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31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CGMS),通过监测前的知识宣教,探头植入部位的正确选择,检测过程中的巡视并及时排除报警,本组病例只有一人发生监测过程中的探头脱落,其他人员均获得完整的有效地动态血糖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45例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4例发生黎明现象,占8.9%;2例每天发生无症状低血糖,占4.4%;3例发生有症状低血糖,占6.7%;26例有餐后2小时高血糖,占57.8%.结论 通过正确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护理人员对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熟练的操作与全方位的护理,45例老年患者顺利完成该项检查.医生通过血糖图,观察血糖波动的规律,发现那些无自觉症状的反复低血糖发作、黎明现象和高血糖的峰值,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对调整糖尿病的治疗过程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种血糖监测方法在胰岛素泵 (CSII)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价值.方法:52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A组(动态血糖监测组)和B组(指尖自我血糖监测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3 d后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 h血糖(PBG)、日内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的变化,记录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发生低血糖情况,分析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探头血糖值和指尖自我血糖监测(SMBG)血糖值的相关性.结果:治疗3 d后两组患者血FBG、PBG、MBG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MAGE显著低于B组(P<0.01);A组血糖达标所需天数明显少于B组(P<0.01);血糖达标所需胰岛素用量B组稍多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MS探头血糖值和SMBG血糖值有极好的相关性(γ=0.94),A组在动态血糖监测时间段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44次,无症状性低血糖39次,B组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10次.结论:动态血糖监测CSII治疗2型糖尿病明显优于SMBG,控制血糖所需时间短,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小,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722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条件与效果。方法:选取181例行722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患者,在探头植入、初始化、监测过程中给予个性化的宣教与护理。结果:1181例患者中174例顺利完成动态血糖监测且耐受性良好;2监测时间:平均(76±5.5)h;3181例患者中同时接受胰岛素治疗者76例;监测前空腹平均血糖(11.8±1.6)mmol/L,餐后2 h平均血糖(16.7±.2.2)mmol/L,监测后空腹血糖(7.3±1.1)mmol/L,餐后2 h血糖(10.6±.1.2)mmol/L。结论:在护士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对患者必要的宣教与护理前提下,722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曹婷  杜小琴 《吉林医学》2012,33(11):2346-2348
目的:调查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谱,分析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与指尖血糖差异,寻找动态血糖监测的优势,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血糖难以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18例,1型糖尿病患者2例,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每天下载CGM S数据,指导第2天治疗。结果:CGMS监测示为3例血糖值<3.9 mmol/L,持续时间最长为3 h,最短约为几分钟。临床及既往指尖血糖监测未发现低血糖;1例出现Somogyi反应,临床无认知,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1例出现黎明现象,临床未发现,血糖控制欠佳。结论:CGMS克服了传统的指端血糖监测方法的局限性,能够及时发现低血糖和未控制的高血糖,可作为目前血糖监测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观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住院期间确诊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共40例,入院第3天起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0例选择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动态血糖监测组),20例选择常规指尖血糖监测(指尖血糖组),观察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血糖达标情况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经过72小时标准血糖监测并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动态血糖监测组平均血糖水平第2天为(7.4±2.4)mmol/l,第3天为(6.3±2.1)mmol/l,指尖血糖组平均血糖水平第2天为(7.9±3.8)mmol/l,第3天为(7.2±3.2)mmol/l,动态血糖监测组达标率为80%,指尖血糖组达标率为72%,动态血糖监测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为10次,指尖血糖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为6次。结论将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平稳,血糖达标率高,有效避免低血糖发生,减少血糖波动,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常规血糖监测方法 相比是否更有利于血糖控制.方法 选自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空腹血糖13~18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一组采用血糖仪每日7次监测手指血糖;另一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所有患者均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II)控制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 调整胰岛素剂量.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治疗前后分别测两组患者血浆胰岛素及C肽.结果 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组较血糖仪监测血糖组三餐前后血糖明显降低(P<0.05),血糖更快控制达标,且胰岛功能恢复较快,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剂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II)加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能更快使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迭标,胰岛功能得到恢复,减少低血糖发生.该方法 是目前2型糖尿病高血糖状态治疗的最佳整合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动态血糖监测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的应用,总结方法与优势.方法 对42例患者同时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常规手指未梢血塘监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CGMS监测的效果.结果 CGMS血糖值与手指末梢血糖值呈显著正相关(r=0.95,P<0.05),CGMS显著提高了高血糖、低血糖检出率,CGMS检出的低血糖次数是常规指尖血糖监测的4.7倍,所监测到的低血糖情况95.8%发牛在夜间(22:00~6:00).结论 CGMS能够全面、详细地反映血糖波动趋势,对提高胰岛索泵强化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效果具有积极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糖化血红蛋白(HbAlc)<6.5%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中无症状低血糖事件的重要意义.方法:将87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HbAlc<6.5%的T2DM患者随机分成CGMS组和自我血糖监测(SMBG)组.CGMS组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SMBG组每天监测8次毛细血糖,共3 d.比较两种监测方法对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的检出率.结果:SMBG组患者监测3 d发现12例出现16次低血糖,其中4例无症状低血糖5次;CGMS监测72 h发现29例出现108次低血糖,其中23例无症状低血糖65次,以夜间多见,66.7%见于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结论:CGMS在HbAlc<6.5%的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中可作为监测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4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72h的动态血糖监测,同时进行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等相关护理和指导。结果: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动态血糖监测,无不良反应,获得完整数据。结论:加强对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知识的指导和护理,有助于患者接受并顺利完成系统的动态血糖监测.并且获得完整可靠的血糖数据。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本研究评价无创心排血量监测仪应用于危重病人七氟醚麻醉诱导监测血流动力学的临床价值。方法:择期Ⅲ级以上危重病人手术病人100例,于麻醉前连接Solar 8000M无创心排监测仪(美国GE公司生产)。在吸入6%七氟醚麻醉诱导下置入喉罩,分别于诱导前、置喉罩前、置喉罩时、置喉罩后1分钟及置喉罩后3分钟时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排血量(CO)、心排指数(CI)、外周阻力(SVR)等指标。并比较CO、CI、SVR、和HR的变化。结果:诱导前后MAP、HR、CO、CI、SVR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心排血量监测仪适用监测危重病人七氟醚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正确认识和理解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和评价了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现状和不足,从加强法规体系、构建技术规范及完善监测网络等环节,对建立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制度进行探索和研讨,并对实践经验展开交流.  相似文献   

14.
15.
美国国内各医院现有望加入一全国性的监控网络,以便对患者及院内职工所面临的诊疗安全问题进行追踪、预防。  相似文献   

16.
Islet transplantation has recently emerg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therapeutic approaches to improving glycometabolic control in diabetic patients.The Edmonton trials demonstrated a marked improvement in the short-term rate of success of islet transplantation,with an 80% rate of insulin-independence being at 1 year after transplantation,as reported by several institutions worldwide.Unfortunately,this rate consistently decreases to 10% by 5 years post-transplantation.1 Other data reported that less than half of the patients achieved insulin independence at 1 year and <15% remained insulin independent at 2 years.2It is not clear whether this decline in insulin independence is the result of islet loss.Also unclear are the mechanisms that underlie the deterioration of graft function,though possibilities include auto or alloimmune destruction,immunosuppressant toxicity,or a progressive disruption of insulin secretion.Several questions with respect to islet transplantation remain regarding why and when insulin independence is attained,the effective volume of marginal islet mass,and the mechanism of loss of islet mass following transplantation.As such,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efficient monitoring tools to label and track islets,detect graft damage,and monitor the long-term function and survival of transplanted islets.Furthermore,because complications of islet transplantation may be either immediate or delayed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migration of engrafted islets to the liver or as a side effect of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routine post-transplantation imaging is important to detect complications that are not apparent with clinical or laboratory examinations.3 Successful monitoring of the stability and function of the graft and graft-related complications will assist in the evaluation of various immunosuppressive regimens and islet delivery strategies and ultimately assist in optimizing the islet transplantation procedure.In this article,we summarize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monitoring of islet post-transplantation,as shown in Table 1.  相似文献   

17.
检测猪同种异体小肠移植后的受者血浆N-乙酰氨基己糖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前凝血质活性、血清肿瘤坏死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2和6,并与同期的粘膜活检结果作对照,发现它们在排异早期即有显著升高,其中单个核细胞前凝血质活性和白细胞介素2的变化早于排异反应的病理变化,提示术后检测这些指标将有助于排异反应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利用家庭监护仪能够对病人身体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尤其对老年人和重症患者的监测.近年来各种家庭监护仪的设计开发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家庭健康监护仪的发展状况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实验动物病理检测是实验动物质量监督检验的重要环节,病理学研究是对实验动物质量综合评估的最好方法 ,针对目前的检测现状,本文在制定实验动物病理检测标准的重要性、病理检测内容以及检测标准的制定原则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使用止血带细菌污染情况,寻找止血带灭菌方法;方法随机抽取各种常用止血带200条分为4组,分别用不同方法消毒后,做细菌培养,数据经X^2检验;结果不经过消毒处理的止血带携带大量的病原菌,经清洗后,细菌数目减少,经消毒液浸泡和煮沸消毒后,达无菌要求,经消毒处理后与没有消毒比较,P<0.0001;结论提出止血带要作消毒处理,并定期更换,是阻断资源性感染的重要连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