格要求。英国早在1815年就颁布了药师法,此后美国(1869年)、日本(1898年)、我国台湾地区都相继发布了“药房法”、“药事法”或“药剂师法”。规定只有向政府注册的药师才有资格负责药品的发放与调配。我国曾于1943年由当时的国民政府公布过“药师法”。解放后,1984年颁布了“药品管理法”,但与国际惯常做法仍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保障外包装相似和读音相似药品的用药安全,提醒药师注意避免差错,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门诊药房2013年度所有易混淆药品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总结易混淆药品发生差错造成的不良后果,对差错的防范给出合理建议。结果经过分类整理得出30组外包装和读音相近的药品,其中外包装相似的药品12组,读音或名称相似的药品18组。结论药师在调剂外包装相似和读音相似药品时需认真核对,采取相关措施避免出错,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