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2-PK的检测及其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左强  罗荣城 《广东医学》2004,25(1):94-96
丙酮酸激酶 (pyruvatekinase ,PK)是糖酵解的关键酶之一 ,主要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形成丙酮酸并伴有ATP的形成。M2 -PK是PK的M2 型同工酶 ,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新型肿瘤标志物 ,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M2 -PK的检测方法及其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作一综述。1 PK及M2 -PK与恶性肿瘤的关系PK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2 4 0 0 0 0 ,主要以由 4个亚基组成的四聚体形式存在。它有两种结构基因 ,L基因编码L和R型同工酶 ,M基因编码M1和M2 型同工酶。L -PK主要分布于哺乳动物肝脏、肾上腺皮质等与…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tumor M2-PK)的含量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 运用ELISA法定量检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的肿瘤型M2-PK含量的变化。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肿瘤型M2-PK增高,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胃癌肿瘤切除患者手术后肿瘤型M2-PK的含量低于术前(P〈0.05)。而肿瘤未切除患者手术前后的差别不明显。肿瘤≥5cm者肿瘤型M2,PK明显高于〈5cm者(P〈0.05);TNMⅢ,Ⅳ期者明显高于Ⅰ,Ⅱ期者(P〈0.01);而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胃壁浸润深度及组织学分级对肿瘤型M2-PK水平的影响无明显差别。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肿瘤型M2-PK水平明显升高,且初步反应肿瘤大小和病期。肿瘤的存在与否,对肿瘤型M2-PK的水平有明显影响。肿瘤型M2-PK有可能用于监测胃癌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地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肿瘤标志物在妇科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动态监测及预后判断上有着重要的价值。目前,用于妇科肿瘤的肿瘤标志物主要有SCC-Ag、CA-125、CEA等,但敏感性及特异性都不高。M2型丙酮酸激酶(M2-PK)是丙酮酸激酶(PK)的一种同工酶,是目前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血浆及粪便中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 M2-PK)作为肿瘤标志物在结肠癌患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ELISA)检测34例结肠癌患者以及2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浆及粪便中的TU M2-PK,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肠癌患者血浆以及粪便中TU M2-PK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总体敏感性分别为65.0%,82%,随着肿瘤病程进展,中晚期患者血浆以及粪便中TU M2-PK水平(77%,100%)明显高于早期患者(44%,84%,P〈0.01)。结论血浆及粪便TU M2-PK测定可提高对结肠癌诊断的有效性,可作为一种常规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TPS、CEA和血浆中TU M2-PK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60例肺癌患者,54例良性肺部疾病和40例健康成人血清中TPS、CEA和血浆中TU M2-PK水平,并对28例肺癌患者进行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随访检测。结果:肺癌组TU M2-PK、TPS、CE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肺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3种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时,TPS的敏感性(78.3%)最高,TU M2-PK的准确性(83.3%)最高;多项联合检测时,以TU M2-PK+TPS+CEA组合获得的敏感性(98.3%)和准确性(89.0%)最高,但特异性(83.0%)有所降低。3种肿瘤标志物水平随临床分期(TNM)增加而升高,Ⅰ、Ⅱ期和Ⅲ、Ⅳ期比较,TPS、CEA、TU M2-P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3种肿瘤标志物均较术前明显下降。结论:3种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的诊断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TU M2-PK+TPS+CEA组合可明显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粪便中M2-PK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Y  Wang J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12):2087-208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和粪便中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M2-PK)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4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2名健康人血液和粪便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tumor M2-PK表达水平。结果血清M2-PK和粪便M2-PK对结直肠癌的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59.1%、63.6%,特异性分别为86.4%、81.8%。血清M2-PK和粪便M2-PK的吻合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和粪便tumor M2-PK的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M2-PK)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集30例胃癌、33例结直肠癌及10例健康人外周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M2-PK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癌胚抗原(CEA)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胃癌和结直肠癌组M2-PK[(17.59±1.19)U/mL,(20.15±1.91)U/mL]与对照组[(6.2±0.73)U/ml]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M2-PK对胃癌诊断的阳性率(40.0%)比CEA(36.7%)高;对结直肠癌诊断的阳性率(48.5%)比CEA(30.3%)高;M2-PK CEA对胃癌和结直肠癌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60.0%和66.7%。结论:肿瘤标志物M2-PK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临床意义,且阳性率高于CEA,M2-PK CEA检测可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胸腔积液中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M2-PK)水平,探讨肿瘤M2-PK对于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住院和门、急诊就诊的胸腔积液患者146例,其中恶性胸腔积液72例(肺癌52例,肺外恶性肿瘤20例),良性胸腔积液74例(感染性胸腔积液54例,漏出液20例)。将胸腔积液患者分为恶性胸腔积液组、感染性胸腔积液组和漏出液组,其中感染性胸腔积液包括结核性胸腔积液和肺炎旁胸腔积液两个亚组,取第一次胸腔穿刺术所得的胸腔积液标本,应用ELISA法测定胸腔积液中肿瘤M2-PK的浓度。结果恶性胸腔积液中肿瘤M2-PK浓度为(39.58±3.15)U/mL,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13.47±0.90)U/mL,与良性胸腔积液中各亚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的肿瘤M2-PK浓度与肺外恶性肿瘤胸膜转移所致恶性胸腔积液比较有显著差异[(44.90±4.39)U/mL比(27.08±4.55)U/mL,P〈0.05)。根据ROC曲线,取肿瘤M2-PK浓度18.68U/mL为临界值,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为87.6%,特异性为86.0%,准确性为87.4%。肿瘤M2-PK和癌胚抗原(CEA)联合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为96.0%,特异性为85.0%,准确性为91.1%。结论测定胸腔积液中肿瘤M2-PK浓度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有一定价值,与CEA联合诊断恶性积液时敏感性和特异性进一步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血浆TU M2-PK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血浆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 M2-PK)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夹心ELISA法检测64例肺癌患者、50例良性肺病患者及42名健康人血浆TU M2-PK的含量并加以比较.对肺癌患者进行TNM分期,比较不同分期的TU M2-PK水平.结果:肺癌患者血浆TU M2-PK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肺病患者及健康人(P<0.01),且TNM分期越晚,其水平越高(P<0.01).良性肺病患者与健康人血浆TU M2-PK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TU M2-PK检测肺癌的敏感性为89.1%,特异性为94.0%.结论:血浆TU M2-PK可作为肺癌的一个较好的诊断标志物,测定其在血浆中的浓度变化,对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检测血液和粪便中的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mor M2-PK)用于结直肠癌的诊断途径.方法:收集住院的44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2名健康人群粪便各1份,采用德国Schebo公司生产的tumor M2-PK试剂盒和ELISA方法检测粪便中的tumor M2-PK水平.结果:(1)粪便tumor M2-PK在结直肠癌的诊断中敏感性为63.6%,特异性分别为为86.4%、81.8%.(2)在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tumor M2-PK的水平与肿瘤的T分期均具有相关性,分期越晚,Tumor M2-PK的水平越商.结论:tumor M2-PK在结直肠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tumor M2-PK和肿瘤的分期均具有相关性,肿瘤分期越晚,tumor M2-PK的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1.
焦夕琴 《吉林医学》2012,33(9):1825-182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的含量与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ELISA法测定60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肿瘤M2-PK含量,免疫荧光法测定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CEA及CA199含量,比较分析。结果:手术前后胃癌患者血清中M2-PK、CEA、CA199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2-PK、CEA、CA199对胃癌的阳性率分别为62%、54%和48%。结论:胃癌患者术后血清中肿瘤型M2-PK含量明显降低,可作为胃癌较好的肿瘤标记物,且敏感性高于CEA及CA199。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比较M2-PK、CEA、CYFRA21-1、NSE和SCC在人肺癌诊断中的差异。方法:142例新诊断的肺癌患者被纳入本次研究,M2-PK是用一个灵敏的ELISA试剂盒来检测的。结果:通过比较不同组织类型人肺癌的肿瘤标志物,发现M2-PK灵敏度(灵敏度57%)比CEA(灵敏度38%)和CYFRA 21-1(灵敏度43%)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M2-PK(灵敏度59%),CEA(灵敏度39%),CYFRA21-1(灵敏度56%)的灵敏度普遍较高。对于小细胞肺癌来说,NSE比其他标志物更敏感。结论:M2-PK可以作为检测肺癌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M2型丙酮酸激酶的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血浆M2-丙酮酸激酶(M2-PK)含量变化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及M2-PK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5例正常人、50例胃癌患者、45例急慢性胃炎以及42例胃良性肿瘤患者血浆M2-PK和血清癌抗原199(CA199)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胃癌组血浆M2-PK和血清CA199含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慢性胃炎组及胃良性肿瘤组(P〈0.01);胃癌组血浆M2-PK和血清CA199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正常对照组、急慢性胃炎组及胃良性肿瘤组,血浆M2-PK、血清CA199含量及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M2-PK是检测胃癌较为敏感的肿瘤标志物。M2-PK的敏感性高于CA199,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欧阳淼  邹益友 《医学争鸣》2008,29(10):939-941
目的:探讨血中肿瘤标志物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对72例无淋巴结转移和114例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血浆M2-PK,血清CEA和CA199的检测资料进行研究.结果:①胃癌有淋巴结转移者血浆M2-PK,血清CEA,CA199浓度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00);②血浆M2-PK浓度、血清CEA和CA199浓度用于预测胃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意义(P=0.000);③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判别符合率为80.6%.结论:血中肿瘤标志物可以用来预测胃癌患者是否有淋巴结转移,采用多种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血浆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TU M2-PK)水平,同时联合检测血CEA、NSE以评价其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62例肺癌患者、6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和45名健康体检者血浆TU M2-PK、CEA、NSE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癌组血浆TU M2-PK与良性肺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病程进展肺癌患者TU M2-PK阳性率升高,肺癌Ⅲ、Ⅳ期患者TU M2-PK阳性率(70.0%)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41.7%)(P<0.05).单独检测TU M2-PK对肺癌的敏感性为64.5%,特异性93.3%;联合CEA和NSE 检测时敏感性分别达到82.3%和74.2%,特异性88.3%和91.7%.结论:TU M2-PK对肺癌的辅助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与CEA、NSE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梁道源  姚桂琴 《医学综述》2007,13(13):984-985
肿瘤型丙酮酸激酶(tumor type M2 pyruvate kinase,TUM2-PK)是近年研究较多的新型肿瘤标志物,对胃癌、肠癌、肝癌、食管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 M2-PK)水平变化对其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4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4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良性肺部疾病组)和4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浆TU M2-PK水平,并与癌胚抗原(CEA)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癌组患者血浆TU M2-PK和血清CEA与良性肺部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U M2-PK:18.6 U/mL比9.6和8.5 U/mL;CEA:12.02μg/L比2.4和2.6μg/L;P均〈0.05)。随病程加重,肺癌患者血浆TU M2-PK阳性率逐渐升高,肺癌Ⅲ、Ⅳ期患者血浆TU M2-PK和血清CEA阳性率(78.1%与75.0%)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50.0%与50.0%,P均〈0.05)。单独检测血浆TU M2-PK对肺癌的敏感性为72.5%,特异性为90.2%,联合CEA检测敏感度为81.3%,特异性为93.4%。结论 TU M2-PK对诊断肺癌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联合CEA检测可提高肺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黄卫彤  丘芸  黄明春 《右江医学》2011,39(6):703-705
目的探讨血浆肿瘤型丙酮酸激酶(TuM2-PK)含量变化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及其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0例正常人、35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和32例宫颈癌患者血浆TuM2-PK水平,并以≥15u/ml为阳性判断标准,以病理学为诊断金标准进行诊断试验。结果宫颈癌组血浆TuM2-PK含量及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慢性宫颈炎组(P<0.01);正常对照组与慢性宫颈炎组的血浆TuM2-PK含量及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TuM2-PK检测宫颈癌的敏感度为84.4%,特异性为94.0%。结论 TuM2-PK是检测宫颈癌较为敏感的肿瘤标志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M2型丙酮酸激酶(M2-pyruvate kinaae,M2-PK)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一种器官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1].本研究通过检测宫颈鳞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以及患者血浆M2-PK水平,探讨M2-PK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静脉血M2丙酮酸激酶(M2-PK)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 40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40例乳腺良性病变及50例健康体检者空腹外周静脉血中M2-PK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分析比较.结果 ①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浆M2-PK的水平较乳腺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②乳腺癌TNM Ⅲ、Ⅳ期病人血浆M2-PK的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③乳腺癌根治术后血浆M2-PK的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 血浆肿瘤型M2-PK水平的检测对乳腺癌的筛选、预后及术后复发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