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优缺点。方法将准备行胆囊切除的患者79例,分为腹组腔镜胆囊切除组(腹腔镜组)53例和小切口胆囊切除组(小切口组16例,对2组术后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住院总天数、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在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总天数、恢复正常工作时间、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小切口组(P〈0.01);而小切口组住院总费用则低于腹腔镜组(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腹腔干扰少等优点,效果优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手术方法和技巧以及手术指征;减少手术创伤,加速术后康复。方法 应用普通基础器械和直视微创胆道器械完成胆囊切除,并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完成直视微创胆囊切除62例,4例因术中粘连、出血扩大切口而完成。全组病例无死亡,无感染,无胆道损伤和术后出血。结论 此术式切口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病人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直视下微创小切口胆囊切除术38例临床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直视下小切口切除胆囊的手术方式、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改进手术拉钩、手术方式和手术技巧完成胆囊切除手术.结果 38例全部成功,全组无一例胆道损伤、术后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及意外情况.结论 直视下微创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不需要较大设备投资的情况下,达到了手术微创、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降低费用的目的,尤其在当前新的医疗形势下,更应该被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创直视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临床应用分析.方法 将286例胆囊切除病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常规胆囊切除术9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06例,观察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进行比较.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腹腔镜组、小切口组与常规组观察内容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性.小切口组与腹腔镜组观察内容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性.结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切口疼痛轻、痛苦少,对机体内环境影响小,并发症少而轻,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手术费用低,不需要昂贵的手术器械和设备,可以得到广泛应用和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方法、优点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小切口胆囊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胆囊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比较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胆囊结石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腹腔镜组90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小切口组90例,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具有手术快速、微创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并发症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6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资料,其中150例采用腹腔镜切除术,45例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65例采用传统胆囊切除术,比较不同手术方法的治愈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三种手术方式均获成功.传统胆囊切除术平均住院时间(13.2±3.5)d,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快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8.9%),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或P<0.0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兼有术后恢复快(5.2±1.4)d、并发症少(8.7%)等优点.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适合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胆囊结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小切口组,每组各60例,分别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小切口治疗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临床效果满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对比腹腔镜手术与小切口开腹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手术效果。方法 102例行胆囊切除的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观察组)与小切口开腹手术组(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腹部感染、胆漏、肠粘连、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13.7%)低于对照组(30.0%)。结论胆囊结石行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总体效果优于小切口开腹术。  相似文献   

10.
腔镜与小切口开放手术行胆囊切除术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62例(A组)及小切口开放性胆囊切除26例(B组)的临床资料,就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住院总天数、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A组在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总天数、恢复正常工作时问、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B组住院总费用略优于A组。结论 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腹腔干扰少等优点,效果优于小切口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浊度法测定硫酸链霉素及其制剂的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加菌量为1.0%~4.0%(V/V),(37±0.5)℃培养3~4 hr测定.结果:链霉素抗生素线性浓度为2.4~10.8 IU·mL-1,一剂量法原料的平均回收率为102.0%,RSD为2.6%(n=9),一剂量法注射用硫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ntroducer法胃造瘘术的应用优点。方法于恩平市人民医院收治需要造瘘患者共25例,A组10例,B组10例,C组14例。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C组并发症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3组在并发症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手术时间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内视镜下introducer法胃造瘘术优点很多,可减少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贺沂  曾健文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125-126
目的探讨直肠B超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rostatespecificantigendensitv,PSAD)、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速度(prostatespecificantigenvelocity,PSAV)指标在前列腺癌(prostaticcarcinoma,PCa)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2例前列腺穿刺活检均获成功,确诊PCa6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34例,慢性前列腺炎7例,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比较61例PCa患者与41例非PCa患者的PSAD和PSAV指标,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B超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是PCa的有效诊断方法,同时配合PSAD和PSAV指标可以提高PCa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运用改良Jadad量表法筛选高质量的文献,以此作为医院超说明书用药的循证依据,为评价合理用药建立标准提供一种方式.方法:随机抽取使用硫辛酸注射液的医嘱360份进行处方点评分析,判断其与说明书的符合程度.同时运用改良Jadad量表对检索的文献进行评分,评分大于4分的文献作为超说明书使用的循证依据,以此为依据对临床的硫辛酸注射液使用进行分析,并收集患者转归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超适应症用药医嘱357例,无文献依据的应用2例.超适应症用药的医嘱中临床诊断主要集中在心脏术后,肿瘤、肝脏损伤等相关疾病,患者最终的转归情况良好,治愈244例(67.78%),好转102例(28.33%).结论:采用改良Jadad量表法筛选高质量文献作为评价超说明书用药是否合理的标准,为超说明书用药提供循证依据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Bean肝肾囊肿治疗方法加以改良 ,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Bean法治疗 75例 ,改良法治疗 77例 ,改良法在Bean法基础上穿刺囊肿内插管 ,用 5 0 %葡萄糖代替无水酒精作硬化剂。结果 Bean法有 5 2例一次完成治疗 (6 9.33% ) ,随访治愈率 72 % ,有 43例治疗时出现中度以上疼痛 (5 3.33% )。改良法 76例一次完成治疗 (98.70 % ) ,治愈率 10 0 % ,病人无任何不适感及并发症。改良组一次治疗成功率和治愈率均显著高于Bean法 (P <0 .0 0 1)。结论 改良法明显优于Bean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C5在大肠癌定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我校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的确诊为大肠癌的蜡块标本102例及内镜中心活检病理为正常粘膜的40例,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102例大肠癌和40例正常人群粘膜的MC5表达水平,研究其在大肠癌早期定位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40例正常人群的粘膜MC5表达均为阴性,102例大肠癌患者的MC5阳性表达率为89.21%(91/102),且定位于胞浆和胞膜,在癌旁正常组织中MC5阳性表达率为37.25%(38/102),两者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5例高分化癌中,表达结果为-的7例,+的20例,++的4例,+++的4例;在28例中分化癌中,表达结果为-的4例,+的4例,++的17例,+++的3例;在39例低分化癌中,表达结果为-的0例,+的6例,++的2例,+++的31例;MC5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MC5表达水平随着分化程度的上升而下降.结论 MC5在大肠癌中呈阳性表达,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且分化程度越低表达水平越高,可作为大肠癌早期定位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微创法与传统凿骨劈冠法拔除下颌低位近中阻生第三磨牙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本院接收治疗的102例下颌低位近中阻生第三磨牙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探究组和常规组,各5 1例;常规组采取传统凿骨劈冠法治疗,探究组采取微创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拔牙时间、术中并发症情况,并应用改良版术后症状严重度量表(PoSSe)评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探究组的拔牙时间平均为(20.4±3.2) min,常规组为(33.7±4.1)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探究组术中发症发生率、PoSSe各项评分均低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 0.05).结论 在下颌低位近中阻生第三磨牙拔除中,应用微创术的效果更确切,且手术时间更短,整体优于传统术式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浊度法测定乙酰吉他霉素颗粒剂的方法,并与管碟法进行比较。方法:浊度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加菌量2.0%~2.5%(V/V),(37±0.5)℃培养4~5hr左右测定。结果:浊度法抗生素线性浓度为0.45。6.3IU·mL^-1。与管碟法测定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浊度法灵敏,快速,影响因素较少,与管碟法均可作为测定乙酰吉他霉素颗粒剂效价的方法并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下肢骨折出现远端锁钉困难的常见原因及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盲置法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应用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盲置法治疗下肢闭合性骨折65例。结果 62例患者得到随访,时间7个月~2年,平均14个月,均骨折愈合。其中延迟愈合2例,改动力性固定3个月后愈合。结论远端锁钉盲置法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简单可靠,在临床运用上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20.
程沅琪 《安徽医药》2018,22(2):289-292
目的 比较一步扩张法与逐级扩张法建立微通道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8例肾结石患者,根据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奇数为观察组,偶数为对照组,每组各29例.两组均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其中观察组在建立微通道时采用的是一步扩张法,对照组采用逐级扩张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评价两组入院时及出院时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结石一期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9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1).两组出院时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有显著上升(P<0.01),但观察组上升更明显(P<0.05).结论 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采用一步扩张法建立微通道相对于逐级扩张法能有效简化手术操作程序,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