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明确经腹腔注射中药银杏叶提取物是否对腺病毒介导NT-3基因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脊髓损伤存在干预作用。方法:采用ALLEN打击法造模成功后随机分组:即模型对照组(A)、腺病毒介导NT-3基因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B)、中药银杏叶提取物联合腺病毒介导NT-3基因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C)、单纯腹腔注射中药银杏叶提取物组(D)。于2、6、8周各组大鼠取材,进行运动功能评分、每组5只行电生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结果:C组8周后大鼠BBB评分为6.24±0.15;术后2周,B组和C组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消失,移植后8周B、C组的波形恢复,但潜伏期延长(P0.05)。C组与B组比较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术后8周C组阳性细胞主要见于脊髓室管膜区,与B组比较染色面积较大,着色较深;术后2周,各组动物皮质脊髓束均有液化灶形成,6周后B、C组皮质脊髓束损伤区逐渐有新生的神经纤维束穿过。8周后B、C组皮质脊髓束损伤区新生的神经纤维束明显增多(P0.05)。结论:中药银杏提取物联合腺病毒介导NT-3基因的神经干细胞移植能够促进损伤神经元的修复或再生,明显改善损伤脊髓的传导功能,增加皮质脊髓束损伤区的神经纤维束数目,对急性脊髓损有临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脊髓康对犬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治疗作用,并与选择性骶神经根切断术进行对照.方法:雄性家犬30只随机分为6组(n=5),A组:正常组;B组:模型组;C组:切断S1神经根;D组:切断S1、S2神经根;E组:切断S1~S3神经根;F组:脊髓康组,造模后予脊髓康.造模成功1周后行选择性骶神经根切断术.观察犬一般表现,存活率,排尿量及阴茎勃起情况;实验结束取损伤脊髓作病理学分析.结果:A组活动能力正常,B、C、D、E组双后肢无任何活动,F组活动能力较强.手术后第1、第7天A组勃起功能正常,B、F组勃起率相似;C、D、E组勃起率随骶神经根切断数量的增加而依次降低.C、D、E及F组术后排尿量高于B组而低于A组.病理结果:脊髓康组犬脊髓病理变化程度较轻.结论:脊髓康可改善脊髓损伤犬生存质量;可缓解逼尿肌、括约肌痉挛,改善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贮尿功能及降低尿道出口阻力;可促进损伤脊髓的恢复,减轻脊髓水肿.阴茎勃起功能与S3神经关系密切,但存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按压法对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股四头肌电生理参数的影响。方法:90例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3组均用基础治疗,A组加按压股四头肌肌腱,B组、C组加按压股四头肌肌腹,按法操作采用自制"按法操作治疗仪"模拟。结果:A组股四头肌表面肌电积分值(iEMG)高于B组、C组,且B组高于C组(P0.05);A组方根振幅(RMS)低于B组、C组,且B组低于C组(P0.05);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A组高于B组、C组,且B组高于C组(P0.05)。结论:按压法能够改善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股四头肌电生理参数,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其中按压股四头肌肌腱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电针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及神经传导功能恢复的改善作用。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组;假模型组行椎板切除术但不对其脊髓进行打击及电针治疗,模型组行正常造模但不行电针治疗干预,电针组在模型组基础上进行电针治疗;干预结束后对后肢运动功能评价,并检测神经传导功能和受损脊髓组织中BDNF、NT-3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术后三周及术后七周时电针组BBB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周及术后七周时电针组大鼠SEP潜伏期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周及术后七周时电针组大鼠SEP波幅明显高于模型组,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针组大鼠BDNF、NT-3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干预后可有效改善大鼠运动功能,并明显提高大鼠神经传导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高危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收治20例重度胸椎管狭窄患者和18例重度脊柱侧凸患者。均采用全身静脉麻醉,胸椎管狭窄患者行后路椎管后壁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脊柱侧凸患者行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或后路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中选用Nicolet Endeavor CR 10导神经电生理监测仪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胸椎管狭窄患者进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与经头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ion evoked potential,MEP)监测,脊柱侧弯患者进行SEP、经头颅电刺激MEP及自发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监测。结果:术中2例SEP监测出现异常;其中1例为胸椎管减压术中放置明胶海绵过多,导致脊髓受压而出现监测异常,及时去除后恢复;1例为胸椎管减压术缝合切口过程中局部渗血压迫脊髓出现监测异常,及时清除血块及止血后恢复正常。6例经头颅电刺激MEP监测出现异常;其中3例发生在脊柱侧弯撑开矫形过程中,及时松开后恢复正常;1例因电极脱落引起;2例因肌松剂干扰引起。5例自发EMG监测出现异常;其中3例截骨及减压时出现单侧下肢肌电反应;2例因椎体旋转严重,放置椎弓根螺钉后出现肌电反应;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后恢复正常。结论:在高危脊柱外科手术中进行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可实时了解神经功能状态,降低术中损伤脊髓、神经的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神经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大鼠造模统一造成大鼠坐骨神经横断损伤,A组给予神经断端神经外膜缝合;B组在缝合的基础上,术后服用补阳还五汤;C组在缝合的基础上,在神经吻合口处加用神经导管;D组为神经吻合口加用神经导管,术后服用补阳还五汤。手术后第3、12周对大鼠进行肌电图及小腿三头肌湿重的检测。结果:3周与12周各组组内比较显示,各组在神经传导速度(NCV)恢复率及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恢复情况好于3周时。组间比较显示,NCV恢复率3周和12周均显示,D组效果最好,B组次之,C组好于A组。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方面,3周时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周时D组最好,C组次之,B组好于A组。结论:补阳还五汤和神经导管对于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均有一定促进作用,而且两者联合使用优于单纯中药或单纯导管,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回医烙灸疗法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Allen's法制备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实验动物分为假手术组(A组)、单纯损伤组(B组)、西药组(C组)、造模2h烙灸组(D组)、造模6h烙灸组(E组),其中50只于1、2、4、6、8周采用脊髓损伤运动功能BBB法及感觉功能Reuter法评分,另外25只取损伤脊髓组织,作HE及尼氏体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后组织形态的变化。结果 BBB及Reuter评分表明D、E组效果优于A、B、C组,且D组疗效最显著。HE及尼氏体染色图像显示,D、E组脊髓形态好于B、C组。结论回医烙灸疗法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且前期回医烙灸干预的效果好于后期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冷冻温度下保存的异体神经对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取96只同种属雄性大鼠,其中24只为取材组,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B组)和实验组(C、D、E、F组),每组12只.A组为新鲜自体神经移植组,B组为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C、D、E和F组分别为经4℃、-50℃、-80℃和-196℃甘油保存3周的神经移植组.术后2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术后9、16周进行大体观察、光镜检察、电生理测定.结果:术后2周,B组移植段见明显T淋巴细胞浸润,C、D、E组次之,A组及F组未见T淋巴细胞.术后9周及16周,从神经再生效果评价看:A组神经再生效果最好,F组次之,C、D、E组再次,B组最差.结论:在各冷冻组中,以-196℃组神经再生效果最好,接近新鲜自体神经移植组.  相似文献   

9.
体外诱导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失神经肌萎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维甲酸(RA)体外诱导神经干细胞后体内移植治疗失神经肌萎缩的效果。方法共使用成年SD大鼠28只,切断两侧坐骨神经,随机选择一侧直接吻合坐骨神经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从孕龄15d的胚胎SD大鼠脊髓组织中分离获得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经维甲酸(RA)体外诱导后,显微注射到SD大鼠失神经支配的一侧跨长伸肌中,术后16周神经电生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蹲长伸肌肌肉纤颤电波幅度,神经肌纤维传导速度的数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后体内移植具有治疗失神经肌萎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对坐骨神经损伤小鼠神经形态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雄性ICR小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损伤模型组和损伤后灌服枸杞多糖组。采用右侧坐骨神经卡压模型,观察枸杞多糖对小鼠爬网漏网率,神经传导速度,神经髓鞘计数和神经形态的影响。结果:枸杞多糖组小鼠术后3周爬网漏网率明显低于损伤模型组;术后3、4周神经传导速度也明显快于损伤模型组;神经髓鞘计数明显高于损伤模型组;电镜下损伤神经得到修复,细胞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明显好于损伤模型组。结论:枸杞多糖可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小鼠的神经修复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鼠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三组:端端吻合组、端侧吻合组及端侧FK506组,后二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mg/K·day^-1)及FK506(1mg/K·day^-1)肌注4周,12周后分别予以功能学评估,然后处死,取材,行组织学检测进行对比。结果:对于SFI值及肌湿重指标:C〉B(P〈0.05),A〉C(P〈0.05);轴突计数:C〉B(P〈0.05),但A和C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雪旺氏细胞计数:C〉A(P〈0.05),A〉B(P〈0.05)。结论:端侧吻合后,受损神经的部分功能恢复且可以被药物加强,该方法可以作为临床上一种待选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的运动功能、脊髓组织内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各15只,制备SCI模型后,针刺治疗组电针大椎、命门和L2夹脊、环跳,2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1次,每次30min。损伤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不作任何处理。结果:大鼠SCI后,其运动功能明显下降,随着损伤后时间的延长,大鼠的运动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以针刺组恢复较为明显;SCI后7d,大鼠脊髓组织均出现了脊髓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 mRNA)的高水平表达,15d时已明显下降,30d时,脊髓组织NGF mRNA进一步明显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针刺组各时段的NGF mRNA水平明显高于损伤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假手术组没有形成明显的高峰。结论:针刺能促进受损脊髓神经元的修复,其对神经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损伤脊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而达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阳极阻滞电刺激术刺激骶神经根对恢复脊髓损伤性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价值及机制。方法选取新西兰清洁级白兔54只,均经尿流动力学检查证实无异常。随机选择18只作为对照组(假手术),其余36只采用脊髓完全夹闭法造成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白兔按是否植入电极分成电刺激组18只与神经源性膀胱组18只。电刺激组予以长期电刺激,刺激时间为30 min/次,6次/d,刺激4周。检查3组尿动力学情况,评估膀胱功能。结果对照组术前术后未见逼尿肌收缩现象,尿动力参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膀胱充盈期压力曲线较为平滑,无排尿期反射;神经源性膀胱组术后膀胱逼尿肌漏尿点压、静息压升高,逼尿肌活动亢进且收缩多为无效,在排尿过程中出现逼尿肌-括约肌失调,残余尿量增多且排尿量减少,膀胱体积明显减少,排尿效率与膀胱顺应性均下降;电刺激组膀胱静息压有所上升,膀胱充盈中逼尿肌收缩较佳,漏尿点压有所降低,且括约肌在排尿中肌电图十分稳定,排尿量有所增加,残余尿量相应减少,排尿效率以及膀胱顺应性均增高。结论阳极阻滞电刺激法可以明显减少残余尿量,增大膀胱体积,有助于排尿率的提升,可降低逼尿肌压、漏尿点压以及膀胱静息压,对恢复膀胱功能及重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夹脊电针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夹脊电针上下连接电极能够在脊髓内产生较强的电场,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其机理可能为通过产生拮抗内生性损伤电流而阻止Ca^2 内流,稳定膜结构,增加线粒体酶活性,阻断脊髓继发性病变,保护脊髓神经轴突的退变,促进神经轴突再生。目的:探讨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机理。方法:采用Wistar大鼠为受试对象,以改良的Allen′s法造成T11-T12脊髓撞击伤模型,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夹脊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急性期伤区脊髓组织含水量及组织总钙含量动态变化和术后4周大鼠瘫肢运动功能及组织形态学(包括形态计量学)变化。结果:治疗组在神经功能、生化、组织形态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夹脊电针能明显减轻脊髓损伤早期继发性病理损害,并能有效促进损伤后中枢神经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不同给药方式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切断一侧坐骨神经方法造成大鼠神经损伤模型,将术后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神经生长因子灌注组于神经吻合口包埋鞘内灌注神经生长因子(30μg/2mL)0.1 mL/h,神经生长因子肌注组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30μg/d,生理盐水灌注组于神经吻合口包埋鞘内灌注等量生理盐水,均连用1周。术后第2,4周观察动物行为学表现,第4周行患肢足迹分析,计算神经功能指数,然后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术后4周,各组大鼠足部创面基本愈合,神经生长因子灌注组和神经生长因子肌注组大鼠伤肢步态基本正常,生理盐水灌注组大鼠步态仍未明显恢复,3组大鼠展爪反射均未见明显恢复。神经生长因子灌注组和神经生长因子肌注组患侧足印测量指标均较生理盐水灌注组更接近于正常(P均<0.05),SFI、TFI、PFI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灌注组(P均<0.05);且神经生长因子灌注组除SFI与神经生长因子肌注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其余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神经生长因子肌注组(P均<0.05)。神经生长因子灌注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快于其他2组(P均<0.05),潜伏期明显短于其他2组(P均<0.05);神经生长因子肌注组神经传导速度和潜伏期与生理盐水灌注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神经吻合包埋鞘内灌注神经生长因子可明显促进坐骨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陈博来  邓晋丰 《新中医》2005,37(10):94-96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血管内皮素(ET)的动态变化及功能恢复。方法:将69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5只):仅行椎板切除术,不损伤脊髓;损伤对照组(21只):Allen氏重物打击法(WD法)损伤脊髓,脊髓损伤后不用药;中药组(22只):脊髓损伤后大鼠麻醉苏醒,立刻胃内灌药1次;激素组(21只):脊髓损伤后腹腔注射甲基强的松龙。观察不同时点ET的动态变化及大鼠的脊髓功能指数。结果:脊髓组织ET含量变化比较:术后6小时损伤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7天、14天时中药组、激素组与损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脊髓神经功能情况比较:术后7天、14天中药组、激素组损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能降低血清ET值,改善脊髓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减轻脊髓的继发性损害,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电针联合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脊髓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电针和嗅鞘细胞是否在修复脊髓损伤过程中产生协同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挫伤加全横断的造模方法将72只SD成年雌性大鼠造成T9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18只;A组模型组,B组OECs组,C组电针组,D组电针+OECs组;另取10只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用于嗅鞘细胞的取材。造模后1d、1周、2周、3周、5周、9周,应用改良的BBB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改善状况;分别于造模后2周、3周、5周、9周于每组中随机抽取3只,免疫组化测定GAP-43变化。结果:于造模后1d、1周、2周、3周、5周、9周时行BBB评分,造模后第1d各组评分均为0分,1周时各组大鼠后肢均有恢复,但评分较低,各组间无差异(P>0.05);2周时B组、C组、D组评分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3周、5周、9周时评分D组明显高于B组、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于1周、2周、3周、5周进行生长相关蛋白GAP-43免疫组化测定,1周时各组阳性细胞数均开始升高但无显著性差;2周、3周、5周时B组、C组、D组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D组高于B组、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联合OECs移植在较单因素处理在大鼠脊髓损伤后功能的恢复方面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结合神经松动术对兔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肌纤维横截面积及核因子κB(NF-κB)、肌肉特异性环指蛋白1 (MuRF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0只普通级新西兰大耳兔(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神经松动术组、夹脊电针组、结合组5组,各36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采用钳夹术制备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第3天,神经松动术组予神经松动术治疗;夹脊电针组于双侧L4-L6“夹脊”行电针干预,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结合组先电针双侧L4-L6“夹脊”,再予神经松动术干预。均每日1次,每周6 d,按取材时间分别干预1、2、4周。干预1、2、4周后,观察各组兔趾张反射及改良Tarlov评分;HE染色法观察各组兔腓肠肌形态,并测定肌纤维横截面积;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兔腓肠肌NF-κB、MuRF1蛋白表达。结果:干预1、2、4周后,模型对照组兔趾张反射和改良Tarlov评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神经松动术组、夹脊电针组、结合组兔趾张反射和改良Tarlov评分高于模型对照组(P&l...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结合神经松动术对家兔坐骨神经损伤后RhoA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为"夹脊"电针结合神经松动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80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神经松动术组、夹脊电针组、电针+神经松动术组,每组36只;每组再按术后干预1、2、4周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12只。钳夹法制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模型对照组术后放入笼中安静饲养;神经松动术组进行坐骨神经神经松动术治疗,每次操作时间为1 s,放松5 s,每组10次,每天1组,每周6 d;夹脊电针组取坐骨神经发出的相应脊髓节段L4~L6"夹脊"穴进行电针治疗,每天1次,每次30 min,每周6次;电针+神经松动术组先进行"夹脊"电针治疗后进行神经松动术治疗。采用趾张反射和改良Tarlov评分对损伤侧坐骨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取坐骨神经发出的脊髓相应节段(L4~L6)及坐骨神经卡压处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观察RhoA基因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RhoA蛋白的表达。结果:①趾张反射和改良Tarlov评分:在1、2、4周时,模型对照组评分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神经松动术组、夹脊电针组、电针+神经松动术组各亚组评分高于模型对照组(均P0.01),且电针+神经松动术组各亚组高于神经松动术组和夹脊电针组(均P0.01),其中4周组恢复最好;②Rho A的mRNA及蛋白表达:脊髓节段:在1、2、4周时,模型对照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神经松动术组、夹脊电针组、电针+神经松动术组各亚组低于模型对照组(均P0.01),且电针+神经松动术组各亚组低于神经松动术组和夹脊电针组(均P0.01),在1周和4周时,神经松动术组低于夹脊电针组(均P0.01),在2周时,神经松动术组高于夹脊电针组(P0.01);坐骨神经:在1、2、4周时,模型对照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神经松动术组、夹脊电针组、电针+神经松动术组各亚组低于模型对照组(均P0.01),且在2周和4周时,电针+神经松动术组低于神经松动术组和夹脊电针组(均P0.01);在1周时,神经松动术组低于夹脊电针组和电针+神经松动术组(均P0.01),夹脊电针组与电针+神经松动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周时,神经松动术组高于夹脊电针组(P0.01);在4周时,神经松动术组低于夹脊电针组(均P0.01)。结论:神经松动术和夹脊电针均可以促进损伤的坐骨神经修复,可能与降低RhoA的表达水平有关,且两者结合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粘合吻合法及神经导管修复神经损伤的可行性,并评估其修复效果。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粘舍吻合组与缝合组,每组25只。以右侧坐骨神经建立修复模型。粘合组用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粘合剂与优化外形的神经导管修复神经断端,缝合组用9—0的显微缝合线做神经外膜缝合6针。分别记录手术操作时间。通过测量术后2,4,8,12周坐骨神经指数,以及电生理检测、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和组织学观察评估修复效果。结果粘合纽操作时间较缝合组明显缩短,坐骨神经指数、电生理检测、腓肠肌湿质量及组织学观察2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粘合吻合法与神经导管修复神经缺损保证修复效果的同时,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神经修复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